早教过早过多怕被逼出多动症
早教过早过多怕被逼出多动症
杨颖今年4月刚做了妈妈,考虑到冬天孩子没法到室外活动,她便来到家附近的一所早教机构咨询,想问问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是否能上早教。咨询的结果让她吓了一大跳,“早教老师告诉我,出生42天的婴儿已经到她们那里上课了。我看见老师正拿着黑白图片给宝宝看,说是给宝宝提供视觉刺激,开发他的大脑,但宝宝很不配合,一直哭闹,宝宝其实想睡觉。”杨颖有些无奈地说道。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风靡一时的口号,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是幼儿时期,就硬生生地将其安排到各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学习中,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的甚至影响孩子健康的成长。
在一家儿童心理工作室,我们见到了接受游戏治疗的龙龙。4岁的龙龙看起来聪明可爱,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看不出有任何问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孩子患有轻度多动症,而这种病是被家长“逼”出来的。>>>带孩子百依百顺的5大恶果
原来,龙龙的父母都是博士学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妈妈更是对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龙龙在不到1岁时就进入早教班学习,在班上,龙龙是同龄人中第一个会爬、会走的孩子,“智力超群、想象力丰富”,这曾是龙龙的早教老师们对他的评价。
有这样一个超群的儿子,龙龙的妈妈决定更用心培养。从龙龙3岁起,妈妈就为他报了很多兴趣班,乒乓球、英语、绘画、国际象棋……每到周末,龙龙就在母亲的陪伴下辗转于各培训机构之间。起初,在辅导班的学习令龙龙在许多方面超出了同龄孩子,然而,龙龙的人生轨道却没有继续按照妈妈的预期目标行驶。
一年后,龙龙的成绩变得平平,而且老师们反映,龙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没耐心、容易丢三落四,还有多动的“毛病”。龙龙的妈妈吓坏了,带孩子来到心理诊所寻求帮助。
张筱迎对龙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给出的答案是,龙龙的行为其实是长期受妈妈控制而表现出的一种反抗情绪,虽然在意识层面是顺从家长,但潜意识却在偷偷“捣乱、对着干”。经过沟通,龙龙的妈妈如梦初醒,她有些后怕地说,自己的教育差点儿让孩子“烦死在起跑线上”。
专家介绍,多动症是一种高发病,这与很多家长让孩子过多过早地参加各种培训班有关,孩子学习压力大,越来越厌烦,容易导致儿童对抗行为的发生,像这样“逼出来”多动症的例子很多。在她看来,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教育是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孩子的童年需要的是玩耍,却被家长逼着学习,这种违反幼儿心理的行为易使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1、记忆力异常
专家指出:多数的多动症患者都会出现记忆力异常的情况,其表现为:记忆速度缓慢、保持时间短暂、记忆不准确,不稳定等。另外,患儿运动协调性差,伴随部分语言障碍。
2、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是多动症的表现形式,比如:在高兴时容易过度兴奋,遇小事时易激惹,好冲动,经常与人滋事争吵打架,此外,多动性障碍儿童可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家长的打骂,患儿往往丧失自信和自尊。
3、冲动
多动症常见的特征就是冲动,最常见的表现为:孩子患者在老师问完一个问题之前,插队,打断别人,或者将答案脱口而出。这方面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让孩子们很难在排队时耐心等待自己的位次或者在行动前认真思考。
孩子太活波分清是调皮还是儿童多动症
孩子调皮就是多动症吗?
