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后为什么还要定期检查
宝宝1岁后为什么还要定期检查
1岁以后的小儿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生长发育阶段,即医学上所称的幼儿期,这时候的小儿与婴儿期有了明显的差别。随着小儿大脑皮层功能的增强,自主活动能力的加大和与外界交往机会的增多,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人生的良好品格、加速语言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也使孩子干扰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增多了。
1岁以后的孩子有如此多的变化,使定期体检在内容充实了许多,无疑也说明定期体检对1岁以后的孩子同样是重要的。在体检中医生会向孩子的父母了解:
小儿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的种类及数量,在饮食的习惯上有无偏食或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小儿的生活习惯、睡眠起居等情况。
小儿智能的发育情况。
保健医生根据询问和观察到的情况,可帮助父母判断孩子的发育是否属正常。定期体检可使孩子的父母获得许多的育儿保健知识和有针对性的育儿保健指导。
宝宝1岁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首先宝宝要学会走路,宝宝的肌肉要达到一定的力量才能支撑起宝宝的身体,这样才能掌握身体的平衡。还有每个宝宝的性格不一样,有的宝宝性格温和,比较谨慎,不愿意走路,或者害怕摔跤,不肯松开父母的手,我家宝宝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明明可以自己走两步的,她就是不敢,所以这样性格的宝宝能走相对较晚;有的宝宝生性活泼好动,8、9个月的时候就不肯待在父母的怀中了,喜欢父母扶着腋下迈步,这样性格的宝宝往往1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单独走路了。
走路晚的孩子在爬行→扶站→独站→行走的过程中缓慢而谨慎,按自己的节奏发展,等他终于可以走时,便能够走得很好。有的宝宝常常被父母抱着,没有什么机会在地上练习运动,所以走路会比较晚些,所以父母在宝宝8、9个月的时候应该经常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在地上练习吧!当他们可以扶着站的时候也经常让宝宝自己在地上扶着东西慢慢练习,别整天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抱着。体型似乎也是影响宝宝走路早晚的因素之一,瘦一点的宝宝似乎走路要早一些。
宝宝走路晚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缺钙,有的宝宝钙补充的比较少,宝宝从扶着走到独立行走,下肢骨骼需要承担很大的身体重量,所以宝宝在走路期间,均衡的摄入营养素和钙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失了这2个,宝宝的腿部很容易变形。
以上便是关于宝宝1岁还不会走路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详细解答了,听完以上叙述,您是否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呢?一岁的宝宝还不会走路不是大事,需要慢慢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孩子慢慢地就会开始自己独立行走了。
宝宝为何说话晚
有的宝宝1岁多点就会说很多词语,大多数宝宝2岁左右就会说很多话了。但是也有的宝宝说话晚,迟迟不肯开口学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大脑发育不良可以影响宝宝语言发育,但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时大人与宝宝很少说话,使宝宝很少得到练习说话的机会,因而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一些家长对宝宝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宝宝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宝宝语言的训练,致使逐渐养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另外,宝宝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或听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语言发展延缓。
如果到了2岁还不会说话,又排除上述因素时,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找找原因。
怎么预防癌症的发生 要定期检查
有些癌症是可以早期发现的。比如发现某个痣突然变得不规则了、变大了、颜色变深了,去看皮肤科医生,他们会帮你判断是不是皮肤癌。再比如上面提到的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早期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作结肠镜,50岁以上每10年应该做一次,也不费事儿。
做胎儿排畸检查
注意事项
1.做排畸前应多动动,这样有利于宝宝的胎位达到最佳位置可以在做BC检查时,把宝宝的所有情况良好展现在Bc医生面前.不会出现宝宝的某些器官因为胎位关系而看不清晰或是看不到的的情况发生.
2.还有以过来的人的经验,还有一项就是在做Bc排畸检查时可以适当的吃几块巧克力.据说这样可以让宝宝多动动,有利于做排畸检查.
