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有:
(1)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子,如出现尿意频繁、夜尿增多、尿程延长、尿流变细、排尿困难等,一般情况下往往被认为是由前列腺增生造成的,但也应考虑患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进一步通过检查以排除。
(2)凡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至少应做一次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这对于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直肠指检的准确率达50%-80%,由此可获得早期诊断以便把握根治时机。近年发展起来的PSA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种检查方法只需通过抽少量血,就可作出诊断。
前列腺癌有几种类型
前列腺癌有几种类型:
1、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
2、前列腺潜伏癌:这一类型的前列腺癌可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中心区和外周区多见,且常为分化好的腺癌。 在我国临床研究报道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率为百分之三十四,占了一个较大的比例。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3、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 据报道国内这一类型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为百分之五左右。
4、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是一类较难发现的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怎样治疗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放射治疗、冷冻治疗、内分泌治疗、综合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各项检查以及所预测的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穿刺活检标本获得的肿瘤组织学分级、Gleason评分以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灶和远处转移灶等因素决定。
1.前列腺癌各期患者的治疗原则
(1)前列腺癌T1a:
①观察等待。
②放疗。
③根治手术:预期寿命>10年,Gleason>7,TUR后PSA>4μg/L。
(2)T1b、T1c、T2a、T2b:
①预期寿命<10年,观察等待或放疗。
②预期寿命>10年,根治手术或放疗。
(3)T3a:
①去雄激素治疗。
②放疗。
③放疗 去雄激素治疗。
④可考虑前列腺根治手术(预期寿命>10年,Gleason<7)。
(4)T3b,T4,N0:
①去雄激素治疗。
②放疗。
③放疗 去雄激素治疗。
(5)TxN1:
①观察等待。
②放疗 去雄激素治疗。
③放疗。
(6)TxN2:去雄激素治疗。
2.具体选择治疗方案
(1)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与治疗的选择:目前对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T1和T2)的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疗法或临床随访观察等。迄今为止,尚无大组的随机配对研究去直接比较手术和放疗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一些回顾性调查研究认为如研究时考虑到肿瘤的病理分级和PSA水平的因素,这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别。由于这两种方法无任何证据说明选哪种方法更好,因此我们在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时,主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健康状况、该治疗的副作用、病人的喜好和愿望等因素。例如,与放射疗法相比,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后发生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性较大,但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很小。因此,在治疗局限性的前列腺癌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要和愿望。
前列腺癌如何治疗
前列腺癌的治疗,是每个前列腺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很多时候,治疗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而更痛的过程,就是我们治疗没有好的效果,治疗到最后得不偿失。那么,前列腺癌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临床分期、细胞分级、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综合考虑。
一前列腺癌的基本治疗原则
1. 对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为T1a~T2bN0M0的患者,可选择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对偶发前列腺癌的T1a期患者可考虑观察等待或延期治疗,对Tlb期患者可在前列腺术后2周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2. 局部进展的T3及T4期前列腺癌通常选用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单纯内分泌治疗。
3. 对转移性前列腺癌以内分泌治疗或化疗为主,可辅以放疗或核素治疗。
二外科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适应证
1. 患者一般情况好,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
2. 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或TUR-P及前列腺摘除术后病理为前列腺癌,推断临床分期为T1b、T2a、T2b期及年龄
3. 临床无骨及脏器转移,盆腔淋巴结阴性,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麻醉后先经腹腔镜行盆腔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淋巴结阴性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三放疗
1. 放疗适用于前列腺癌的T1b~T4NXM0各期患者。
2. 辅助性放疗: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包膜或精囊受侵、术后PSA持续升高、术后复发的患者应考虑术后放疗。
3. 姑息性放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盆腔扩散或淋巴结转移引起的疼痛、血尿、输尿管梗阻、下肢水肿及前列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可考虑对病灶的姑息性放疗。
三内科治疗:
对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应考虑全身化疗。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是指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刘教授介绍血清睾酮处于去势水平以下,患者PSA持续升高、出现新转移灶或原发病灶增大。又分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和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AIPC指肿瘤在去势水平下进展,改用二线内分泌治疗有效。HRPC是对所有的内分泌治疗均不敏感。晚期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都将由激素依赖性进展成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大型临床研究证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联合强的松或雌二醇氮芥可延长这类病人的生存时间,因此,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已成为该类病人的标准治疗。米托蒽醌联合强的松方案可缓解某些骨转移疼痛病人的症状,但未证明能延长病人的生存。