孩子活泼、多动、调皮,常常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家长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但是家不能仅仅凭着孩子贪玩、多动、好动,就判断孩子患有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小儿神经精神疾病,在临床上,儿童多动症也不是单独靠仪器检查诊断,也不是单独观察孩子是否就是调皮、活泼、贪玩等情况进行诊断,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多动情况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综合判断。
怎么确定孩子得了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在临床上诊断标准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儿童这种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要在两个以上的场合进行对比,要对比上学或是上幼儿园与家里的情况,如果仅仅在家里有多动,在幼儿园或是学校就是正常的活动、上课、做游戏,不认为孩子患有儿童多动症。很多孩子在家中,因为环境熟悉,家人陪伴,玩具比较多等原因,会比较随意,没有约束,显示出格外的贪玩、调皮、好动。二就是要注意孩子要在六岁以上,因为六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就是因为顽皮,呆不住,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顽皮多动就会慢慢减少、消失。
儿童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能轻易认为孩子贪玩好动就是儿童多动症。但是,确实是有不少小朋友得了儿童多动症,这种疾病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1.影响学习 伤害孩子自尊
它主要表现在孩子上学以后学习障碍,应该记住的东西记不住,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到他自己,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因此老师就会对他进行批评,同学对他进行耻笑,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越来越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2.儿童多动症延续性很强
儿童多动症一般是会延续到青春期,甚至30%的孩子延续到成人。这样工作就会不认真,工作中没法用心,甚至会引起心理障碍。
儿童多动症需要治疗吗?
基于多动症的危害,多动症肯定是需要治疗的。而且是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1.儿童多动症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兴奋剂。兴奋剂的药物主要是兴奋大脑某一个区域来控制大脑的另一个区域。这就是治疗多动症用兴奋剂而不用镇静剂的原因。使用兴奋剂会一定的副作用,兴奋剂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之初,个别患儿会出现入睡困难、食欲减低、体重下降,这些副作用是暂时,会随着用药时间慢慢消失。药物治疗是非常重的,不要因为这些暂时的副作用放弃药物治疗。
2.儿童多动症的行为治疗
在临床上,行为治疗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一是正性激励治疗。比如孩子现在正想要一个小玩具,我们就可以给他布置一些任务,在孩子完成规定任务以后,给予孩子购买这个玩具作为奖励,这就是是正性激励治疗。这样的治疗可以让孩子专业做完一件事,锻炼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与正性治疗相对应就是负性行为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与正性激励治疗恰恰相反,就是在孩子想要一个小玩具时,同样给他布置一定的任务,当他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家长就要对他进行一定的批评并且不给他买想要的玩具。
家长如何帮助好动的孩子?
除了医生的专业治疗以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多动症的困扰。
1.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
家长可以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做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这样可以在孩子中途放弃或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引导他回到游戏上,在孩子没有兴趣时,增加一些有趣环节激发孩子的兴趣,加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间,进而集中注意力,继续做游戏。
2.充实孩子的生活
家长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满,找到孩子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弹琴、游泳等,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将孩子安排的丰富多彩,参加适当的运动,比如平衡木、跳床等,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同时,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中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坚持,不要因为孩子一时做不好就责备他,不要给他过多压力,让他轻松成长。
3.孩子饮食多注意
不给孩子吃含铅的食物,比如皮蛋、爆米花、小零食等含铅多的食品都不要给孩子吃,因为,铅对多个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中的特定神经结构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和小脑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组织;而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运动神经轴突则是铅毒害的主要靶组织。
4.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让他觉得冲动和吵闹才可以解决问题,要让孩子学会冷静、坚持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症会得到很好的改善,甚至治愈。
多动症具体临床五大表现
1、掩饰和否认
当多动症的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不会出来直接的就承认,而是一味的进行掩饰,逃避责罚。掩饰和否认是常见的多动症症状,而且,一般来说,多动症儿童为了逃避责难,当老师和家长批评时就开玩笑,以阻止别人的注意力。有的多动症儿童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成败归罪于家长的打骂。
2、记忆力异常
