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牛奶的六个谣言
揭密牛奶的六个谣言
误解一:不喝牛奶,就能减重
正解:错!
牛奶是增肥食品?加拿大奶 制品协会的注册营养师Sandra Bourdeau告诉你,这是个绝对错误的观念!如果你的饮食一直遵循着“低卡、低脂”的原则,那在餐单上加点儿牛奶反而更能防止体重增加,因牛奶中的蛋 白质可以减轻饥饿感,让“少吃点儿”变得更加容易。加拿大营养学会建议,如果想控制体重,不妨在下午4点左右喝一杯无脂牛奶,晚餐的进食量会很容易就会缩 减掉1/3。
误解二:巴士灭菌法会毁掉牛奶中的营养物质?
正解:错!
巴士灭菌法是一种利用低温杀死鲜奶中致病细菌的消毒方法,它让牛奶变得更安全的同时,也保留了其中的营养成分。研究显示,鲜牛奶在经过巴氏灭菌的过程中会损失极少 的维他命B,但鉴于牛奶中Vb的含量极为丰富,所以这部分的流失几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巴士灭菌法对牛奶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钙元 素——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误解三:咖啡中加奶油,等于喝了牛奶?
正解:错!
在加拿大卫生部 公布的营养指导《加拿大饮食指南》中,专家们从“营养成分的含量”这一角度出发,为大众了提供了一些可以替换牛奶的饮食,比如“250ml牛奶=175g 酸奶=50g奶酪”等,其中并没有提到另一种常见的乳制品——奶油。奶油之所以不受健康组织的青睐,是因为它其中含有极高的热量和脂肪,有些奶油产品还被 人工加入了大量的糖分和果味添加剂。所以,如果实在喜欢奶味浓郁的咖啡,可以试试拿铁。
误解四:晚餐喝杯牛奶,可满足身体对乳制品的一天所需。
正解:错误,可达成目标要求的一半,但并非全部。
对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一天喝2-3杯牛奶便可得到一日所需(一杯≈250ml),2-8岁的儿童需要2杯,而9-18岁的青少年则需要3-4杯。其实, 也不用只盯着牛奶,奶酪和酸奶都是同样优质的营养来源,或可以改变一下喝牛奶的方式,比如用它做奶昔,或者在做燕麦粥和甜汤的时候用牛奶来代替水等。
误解五:低脂牛奶对血压没有影响。
正解:错!
低脂奶和低脂低盐的 乳制品对控制血压很有效。由美国健康专家提出的DASH饮食法(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因能有效的降低血压而风靡欧美,它包括2~3份无脂或低脂乳制品,8~10份蔬果以及每天不能超过2300mg的盐份,而乳制 品则是这个饮食法的关键,因为牛奶中包含许多能降低血压的营养物质,比如镁、钙、维他命D和钾元素等等。
误解六:有机牛奶更健康。
正解:错!
