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打防疫针勿陷误区
给宝宝打防疫针勿陷误区
误区之一:打防疫针后要忌口
有些家长在孩子打完防疫针后,不给孩子吃水果、鸡、鱼等食物,说是怕影响防疫针的效果。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科学的。
打完防疫针,体内产生免疫力,这对于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同于患病,所以不必忌口。免疫力的产生及其强弱,和吃什么不吃什么关系不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之一。如果每打一次防疫针,就要给孩子忌口一段时间,那么,一个儿童要打多种防疫针,岂不要忌口多次?这会使儿童少获得很多营养物质,影响其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
误区之二:打防疫针后要吃“发物”
有些家长,特别是农村中年岁较大的爷爷、奶奶们,总喜欢在孩子打完防疫针之后给他吃一些小鱼、小虾之类的“发物”,意思是让疫苗发出来,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疫苗的效果(这些老人是基于以前民间种牛痘的观念,牛痘接种后局部会起一小疱,不起疱则视为接种失败)。其实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防疫针的免疫效果,是靠特异性抗原的刺激,产生特异性免疫物质杀灭细菌或病毒而实现的。接种死的疫苗,需要足够的抗原量,使免疫系统产生较强的免疫力;接种活的疫苗,则是通过细菌或病毒在体内一定部位的生长、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起抗原作用。不管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抗原量,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死疫苗内菌量不足,活疫苗因制作、储存、运输、使用不当等原因,使疫苗中的活细菌或病毒死亡,不能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当然就不会刺激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甚至根本不产生免疫力。因此,接种疫苗后,体内是否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与所谓的“发物”无关。
误区之三:打防疫针越红肿越有效
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打了防疫针之后,局部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相反,出现局部红肿现象才觉得有效,并且认为红肿越明显效果越好。其实,这是预防注射的误区。
各种疫苗都是用细菌、病毒或其产生的毒素制成的。尽管经过减毒或杀灭处理,也仍然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活疫苗中的细菌、病毒注射到儿童体内后,先要在注射局部生长、繁殖一段时间,所以会引起一些反应。另一方面,疫苗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混有杂蛋白,杂蛋白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因此,打防疫针后,少数人局部发生轻微红肿现象,或轻微发烧、不适及出些荨麻疹等是正常反应。目前用基因工程合成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已相当程度地避免了此类不足。
接种疫苗后,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反应。如发烧不超过38.5摄氏度,一般当天会退烧。少数人的注射局部有轻度红肿,很快会消退。严重的红肿反应是不应有的现象。也就是说,局部无红肿反应,并非就不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少。相反,反应较重,有时代表疫苗质量差。如果儿童打了防疫针,局部出现较严重的红肿反应,应及时请医生看看。
误区之四:有慢性病更要打防疫针
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肾炎、结核、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儿童,体质比较差,更容易被染上麻疹、脑膜炎、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因此,家长希望为这样的孩子打防疫针,增强其免疫力,以免患上这类传染病,雪上加霜。有时,家长会隐瞒病情,骗取医生给孩子打防疫针。这样做是很不好的,因为患慢性病的儿童不宜打防疫针。
疫苗都有一些副作用,接种后可能会引起轻微反应,这对健康儿童来讲,完全可以承受。但患有慢性病的儿童却可能吃不消。比如患心脏病的儿童,心跳本来就快,心脏的储备力很小,如果注射疫苗后引起心跳加快,尽管每分钟只加快几次、十几次,健康儿童可能无所谓,但患心脏病的儿童就无法承受,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有慢性病的儿童一方面要积极治疗,一方面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待慢性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再打各种防疫针。
误区之五:发烧不影响打防疫针
儿童发烧,大多是由于感染了病菌、病毒等病原体造成的。正在发烧的儿童不可打防疫针。因为打防疫针可能引起发烧,这会使正在发烧的儿童体温更高,对孩子不利。
另外,发烧往往是麻疹、流感、脑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打了防疫针,会因接种反应使原发疾病的病情变得更复杂,从而可影响医生的正确诊断,耽误及时治疗。
因此,正在发烧的儿童,应及时请医生诊治,等疾病彻底治好后,再补打防疫针
宝宝打防疫针后发烧怎么办