患有导致的孩子他们的记忆能力是比正常的孩子逊色很多的,会出现记忆力异常的情况。专家指出:多数的多动症患者都会出现记忆力异常的情况,其表现为:记忆速度缓慢、保持时间短暂、记忆不准确,不稳定等。另外,患儿运动协调性差,伴随部分语言障碍。
3、冲动任性
冲动任性是比较常见的多动症的症状,很多的多动症的孩子都会发生易怒冲动的性格,比较喜欢动手。多动症常见的特征就是冲动,最常见的表现为:孩子患者在老师问完一个问题之前,插队,打断别人,或者将答案脱口而出。这方面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让孩子们很难在排队时耐心等待自己的位次或者在行动前认真思考。冲动任性也是少儿多动症的表现之一,一般来说,患者容易激动,好发脾气,冲动任性,做事缺乏考虑,不顾后果。常随心所欲进行捣乱,破坏东西、偷窃、斗殴、惹是生非。
4、活动过多
多动症顾名思义就是活动过多,而且,这类患者是不分场合的,任何状态都会出现,比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如摇头晃脑、咬铅笔、拉扯同学等。平时走路急促,或无目的地乱跑、乱跳。这类孩子虽然好动,但多数体育成绩较差,技巧运动显得比较笨拙。
5、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是多动症的表现形式,比如:在高兴时容易过度兴奋,遇小事时易激惹,好冲动,经常与人滋事争吵打架,此外,多动性障碍儿童可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家长的打骂,患儿往往丧失自信和自尊。
多动症儿童掐人吗
1、多动症儿童掐人吗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在家庭及学校中难与人相处,在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交流困难。据资料显示,我国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lO%,且男孩多于女孩。
2、儿童多动症的类型
2.1、肝肾阴虚的症状:好动不休、头痛、头晕、面颊红赤、耳鸣、腰膝无力、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苔。
治疗原则:滋阴潜阳
小儿推拿治疗穴位:头面四大手法、补肾阴、搓涌泉、点揉三阴交、清肝经、掐太冲穴 ,本文节选于西安市邦尼康小儿推拿中心-《王老师小儿推拿课堂》
多动症在中医里分四种类型
2.2、脾虚肝旺的症状:肢体麻木、转筋、手脚热、坐卧不安、情绪紧张、难以入静、多疑、视物不清、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
治疗原则:平肝息风、健脾化痰小儿推拿穴位:补脾经、平肝经、揉阳陵泉、掐揉精灵、威宁穴、掐揉五指节、振头四方等2.3、痰火扰心的症状:燥动、心烦、夜卧不安,嬉笑无常、头痛、头昏、流涎不止、口舌糜烂、舌红、苔黄腻。
本文节选于西安市邦尼康小儿推拿中心-《王老师小儿推拿课堂》
治疗原则:清热豁痰
小儿推拿穴位:清心经、水底捞明月、清脾经、清板门、搓涌泉、逆运八卦、揉膻中等
3、孩子多动症的举动
3.1、心理治疗。这是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他的良好行为,增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和打骂,以免加重精神创伤。这是很重要的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3.2、饮食治疗。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肯定哪些食物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但在孩子的食物中应尽量避免加入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和水杨酸酯等。
3.3、运动疗法。即感觉综合训练来进行矫治。运动疗法不是直接训练弱智儿童的学习和认知技能,而是基于学习障碍是由于大脑组织协调功能不良的认识,提出加强对感觉器官的训练。特别是对前庭平衡和触觉的训练,使弱智儿童能综合这些感觉,并能作出适应性反应。
3.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谨慎小心,用药的种类、剂量及时间应由专家指导,密切观察。
以上是对多动症如何治疗作出的详细分析,相信对一些家长都有帮助。如果孩子出现多动症的症状,千万不要训斥孩子,他们的一些行为是自己也不能控制的。一定对孩子多关心,在心理上来教导孩子。尽量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言语上也要注意。
引起多动症的因素
1、遗传因素是引发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的主要因素。大约有四成患儿的父母,或者其同胞曾经也有类似的病症表现,单卵孪生儿中,患上儿童多动症的群体的发病率,相比较双卵孪生儿比例相对比较高,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所以,对于遗传因素,大家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和注意。
2、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比如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心理环境,都是引发儿童多动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儿童多动症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或者破裂的家庭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多动的病症表现,严重危害到他们的正常身体发育。
3、生物因素以及身体状态也是引发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之一。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主要是儿童身体内的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的速度比正常的孩子相对较慢,这是引发疾病加重的主要因素。很多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孩子,他们的前额叶影像图一般要比正常的儿童颜色暗一点,由于他们的统管注意力和执行大脑中枢神经出现缺陷,才引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如何诊断小儿多动症
1、注意力是否集中
多动症儿童表现为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上,包括爱看到电视、电影、动画片、连环画等。而且还不让别人干涉自己。
2、活动是否有目的性
多动症儿童的行动会出现没有明确的目的,动作表现为任性、克制力差常常会因一点点小事大哭大闹,脾气暴燥,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而正常多动的儿童做事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胡乱吵闹。
3、学习是否困难
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为:孩子在做作业时表现为字迹潦草,不认真,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的方向,把词、、句子念错或念倒,如上海读成海上,思路不严密,注意力不集中。而正常儿童没有上述症状,可以集中思想完成某件事。