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所含的营 养成分一样多,比如蛋白质,维他命D等,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农场的养殖方式。有机奶牛的饲料是没有用过农药、也没有加入过人工成分的纯天然牧草,但 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奶牛食用的就是不好的饲料。就营养成分而言,如果有能力支付有机牛奶,那自然好;如果不是“有机控”,普通牛奶也没有什么可特别担忧的。
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会中毒吗
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不会中毒。
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会中毒,并导致人猝死的事,已经经过专家证实是谣言,榴莲和牛奶一起吃并不会导致中毒,若出现事故也是因为自身存在疾病,食用量过多导致出现事故。
酸奶为什么不能和橙子同吃
这个谣言的来源是:『牛奶和橙子不能一起吃,因为牛奶里面的蛋白质会因为橙子的酸性结块,影响消化和吸收。』
但问题是这里仅仅影响了观感和口感啊,毕竟胃酸的效果一点也不比橙子差。而且酸奶已经凝固成那个德行了,再加橙子还能有什么影响。
最后再吐槽一点,果酸是个统称,里面包含乳酸啊,酸奶里面本来就全是果酸钙了,还变个毛线啊。
牛奶加蜂蜜的功效 牛奶加蜂蜜喝死人
牛奶加蜂蜜喝死人:纯属危言耸听。
目前暂未发现有人喝了牛奶加蜂蜜出现死亡的案例,而且也尚无研究成果和科学依据能证明牛奶和蜂蜜一起使用会产生有毒物质,二者所含的物质也没有相克的情况,因此这种说法其实是网上夸大其词的言论,用意在于让大家警惕,好转发传播,实际是谣言,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谣言,大肆传播,其实牛奶加蜂蜜的吃法日常很普遍,而且不仅不会对人体有害,还能给身体带来以下好处。
荠菜煮鸡蛋治头痛吗 荠菜煮鸡蛋吃死人是真的吗
“荠菜煮鸡蛋吃死人”属于谣传。
这个谣言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在手机、网帖、微博、QQ群疯狂传播,传播范围主要是在湖南地区,当时湖南三湘都市报记者就已经进行了走访调查,确认在传言说有人中毒的各个市县并没有发生确切的荠菜煮鸡蛋中毒事件,各地医院也没有“吃荠菜煮鸡蛋中毒”的急救记录。
而每年的三月三期间,这则谣言又会死灰复燃,开始传播,大家要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关于乳腺癌的几个谣言
谣言一:乳腺癌是一种基因病
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没有搞清楚。不过,科学家们业已发现两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40% 至8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另外20%至60%病历无法用基因解释,80%的乳腺癌病历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所以,即使你的家族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史,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同时,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乳房。
谣言二:使用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或者减少腋下汗腺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提高。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人们对解剖知识的缺乏,或者出自某些不健康的怀疑论者之口。
谣言三:乳房的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
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谣言四:40岁以下女性不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危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是任何年龄组女性都可能会患乳腺癌。研究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中也有乳腺癌病例。
谣言五:乳房X光片检查可发现所有乳腺癌
乳房X光片检查只能查出85%的乳房肿瘤,较难查出致密性乳腺组织中的肿瘤。医生通常会增加超声波检查或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诊查。
谣言六:乳房X光片检查会导致乳腺癌扩散,甚至会诱发乳腺癌
近30年来,十多项实验研究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乳房X光检查产生的辐射量极小,与该项检查给女性带来的益处相比,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导致乳腺癌扩散,更不会诱发乳腺癌。
盘点那些忽悠人的牛奶谣言
谣言之一:牛奶致癌?
传言:美国教授T.柯林.坎贝尔博士研究称,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促癌剂,尤其是占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压等患病几率。同时,牛奶中的IGF-1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知名科普作家云无心此前曾指出,FDA、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都一致认为,“并无证据说明IGF-1致癌”。同时,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经过加热、消化、吸收后,到达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不构成健康隐患。
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编辑、农学专业的李飘则表示,美国坎贝尔教授的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没有更有力证据证明牛奶能增加癌症风险”。据介绍,坎贝尔进行的试验,是通过大剂量黄曲霉素(一种强致癌物)诱导出癌变细胞的大鼠,并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对健康人体有相同作用。
据了解,坎贝尔在2006年12月接受人民日报社《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他的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
而中国农业大学朱毅副教授指出,人类确实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后还在饮用乳制品的哺乳动物,但这并意味着长期喝牛奶就损害健康。目前有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过量摄入牛奶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等的罹患风险。但牛奶也能降低肠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罹患风险,这些也是得到科学证实的。
谣言之二:空腹不能喝牛奶?
