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重低下如何治疗
小儿体重低下如何治疗
注意保暖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困难,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早产锗衣着以轻柔软暖、简便易穿为宜,尿布也要柔软容易吸水为佳,所有衣着宜用带系结,忌用别针和钮扣。
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早产儿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精心喂养
目前各界较重视,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
出生10天内早产儿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以上摄入量为最大摄入量,如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以保证蛋白质、热卡和水分的供给。
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早产儿营养需要量的问题,是个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
一般认为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因早产儿安静代谢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儿大,但吸收能力低于成熟儿,所以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
蛋白质:成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高于正常儿。
氨基酸: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因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如:钙、磷、铁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产儿体内就会缺乏无机盐。
维生素:早产儿缺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儿,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早产儿食配方食品还是以母乳喂养好,待研究。总之早产儿的营养应因人而异。因情况不同,个体差异,营养上应结合个体情况细致考虑。
婴幼儿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发生贫血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仅供婴儿出生后3、4个月使用,4个月后的婴儿体内贮存的铁已用尽。如果此时不注意按时添加辅助食品,即有可能发生贫血。
二是婴儿体内贮存铁的量与出生体重成正比,早产儿、双胎儿以及出生体重低的婴儿,贮铁量较正常婴儿少,但是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常可能在2个月时即发生贫血。经常腹泻也是贫血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消化不良而影响正常饮食,以致铁元素摄入量不足,造成贫血。
铁是制造红血球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还参与了体内多种重要酶的合成,因此要积极预防小儿的贫血。
小儿生长发育什么
体格生长
关于小儿体格生长,现代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和统计,得出了各项生理常数,可用来衡量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一)体重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新生儿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氏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kg)=3+0.7X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X(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
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巨人症,体重低于均值85%以下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长
身长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一般3岁以下小儿量卧位时身长,3岁以上小儿测量身高。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新生儿身长约为50em。1周岁内以逐月减慢的速度共增加约25cm,一般前6个月每月增长约2.5em,后6个月每月增长约1.5cm。第2年全年增长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约7cm。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身长:
1-6个月身长(em)=50+2.5X月龄
7—12个月身长(em)=65+1.5X(月龄—6)
2周岁以上身长(cm)=85+7X(年龄—2)
身长主要反映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长在均值减2个标准差以下者,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此外,还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测定。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为上部量,从耻竹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为下部量。上部量与脊柱增长关系密切,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的生长关系密切。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小儿体重低下如何预防
● 母乳最佳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早产宝宝由于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内含丰富的乳白蛋白,其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宝宝生长,且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这些对早产宝宝健康更加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宝宝,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也会逐渐增加。母乳不足,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宝宝需要加铁强化的配方奶喂食,配方奶中还应特别添加钙、磷、钠及维生素。
● 吸后再食
早产宝宝对于营养素的需求高于正常宝宝,但这也和早产宝宝的生理特点存在着矛盾。早产宝宝的吸吮能力较差,吞咽反射不敏感,过多、过快的喂养很容易发生呛奶,对于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妈妈要按时用吸奶器吸奶(至少每3小时吸一次),然后将吸出来的奶水再喂给宝宝。
● 少食多餐
早产宝宝的胃容量较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吃奶量过多易导致胃储留引起溢奶,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少吃多餐可以有效调解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妈妈喂宝宝时可以缩短间隔时间,奶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让宝宝脆弱的消化系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一般体重1500~2000克的早产宝宝一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一次。2000~2500克体重的宝宝一天喂8次,每3小时喂一次。
● 营养补充
早产宝宝还需补充适度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发生身体病变。对于宝宝的身体情况,新妈妈每天应做详细记录,便于准确分析并及时调整营养结构。
计划2 :适宜环境
● 温度湿度
早产宝宝存在着某些器官的障碍或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早产宝宝皮下脂肪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敏感,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而宝宝自身又不能有效地调节体温,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宝宝如竹笋般层层包裹,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宝宝保温。宝宝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量体温1次,当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超过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若体重达到3000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正常新生宝宝一样洗澡。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度。
● 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宝宝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除了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入早产宝宝的房间,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者则更应列入禁入黑名单”,以防交叉感染。在给宝宝喂奶或接触宝宝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净双手,要换上清洁干净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新妈妈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易传染疾病时,给宝宝哺乳应戴口罩,避免将宝宝感染。奶瓶、宝宝用具应每天消毒,床具要常洗晒,居室注意通风,每天为宝宝洗澡、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这些日常注意小事项都可以降低宝宝感染的几率。
小儿体重计算
概 述儿童体重非均匀增长提供一些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目前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少见,可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出现了,希望这个计算表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1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x0.7
27-12月:体重{Kg}=6+月龄x0.8
32岁-青春期:体重{Kg}=年龄x2+7
注意事项:营养均衡孩子喂养时注意营养均衡,不要让孩子过度肥胖!
