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白内障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是白内障的高危人群
一、中老年人群:白内障高危人群主要集中老年阶段,70%的白内障是中老年性患者,中老年人群由于自身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滑,因此更易造成眼疾发生疾病的症状,白内障是主要症状。
二、阳光照射比较敏感的人:有些人由于对紫外线比较敏感,皮肤被阳光照射后会出现红斑或小水泡。有的人经过太阳照射后身体会产生氧自由基,这种物质可使皮肤损伤。如果这些人过多的接触阳光,局部也会产生氧自由基,导致眼晶体代谢障碍,晶体透明度也会随之逐渐下降,导致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三、外伤性白内障逐年增多:由于建筑工地施工、家庭装修时,很容易发生异 物外伤眼睛。尤其年轻人在砸石、敲钉,使用射钉机等时,一不小心异物就会穿透眼睛,造成白内障眼病后遗症。由于白内障严重致盲,影响到生活质量,所以,防范外伤眼睛后患上白内障眼病,已刻不容缓。
四、电脑族白内障:验光配镜专家告诫不要长时间戴着隐形眼镜用电脑,这会导致很多严重后果。因此,戴隐形眼镜而且需要长时间接触电脑的人,在休息时一定要把隐形眼镜取下来,让眼球有充分的时间排出废物,否则日积月累,很容易导致白内障。
五、其他:一些先天性白内障、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白内障等。
老年人视力下降要注意哪些
老年人视力下降,千万别简单以为只是自然衰老的迹象,中医指出,老人视力下降要小心眼病,有三种眼病非常伤害他们的视力。
低视力是指矫正视力(配戴眼镜后的视力)处于0.05—0.3的人群。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角膜浑浊、沙眼等都是常见的诱因。因此,当老人突然发生视力明显下降时,应立即就诊。孙葆忱教授还指出,即使不能恢复,也可通过戴助视器提高视力。
白内障是低视力的主要诱因,而且也是老人最常见的眼病,且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导致白内障的原因还不明确,动手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关联,尤其是吸烟和肥胖,吸烟人群的危险因素是不吸烟人群的两倍。实验证明,多吃含叶黄素的蔬菜、水果能起到预防作用,如菠菜。
40 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的人则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因此,这些人一旦发现有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以及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就要怀疑是青光眼,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
细数哪些眼病危害
有两成中老年人都有致盲眼病,一般是随着年龄增大,致盲眼病危险性越大,但是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能避免或减缓致盲。
青光眼 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害,头痛或伴有眼眶、鼻根胀痛;恶心呕吐;看红光会有一个彩虹样的光圈绕在灯光周围,外围红色,内圈绿色或紫蓝色;夜间出现雾视和视物模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是易患青光眼的危险人群。
白内障 视力减退,看东西模糊、物体的颜色不够明亮等。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镜才能看书读报,某天忽然不需要戴老花镜也看得很清楚,这很可能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与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随病情的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眼球失明。积极控制高血压,血糖可以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危险因素。
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部位是眼底视网膜中央的黄斑部,这是视功能最敏锐的部位。50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生视物变形、视力减退或明显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这些眼病可以通过影像来诊断,数码眼底及外眼照像可检测95%的常见致盲眼病。高危人群年龄在女55岁以上,男60岁以上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疾病家族史、青光眼家族史的,一定要每年进行眼病的筛查。
四种眼病最易诱发失明
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第一大眼病,因晶状体变混浊引起。60岁以上的人群中,80%会被它困扰。白内障一旦确诊,就应尽早考虑进行手术,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因此中老年朋友如果视力越来越差、眼前有黑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别老用手揉眼睛,多吃胡萝卜、鱼类等食物。每隔45分钟就应远眺一次。
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第二大眼病。调查数据显示,青光眼患者中双眼失明的患者比例达15.8%,单眼失明的患者比例达16.9%,因此,青光眼也被喻为“无声的光明偷盗者”。多数患者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一旦有所察觉,损伤就比较严重了。因此,早发现是关键。有青光眼家族史、近视眼度数在600度以上等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检查。如果有眼肿等不适,每隔半年就应检查一次。