有人说空腹喝牛奶会把蛋白质当做能量白白消耗掉,实际上牛奶中含有约4.5%的乳糖,它属于碳水化合物,会优先分解供能节约蛋白质;此外牛奶中还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不满一岁的婴儿都可以空腹喝奶而吸收营养,证明奶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全面,可以为人体充分利用。即便消化率略有降低,在来不及吃早饭时,空腹饮奶仍然比一个早上完全不吃东西更有利于健康。
不过,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空腹喝牛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牛奶后有腹胀腹泻问题,那么的确不宜空腹大量饮奶,还是吃些淀粉类食物之后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为好,最好能饮用酸奶。
在20年前,专家们提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为当时国人很少有喝牛奶的机会,一旦断了母乳,基本上就见不到奶制品的面。长期不接触奶制品,导致人体发生“乳糖不耐”,一喝奶就腹胀、肠鸣、腹泻、腹痛。如果喝得太急,特别是空腹喝奶,症状就会更加严重。
然而时代不同了,饮食生活也变了。现在很多孩子和年轻人从小就经常喝牛奶、酸奶,吃冰淇淋甚至奶酪,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强,即便空腹喝牛奶,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所谓“空腹不能喝奶”的说法,也该改一改了,至少要加个前提,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空腹的时候不喝牛奶,吃什么好呢?吃糖果?吃巧克力?吃饼干?吃牛肉干?恐怕从营养平衡角度来说,还远不及喝牛奶合理。
如果从小经常喝牛奶,没有什么“乳糖不耐”之类的问题,那么空腹喝牛奶完全无害健康。早上时间匆忙,来不及做饭的时候,不妨赶紧喝一杯牛奶,或者携带一盒牛奶路上喝,可以保证1~2小时不感到饥饿,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与完全不吃东西相比,牛奶早餐不仅能提供相当多的营养成分,还能帮助预防胃病和胆结石,也能让人心情更为舒缓平和。
不过,清晨不宜把牛奶当成唯一的饮品。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要先喝一大杯白开水(供暖季节室内干燥时饮淡蜂蜜水更佳),然后再喝牛奶为好。因为牛奶的渗透压较高,在补充水分方面远不如白开水迅速和有效。
谣言之三:脂肪越低越健康?
先来看一看,什么叫做全脂奶、低脂奶和脱脂奶,其中到底有多少脂肪。
全脂奶的脂肪含量为3%左右,低脂奶(半脱脂奶)含脂肪1.0~1.5%,全脱脂奶含脂肪0.5%。
也就是说,如果每天饮用一袋250克(243毫升)的全脂牛奶,摄入的脂肪为7.5克。对于绝大多数小康家庭的消费者来说,每天从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脂肪达75克以上,牛奶中脂肪在一日当中所占比例仅为10%,并不算高。
如果把全脂牛奶换成低脂牛奶,会有多大效果呢?仅比全脂牛奶减少脂肪摄入3.75~5.0克,即便换成全脱脂奶,也只能减少6.25克。
然而,牛奶的脂肪部分还有不少好东西。首先,香气成分全部存在于乳脂当中,脱脂奶是没有什么香味的。其次,牛奶中的维生素A、D、E、K都在脂肪部分,它们对健康防病作用很大。还要考虑到,牛奶脂肪中含有多种抗癌物质,特别是共轭亚油酸。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多喝全脂奶的人不容易得癌症。一些研究认为,乳制品中的维生素D也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的因素,对于结肠癌、乳腺癌等常见癌症都有预防作用。
还有研究证实,脱脂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体重下降,而食用全脂奶却与较低的体重相关联。其原因不明,但推测可能与其中的CLA有关,因为CLA可以减少身体中的脂肪比例,而帮助维持肌肉比例。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经常喝脱脂奶的女性中,难以受孕的比例比不喝奶的人增大85%;而规律饮用全脂牛奶的女性,出现排卵问题的风险却会比不饮奶女性低27%。
所以,如果完全脱除牛奶的脂肪,会影响其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保健作用。因此,如果没有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儿童少年和中青年人不一定要饮用脱脂牛奶。
谣言之四:牛奶不能和果汁一起喝?
