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有讲究老年人泡澡应分三步走
洗澡有讲究老年人泡澡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淋浴预热。老年人洗澡时,首先先用喷头的温水冲冲脚面,然后冲小腿、大腿。再用喷头对着脚底板冲,直到脚底部感觉麻麻的,这时就说明完全适应了水温,同时,脚底在接受水的冲力和水温刺激后,头脑会感觉特别清醒。之后,用喷头冲膝盖。
此时,当下肢完全适应了洗澡水的温度后,老年人可以走出淋浴解个小便,将身体冲干净再进入浴盆中。
第二步,从膝盖到胸口盆浴。先站着,让水浸到膝盖,站3分钟。首先泡到大腿部分,这时,上半身冷的话,可以浇一些热水。
然后,身体下肢适应水温了,慢慢坐下来,让水淹至胸口3分钟。如果感觉心脏不能承受,就慢慢地站起来,休息一下再进入水中。
第三步,全身盆浴。把上体稍微倾卧,使热水浸到肩膀,泡1~2分钟。让整个人浮在水中,先趴着泡1分半钟,再仰着泡1分半钟。泡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5分钟。
老年人在仰着泡浴时,可以配合做眼、耳、头的按摩,以达到借助水压和水温增加气血循环的按摩效果。
最后起身,用喷头冲身体一遍,拿干毛巾先擦大腿内侧(这个部位最容易流汗),然后擦身体,全身擦干了以后再穿衣服。
老年人泡澡要注意什么
1、劳累后不宜立刻洗澡。不管是干了家务还是刚运动完,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2、发烧时不宜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3、酒后不宜洗澡。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老人洗澡最好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一星期最多洗1次。老人的皮肤很薄,并且慢慢萎缩,经常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让皮肤变得更干,引起皮肤瘙痒。2、水温不能过高。 温度以37℃最为适宜。否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心血管痉挛。
老年人泡澡和我们日常的泡澡方式是差不多的。但是,老年人的体质和年轻人的体质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泡澡的最大功效,减小其副作用发生的情况。合适的泡澡方式也需要坚持,才能有良好的养生功效。
老年人泡澡的时间有何讲究
一般来说,洗澡时间应在餐后1-2小时。因为老年人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如果餐后马上洗澡,全身血液会充盈表皮毛细血管,使腹腔血液供应量相对减少,加重消化不良。
有的老人洗澡时,喜欢用力搓擦。这样容易损伤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自然“防线”功能,招至细菌入侵,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
如果是体质较胖、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汗较多的老年人,洗澡次数可适当增多;体瘦的老人则可减少。每次洗澡时间应保持在15-20分钟,洗完澡后,需休息片刻后再离开。
新生宝宝洗澡分四步走
洗澡四步走第一步之放洗澡水
现在很多都是新手妈妈,因此对于给新生宝宝洗澡来说,都还是比较不熟练,陌生的。因此小编建议新妈妈们可以给宝宝买一个小浴床,然后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只要将浴床放在水中,让宝宝躺在上面就可以了,这样也会相对来说比较方便。
首先第一步,在给宝宝放洗澡水的时候,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最好是调到38℃左右就可以将宝宝放在浴床上了,并让孩子的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但是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宝宝受凉生病什么的,所以最好是先用毛巾将宝宝的身子包着,然后待孩子的身体浸入在水中之后,再拿掉毛巾。
洗澡四步走第二步走之擦洗宝宝头部和脸部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洗澡的顺序是有讲究的。给新生宝宝洗澡要从头部和脸部开始。首先,新妈妈们要用一条干净的毛巾擦洗宝宝的眼睛,然后再到其他的部位,由脸部的中央向两侧擦洗。不过这个时候要记得用手轻轻的摁住宝宝的耳廓,盖住耳孔,这样可以避免宝宝的耳朵进水。
洗澡四步走第三步走之擦洗宝宝的身体
等到新妈妈们将宝宝的头部和脸部都清洗干净的时候,那么就可以换一条干净的毛巾,来给宝宝擦洗身体的其他部分了。并且要注意,腹股沟,腋下,脚趾缝以及其他的皱褶处都需要仔细的清洗。
洗澡四步走第四步走之擦干