1.麻疹疫苗是麻疹病毒灭活后制成的,根据宝宝对此产生的免疫不同,有的宝宝会出现发热情况。按宝宝发热治疗方法治疗即可。不要十分担心。多喂宝宝白开水,补充足够的能量。密切注意宝宝的体温情况,体温超过38度时可应用退烧药物,如果未超过此温度,则主张使用物理降温。
2.这样的话,最好是去医院吧,因为一般打过预防针后,发烧的话,是会自行恢复的,如果烧到38.5以上,就必须去看医生了这种情况是和打预防针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必要的情况还是适当的用药进行对症的治疗和处理
3.还是应该看看发烧的程度如果是发烧不是太厉害还是可以继续的进行观察看看的用酒精或是酒加上点温水给宝宝进行擦拭一下脚手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是高烧厉害可以考虑适当的用点退烧的药物治疗的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予家长们一点参考,宝宝打疫苗出现不适的症状,打疫苗要先咨询医生这种疫苗注射之后宝宝会出现的症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宝宝打疫苗出现发烧的症状一般只要用点温水就好。家长要注意宝宝的情况做好物理降温不行的话随时都要就医。
鹌鹑蛋有激素吗
多少都是会有点的,不过注意食品安全就好了。
鹌鹑养殖需要饲料,饲料里面有添加剂,另外鹌鹑也要定期打防疫针,定期饲料里加点抗生素等,所以鹌鹑蛋里也有一定的激素。
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打预防针发烧
防疫针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制成的,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宝宝打预防针后,就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中发热最常见。
对大多数婴儿来说,低热更为常见,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2天后自行缓解。也有少数婴儿反应较为强烈,有时体温超过39°C,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这时注意水分的补充,可用温水擦浴,及时就医。
宝宝感冒能不能打预防针
宝宝感冒能不能打预防针
如果小孩流鼻涕了你要先判断他是不是感冒,你可以用温度计测量他的体温,看看是否发烧。
如果是就先给他将病治好再打也不迟。因为宝宝耽误不得的。你可以给他开点感冒药,适当增减衣服,多喝水,宝宝抵抗力差,不像大人,一定要小心照顾,否则很容易使病情加重。
如果他的体温正常,不是感冒,你也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在玩耍中不自主的流鼻涕是正常的,小孩经常会不自主的流鼻涕,那样的话你是可以给他打预防针的。
宝宝打防疫后多久可以洗澡
一般来说,打完防疫针后当天不要下水碰水,最好是等24小时之后再洗澡。 过完24小时候后,打防疫针的针眼愈合的差不多了,此时可以正常洗澡,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揉搓打针的位置,洗完澡后也要保持打针部位的干燥。所以可以等等。
上文小编已经帮助大家解答了宝宝感冒能不能去打针的内容,小编觉得宝宝感冒了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检查身体,究竟是为什么而感冒,感冒要分清很多的方面,不能随便吃药的,这对孩子的身体也是一种伤害的哦!
早产儿6个月了能打预防针吗
防疫针迟打没关系,很多防疫针都是6个月以内打就可。要注意的是,因为孩子是早产儿,一些防疫针会有一些不良反映,所以孩子打防疫针前要注意保暖,不受凉。一般主张早喂养,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如何了解打防疫针的效果
孩子打了防疫针以后到底有没有效果呢?通过以下4种方法可以了解。
一、 观察患病情况:
儿童打了防疫针,2周左右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一个月时免疫力最强,以后缓慢减弱。如果2周后,儿童没有患打针所预防的那种传染病,特别是在该病流行季节或周围有这种病流行时,仍没有被传染上,说明打防疫针的效果很好。
二、 观察接种反应:
接种活疫苗后,因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需在体内生长、繁殖,才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所以,局部和全身有一定的反应。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以后,2-3天后接种的部位皮肤略有红肿,但很快消失,属于非特异性反应。二周左右,局部产生红肿的丘疹,浸润硬块,有时会发生硬块软化,变成白色小脓疱,以后自行破溃形成浅表溃疡,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有少量脓液,然后结痂,痂皮脱落留有轻微疤痕。前后时间约为2-3个月左右。如果出现这种反应过程,说明接种成功,有效果。如果接种后无任何反应,说明接种失败。
三、 皮肤试验:
打了防疫针后,由于体内产生了免疫力,可以中和细菌产生的毒素,故注射少量毒素在皮肤以内,可不发生任何反应。如果没有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注射少量毒素即会发生红肿现象。比如,锡克氏试验就可了解接种白喉类毒素后,有没有预防白喉的能力。锡克氏试验阴性,说明接种成功。
四、 测定血液中免疫力增长情况:
接种疫苗后血液中免疫力有4倍以上增长时,说明接种成功。
哪些宝宝不能接种疫苗呢
孩子的健康对家长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给孩子的增加免疫力,防止传染病,家长们都及时去防疫站给孩子打防疫针。但应注意,有些情况是不宜打防疫针的,否则事与愿违,还会出现严重反应。