很多人坚信,牛奶加果汁会发生沉淀,所以这两种东西不能一起喝。
实际上,遇酸沉淀是牛奶中“酪蛋白”的基本性质,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对成年人来说,牛奶沉淀并不影响消化。即便不和果汁一起喝,在胃里面遇到胃酸也会沉淀。
如果说牛奶发生沉淀就不能消化,那么人也就不能吃酸奶和奶酪了!酸奶的凝冻就是牛奶蛋白质受乳酸作用沉淀的结果;奶酪的凝块要比果汁和牛奶的沉淀更硬更大!
牛奶和水果一起制作的各种甜品在国外已经流行几百年,没有发现因此发生不消化问题。甚至市场上还有不少“果汁奶”“水果酸奶”“牛奶果冻”之类的产品出售,如果人体都不能消化,它们是不是该被取缔了?
只是要注意,柿子、葡萄、石榴等涩味水果含单宁过高,与蛋白质结合之后,会降低牛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引起疾病。
谣言之五:牛奶不能加糖喝?
有很多书上说,牛奶加上糖会产生“果糖基赖氨酸”,影响氨基酸的吸收,这是一种多虑。
牛奶中富含赖氨酸,与糖一起加热会发生“羰氨褐变反应”,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这种物质,使赖氨酸失去生物活性。但一定要记得,这种反应仅在高温和长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而且与加不加白糖无关。因为,牛奶本身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比白糖还容易发生这种“褐变反应”。
如果不相信的话,不妨自己做个试验:把牛奶放进高压锅里,不加糖,高压40分钟,然后拿出来,和新鲜牛奶作对照。很显然,高压后的牛奶颜色变得有点暗,甚至会发淡褐色。这时候,赖氨酸便会部分损失了。
可是,如果我们平日煮沸牛奶,只有一两分钟的沸腾时间,也不可能用高温高压。所以,根本不会发生什么赖氨酸损失的问题。
如果仅仅在牛奶中加白糖,不加热的话,更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所以,如果不怕加糖增加能量、升高血糖的问题,完全可以放心地加糖喝。市面上卖的什么早餐奶、调味奶之类,不都是加了糖,而且经过高温加热的吗?喝它们都不担心,自己在家就更不用担心了。
谣言之六:早餐奶比纯牛奶好?
早餐奶和纯牛奶的配料不一样。纯牛奶的配料表上只有三个字:鲜牛奶。早餐奶的配料就比较复杂了——牛奶、水、白砂糖、麦精、花生、蛋粉或燕麦、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还可能有香精。
再看它们的营养成分,也有细微的差别。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2.9%~3.1%之间,“精品”牛奶可以达到3.3%~3.5%;早餐奶则是2.3%以上。显然,加了糖之后,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但因为蛋、麦、花生等其他配料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总体降低程度不多。
看过营养成分,我们发现它们不相上下:纯牛奶蛋白质多些,早餐奶却加了铁、加了锌;纯牛奶不含白糖和淀粉,而早餐奶含白糖含淀粉;纯牛奶里面是丰富的乳钙,而早餐奶钙含量显然下降,即便加了钙,吸收率也未必能保证和纯牛奶一样;纯牛奶没有添加剂,早餐奶里加了稳定剂。到底该买哪个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纯牛奶和早餐奶的定位不同,目的不同。
全脂牛奶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食品,但它并非十全十美。一则,如果用它作为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略嫌低了一些,所以最好能配合一些低脂肪的淀粉类食物。同时,牛奶的天然缺陷,是铁和锌的含量太低,维生素C也太少。所以适合配合一点坚果类食品,再加一点水果或蔬菜。1杯奶,2片面包,1小把坚果,1只猕猴桃之类的水果,就是相当完美的早餐了。坚果中不仅含有铁和锌,还有相当多的维生素E和纤维呢。
如果早餐时间相当充裕,喝牛奶可以搭配这些食品,固然是理想做法;但如果时间很紧,没有办法吃早餐呢?那时候,如果仅仅喝一盒牛奶,的确比不喝要好得多,但是营养均衡方面还不够理想。如果改成两盒早餐奶,相比而言,营养成分更符合一餐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乳糖不耐的人来说,空腹喝牛奶容易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感。早餐奶当中减少了牛奶的比例,增加了糖分和其他含淀粉配料,增加了稳定剂,它们都可以减轻这种不舒服的感觉,适应的人更多一些。
谣言之七:高钙奶比普通牛奶更加补钙?
