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宝宝穿纸尿裤有哪些问题 穿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
真相是:不会。
婴儿期宝宝都会有类似O型腿的样子,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一直保持着蜷缩四肢的体位,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等宝宝学会站立、行走,下肢骨骼的承重状态改变,会逐渐改善。
真正影响孩子发育、行走的O型腿的原因一般有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所致)、先天性骨软骨发育不全、长期不良姿势导致下肢骨骼肌肉受力失衡等。
纸尿裤的原料是无纺布、吸水芯体和一些辅料(腰贴、弹性腰围等),即使吸收尿液后也是用手捏一下就能变形的东西,其强度远不能影响骨骼发育。
宝宝穿拉拉裤有什么好处
方便穿脱
拉拉裤就相当于有吸水功能的小内裤,可以自由穿脱,易于穿着、方便活动,能帮助妈妈减轻劳累,因为穿脱不需要宝宝平躺在床上,很多大月龄的宝宝每次换尿裤的时候都会拳打脚踢,妈妈不容易操作,有了拉拉裤就容易多了。
吸收量大
拉拉裤有超大的吸收量,睡觉时也不担心宝宝尿量大。腿部周围有多层立体折边设计,柔软贴身又防漏。贴身剪裁加强腰围设计,腰部的剪裁特别配合活泼好动的宝宝,穿起来舒适又合身。
利于学走路
拉拉裤特别适合学步的宝宝,在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臃肿肥大的纸尿裤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活动,而太小紧绷的又很可能磨破大腿内侧的肌肤,这时候选择拉拉裤,弹性贴身,不会因为裆部大的物品(普通纸尿裤)而影响走路动作,可以有效地避免O型腿。
拉拉裤什么时候穿
宝宝需要穿拉拉裤的时候说明宝宝到了要学习走路的阶段了,这个时候用尿不湿不仅小还很紧,就或许会导致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造成O型腿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拉拉裤,类似于内裤式纸尿裤,部分品牌称为成长裤。对于好动的宝宝来说,拉拉裤的裤型设计的比纸尿裤好,穿着比较贴身,又有弹性,方便宝宝的活动,比较适合1岁以上可以走路的宝宝穿。
具体拉拉裤什么时候穿,是依据宝宝的需求来的,因为拉拉裤的价格要高于纸尿裤,所以,一般宝宝不需要走路的时候是不用给宝宝穿拉拉裤的,拉拉裤适合宝宝在一岁以上穿,一般的小孩子学习走路都是在一岁左右,或者是一岁以上,这个时候妈妈们就可以考虑给宝宝选择一款比较适合的拉拉裤啦~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近来,有关婴幼儿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的话题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婴幼儿患O型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纸尿裤过宽究竟会不会诱发宝宝O型腿?对此,厂家连忙辟谣,而育儿专家却提出质疑,令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生产商辟谣: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拉拉裤的作用
拉拉裤纸尿裤不仅具有防尿功能,且具有普通短裤的功能; 拉拉裤易于穿着、方便活动,能帮助妈妈减轻劳累,让宝宝轻轻松松学走步。 神奇的弹性腰围伸缩力强没有束博感如同合身舒适的小内裤。
而且超大的吸收量,睡觉时也不担心吸收量大,腿部周围有多层立体折边设计,柔软贴身又防漏。贴身剪裁加强腰围设计,腰部的剪裁特别配合活泼好动的宝宝,穿起来依然舒适又合身。
拉拉裤还特别适合学步的宝宝,在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臃肿肥大的纸尿裤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活动,而太小紧绷的又很可能磨破大腿内侧的肌肤,这时候妈妈就要选择康爽莱拉拉裤作为走路时候穿,因为他弹性贴身,犹如宝宝的第二层肌肤,不会因为裆部大的物品(普通纸尿裤)而影响走路动作,可以有效地避免O型腿。
给宝宝使用纸尿裤的常见疑虑
1.纸尿裤与宝宝的生育能力
家长担心24小时持续使用纸尿裤对宝宝生殖器是否有不良影响?家长不用担心。一是家长会根据排尿排便,及时更换纸尿裤;二是纸尿裤不会使会阴局部温度提高,最高是体温水平;再是,使用纸尿裤可以相应减少家长负担和孩子排便后的难受度。
不论是男婴,还是女婴,使用纸尿裤并不会引起会阴部温度增高,因为纸尿裤本身不会加热。排尿、便以后,纸尿裤会吸收绝大多数液体,利于局部清爽,预防尿布疹的出现。目前没有任何报道提及纸尿裤可能影响男婴今后生育能力。国外使用纸尿裤数十年,也未见类似报道,家长不用担心。
2.纸尿裤与儿童出现O型或X型腿的机率
用纸尿裤不会增加今后儿童O型或X型腿发生机会。O型或X型腿指的是膝关节发育异常,有一定遗传因素,也可能与发育有关(比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再有与过早“人为训练”孩子站立、走路有关。绝不能让仅几个月的婴儿,大人扶着在大人腿上或床上蹦。虽然常说是因为孩子喜欢,但还是可能会影响下肢发育。