检查项目
B超查宝宝的五官 、四肢以及内部各个器官有无异常,验血验尿属于一般性的常规检查,主要是看是否贫血。建议16---20周唐氏筛查,空腹抽血--主要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24周左右做三维彩超,可清晰显示胎儿各部位脏器,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头,肢体及各脏器大体结构是否有畸形.。另外还要定期检查胎心、血压等等。具体可向当地医院或妇幼保健站详询!
白带有异味要定期检查
评价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正常的白带应该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略带腥味或无味;其分泌量、质地受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随月经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质稀质稠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颈、子宫内膜和腺体,都能不断地向外分泌粘液,阴道壁同时也向外分泌粘液,加上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周期性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分泌的粘液混合在一起,就成了绵绵不断的白带。
因为阴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有糖,被阴道杆菌分解为乳酸,所以才使阴道保持酸性的环境。
各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霉菌等,就无法在阴道内生长繁殖,故白带被生理学家赞喻为妇女防病保健的“天然屏障”,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白带分泌的多寡与月经周期和性意念、性活动息息相关。青春期少女月经常不稳定;更年期断经后的妇女,月经停止,卵巢功能低下,生殖器官萎缩,白带的分泌就稀少淡薄。
育龄妇女月经来潮前,白带显著增多;妊娠期妇女暂时停经,但白带反而增多。这是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子宫颈和阴道壁里的水分和血管里的血液比平时增多,白带也自然增多。女性在新婚蜜月,性活动活跃,性生活频繁,也自然激发白带分泌增多。
如何预防宝宝得空调病
1、加强空调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空调器的过滤膜,并及时更换;空调器中的冷却盘要定期清洗;房间内好装有负氧离子发生器。空调房内好加装加湿器。
2、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度。室内外温差越大,宝宝的身体越难以适应,容易感冒生病。夜间气温低,应及时调整空调温度。
3、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好常用金银花、菊花、生地等煮水当茶饮用,更能清热解毒,预防病菌侵袭。同时,还要仔细护理宝宝干燥的皮肤。
4、长期生活在空调房里的宝宝,需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定时带宝宝出去晒太阳,好在早上6-7点或者下午5点后带宝宝照射阳光。
5、限定空调时间。不要因为天气炎热就长时间让宝宝吹空调,在中午和下午时适当吹一吹就好。天气过于炎热的话,可以开一会空调停一下,换气的同时让宝宝不过分依赖空调控温。
如何定期做好宝宝的健康体检
随着小宝宝的不断成长,为人父母并不能准确掌握宝宝的健康状况,那么定期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格检查吧!
定期体格检查,首先可以系统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体格生长情况,通过定期的多次测量,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长水平是否达到参考标准,还可以及时了解一段时期内,宝宝生长的动态变化,观察他的生长速度是否和参考标准相近,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仔细寻找病因,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次,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作出评估,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否在正常水平。发现有疑,进一步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做全面的评价,对有智能发育迟缓和心理发育偏离的孩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计划。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长得更健康。
带宝宝定期体格检查,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一次;6个月到1岁,每2-3个月一次;1岁到3岁每半年一次;3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
一般情况 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