去超市的奶制品柜台看看,发现很多居民都喜欢购买高钙奶。我的实验室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300名消费者当中,有48%的人不知道牛奶本身就是钙的好来源。他们以为,只有加了钙的“高钙奶”才具有补钙作用。而后面的调查发现,正是这些人大力拥护高钙奶,其中女性又多于男性。那些懂得牛奶本身钙就很丰富的消费者,反而很少购买高钙奶。
问题是,高钙奶到底含有多少钙,这些钙又是什么钙呢?消费者可以看到包装上的说明,其中添加的并不是牛奶当中提取的钙,而是乳酸钙之类和市售钙片成分大同小异的有机酸钙。它们的确可以起到补钙作用,但是其吸收效率并不比牛奶中的钙更高,甚至还低一些。更值得一提的是钙含量。每100克普通牛奶的钙含量通常在100~120毫克之间,而高钙奶呢?包装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其中的钙含量达到130~140毫克,有的甚至宣称不低于150毫克。可是,实际测定表明,其实在很多产品当中,高钙奶当中的钙并不高于120毫克。也就是说,高钙奶当中的钙和普通纯牛奶差不太多。
我问了几个外国朋友,以及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人,他们都说,在国外没有见到有什么“高钙奶”。因为天然牛奶里面的钙已经足够多,还有维生素D、乳糖等促进钙吸收的因素,吸收效率也足够好,何必还要画蛇添足地再加什么钙呢?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是牛奶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不是里面再加什么东西。
本来,向牛奶里面添加大量的钙,是一件很有技术难度的事情。因为奶本身已经是高钙食品,其中的蛋白质和钙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如果人为地增加钙含量,很容易造成蛋白质体系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口感和杀菌稳定性。多年来,我很少购买“高钙奶”,正是因为这个担心。然而,某日偶然买来一尝,发现和普通奶的口感和稳定性毫无二致。当时还曾感叹一番:这高钙奶技术,居然已经出神入化……
谣言之八:牛奶越喝越缺钙?会骨质疏松?
曾经流传这样的说法,牛奶越喝越缺钙。据说是因为蛋白质含有较多的硫、磷等元素,在体内代谢之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因此需要钙来帮助维护酸碱平衡,从而增加钙元素的排泄量。因此,得出一个结论是:蛋白质吃得越多,钙的排泄量也会越大。多数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蛋、肉类、鱼类,甚至精白米面等,都是“成酸性食品”。
然而,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牛奶并非“成酸性食品”。相反,它在体内代谢后呈弱碱性。牛奶中尽管也含有不少蛋白质,带来了硫、磷等成酸性元素,但同时也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平衡的结果,成碱性元素略占优势。
据我国测定数据,100克牛奶中含钾高达120~130mg,钙110~140mg,而磷只有60~80mg。也就是说,牛奶中让人体质偏酸的元素并不是那么多,而让人体质偏碱的元素更多一些。
既然牛奶并非是令人体质偏酸的食品,也就不会促进钙的流失,所谓“牛奶越喝越缺钙”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有人提出,在英国某大学所做研究证明中,奶粉喂养婴儿成年之后身高较高、血压较高。然而,这个实验结果只能证明婴儿需要母乳喂养,并不能证明成年人喝牛奶对骨质具有不良影响,会造成骨质疏松。
还有人举出例证,北欧等牛奶消费量最大的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最高;热带居民牛奶消费少,他们的骨质疏松也最少。但是这种说法忘记了很多基本事实:与热带居民相比,北欧居民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都严重不足,室外活动和体力活动也严重不足,吃鱼肉蛋的数量则大大高于热带居民。总之,这两类居民的生活差异太大,除了喝牛奶的因素之外,其他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也太多。用这个事实并不能说明,如果给热带居民多喝牛奶,他们就会像北欧居民一样患上骨质疏松。
还有人说,中国自古以来很少喝牛奶,但是从来没有骨质疏松,只有现在喝牛奶之后才有这个病。这话更是可笑得很。过去只是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做骨质疏松,并不等于没有这种疾病的存在。
我国传统上说“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是因为生育之后没有补充钙,使妇女骨质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俗话说“老太太怕摔跤”,也是因为老年妇女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问题。旧时那些妇女有几个是从小喝牛奶长大的呢?