婴儿体重低下怎么增加体重
体重低下的宝宝对热量的要求高于健康足月的宝宝。体重低下的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10-150大卡热量,而健康的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只需50大卡热量。体重低下的宝宝肺呼吸的运动量比足月宝宝大,但吸收能力却比足月宝宝低,所以体重低下宝宝的热能的供给还是以稍低开始为宜,之后视宝宝发育情况逐步加多。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4种重要营养:
1、蛋白质:足月宝宝从母乳中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6-7%,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大量蛋白质,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
2、氨基酸:健康的宝宝必需氨基酸为9种,而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11种,因为他们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必要时需就医额外补充。
3、无机盐:体重低下的宝宝需要的无机盐比健康足月宝宝多,因为孕后期是胎儿吸收母体供给无机盐的重要阶段,而一些早产宝宝错过了这个机会,导致体内无机盐含量偏少。一些重要无机盐如钙、磷、铁都要增加。
4、维生素:早产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而且体重低下的宝宝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健康宝宝,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
小儿体重低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上要注意体温的变化,最好母乳喂养,可以适量添加液态维生素,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贫血情况发生。注意脐带的护理,防止感染。如果护理精心,孩子各项生理指标会逐渐赶上同龄儿。在喂养时要注意:
(1)尽量采用母乳喂养。为使低体重儿尽快赶上正常儿,母亲应尽可能地采用母乳喂养孩子,还要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奶量,实在无法采用人乳喂养时,才考虑用牛奶代替。
(2)若乳母奶头凹陷,孩子吸吮有困难,可用吸奶器将奶吸出,可将母乳挤出,盛装于煮沸消毒的杯子中,用小滴管耐心滴喂。橡皮奶头应选择质地松软些的,以利于婴儿的吸吮。喂后用小枕头垫高上半身,并采取右侧卧位,避免溢奶而引起的窒息。
(3)人乳喂养的次数,可灵活掌握,不强调按时,只要婴儿哭了想吃就可以喂奶。吸吮力差的可适当缩短喂奶的间隔时间,每两小时一次,少量而多次喂奶。
(4)人工喂养应采用稀释牛奶,牛奶与水的比例为3:1,再按100毫升稀释的牛奶中加8~9克糖的比例调配。这样配制的牛奶,脂肪少些,糖多些,适合婴儿的需要。人工喂养,每天的喂奶总量,一般为婴儿体重的五分之一。例如一个2000克重的婴儿,每天应喂乳400毫升左右。每天喂养的次数可根据出生的体重决定。
(5)低出生体重儿发育支持护理: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有利于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尽量减少声、光、侵袭性操作的刺激,合理摆放舒适的体位,每日两次油浴、抚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婴幼儿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胎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仅供婴儿出生后3、4个月使用,4个月后的婴儿体内贮存的铁已用尽。如果此时不注意按时添加辅助食品,即有可能发生贫血。
二是婴儿体内贮存铁的量与出生体重成正比,早产儿、双胎儿以及出生体重低的婴儿,贮铁量较正常婴儿少,但是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常可能在2个月时即发生贫血。经常腹泻也是贫血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消化不良而影响正常饮食,以致铁元素摄入量不足,造成贫血。
铁是制造红血球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还参与了体内多种重要酶的合成,因此要积极预防小儿的贫血。
什么是低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在妈妈怀孕的阶段,也就是孕后的8~38周里,妈妈的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甚至超低。
低体重儿还包括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27周的活产婴儿;足月小样儿是胎龄在37周以上,但是出生体重低于同龄胎儿。
胎儿体重过低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体重过低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低体重儿出生后可能会发育不良,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