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吃什么好
大肠癌吃什么好
【药膳食疗】
1,马齿苋绿豆汤:
[原料]新鲜马齿苋120 g(或干品60 g),绿豆60 g。
[制法]先把马齿苋洗净、切成段;绿豆洗净与马齿苋一并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熬成500 mL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湿热蕴结患者较为适宜,对脾胃虚泄者则不宜。
[服法]1~2次/d,连服3周。
2,赤小豆米粥:
[原料]赤小豆50 g,大米50 g,生薏苡仁30 g。
[制法]先将赤小豆、生薏苡仁洗干净并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清热利水,凉血解毒。用于治疗本病证腹胀的患者。
[服法]加糖服食,1剂/d,连服10~15日。
3,佛手柑粥:
[原料]佛手柑15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佛手柑洗净,煎熬成汤去渣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粥成入佛手柑汁及冰糖微沸即可。
[功效]理气止痛,健胃止呕。用于治疗本病证腹胀的患者。
[服法]1剂/d,连服10~15日。
4,桃花粥:
[原料]鲜桃花瓣10 g(干品2 g),粳米30 g。
[制法]桃花瓣与粳米共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消肿痛,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用于本证兼燥热便秘者,便通即停,不可久服。
[服法]1剂/2 d,连服7~10日。
5,贞杞猪肝:
[原料]女贞子30 g,枸杞子30 g,猪肝250 g。
[制法]先把女贞子、枸杞子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熬30分钟,加入用竹签刺过的猪肝,文火煮30分钟,加入调料,即可切片食用。
[功效]滋肾养肝,滋阴清热。用于大肠癌肝肾亏虚型患者。
[服法]供佐餐食用。2次/d。
6,黄芪猴头汤:
[原料]猴头菌150 g,黄芪30 g,嫩鸡肉250 g,生姜15 g,葱白20 g,小白菜心100 g。
[制法]猴头菌用温水发涨30分钟后洗净切成2 mm薄片,鸡肉剁成小方块煸炒,用发猴头菌的水及少量清汤文火炖约1小时,捞出鸡块、猴头菌片,汤内下小白菜心略煮即成。
[功效]提神补脑,补气养血。用于久病气血虚的患者。
[服法]分多次服食,连服10~15日。
7,黄芪参枣汤:
[原料]生黄芪300 g,党参30 g,H‘草15 g,粳米100 g,大枣10枚。
[制法]将生黄芪、党参、甘草煎取浓汁,粳米、大枣同煮,侍粥成后,对入药汁调匀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除烦止渴,益气补中。用于本病气血不足者。
[服法]早、晚服用。连服10~15日。
大肠癌吃什么好
1,马齿苋绿豆汤:
[原料]新鲜马齿苋120 g(或干品60 g),绿豆60 g。
[制法]先把马齿苋洗净、切成段;绿豆洗净与马齿苋一并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熬成500 mL粥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湿热蕴结患者较为适宜,对脾胃虚泄者则不宜。
[服法]1~2次/d,连服3周。
2,赤小豆米粥:
[原料]赤小豆50 g,大米50 g,生薏苡仁30 g。
[制法]先将赤小豆、生薏苡仁洗干净并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清热利水,凉血解毒。用于治疗本病证腹胀的患者。
[服法]加糖服食,1剂/d,连服10~15日。
3,佛手柑粥:
[原料]佛手柑15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佛手柑洗净,煎熬成汤去渣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粥成入佛手柑汁及冰糖微沸即可。
[功效]理气止痛,健胃止呕。用于治疗本病证腹胀的患者。
[服法]1剂/d,连服10~15日。
4,桃花粥:
[原料]鲜桃花瓣10 g(干品2 g),粳米30 g。
[制法]桃花瓣与粳米共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消肿痛,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用于本证兼燥热便秘者,便通即停,不可久服。
[服法]1剂/2 d,连服7~10日。
5,贞杞猪肝:
[原料]女贞子30 g,枸杞子30 g,猪肝250 g。
[制法]先把女贞子、枸杞子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熬30分钟,加入用竹签刺过的猪肝,文火煮30分钟,加入调料,即可切片食用。
[功效]滋肾养肝,滋阴清热。用于大肠癌肝肾亏虚型患者。
[服法]供佐餐食用。2次/d。
大肠癌病因
遗传因素(20%):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大肠腺瘤(15%):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慢性大肠炎症(25%):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中医认为大肠癌发病与肠胃虚寒、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有关。
环境因素(20%):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吃什么可以防癌抗癌 洋葱
适当食用洋葱可降低肠癌、喉癌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风险。
抗癌食物有哪些 哪些食物能抗癌 抗癌吃什么
大肠癌症状
1、右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右半结肠肠腔宽大,原发癌待发现时常已增大甚大,以溃疡肿块多见,许多患者可于右腹部扪及肿块,除非癌肿直接累及回盲瓣,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由于大便在右半结肠内仍呈半流体稀糊状,因此由大便在右半结肠内仍呈半流体稀糊状,因此由大便摩擦癌灶而引起的出血就较少,多数出血是因癌肿坏死溃疡所致,因血液与粪液均匀混合而不易察觉可致长期慢性失血,患者往往因贫血而就医,腹痛亦多见,常为隐痛,多由肿块侵及肠壁所致,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2、左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由于大便进入左半结肠渐由糊状变成团状,因而由大便摩擦病灶引起的肉眼便血多见,患者常就医较早,因长期慢性失血所致贫血就不如右半结肠突出,癌肿向肠壁四周浸润致肠腔狭窄引起的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患者常有较长期的大便不畅,阵发性腹痛等,由于梗阻部位较低,呕吐多不明显。
3、直肠癌
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原位癌部位较低,粪块较硬,癌肿易受粪块摩擦而易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而误诊&ldquo痔&rdquo出血,因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ldquo菌痢&rdquo或&ldquo肠炎&rdquo,癌肿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梗阻症。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局部扩展是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癌瘤侵及周围组织常引起相应的病征,如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致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肛门失禁等,由于癌细胞的种植脱落,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播散广泛者可出现腹水,早期癌瘤亦可沿肠壁神经周围的淋巴间隙扩散,以后则由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当癌细胞转移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入乳糜池后,可通过胸导管而发生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引起该处淋巴结肿大,尚有少数患者由于上行淋巴管为癌栓所堵塞而使癌细胞逆行播散,在会阴部出现无数弥漫性小结节,女性患者,肿瘤可转移至两侧卵巢而引起Kruken-berg氏病,晚期大肠癌亦可经血行转移到肝,肺,骨等处。