据中国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的统计,我国骨质疏松者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大约在6%~10%之间,其中很大一部分骨质疏松者发生在农村,以及其他不喝牛奶的地区。
甚至还有人说,说消毒牛奶当中的钙是“无机钙”,因而可能在人体中形成结石。如果这句话可以成立,那么豆腐就不能吃了,钙片也不能吃。因为豆腐点卤的时候用的是卤水和石膏,它们都是典型的无机钙;市售大部分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属于无机钙。说无机钙就不能吸收,就会形成结石,岂不是很荒唐么。
谣言之九:奶牛产奶靠打激素?
激素并不能让奶牛产奶
传言:怀孕才能产奶,奶牛一直产奶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停地怀孕生小牛,现代农场的解决方法是给奶牛打高剂量的荷尔蒙,让其不自然泌乳——新闻里所说的 “各种激素” 就是这样来的!
果壳网谣言粉碎机编辑、农学专业的李飘介绍,激素是不会让奶牛产奶的,因为奶牛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只有在产下小牛后才开始分泌乳汁,大约305天就会停止分泌乳汁,这些都不是靠激素能完成的。同时,养殖场一般会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适时间为它人工授精,受孕的奶牛会再次生下小牛,开始新一轮产奶。
另外,给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实是一种生长激素,而不是诸如荷尔蒙那样的性激素,这种生长激素,也不可能让奶牛不怀孕就产奶,而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奶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美国FDA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长素,用来产生更多的牛奶。只要是集约化、工业化的养殖奶牛,都会使用外援力量,比如新西兰会定时使用激素,让奶牛发情期同步。如果没有外来激素的干预,奶牛完全处于放养状态,产奶量就没有办法保证。
朱毅说,允许使用的生长激素不会损坏消费者健康。如果实在担心牛奶中可能含有的激素,可以选用脱脂牛奶。
吃榴莲后能吃扇贝吗 榴莲和虾一起吃是砒霜吗
不是。
在2018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已经对这个说法进行的辟谣。当时通过实验表明,螃蟹和富含VC的西红柿一起同食并不会反应生成有毒的砒霜。
且目前也没有因为吃这两种食物而砒霜中毒就诊的案例支撑,因此不要再傻傻的相信“海鲜+富含VC水果=砒霜”这个谣言了。
这些美容方法你还在用吗
谣言1:你每年摄入的数百克的唇膏会对你的健康有害。
平均来讲,一位女性每天消耗的唇膏大约为四毫克,这意味着就算摄入两百克唇膏,你也需要连续几百年每天都使用唇膏。而况且根据调查显示,即使使用了这个数量的唇膏,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如果不想使唇膏成为食物的“佐料”,就得养成吃饭前卸掉唇妆的习惯了。
谣言2:每天晚上梳头100下可以让头发保持健康闪亮的状态。
用纯猪鬃毛梳子梳头的同时,会有天然油脂随着猪鬃毛转移到你的秀发上,这样一来你的秀发会变得更加光亮。但是至于要梳多少下,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有一把好梳子的话。
谣言3、凡士林涂在睫毛上可以让睫毛长得更快。
睫毛的浓密程度、长度完全取决于基因遗传因素。而事实上,粘稠的膏状凡士林涂在睫毛处会堵住内眼睑边缘处的眼腺体,而我们的眼睛则是需要靠腺体制造出泪水冲洗掉眼内的脏东西,防止细菌传染的。
谣言4、喝咖啡能减肥。
研究发现咖啡因具有排水、消肿的功能,大部分涂抹用的瘦身产品中都含咖啡因成分,那么直接喝咖啡,是否能更有效地瘦身?其实咖啡中的咖啡因非但不能帮助减肥,饮用太多,甚至会引致导致加速、血压高及失眠,加了奶和糖的咖啡还更容易令人发胖。
