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针刺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它具有通关开窍,苏厥回逆,镇静安神,清热降火的作用,多用于喑不能言,善恐易惊,中风,小儿惊风,痫证,头眩眼黑,巅顶疼痛,咽肿,喉痹,鼻衄,身热,胸痛,心中结热,胸胁支满,咳嗽喘闷,身面发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水肿,口渴引饮,大便难,腰痛,足心热,五趾尽痛,疝气,风疹,高血压等症。
针刺太白透涌泉作用 太白穴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展肌-短屈肌。浅层布有隐神经,浅静脉网等;深层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涌泉的功效和作用 搓涌泉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此时用手揉搓涌泉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能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经常揉搓涌泉穴能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睡眠,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
涌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涌泉的作用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为肾经之井穴,急救穴之一,肾为人体阴阳精血之根,足少阴肾经的分支经过肺,具有泻热 作用,故正确刺激该穴能够辅助治疗百病,还能使人精力充沛,对改善亚健康状态有很大帮助。
艾灸涌泉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刺激涌泉也就刺激了肾上腺分泌,而肾上腺激素与人的心脑血管和血压关系密切,艾灸这个穴位能引气血下行,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涌泉穴还是急救的主要穴位,对于休克虚脱,血压下降,中暑等均有开窍醒脑宁神,复苏升压的作用,对缓解恶心呕吐症状亦有特效。
涌泉血的准确位置图 涌泉的作用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泉所生之气可灌注周身诸脉,经常刺激该穴,可以活跃肾经,振奋人体之正气,调整脏腑功能,从起到强身健体,防止早衰的作用。
涌泉穴怎么针刺
涌泉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
1.足底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是本穴。
2.仰卧或俯卧位,5个足趾屈曲,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心直刺向足背。
进针深度:直刺,深0.5-1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痛,酸胀感。
作用与好处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它具有通关开窍,苏厥回逆,镇静安神,清热降火的作用,多用于喑不能言,善恐易惊,中风,小儿惊风,痫证,头眩眼黑,巅顶疼痛,咽肿,喉痹,鼻衄,身热,胸痛,心中结热,胸胁支满,咳嗽喘闷,身面发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水肿,口渴引饮,大便难,腰痛,足心热,五趾尽痛,疝气,风疹,高血压等症。
注意事项
1.本穴较为敏感,进针时会产生剧痛感觉,因此,为减少疼痛感,进针时宜轻,快,以免患者产生不适。
2.忌刺激过强,本穴针感强烈,足底下有足底动脉弓,不可提插幅度过大,以免伤及动脉,造成血肿。
3.对怕针,精神紧张以及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针刺本穴时要谨慎,尤其是进针不可手法太重,应先用指切法,待患者精神放松,不留意时方可快速刺入,不可贸然强刺,否则会使血压升高,或发生晕针。
4.禁用瘢痕灸,本穴皮下肌肉浅薄,深部有动脉,不可使用化脓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和血管,影响足部运动。
涌泉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足底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是本穴。
2.仰卧或俯卧位,5个足趾屈曲,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心直刺向足背。
进针深度:直刺,深0.5-1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痛,酸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