为了避免宝宝受凉,尤其是现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因此在给宝宝洗完身体之后,就要将宝宝抱起,然后立即用大浴巾将宝宝包裹起来。随后,等到宝宝的身体完全干燥之后,就可以给他/她穿衣服了。
最后还需要提醒的是,宝宝的洗澡时间不宜太长,一般5-10分钟就差不多足够了,所以浸泡在水里的时间最好是3分钟左右就可以啦。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出汗不多的话,也没有必要天天都给宝宝洗澡,否则会破坏宝宝稚嫩的皮脂层
女性洗澡也有讲究
洗澡天天洗,每个人都会。但是如果不恰当的洗澡也会影响身体健康。由其是女性。比如酒后就不宜洗澡,如果酒后洗澡,容易发生头晕,严重还会发生低血糖昏迷。所以女性洗澡要讲究。
一、酒后不宜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二、冷水洗澡害处多
妇科专家说,洗冷水澡时因水温过低,人体会感到寒冷,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劳,还易引起感冒,应尽量避免。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别是在经期,哺乳期,怀孕期间的女性朋友,遇到冷水的刺激会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闭经,腹痛,而且许多细菌也会进入阴道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严重的对女性以后怀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那些身体体质较差的女性朋友,就更不能用冷水洗澡,否则本来抵抗力较差,因冷的刺激,会引发感冒、发热等疾病。但是,可以长期坚持用冷水洗脸,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感冒、鼻炎的作用,还可使皮肤变得更有光泽更有弹性。
三、饱餐后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四、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五、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六、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昏厥。
老年人怕冷怎么办 泡澡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可以通过泡澡的方法改善身体冰凉的现象,在洗澡水中加入适量生姜,肉桂,迷迭香之类的物质,能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
但老年人泡澡时需要注意洗澡水水温不宜过高,泡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为这些因素导致胸闷,头晕,血压升高的现象出现。
艾草洗澡禁忌与注意事项
艾草洗澡禁忌
1、老年人可以用艾草洗澡,适当延长沐浴,但是不易过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沐浴时间应适当减少,不要超过30分钟。
2、艾草洗澡时最好不要使用其他洗涤剂。一般保健性的艾叶沐浴,每周二至三次为佳,建议睡前沐浴,因为睡前进行艾叶泡澡能很好的消除疲劳,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3、对于风湿病和痹症患者,隔日一次为宜,也可以一日一次。艾叶泡澡有治病、防病和保健的功效,艾叶沐浴四季皆可,并非一次艾叶泡澡就能解决一切,需要长时间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受益终生的呢。
艾草洗澡注意事项
1、艾草洗澡最好是在饭后三十分钟后使用。
2、如果你是阴虚血热的人请勿使用,如果是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泡澡的时候,温度不宜过高。而且,儿童和孕妇最好就不要使用艾叶泡澡。
3、艾草洗澡沐浴需要沐浴器具配合,以木制的沐浴盆、沐浴桶、陶瓷浴缸、冲浪浴缸为佳;淋浴没有办法进行艾叶泡澡。
4、艾草沐浴对水温要求因人而异,不是水温越高越好,以微烫舒适为佳,一般来说沐浴液的温度夏天为摄氏36℃—37℃,春秋为摄氏37℃—38℃,冬季为摄氏38℃—39℃,女性可以根据自身的适应性适当下调1—2℃,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适应性适当上调1—2℃;有风湿病和痹症的患者可以把沐浴液温度适当上调1—2℃,微烫舒适为佳,不要过高。
5、每次沐浴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30分钟为宜,但对风湿和痹症患者可以适当延长一些,身体处于出汗状态,感觉板结於堵部位缓解或消除为佳,可以根据自身适应程度适当添加一定的热水,使浴液温度保持在最舒服的温度下,老年人可以适当延长沐浴,但是不易过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沐浴时间应适当减少,不要超过30分钟。