谣言5:把香水储存在冰箱里可以让香味持续更久。
香氛中的油脂成分会渗入到所有含有脂肪的物体中去,比如你放在冰箱里的黄油和 牛奶等,从而造成污染。其实正确的方法是把香氛放在凉爽、背光的地方。
癌症患者饮食的三大谣言
不吃“发物”、只吃素食、饿死癌细胞——这三个关于癌症病人饮食的民间谣言流传甚广,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形之中”。
上述的“发物”就是最常听到的一个。百度百科[微博]是这样描述的,“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归属到发物一类的食物繁多,癌症患者可吃的食物一下就不多了。
第二个谣言是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而食物有酸碱之分,许多蔬菜和水果是碱性食物,而肉类、海鲜类大都是酸性食物,因此要求癌症患者吃素,以改变酸性体质,这样癌症可不治而愈。
第三个谣言更是想直接把癌症患者杀死。这个“饿死癌细胞”理论要求患者尽量少吃甚至节食,通过“饿死”癌细胞治来治愈癌症。因为如果营养充分,癌细胞就长得快,正常细胞反而无法吸收营养。
以上三个谣言,一个比一个凶猛,癌症患者只要受这些谣言影响,就无法坚持化疗,而且生存期会大大缩短。
多吃醋会让骨钙溶出而流失
假的。
这个谣言的来源可能有两个:
一是「酸性体质」说法的余毒,认为凡是酸的食物都不利于健康;
二是看到醋能溶解碳酸钙沉淀,就认为醋也会把骨钙溶解出去。
实际上,醋能够帮助胃酸偏少的人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同时,经过陈年酿造的老陈醋本身就含有较高的钙(按食物成分表数据,125mg / 100g,可与牛奶相媲美)。
醋被吸收入血之后,会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可能去「溶解骨骼」然后直接从尿里排出去。还曾有研究发现,在膳食中用醋酸盐和碳酸氢盐来替代氯离子,可以显著减少尿钙的损失。换句话说,少吃些盐,多吃些醋,对提高钙的利用率是有利的。
牛奶的五大谣言你信过吗
早餐奶比普通奶营养
真相:早餐奶中添加了大量的糖和一点麦粉等,与普通奶的营养差不多,但却含有香精等食品添加剂,不如普通牛奶。早餐奶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只有早餐需求的三分之一,远不能代替早餐。早餐可以喝杯纯牛奶,再加适量主食、坚果以及果蔬,营养齐全。
高钙牛奶补钙效果好
真相:牛奶本身就是含钙丰富的食物,而且其中的钙与蛋白质保持微妙的平衡关系,如果向其中添加很少的钙,可能对这种平衡影响比较小,而添加太多的钙,则容易造成蛋白质体系的不稳定,使得蛋白质沉淀,影响口感和品质。所以向牛奶中加钙是一项非常有技术难度的工艺,多加反而不宜。
青菜补钙效果比奶好
真相:微信上广泛流传一篇文章,说青菜补钙效果比奶好。奶、豆制品、硬果类、虾皮、绿叶菜中都含钙,补钙效果好与坏不仅与钙含量有关,还与吸收率有关。奶及奶制品的钙容易吸收,而绿叶蔬菜中虽含钙,但也含草酸、植酸,会阻碍钙吸收。绿叶菜可作为除奶以外的其他食物钙的来源。
牛奶不能和果汁混喝
真相:首先,蔬果中的酸性物质大都属于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不会与钙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所以不会抑制钙的吸收。其次,果汁中含有草酸,两者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但是还要看果汁中草酸的含量,以及往牛奶中混合的果汁的量。
木瓜牛奶同吃损营养
真相:木瓜中含有蛋白分解酶,就因为如此,有些人就由此分析,木瓜会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质,使牛奶的营养失效。而事实上,木瓜中的酶会将蛋白质分解成小的分子肽或者氨基酸片段,反而使营养素更易让身体吸收
揭开高钙牛奶的健康谎言
【流言】补钙应该喝高钙奶,因为高钙奶含钙更多,补钙效果更佳。
何谓高钙奶?