1、当孩子患有急性疾病时不宜接种,如:发烧、腹泻、呕吐时,暂时不打预防针。当孩子发烧,体温超过37.5度时,应请医生检查发烧原因,待治愈后再接种,这是因为打防疫针会出现体温升高的反应,加重发烧的病情。另外,发烧往往是流感、麻疹、脑膜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接种疫苗不仅会加快发病,还会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同时,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与致病的细菌互相干扰,会影响免疫力的生成。因此当孩子发烧时要及时告诉保健医生,以便待孩子病好后,医生再次根据情况预约合适的时间。
2、当孩子患有皮炎、牛皮癣、严重湿疹以及化脓性皮肤病时,也不宜进行预防注射,需等病情稳定好转后再补种。
3、孩子患有肝炎、结核、严重心脏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预防注射。因为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体质往往较差,对接种疫苗引起的轻度反应也承受不住。他们有病的器官不能增加额外的负担,故接种后往往会发生较重反应。另外,接种疫苗后肝脏的解毒、肾脏的排泄等功能都要加强,影响有病器官的康复。
4、患肾炎的孩子服用激素期间或病愈停药后三年之内均不宜注射疫苗。
5、过敏体质的孩子、患有哮喘、荨麻疹或接种疫苗有过敏史的孩子,不宜打预防针。因为疫苗中含有极其微量的过敏原,对一般儿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对体质过敏的儿童来讲,由于其敏感性极高,也会发生过敏反应,给儿童带来危害。
6、患有白血病、恶性肿瘤者,不宜接种。
7、严重腹泻或痢疾时,大便每天超过4次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因为腹泻时会把糖丸疫苗很快排泄掉,从而使疫苗失去作用。另外,腹泻如为病毒感染所致,会干扰疫苗产生免疫力。
宝宝打完预防针护理
乙肝、卡介苗、百白破、麻疹、麻腮风、水痘、流脑、肺炎……宝宝从出生到三岁之前,需要打的预防针不仅种类数量,还很频繁。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打防疫针,几乎达到一月一针。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发生低热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原因
这是因为,防疫针是为了预防疾病,多数是从相应的病菌中衍化出来,一旦疫苗在体内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作用,就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而诸如宝宝出现的低热情况,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出现上面的症状。约有3%-5%的宝宝(主要见于2岁以下儿童)注射疫苗5-12天后可出现反应。
二、症状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小孩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下,持续1-2天,这时候宝宝身体的抗病(一般的病菌)能力会下降,如果没有多喂水、没有注意让宝宝多休息,会演变为感染引起的发热感冒。
对这些不适,家长要密切留意接种孩子的全身反应和体温。如果宝宝出现低热,一定要给宝宝多补充水分,记住一个原则:撒尿的量至少要与平日的量一样或更多。对婴儿还要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发热加重或低热持续3天以上都不见好转,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剂,或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有些孩子在发热的同时还会出现散在的“皮疹”,一般而言,这些“皮疹”不需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可自行消退。
三、其他注意
除此之外,在小孩接种疫苗之后的10天是关键的观察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孩的情况,关注小孩的护理。如果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要尽量避免抓挠,并注意清洁卫生
文章当中了解到了,宝宝打完预防针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首先孩子的伤口容易出现一个硬结,妈妈们可以用热毛巾给孩子来热敷,是为了更好地让伤口尽快的恢复,防止孩子出现疼痛。
早产儿6个月了能打预防针吗
防疫针迟打没关系,很多防疫针都是6个月以内打就可。要注意的是,因为孩子是早产儿,一些防疫针会有一些不良反映,所以孩子打防疫针前要注意保暖,不受凉。
母乳性黄疸可以打疫苗吗
不可以打。
宝宝打任何防疫针,必须身体健康方能注射。不管是母乳性黄疸还是其他类型黄疸,都不可以打预防针,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要等到宝宝黄疸值退到正常范围了才能去打针。
科学看待打针后的红肿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打防疫针之后,如果局部出现红肿反应,就是没有效果;还有些家长则认为,打针之后,局部没有反应才是没有效果,只有局部出现红肿才有作用,而且越是红肿效果越好。
其实,哪一种看法都不科学。因为各种疫苗都是由生物制品制成,而这些生物制品是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或一些外毒素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这些微生物、外毒素对于人体来说就是异物,在进入人体之后,会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特别是活疫苗及菌苗,是经过减毒的活细菌或病毒,它的作用是:接种后在人体内部生长繁殖,产生免疫力。打防疫针后,一般地说,儿童都不会出现特殊的反应。少数儿童有轻微的反应,2—3天后即会正常。
有些儿童可能因为肥胖,注射的深度达不到,产生一些局部红肿;还有些儿童正处在感冒的潜伏期之内,本人已感不适,但尚未发病,恰在此时注射疫苗,三两天之后发烧,家长以为是注射疫苗的反应,其实这只是“偶合”现象。因此,儿童在注射防疫针后,不论是没有出现反应,还是出现了局部红肿或轻微反应,都属正常,家长不必担心。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及时进行诊治。