眼底黄斑病变的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如果出现视物变形、感觉变暗、眼前出现小的黑影飘动等情况,就应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是眼底黄斑病变的高危人群,糖友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每年必须查一次眼底。目前,治疗眼底黄斑病变的方法有很多,药物、手术等都有不错的疗效。但一定要尽早发现,抓住治疗最佳治疗时机。
角膜病变也是致盲的一大原因。角膜位于眼睛的最外层,它最容易受到外伤,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是失明。在角膜病变中,角膜炎发病率非常高,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的话,就会导致失明,可能需要角膜移植。一旦出现怕光流泪,看不清时应及时治疗。
六成老人眼疾与生活方式有关
相对比较空闲、寂寞的“空巢”老年人,不分昼夜地看电视、打麻将,加之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都会造成晶体营养不良,这恰恰是诱使视力障碍的因素。
由上海老人光明求助热线开展的1200份针对本市社区65岁以上老人眼健康调查近日出炉。调查显示,65岁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为七成,而形成老人视力障碍的因素,6成与生活方式有关。
眼科专家指出,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约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所以老年人是白内障高发群体,如果老年人尤其是相对比较空闲、寂寞的“空巢”老年人,不分昼夜地看电视、打麻将,加之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都会造成晶体营养不良。
过度用电脑 小心被白内障
追因——都是生活方式惹的祸
我国近20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有近4亿的近视眼。魏锐利教授说,近视眼度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引起“核性白内障”,这是白内障患者年轻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很多年轻人白天伏案工作,晚上对着电脑聊天、游戏、网购。魏锐利教授表示,电脑屏幕的辐射对眼睛的伤害很大,也是白内障的诱因之一。一些年轻人还喜欢拿着手机看电子小说、发短信,不管在公共汽车上还是睡前躺着看,都对眼睛不利。
而且,一些年轻人喜欢泡舞厅、酒吧,一明一暗急速变换的灯光对眼睛也有影响。一些现代建筑的幕墙玻璃、家用落地窗等,会反射太阳光,一眼看去,就会觉得特别刺眼,这对眼睛也不好。
一些人用眼疲劳了喜欢滴两滴眼药水,缓解眼睛的不适。但魏锐利教授说,某些眼药水含有激素类物质,如果经常使用,就会诱发白内障。
另外,现在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病趋势也年轻化,导致其并发症白内障的发病趋势也年轻化了。
排查——重影飞蚊或是白内障
魏锐利教授提醒,得了白内障,首先会视力下降。近视眼度数急速升高;远视眼却会发现,度数降低了,不戴远视眼镜也能阅读,这种现象称为第二视力,都是屈光改变,白内障的早期症状。
许多白内障患者在明亮的光线下视力更差,这是由于明亮光照射,瞳孔缩小,眼睛的光通道变窄的原因。
看物体会出现重影、虚影,这是由于晶状体肿胀,视物变形,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造成,也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还有的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痛的症状。
眼睛容易疲劳,眼前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黑点飞过的感觉,俗称飞蚊症,也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当然,确诊还需要由眼科医生诊断。
规避——少用电脑治疗原发病
对于视力在0.4以下的白内障患者,可手术治疗。而视力在0.4以上的白内障患者,需要注意自我调节,避免病情加重。
对于中青年人,特别是患有高度近视或糖尿病、肾脏病等症的白内障高危人群,魏锐利教授强调,首先,电脑,能少用就少用;不要经常在床上拿手机发短信、看小说等;少去有强烈刺眼灯光的地方,如舞厅、酒吧等;不要乱用眼药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果有糖尿病、肾脏病,要首先治疗原发病。
对于市面上有很多广告治疗白内障的眼贴、眼药水、口服药物,魏锐利教授提醒,白内障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根治白内障,手术是惟一手段
白内障的高发人群
1.年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理论上70岁以后,100%均会患有白内障。
2.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少喝水,过度用眼。
3.遗传:先天性白内障1/3为遗传。
4.职业:长期接触红外线、微波、电离辐射的人群。
5.疾病:眼部慢性炎症,糖尿病,血管疾病。
白内障形成原因
最常见就是因衰老引起的退行性病变(老化),其他各种原因如遗传,局部营养障碍,血管硬化,全身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外伤,中毒,辐射,炎性眼病,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哪些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约有20万人查出患有乳腺癌。不论是中年妇女或是老年朋友一旦察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现,就可列入乳腺癌高危人群。
(1)有乳腺增生史或良性乳腺肿瘤史者。抑癌基因突变者。