所谓高钙奶,顾名思义就是钙含量更高的牛奶。很多人可能会想,同样是牛奶,为什么高钙奶的钙就多一些呢?其实,高钙奶的原料也是普通牛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一些钙,也就使得高钙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虽然我们平时都叫它高钙奶,不过,它其实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钙强化奶”。
所谓强化,在营养学中就是对某种食物中的某种营养素进行补充,而这样的食品就称为“营养强化食品”。生活中这样的“营养强化食品”其实还有很多,如加碘盐、加铁酱油等。
高钙奶就是对牛奶中的钙进行了“强化”,其实也是给牛奶“补钙”。
很多含钙的物质都是可以作为钙剂加入到高钙奶中的,如碳酸钙、乳酸钙、磷酸钙、乳钙、柠檬酸钙等。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碳酸钙和乳钙。
【高钙奶,高得有限制】
高钙奶添加钙也是有限制的,向牛奶里添加大量的钙,实际上是一件很有技术难度的事,很容易破坏蛋白质体系的稳定,影响口感和杀菌稳定性。
牛奶本身已经是高钙食品,其中的蛋白质和钙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就像坐一辆车,每个位置对应一个钙离子,他们安稳有序的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如果这个时候来了一群其他的钙,势必会打破这种平衡,有的人就没位子坐了。
高“钙”不是你想加就能加
而牛奶中富含的酪蛋白对钙离子非常敏感,加入钙剂会引起在牛奶乳状界面的酪蛋白之间产生桥连接絮凝,进而导致沉淀和乳析等问题。
有研究发现,使用碳酸钙时,当碳酸钙的添加量在0.5‰-2.0‰或者乳钙的添加量在0.5‰-1.5‰时,高钙奶中的沉淀逐渐增加,而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这种沉淀还会进一步增多。所以,高钙奶的“钙”不是想加多少就能加多少的。
【高钙奶有多少钙?】
一般来说,每100毫升普通牛奶中的钙含量大约在90豪克-120毫克之间。那么什么样的牛奶才能称之为“高钙奶”呢?
根据我国最新的营养标签标准中规定,比普通牛奶的钙含量高出25%以上,才能称之为“高钙奶”。也就是说,高钙奶的钙含量理论上应该比普通牛奶高25%以上。也就是说,理论上每100毫升高钙奶的钙含量应该为112毫克至150毫克。
市售高钙奶并不真高钙
有研究人员曾对市售几种常见品牌的高钙奶和普通纯牛奶的钙含量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高钙奶的钙含量只比纯牛奶高一点而已。
比如,每100毫升牛奶中,品牌1纯牛奶的钙含量为79.2毫克,而其高钙奶的钙含量为81.2毫克;品牌2纯牛奶中钙含量为97.3毫克,其高钙奶含钙量为107.4毫克。
可见,很多号称高钙奶的产品,其钙含量和普通全脂牛奶的差距,都不一定能达到25%以上,与普通脱脂奶相比,更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因此,从钙含量来讲,“高钙奶”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与众不同”,多花的钱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