肠癌吃什么好
大肠癌的饮食护理?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会引发疾病的发病的,其中大肠癌就是一个,那么预防大肠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1.马齿苋、鸡蛋各50g,或狝猴桃适量。每日50g,制作成食品常年服用。对大肠癌患者有辅助治疗功效。
2.黄花菜30g,木耳15g,血馀炭6g。将前两种水煎取汁300ml,冲服血馀炭。亦可常服鲜无花果。对肠癌 便下血水者有治疗作用。
3.大肠癌并有明显贫血者,可用黑木耳30g、红枣30枚,做成食品为1日量,每日食之。
4.对放疗或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可用苡米、芡实、菱角、莲子等煮粥佐餐,常食之。或多食香菇、平菇、口蘑 、黑木耳、银耳等,能提升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5.大蒜及葱类,有预防及治疗肠癌功效,宜多食之。肠癌腹泻者食之更宜。
大肠癌护理
大肠癌的病人,由于肿瘤的位置较低,部分不能保留肛门,需要进行造口,建立人工肛门。术后,家属应帮助护士对病人的情况作观察和护理。如观察术后伤口有无出血、保持敷料的清洁和干燥。要观察肠道功能的恢复,何时腹胀消失、造口引流出液体的性质。还要帮助病人护理瘘口,如术后3日起,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瘘口,进食要定时定量,以帮助控制肠道的活动规律;除冲洗外,每日一次,用手指扩肛。造口周围的皮肤要保持干燥,应帮助病人使用保护剂,如锌氧油。
当手术切口缝线已拆除,切口完全愈合后,即可以洗澡,盆浴或淋浴都可选择。衣着柔软、宽松、有弹性,质地以棉麻等天然织物较好,腰带不宜束得太紧。
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可促进体力的恢复,也可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加免疫力。每天都要运动,以保持健康的身体,有造口者也不例外。根据术前的爱好与身体的耐受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剧烈的运动,如打拳、举重则要避免。每天的活动量应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行计划和调整,如计划每天散步2次,每次10~15分钟,待适应后逐渐增加。身体不适时应相对减少,不可操之过急。当病人的体力已恢复,便可以恢复以前的工作,但需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观察排便的改变对结肠癌病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即每天定时排便,不要待大便过于干硬,大便干硬会使排便不畅而肠内积存过多毒素,同时也会影响到术后伤口的恢复。对自己大便的颜色也应经常观察,如有血便或是黏液便应密切注意,有腹痛、腹胀、排便停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旦有复发的情况也不必太过紧张,如一般情况好,无腹水、无远处转移,影像学检查技术提示为局限性病灶,则可以通过再次手术进行治疗,再次手术切除机会较多。虽能用再次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但还是要密切监测以免错过了再手术时机。因此术后定期检查间隔时间4~6个月,至少在2年内做密切随访,此后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大肠癌与大肠息肉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 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腺瘤样息肉可以演变,一般小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小,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大,所以腺瘤样息肉应及时治疗。未发生癌变的腺瘤可用电灼、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
家族性腺瘤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常发生于同一家族内。本病多在12一14岁开始发病,癌变机会很大,常在发现息肉症状后10—15年恶变,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死于大肠癌。
2.乳头状腺瘤 常单个独生,形如隆起的乳头,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的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变率也较高,在20%一30%之间,其治疗方法和腺瘤样息肉基本一样。
3.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为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下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可发生在小肠、结肠和胃,癌变机会很小。处理方法是经常复查,如有恶变倾向,应及时手术切除。
4.儿童性息肉 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儿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息肉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性息肉不会癌变,多在青春期前自行脱落,也可用结扎切除。
5.增生性息肉 是大肠中最常见的息肉,表现为肠粘膜上的小隆起,一般直径约半厘米。这种息肉多无临床症状,也不转变为癌,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6.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
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对这种肠道疾病也应及时彻底治疗。
大肠癌症状
1大肠癌的病人在早期的时候,往往是无症状的了。有一部分人虽然有症状,但是问问是症状不明显。早期的大肠癌的病人感不适、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的症状。一旦已经有大便潜血等症状要去治疗。
2但是大部分的病人随着癌肿发展,那么身体方面的不舒服的症状的话,就会陆陆续续的逐渐出现的了。这时候往往有大便习惯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腹痛的症状。甚至病人有严重的便秘的症状。
3大肠癌,其实就是肠子方面的恶性的肿瘤的了。建议大肠癌的病人不要随随便便去吃发物,需要原理鲤鱼和狗肉。不仅仅有结肠癌,而且还有臭名昭著的直肠癌。所以不同的人,症状也是不一样的了。疗法不一样。
大肠癌吃什么好 黄芪猪肉汤
材料:黄芪50克,大枣10枚,猪瘦肉100克。
用法:将以上三种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熬汤。食肉饮汤。
功效:此汤有益气扶正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大肠癌及肠癌术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身体消瘦、面色无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