6岁前孩子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至1979万,其中约65%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这孩子怎么一刻也停不下来,是不是多动症啊?”生活中有这样顾虑的家长并不少。
过去不了解多动症,所以不少孩子被耽误了诊治。现在关于多动症的宣传多了起来,又让很多的家长“草木皆兵”,既盼着孩子活泼一点,孩子活泼了,却又担心是多动症。
孩子“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多动症的突出症状是两种以上场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只在家里活泼好动,在其他场合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不用担心孩子患有多动症,这样的孩子只是天性活泼,是“好动”而不是“多动”。
但是如果孩子在两种以上场合都不能安静下来,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则需带孩子到医院门诊检查,由医生根据心理测试、量表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6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医生很少做出“多动症”的诊断。除非少数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多动症表现,医生才有可能给孩子开药治疗。这是因为6岁以下的孩子并没有学习任务,而多动症的治疗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他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不管是天性活泼还是有多动症,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具体的做法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比如用鲜艳多彩的画册吸引孩子阅读,让他能够保持五六分钟的注意力,下一次再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慢慢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
多动症孩子适合哪些运动
多动症孩子从原理上他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所以他控制人体自身运动的这种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孩子总体表现出多动,那么既然多动就是说明孩子喜欢动,这个动当然不一定是我们讲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他只是喜欢各个地方去运动。
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说他的运动他没有什么禁忌,就是什么样的运动它都可以去做,但是呢其中有两类运动对这些小孩是不太适应的。
一类就是要求他注意力集中,比较集中的比如说有一些操作性的,比如说打乒乓类似于这样一些要求注意力比较集中的运动,这些小孩不一定适合。
第二类就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像做一套操,或者说里面的技术动作要去比较复杂的这样一些运动不太适合这些小孩。
所以像多动症小孩就是可以广泛的运动,一定技术的运动都是可以的,主要就是要克服让他们做注意力很集中并且很复杂的运动,对他们来讲是有一些困难。
新生儿爱哭闹是多动症的表现
1、注意力方面
好动的宝宝,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的宝宝做不到,玩什么都心不在焉,无法有始有终。
2、自控力方面
好动的宝宝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的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的宝宝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 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上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 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 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3、行为方面
宝宝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宝宝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好动的宝宝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4、生理方面
好动的宝宝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的宝宝则有明显的学习力的不足。
儿童多动症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很多家长在平时容易忽略对小孩的照看,从而在小孩有异常的情况下而耽误了及时送小孩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也耽误了小孩治疗的最佳时机。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这种疾病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社会带来了危害。多动症对小孩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儿童多动症一种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巨大困扰的疾病,而且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1292名违法犯罪的少年的调查,发现978名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说明多动症儿童容易诱发犯罪事故。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往往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研,我国学龄儿童ADHD患病率是4.31%~5.83%,这意味着中国有近2000万儿童患多动症,其中50%-6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人甚至终身。有数据表明,如果儿童多动症没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到成年期75%患者至少患心境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中的一种,33%患者有两种以上共患病。
据专家介绍,患多动症的未成年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其反复、多次作案现象突出。多动症往往导致未成年人情绪不稳定,做事不考虑后果,在实施暴力犯罪中,大多造成被害人重伤的恶果。而这些被告人犯罪类型集中,其中盗窃、故意伤害案件占较大比重。另外,患有多动症的未成年人往往性格孤僻,缺少与家长、老师交流,不利于法官开展回访帮教活动。