3.纸尿裤与把尿把便
“把尿把便”是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中必做的事情,但给婴儿把尿并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把便有损孩子的健康,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同时把尿把便本身违背、剥夺了婴儿自主控制能力。
给婴儿勤把尿,会造成排尿过勤,对婴儿并不是好习惯,也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成熟,省下几块纸尿裤不应以牺牲婴儿健康为代价。所以家长不仅不应给小婴儿把尿,也不应给大婴幼儿把尿。
家长不需要担心孩子以后戒不掉纸尿裤,也不用害怕纸尿裤不透气给孩子造成局部皮肤受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会感觉尿排在纸尿裤内的不适。1岁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渐有自主排尿意识了,随着孩子的生长,本身2岁左右幼儿就能很好地自主控制排尿便了,先是尿完后给予家长提示,逐渐就会在尿前给予提示,家长需要耐心等待。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
纸尿裤会导致宝宝O型腿吗
生产商辟谣:
不可能导致O型腿
在致电多家纸尿裤生产厂商之后,一位姓陈的先生说: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他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进行说明: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其中,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吸尿后成凝胶状,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陈先生提及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育儿专家:
质疑确有造成O型腿隐患
就生产商关于芯体结构的说明,某医院的专家给笔者看了一张1岁左右、正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包着纸尿裤站立,大腿根部呈现不自然地分开。为确认这种现象是否由纸尿裤导致,专家现场做了实验,原本较薄的裆部在倒入水后迅速膨胀起来,拿尺子量后发现宽度上也有所增加。而专家认为这种横向膨胀确实会对宝宝大腿根部形成压迫,生产厂商应该告诉消费者这种压迫作用到底有多大,而不该以“压力实际不大”轻松带过。
另外,专家指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骨骼较软,设计过宽、吸尿后更宽的纸尿裤,使宝宝长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压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长变形。对于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而言,纸尿裤吸尿后的重量尤其加重了宝宝的腿部负重,导致腿部关节受力不均,同样也会影响骨骼发育。这两种因素都说明为了加强吸水性能,盲目加宽裆部设计的纸尿裤确实存在导致宝宝O型腿的风险。
最后,专家还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200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120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吗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北京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宝宝常穿纸尿裤会影响生育
纸尿裤是个很好的“发明”,相信不少人会举手赞同。但也有人对纸尿裤存疑,到底该不该给宝宝穿纸尿裤、穿什么样的纸尿裤? 尽管纸尿裤给育儿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和“质疑”。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一次性的用品越来越普及,纸尿裤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不说不知道,纸尿裤的雏形出现在1930-1950年的欧美,距今已经有六七十年时间了。不得不承认,纸尿裤真是很有价值的“发明”,它大大地节省了父母的时间,保持宝宝的小屁屁整洁。尽管纸尿裤给育儿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和“质疑”,例如引起宝宝皮肤过敏、红屁屁。有不少父母还会担心,穿纸尿裤会使宝宝变成O型腿、不孕不育等等。
任何用品有利也有弊,纸尿裤真的有这么多不堪的坏处吗?什么样的纸尿裤才安全?宝宝怎样穿纸尿裤才正确?接下来,我们一同进行纸尿裤大拷问!
