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有5种类型
蘑菇中毒有5种类型
针对近期首府接连发生的野蘑菇中毒事件,乌市食药监局近日发布预警信息,希望市民能够加强自身防护,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常来说,每年的7月—9月是蘑菇的主要生长期,也是市民的中毒高峰期。
“毒蘑菇内的毒素物质非常复杂,菇体内所含的毒素种类、含量,会因季节、生态环境而异。”乌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医学上对野生蘑菇中毒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解毒剂,所以一旦服用野蘑菇中毒,死亡率极高。
这名负责人介绍说,一般情况下,食用野蘑菇导致的中毒类型有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循环衰竭型5类。
“与可食用蘑菇相比,毒蘑菇没有明显的标志。”乌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不同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判断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及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分辨,“因此,防止毒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随意采摘、食用”。
这名负责人说,市民一旦误食毒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症状,要立即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处理,并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同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目前,我国已发现毒蘑菇180多种,其中极毒致死的近30种。而新疆已知的蘑菇种类有300多种,其中近五分之一带有毒性,其中裂丝盖伞、豹斑鹅膏、黄斑蘑菇、块鳞灰毒鹅膏、毛头鬼伞、毒蝇鹅膏等6种毒蘑菇最为常见。
蘑菇中毒有什么预兆 吃蘑菇的注意事项
1.不认识的蘑菇不吃,尤其是自己在野外采摘的蘑菇,不认识,不确定能吃的千万不可食用。
2.很多食用蘑菇也带有毒素,需要经过高温消毒,方可食用,因此,蘑菇不能生吃,确保其熟透方可食用。
3.蘑菇中毒一般表现都比较快,因此,在初步出现神经衰弱,头晕不适时需及时就医,急性洗胃和解毒治疗,以免耽误时机,危及生命和健康。
夏季野炊三招预防误食毒蘑菇
不同的毒蘑菇含有多种类型的剧毒毒素,即使是微量摄入,也很危险。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比其他的食物中毒来势更为凶猛。
毒蘑菇的种类不同,中毒后的表现也有区别,大多数在食后1小时到2小时即可引起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腹泻为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有的人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等症状;有的人出现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等症状;有的人会发生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蘑菇虽然好看好吃,但健康安全更重要,请大家注意以下3点预防方法:
1、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以免食用中毒。
2、食用市售蘑菇(特别是野生菇类干品)时,如发现异样者应挑除。
3、对可食的蘑菇,一定要严格按照食用方法烹调和就餐。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殊疗法。一旦发现周围人有中毒表现,应该立即催吐并尽快送到医院抢救,以挽救生命。
煤气中毒有几种类型
煤气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经常发生于人们的不经意间,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就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煤气中毒并不简单的是一种疾病,它还分为还几个类型,因此,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煤气中毒的类型都有哪些?
(1)轻度煤气中毒: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度煤气中毒: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度煤气中毒: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煤气中毒的几种类型,经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就能够知道煤气中毒都有哪几种类型,这样,大家在救助煤气中毒患者的时候也就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救助方法,因此,大家一定不要小看了对于煤气中毒的分型,这极有可能关乎患者的生命。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有5种类型,分别是: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型、缺血性心肌病型、以及猝死型。
夏季容易食物中毒要积极预防
食物中毒 来势急,病情重,变化快,发病大多在进食后2~24小时之间。
尽管食物中毒有多种类型,但其病状表现却大多相似,如 恶心 、 呕吐 、 腹痛 、 腹泻 、 头晕 、 乏力 等。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南方以5~10月多发,而北方则以6~8月份发病最多。
健康提示
1、“扁豆中毒”不可忽视
不可忽视的“扁豆中毒”吃了扁豆类的菜肴后,如发现有 头痛 、胃部不适、 恶心 、 呕吐 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在烹调扁豆类菜肴时,一定要加热足够时间。切勿吃贮存过久、霉烂的扁豆角。
2、小心食用鲜黄花菜中毒
鲜黄花菜中毒常发生在每年的七八月黄花菜生长成熟季节,应当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加工新鲜黄花菜要焯洗后充分浸泡、加热煮熟后食用。
3、野生蘑菇吃不得
当前正是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出游切莫在野外及景区采摘、食用野蘑菇。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弃汤后再炒熟煮透。
新鲜菌子怎么保存一年 野生菌中毒症状有哪些
具体如下:
生活中野生菌子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种类的有毒野生菌中毒症状不一样,一般常见的中毒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纳差、乏力等情况;部分野生蘑菇中毒以后可以出现神经毒性表现。
对于中毒者来说,可能会出现瞳孔散大、精神错乱、躁狂等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神经失常等表现;如果是溶血性毒蘑菇中毒,会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甚至会出现休克等现象。
吃蘑菇中毒怎么办 蘑菇中毒怎么办
1.催吐:吃蘑菇出现中毒首先需要做的及时催吐,用筷子或勺子刺激咽部,促使呕吐,突出毒素物质减轻中毒。
2.洗胃:在催吐之后大量的食用茶水或者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催吐,反复如此几次,清洗胃肠。
3.就医:蘑菇中毒可大可小,轻微只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可出现呼吸苦难、休克、死亡等,因此,蘑菇中毒及时就医十分必要。
切不可乱食野生蘑菇
蘑菇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无毒的蘑菇口味鲜美,是人们桌上佳肴;有毒的蘑菇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有毒的蘑菇有几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尤其是野生蘑菇,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分清哪些是有毒的蘑菇,容易误食中毒。有的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的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
不同的毒蘑菇含有多种类型的剧毒毒素,即使是微量吸收入血也很危险。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比其他的食物中毒来势凶猛。
(一) 中毒表现
毒蘑菇的种类不同,其中大多数在食后1小时到2小时即可引起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腹泻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 救护措施
(1)洗胃,发现早的立即用高锰酸钾液大量反复地洗胃,然后灌入活性炭或通用解毒剂,以吸咐胃内残留的毒物。
(2)导泻、灌肠、利尿,促进毒物排出。
(3)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口服茶水和糖盐水,不能口服的用静脉输液方法。
(4)保护肝脏,增强肝解毒作用。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40~60毫升,每日两次,以及应用大量维生素C以护肝。
(5)毒蝇蕈中毒可用阿托品解救。病人有严重的呕吐、腹泻也可酌情使用阿托品。
(6)重症病人尽快送到医院抢救,综合性治疗,以挽救生命。
(7)民间验方,毒蘑菇中毒生吃兔脑可以解毒,宜早期食用效果好;甘草30~60克,绿豆30~120克,混合水煎频服,也能起解毒作用。
(三) 预防措施
(1) 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人采摘野生蘑菇,其他人不要凭想当然采摘野生蘑菇,以免食用中毒。
(2) 食用市售蘑菇(特别是野生菇干品)时,如发现异样者应挑除。
(3) 对可食但含毒的种类,一定要严格按照这种蘑菇的食用方法烹调和就餐。
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 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 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 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 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 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