以上这些,在我们治疗的时候,是可以用得到的,因此我们的治疗方法,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好的治疗方法,都能够将前列腺癌治好,都能够把我们平时的痛苦给清除,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不同类型前列腺癌的症状表现
(1)前列腺潜伏癌:是指在生前没有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在死后尸检中由病理学检查发现的原发于前列腺的腺癌。潜伏癌可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中心区和外周区多见,且常为分化好的腺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5%~50%。我国北医大泌尿研究所研究报道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率为34%。统计学研究表明,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2)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3)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4)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
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
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前列腺肥大的诊断要鉴别
1、前列腺癌引起尿路梗阻的机理与前列腺增生相同,但梗阻症状进展比较快,直肠指诊前列腺可坚硬如石,呈结节状,进一步鉴别须行活组织检查。
2、膀胱癌膀胱颈附近的膀胱癌临床症状亦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常有血尿,但经膀胱镜检查容易鉴别。
3、尿道狭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状为排尿困难,轻者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重者尿不成线,滴沥,甚至尿潴留。追问病史既往可有尿道的外伤史及感染史,尿道触诊可以触及狭窄的部位及长度,尿道探子检查及尿道造影可以更确切地显示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程度。
4、膀胱纤维化增生又称膀胱颈挛缩,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但发病年龄较小,可有慢性炎症病史,40~50岁出现症状,直肠指诊及B型超声等检查前列腺不增大。
5、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有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亦可继发泌尿系感染、结石、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但常有明显的神经系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鉴别。
60岁时前列腺问题最多:某体检中心最新体检结果统计发现,前列腺肥大等前列腺疾病的检出率高达17%左右。在今年7月份,体检中心就开设了前列腺管理门诊。专家发现,前列腺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发病人数在45~50岁之间呈逐渐上升趋势,60岁左右是发病高峰。
前列腺癌的症状如何
在早期阶段,病人并没有一点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能会注意到以下情况:
1、尿频、尿急
2、尿潴留
3、排尿时有辛辣的感觉
4、难以形成尿流
5、血尿
6、排尿疼痛
7、骨头疼痛
已到前列腺癌晚期的病人可能还带有以下复杂情形:
1、骨髓压抑症
2、骨瘤转移
3、副肿瘤综合症
4、含钙量高
5、疼痛
6、高尿酸
7、胸膜渗漏
8、腿部肿胀
前列腺癌可分三种类型:①临床症状同前列腺增生症;②隐蔽型,肿瘤小,不引起梗阻和临床症状,可因体检或出现转移病灶(如骨盆、脊柱等)症状时被发现;③潜伏型,仅在组织行病理检查时发现。
前列腺癌起始时常无临床症状仅能在体检时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前列腺癌起始于前列腺外周带容易摸到尿潴留和血尿可能和同时伴有前列腺增生有关癌引起排尿困难和血尿时常属晚期临床上有相当数目前列腺癌是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发现的亦有很多病例因转移症状就医
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个要点:①原发肿瘤;②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
()原发肿瘤 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可通过tru-cut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及范围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侵及包膜时界限不清回声改变亦可由于炎症和结石所致应予鉴别CT核磁共振(MR)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及膀胱精囊淋巴结的病变
()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静脉内侧沿髂内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远处转移 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C期前列腺癌%~%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前列腺癌临床表现
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病因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种族、地区、宗教信仰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
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前列腺癌有哪些类型
1、前列腺潜伏癌:是指在生前没有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在死后尸检中由病理学检查发现的原发于前列腺的腺癌。潜伏癌可发生在前列腺的任何部位,但以中心区和外周区多见,且常为分化好的腺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15%~50%。统计学研究表明,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
2、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3、前列腺隐匿癌:患者无前列腺疾病的症状体征,但在淋巴结活检或骨穿的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并可再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到进一步证实。这类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活检组织做PSA和(或)P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4、前列腺临床癌:临床检查(指诊、超声、CT或磁共振等)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可经过活检证实。也可通过患者血清PSA和PAP增高来协助诊断。多数患者肛门指诊可摸到前列腺结节,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结节外形不规整,回声不均匀且回声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