(2)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母亲或姐妹)中有一人患过乳腺癌或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者。
(3)过晚生育的女性。有资料显示,30岁以后才生育第一胎者,乳腺癌发病率较30岁以前生育者高2倍。
(4)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受乳者。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而有哺乳史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显着降低,妊娠、哺乳岩鳖对乳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妇女的中年后期,45岁以后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初次分娩前曾有过多次人工流产者。
(6)肥胖,有进食过多动物脂肪史,绝经后体重超重的妇女。
(7)患慢性乳腺病者,如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乳腺导管内单发、多发性乳头瘤属于癌前期疾病。
(8)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以前,乳腺癌的危险则会升高1.2 倍或停经在55岁以后的妇女。
(9)为保持青春靓丽,在更年期自行服用雌激素者,乳腺癌发病率较不用雌激素者高4~8倍。
(10)乳房异常者,乳腺密度高,质地较坚实的妇女。
(11)做过乳房整形,在乳房内填充过一些不恰当物质的妇!女。
(12)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生活作息紊乱导致内分泌紊乱,精神有创伤的人,如遭受重大打击的人。在以色列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经过两次或多次重大或者中度打击的女性,她们患乳腺癌的几率增加了62%,而幸福乐观感的女性被诊断出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25%。
(13)长期嗜好烟酒者,患乳腺癌的机会升高30%。嗜吃烧烤鱼、肉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增加9倍。症结在于烤鱼、肉中的杂环胺化合物增多。
(14)身材高大或乳房过于丰满的女性,遭受乳腺癌之害的几,率比一般瘦小妇女高5倍。
哪些原因导致老人眼病
一项由上海热线开展的1200份针对本市社区65岁以上老人眼健康调查出炉。调查显示,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主要为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飞蚊症和视网膜脱离等,而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也会损害眼睛。其中,65岁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为七成,而形成老人视力障碍的因素,6成与生活方式有关。
眼科专家指出,人眼里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约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所以老年人是白内障高发群体。
如果老年人尤其是相对比较空闲、寂寞的“空巢”老年人,不分昼夜地玩电脑、打麻将、加之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会加速机能的减退,造成晶体营养不良,这恰恰是诱使视力障碍的因素。
白内障手术时间需要多长
1、白内障手术需要的时间
白内障手术近几年有了重大改进,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最好的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完全不必等到白内障成熟了才手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是,只要矫正视力低于0.5,便可手术。眼科专家指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只将混浊的晶状体的中央前囊膜撕除,然后用超声乳化将晶状体吸出,保留原有的囊袋,并将人工晶体植入其中。这种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快,一般只需15-30分钟左右,术后视力可恢复到理想的程度。白内障手术恢复时间大约2-4周。
2、引起白内障的原因
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氧化应激、日光照射和紫外线辐射、 苭物及毒素、糖尿病、家族遗传、小分子物质、微量无素和离子代谢分布紊乱、贫血和营养障碍等,这些因素导致白内障的过程都与晶体的氧化损伤有关。
3、白内障高发的人群
在白内障患者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居多,占白内障病人的80%以上,多在5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老年退行性改变是其主因,其次,导致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也是点大多数的,如许多婴儿在出生时,就会发现存在有晶体混浊,由遗传因素或妊娠早期母亲感染病毒或苭物中毒引起。
为何“城市人”白内障高发
近年来,白内障的发病率恰恰相反,所谓“城市人”患白内障的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人,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解释说,城市人白内障激增跟我们日常用眼有很大关系。
电脑、电视、上网本本这些科技产品在城市已经达到人手至少一件的程度,整天对着电脑,眼睛容易疲劳,有的人因为工作原因,即使感觉视疲劳了,但是还是不能离开电脑,缓解疲劳他们通常选用眼药水……这些都是导致白内障高发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