全身检查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或患龋齿的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全面检查。
发育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婴儿生后6-9个月应进行血色素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一次做完体格检查后,都应该详细记录在宝宝健康手册上,父母要妥善保管好这本宝宝健康手册,记录宝宝成长的健康情况。
哪些人要定期检查飞蚊症
检查飞蚊症,定期追踪很重要:
要想知道自己的飞蚊症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就必须作眼底散瞳检查,必要时还要做一些眼科特殊检查。因此飞蚊症定期追踪与紧急检查是很重要的。
1.高度近视是很可能导致人患有飞蚊症的,所以,这类病人要注意飞蚊症检查。
2.老年人很容易得白内障疾病,做过白内障手术有可能并发飞蚊症,需要注意定期检查。
3.眼睛受过伤的患者很可能并发很多的疾病,飞蚊症就是其中之一。
4.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会并发很多的疾病,如果有飞蚊症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检查治疗。
需要紧急检查飞蚊症的病患:
1.飞蚊变蝗虫:本来只有几只,忽然间变成数只或一大团。
2.合并光视:本来只有蚊子,现在连晚上关了灯都有闪电。
3.一部分视野看不见:可能已有网膜脱离了。
4.视力忽然不好,不知什么原因。
有一种自我检查倒是很方便:大家可以在早晨起床前,遮盖一眼,轮流用单眼看天花板,如果某天早上看到眼前有黑点飘动,或是黑点有数目变多、位置变动、大小改变等现象,那就要赶快看医生了。
宝宝牙齿护理注意事项
第1次刷牙:出牙前
如果家长认为给宝宝刷牙,是牙齿长出来以后才需要做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 宝宝的“刷牙”工作需要从长牙之前开始。
此时不必使用牙刷,而是用干净的纱布缠在妈妈的手指上,蘸上一点温开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最好是宝宝吃完奶之后,帮助宝宝及时清理,既可以把牙龈上残留的乳汁清理掉,同时也可以起到帮助宝宝按摩牙龈的作用,并且还可以让宝宝适应刷牙这件事,为以后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提前做准备。
第1次使用牙刷:出第一颗牙
待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开始改用牙刷来给宝宝刷牙,最开始可以选择能套在妈妈手指上的硅胶牙刷,有了之前的纱布清理口腔,宝宝也更容易适应。
还可以选择海绵质地或小头、软毛的牙刷,一定要根据宝宝的月龄来选择牙刷的大小、质地及软硬程度等。
此外,牙刷给宝宝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刷头刷面是否平坦、刷毛是否尖锐等,以免伤害宝宝娇嫩的口腔和牙龈。宝宝的牙刷一定要定期更换,至少3个月要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生,影响宝宝的口腔卫生。如果宝宝抵触刷牙,可以多通过游戏或看刷牙相关的绘本等形式,来帮助宝宝对刷牙培养起兴趣。
第1次使用牙膏:1岁以后
宝宝1岁以前可以用清水来刷牙,1岁以后可以选择可吞咽的宝宝专用牙膏,因为太小的宝宝很难配合将牙膏吐出来。
此外,一定要控制好牙膏的使用量,3岁前每次给宝宝使用的牙膏量米粒大小即可,3-6岁每次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即可。
3岁以前不要使用含氟牙膏,3岁以后高氟地区不必使用含氟牙膏,低氟地区也一定要控制好牙膏的使用量。
此外,给宝宝刷牙,除了要科学地使用牙刷、牙膏,还要配合牙线的使用,因为牙刷也不能彻底地清洁牙齿的邻面,而邻面也是容易导致 龋齿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因此配合牙线的使用,才能更好地清洁宝宝的牙齿。
第1次看牙医:最迟1岁之前
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最好带宝宝到牙科进行第一次牙齿检查,一是可以让牙医整体评估宝宝的口腔环境,给妈妈提供系统科学的护牙指导;此外,还可以让宝宝熟悉牙科的就诊环境,以便日后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
宝宝第一次造访牙科,最迟也应该安排在1岁以前。宝宝两岁以后,最好每半年到牙科进行一次常规的牙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
第1次做窝沟封闭:3岁第一颗乳磨牙
除了日常养成良好的刷牙、护牙习惯,还要定期带宝宝进行系统的牙齿检查。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宝宝的龋齿风险,要及时做好窝沟封闭,即3岁时对第一颗乳磨牙、6岁时对第一颗恒磨牙以及12岁时对第二颗恒磨牙,都要及时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指不损伤牙体组织,将窝沟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当它流入并渗透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
并且,宝宝一旦出现龋齿或其他口腔问题时,千万要带宝宝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