儿童多动症对社会造成了什么不良的影响,希望家长们能够及时的发现小孩的异常状况,如有发现异常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就诊。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注意事项一:注意辅导语气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的朋友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语气,多动症儿童本身就对接受新事物感到胆怯,因此进行辅导的朋友如果语气过重会让多动症儿童感到害怕。同时有一个温柔的语气会让多动症儿童感到倍加温暖,会让多动症儿童更愿意和别人交流。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注意事项二:多举例子
在对多动症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辅导的朋友们应该多为多动症儿童举一些恰当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对开导多动症儿童是非常有用的,多动症儿童并不傻,因此辅导多动症的朋友应该多举一些多动症儿童经常回看到和听到的事情的例子。
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注意事项不仅包括注意辅导语气和多举例子这两个方面,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多为多动症儿童着想,多想出一些比较科学的、适合多动症儿童的辅导方法,辅导工作是非常艰巨的,因此辅导人员需要多多努力。
详解儿童多动症诊断特点
儿童多动症是很多孩子患有的疾病,随着目前多动症患者的增多,多动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动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多动症的治疗刻不容缓,及早的治疗患者康复的机率就越大,诊断是家属及时发现疾病的依据,那儿童多动症诊断特点有哪些?下面听听专家介绍多动症的诊断有关内容:
儿童多动症诊断特点有哪些?
1.儿童多动症诊断是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容易兴奋和冲动。
2.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儿童多动症诊断是做事常有始无终。
3.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这是儿童多动症诊断之一。
4.情绪不稳,儿童多动症诊断是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5.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也是儿童多动症诊断之一。
多动症也晚熟
1、多动症是憋出来来的吗?
独居老人因为长时间见不到儿子,与儿子交流极少,硬生生“憋”出了多动症,这在现实中可能吗?
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但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多种因素互相作用导致的,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环境、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因此,小品里所说的“憋”出多动症,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2、多动症的典型症状
多动症的3个典型症状,包括“小动作过多、情绪容易亢奋、狂妄自大,自责委屈”,这些都是多动症的典型症状,但并非全部。
多动症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其他的典型症状还包括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等等,这些都是多动症的症状。因此,当家里的小孩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可千万别觉得是孩子调皮,可能是多动症哦!
3、如何诊断多动症?
专业的医师来给父亲看病,而请来的专家除了根据症状外,还拿出了一张调查问卷,诸多“你吃不吃指甲”“跟不跟家长顶嘴”“上一次尿床什么时间”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现实中,医生们又是如何诊断多动症的呢?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就是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而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则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综合学校、医院、家庭多方的意见和评估,绝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调查问卷就能搞定。
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医生甚至还需要取得学校老师的配合。学龄期儿童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老师可以提供孩子上课期间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捣乱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诸多关键信息。
4、成年人也会得多动症?
节目中,老人家想要扮演多动症就要面临一个极大的问题:自古以来大家都觉得多动症应该是儿童的专利,老人怎么可能得多动症!
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专家们发现成年人一样可能得多动症!
大部分民众都有一种误区,那就是多动症不是什么疾病,更不需要治疗,等孩子长大就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关专家曾对儿童多动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证实,儿童多动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小部分患儿的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仍然有大部分患儿仍然存在症状表现,尤其是在处理事情时的冲动和暴躁、难以控制的情绪等。
多动症如果不经治疗,延续到成年期的话,有一部分患儿基本上是能够适应社会的,他们可以像常人那样工作和生活,但仍然有少数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患者,难以很好地处理同事关系和家庭关系,难以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
有关资料调查显示,多动症患儿成年之后很少从事工作性质复杂、要求文化水平技术能力较高的职业,而大多从事一般性技术工作,这些与多动症患儿的病情和所受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家长要对多动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要及时采取治疗,不要让其自由发展下去,一般来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对于多动症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