孕妇能打防疫针吗
孕妇要接受的防疫接种
乙肝疫苗 为灭活疫苗。适用于生活在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的孕妇;孕妇的配偶或家庭其他成员查有HBsAg阳性及e抗原阳性者;一些因特殊需要而从事有高度感染乙肝危险的工作者,发现自己怀孕后,也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但孕妇本人如HBsAg阳性,尤其伴e抗原阳性,给孕妇注射乙肝疫苗,保护孩子免遭乙肝病毒的侵袭。
狂犬疫苗 是死疫苗。孕妇一旦染上狂犬病,母子均难以幸免于死。因此,在狂犬病流行区,孕妇若被狗或其它动物咬伤,或在非流行地区被疯狗或疑似“疯”狗类的动物咬伤,均应注射狂犬疫苗。
乙脑疫苗 对胎儿无害,为预防起见,可以接种。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这两种预防针,孕妇均可注射。当孕妇不慎受伤时,应及时注射,以得到有效地保护。
孕妇禁用或忌用的防疫接种
风疹疫苗 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如果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以终止妊娠为好,避免发生流产和胎儿畸形。
另外,诸如水痘,甲肝,腮腺炎等病毒性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百日咳疫苗,孕妇都应禁用。
宝宝打完预防针护理
不少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向儿科医师反映:宝宝每次在打了预防针之后的当天晚上或者1-2天后就会有些低热现象,有时甚至演变成为发烧、感冒。打预防针本来是为了让宝宝更加健康,越打越“虚”是怎么回事呢?
乙肝、卡介苗、百白破、麻疹、麻腮风、水痘、流脑、肺炎……宝宝从出生到三岁之前,需要打的预防针不仅种类数量,还很频繁。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打防疫针,几乎达到一月一针。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发生低热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原因
这是因为,防疫针是为了预防疾病,多数是从相应的病菌中衍化出来,一旦疫苗在体内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作用,就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而诸如宝宝出现的低热情况,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出现上面的症状。约有3%-5%的宝宝(主要见于2岁以下儿童)注射疫苗5-12天后可出现反应。
二、症状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小孩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下,持续1-2天,这时候宝宝身体的抗病(一般的病菌)能力会下降,如果没有多喂水、没有注意让宝宝多休息,会演变为感染引起的发热感冒。
对这些不适,家长要密切留意接种孩子的全身反应和体温。如果宝宝出现低热,一定要给宝宝多补充水分,记住一个原则:撒尿的量至少要与平日的量一样或更多。对婴儿还要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发热加重或低热持续3天以上都不见好转,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剂,或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有些孩子在发热的同时还会出现散在的“皮疹”,一般而言,这些“皮疹”不需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可自行消退。
三、其他注意
除此之外,在小孩接种疫苗之后的10天是关键的观察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孩的情况,关注小孩的护理。如果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要尽量避免抓挠,并注意清洁卫生
文章当中了解到了,宝宝打完预防针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首先孩子的伤口容易出现一个硬结,妈妈们可以用热毛巾给孩子来热敷,是为了更好地让伤口尽快的恢复,防止孩子出现疼痛。
6-7个月宝宝打A群流脑疫苗发烧
宝宝6个半月时第一次接种A群流脑疫苗,夜里低烧,怎么办?妈妈这个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方法/步骤
我家宝宝在6个半月的时候,下午3点钟接种了A群流脑疫苗。接种前宝宝没有生病感冒,精神很好。接种之后也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只是扎针的膀子上疼,小孩有点闹,但是夜里11点手脚变得有点烫,吃奶时嘴唇也有点烫,而且睡觉不踏实;
因为是夜里大部分父母这时候都很着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一般有宝宝的家里都备有体温表,这时候先要给宝宝量一下体温(我家宝宝打疫苗发烧体温是在37.8度),一般都是低烧;
如果妈妈还是很担心宝宝,最好家里备有降温贴,因为是低烧,最初最好先采用物理降温,给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再用热毛巾擦擦手心和脚心以及头部,适当给宝宝喂些白开水。如果是夏天就减少宝宝身上的覆盖物,如果是冬天不要捂得太热;
一般打防疫针引起的低烧,24小时内就会退烧,宝宝精神不会受到影响,会回复到和原来一样(我家宝宝第二天中午没到就完全不烧了,变得活泼起来);
5但如果有其他不良反应如呕吐、过敏、低烧持续不退、高烧(38度以上)等,要及时带宝宝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