6、沐浴与冲洗:艾草沐浴时最好不要使用其他洗涤剂,艾叶沐浴香包沐浴液有很好的去污、杀菌和润肤功效,沐浴后的肌肤有很好的滑润感,浴液呈现黑红色,不会染污肌肤,浴后清水冲洗擦干即可。沐浴后注意保温防止受凉。
7、一般保健性的艾草沐浴,每周二至三次为佳,建议睡前沐浴,因为睡前进行艾叶泡澡能很好的消除疲劳,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风湿病和痹症患者,隔日一次为宜,也可以一日一次。艾草洗澡有治病、防病和保健的功效,艾叶沐浴四季皆可,并非一次艾叶泡澡就能解决一切,需要长时间坚持。
另外,过敏人群严禁使用艾草沐浴香包进行泡澡,如果怀疑自己是艾蒿过敏体质,或者不能确认自己是否是艾叶过敏体质,需要先泡脚作为测试,不能盲目地进行洗澡。
老年人冬天怕冷怎么办 泡澡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可以通过泡澡的方法改善身体冰凉的现象,在洗澡水中加入适量生姜,肉桂,迷迭香之类的物质,能更好的促进血液循环,但老年人泡澡时需要注意洗澡水水温不宜过高,泡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为这些因素导致胸闷,头晕,血压升高的现象出现。
冬天洗澡别太认真
每年入冬以后,皮肤瘙痒病人就会成倍增加。过去皮肤瘙痒病人中老年人居多,主要是由于中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引起的。但近年来年轻人中患皮肤瘙痒的也在逐年增加,这固然有冬季气候干燥的原因,但这些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洗澡过勤,有的人还喜欢每天泡热水澡、搓澡。这样做的后果是破坏了皮肤的保湿功能,瘙痒也就会随之而来。
人体皮肤最外层叫角质层,上面有一层酸性保护膜,叫做皮脂膜。皮脂膜中的游离脂肪酸、乳酸盐、尿素和尿酸对皮肤有着保护、滋润及润泽作用,是人体天然的保湿因子。皮脂膜最怕经常性的碱性刺激和高温破坏。冬季人体皮脂腺、汗腺分泌的皮脂及汗液减少,皮脂膜会明显变薄。如果洗澡过于频繁,并大量使用浴液,就会使正常的角质细胞过多脱落,并使皮脂膜进一步变薄,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冬天洗澡四个不宜
经常洗澡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但在冬季气候干燥的时候,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洗澡时间不宜太长。许多人每次洗澡唯恐洗不干净,尤其是一些有洁癖的女性,洗澡时间往往超过半小时,个别的甚至一个小时。过长时间的洗涤必然会将人体表面的皮脂膜洗去更多。一般来说,洗澡时间10分钟左右即可。
二是不宜用热水烫洗。热刺激可以抑制痒感,所以瘙痒病患者大多喜欢用温度高的水烫洗, 有的老年人甚至用盐水或花椒水烫洗。这样做当时会感到很舒服、解痒,但殊不知过热的水温对皮肤是一种不良刺激,会把皮肤表面的保护膜溶解,使皮肤更干燥。洗澡时水温以40℃为宜。
三是洗澡不宜过于“认真”。老年人皮肤很干燥,一周洗一次澡足矣。对于那些比较讲究又有天天沐浴习惯的人,可以每天洗澡,但不要每次都很“认真”、 “彻底”。如果没有干脏活的话,每次洗澡时,颈部、腋下及阴部可以用浴液好好洗一下,但也不要用得太多,身上其他部位用温水淋浴冲一冲就可以了。尽量不要泡澡,更不要使用碱性肥皂。
四是不宜用力搓澡。不少年轻人喜欢蒸桑拿,用劲搓澡,直到身上发红,其实搓下来的“泥”就是皮肤保护膜。这是因为表皮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不断脱落的角质细胞,在被水浸泡后,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变得松散,此时用力搓出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泥”。而经常用热水浸泡、搓洗可以导致正常角质细胞过多脱落,让皮脂膜变薄,使皮肤屏障保护功能被过多破坏。皮肤也会在“泥”被搓干净后更加发痒。
一些皮肤比较干燥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洗完澡后,最好五分钟内在身上适量地涂抹一些具有皮肤保湿功能的润肤品,通过外补的“保湿因子”保持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干燥起屑,减少皮肤瘙痒的发生。一旦有瘙痒发生,可以采取拍打或用指腹按揉的方式止痒,尽量避免用尖锐的指甲去搔抓,因为搔抓可使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冬季瘙痒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也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含有樟脑、薄荷、冰片的止痒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