Q1:穿纸尿裤会影响宝宝生育吗?
迎接宝宝的诞生,家长们会提前准备各种各样的用品,无论有用的没用的,只要说是新生儿用品就一个不能少,纸尿裤当然不在话下。据了解,80%的新手妈妈都会给宝宝使用纸尿裤,但当她们听到“纸尿裤会影响宝宝生育”这样的信息,就会像被雷劈了一样。在此,小编请各位妈妈淡定,且听分解:
传闻1:男孩用纸尿裤太久会引发不育症吗?
辟谣:无论是尿布还是尿裤使用后都会提高宝宝阴囊内的温度。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说明男性不育与使用纸尿裤有关,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可能跟遗传、发育、环境和营养等方面有关。
传闻2:穿久了纸尿裤会变罗圈腿?
辟谣:罗圈腿也就是我们说的“O型腿”,它是因为缺钙导致的,跟穿不穿纸尿裤无关。但需要提醒的是,长期穿着厚重的纸尿裤,的确会造成宝宝行走困难,养成不好的走路习惯。因此2岁以后不要再穿纸尿裤了。
Q2:纸尿裤分男女,有必要吗?
这年头,发型不分男女了,可手机分男女了;衣服不分男女了,纸尿裤不知何时开始分男女了。市面上有不少知名的纸尿裤品牌,都生产男女宝宝专用的纸尿裤。理由是男女宝宝尿尿位置不同,男宝宝会靠前一点,因此,为保证纸尿裤达到最好的瞬吸效果、不渗漏,男女宝宝纸尿裤的吸水材料位置会稍有不同,但其他材料和设计上是一样的。
不可否认,这样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和贴心,不过实际上,男女宝宝也可以用一样的纸尿裤,所以在宝宝出生前,购买普通的纸尿裤更加保险,就不必男女宝宝纸尿裤都要准备。而且,最好选择吸尿层长一点的纸尿裤,这样不管男宝宝、女宝宝,使用起来也能保持很干爽的状态。
Q3:纸尿裤怎么穿才科学?
对不少80后父母来说,育儿生活没有纸尿裤是“万万不能”的,但小编要提醒各位妈妈的是:纸尿裤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依赖纸尿裤的强大吸水性,要懂得科学使用很重要。
1. 纸尿裤不能24小时用
纸尿裤即用即弃,方便卫生,替妈妈们省了不少心。但千万不要贪图便利,让宝宝24小时都穿着纸尿裤,毕竟纸尿裤内湿气重、温度高很容易长痱子。新生儿最好是尿布和纸尿裤交替使用。白天使用传统的尿布,做到及时更换清洗;晚上可以使用纸尿裤,就不用因经常更换而破坏宝宝的的好睡眠了
2.纸尿裤多久要换一次
这要看宝宝尿尿的次数和量来决定,现在大部分的纸尿裤都有尿湿显示,可以清楚知道尿尿的量。
3.宝宝满两岁就不用穿纸尿裤了
实际上,宝宝如果主动说:想尿尿、想便便的时候,纸尿裤就可以退隐江湖了。纸尿裤有好也有坏,关键是要会选会用。选购纸尿裤要抓住以下关键点:吸水性好、干爽透气、面料舒适、设计贴心。
穿纸尿裤会影响腿型吗 宝宝穿纸尿裤会O型腿吗
造成O型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宝宝体内缺钙,和纸尿裤的使用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宝宝的纸尿裤更换不及时,时间越久,越多尿液涌向纸尿裤左右两侧膨胀,宝宝两腿不由向外扩张,时间长了就会使宝宝产生大腿内侧向外扩张的意识,不仅影响行走,也不利于骨骼的发育。所以,妈妈只要发现纸尿裤已经有2-3次的尿量就应该更换,并尽量选购前后方向膨胀的纸尿裤类型的产品。
专家建议,妈妈们不用担心,经过这么多消费者的验证,纸尿裤的普及还是很有道理的。
加宽纸尿裤导致宝宝O型腿
加宽纸尿裤备受青睐
据一位负责商场和超市渠道的纸尿裤经销商透露:其实对厂家来说,加宽纸尿裤的裆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但是可以打着防侧漏的卖点,如果再升级一下包装,一包六、七十片的纸尿裤比普通的就要贵出20-30元。利润高,厂家当然愿意设计、生产。在一些百货卖场和超市的纸尿裤货架上,笔者发现每个超市均至少有4-5个婴儿纸尿裤品牌出售,打着防侧漏、吸水性强的功能性产品不在少数。一位卖场促销员的交流中了解到,购买这些产品的妈妈们普遍认为,虽然单片价格贵了,但是更换次数少了,平均下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横向膨胀 纸尿裤增宽3.5厘米
网上一位细心的妈妈总结了几款纸尿裤的使用经验发现:几款吸水性强的纸尿裤,在加液160~200毫升后,裆部平均宽度增加2至3.5厘米不等,饱和吸水后纸尿裤的重量普遍超过350克。妈妈们也都有体会,吸尿后的纸尿裤沉甸甸的。
那么加“宽”是否意味着给宝宝的大腿加“压”呢?对此,产品研发人员李先生表示:为保证纸尿裤的吸收速度和防止排尿期间的漏液,的确可以采用加宽加厚的设计,并且现在的纸尿裤吸水后大都是横向膨胀的,所以裆部会变宽。但是只要不过分膨胀造成宝宝双腿内侧压力过大,就不可能导致O型腿。
而国内现行的“纸尿裤技术指标”中并没有针对纸尿裤裆部的最大宽度做出具体规定。笔者致电多家纸尿裤厂商,大多受访者均表示纸尿裤加宽与宝宝O型腿的形成无直接关联。
肌肉力学失衡 可能导致O型腿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而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因为穿着纸尿裤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所以也被叫做“尿裤腿”。相关育婴专家表示:婴儿骨骼较软,且腿部的脂肪分布与成人不同,大腿和小腿会比较丰满。长期包裹纸尿裤,宝宝坐、卧、爬、走时腿部被不自觉地撑开。纸尿裤裆部如果超出一定宽度,吸尿后横向膨胀,相当于给宝宝的腿部施加了一股外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大小腿肌肉力学失衡,形成O型腿,妈妈们需要警惕。
另外专家也提醒妈妈:婴儿虽然单次排尿量不多,一天总量在400-500毫升左右,但单片纸尿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勤换以减轻宝宝腿部压力。
纸尿裤和绑腿 中西合璧齐上阵
事实上,担心宝宝O型腿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都不在少数。
“婆婆当初就提醒我包纸尿裤不好,小孩子骨头软,腿容易长不直”、“我们都是晚上睡觉用纸尿裤,白天用尿布的,就是怕一直包着宝宝会O型腿”……此类说法在网上频繁出现。
一位妈妈的对策是:纸尿裤还是要用的,但是婆婆为了宝宝腿长得直,一周会包尿布、绑腿那么几天。当然,也有部分妈妈表示不用担心“纸尿裤国外都使用几十年了,也没见他们O型腿啊”,不少妈妈也建议“可以多多给孩子把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关于纸尿裤是否会导致宝宝O型腿,目前还没有定论。除了呼吁企业在设计纸尿裤时更科学,不要为迎合销售卖点而盲目加宽纸尿裤,也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议,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纸尿裤的传言可信吗
穿纸尿裤会引发尿布疹
纸尿裤使用不当确实可能引发尿布疹,如果合理使用反而是很有效的预防尿布疹的手段。尿布疹是由于尿液长期浸泡宝宝皮肤引起的。因此,保持宝宝屁屁的干燥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而纸尿裤的作用就是吸收尿液和汗液保持皮肤干燥。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不要给宝宝穿过紧的纸尿裤,并要根据季节特点选择薄厚适合的款式,尽量选择具有尿湿提示的纸尿裤,以便及时更换。
穿纸尿裤会损伤屁屁的肌肤
只要做到正确使用纸尿裤就不会对屁屁周围皮肤造成影响。质量合格的纸尿裤表面都是特制的材料,而且大部分还带有芦荟精华,能在宝宝小屁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会对宝宝皮肤造成影响。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会使纸尿裤里的温度高于宝宝体温,把宝宝体内的水分吸收走。加之宝宝皮肤防摩擦的角质很薄,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很少,皮肤本来就薄而缺乏弹性,一旦水分流失就很容易出现生殖器周围皮肤很皱的现象。因此,妈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更换尿湿的纸尿裤,以防损伤屁屁周围的皮肤。
穿纸尿裤会导致脐带发炎
新生宝宝尚未脱落的脐带如果长时间被纸尿裤裤腰部位摩擦,是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出血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筒单。妈妈可在给宝宝穿好纸尿裤后,将纸尿裤裤腰贴近脐带的部分向内折或向外翻,只要保证纸尿裤不接触脐带根部,就不会导致脐带发炎。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特别为新生宝宝设计的肚脐凹型的纸尿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纸尿裤对脐帯的摩擦。
穿纸尿裤会得O型腿
0型腿是因为缺括导致的,与是否穿纸尿裤没有关系。如果宝宝尿湿的纸尿裤没有及时更换,纸尿裤因为尿液浸泡向左右方向膨胀,就容易给宝宝大腿两侧向外扩张的力,大腿长期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就額呈现类似O型腿的状态,给宝宝的行走带来不便,长此以往,对宝宝的骨骼发育也有不利影晌。因此,妈妈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更换纸尿裤,并尽量选择尿湿后纸尿裤向前后方向膨胀的纸尿裤类型。
男宝宝穿纸尿裤会影响将来的生育能力
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明穿纸尿裤和男性不育有关。男性的不育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遗传、发育、环境、营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不育症的发生。之所以怀疑穿纸尿裤对男宝宝的生育能力有影响,是因为穿纸尿裤后男宝宝阴囊内的温度显著提高。事实上,研究发现,即使是使用传统的布尿布,男宝宝阴囊内的温度也会提高,因此,不能就此认定穿纸尿裤会影晌宝宝的生育能力。
穿纸尿裤会耽误入厕训练
传统纸尿裤确实存在宝宝进行如厕训练时穿脱很不方便的问题,但现在妈妈已经不必因此而烦恼了。成长裤、拉拉裤等新型的纸尿裤是专门为开始进行如厕训练的小宝宝设计的。它的腰部是环状松紧带设计,而不是传统纸尿裤的黏贴胶带,穿脱就像布质小内裤一样非常方便。
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得O型腿
宝宝在出生或走路的时候,妈妈常会看到宝宝的腿型不好看,因而担心宝宝是不是O型腿。其实宝宝在3岁之内出现膝内翻是很正常的。一些小宝宝在生下来时腿看起来是O形的,这是因宝宝在子宫时,腿长期弯曲,所以出生时就有O型腿的现象是正常的。另一个因宝宝的腿短胖,所以在开始能够站立或走路时会变得更明显,但随着腿部力量变强,能承担起身体体重时,就会开始变直了。
O型腿形成原因:
1、过早负重,例如过走路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
2、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
3、宝宝患有佝偻病。
宝宝O型腿预防:
平时需要注意睡姿和坐姿,不要趴着睡。同时避免过度的矫正。建议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多翻翻身,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睡觉也很容易会有o型腿。
选择了不合适,不贴身的纸尿裤也会对宝宝造成o型腿。过分宽大的纸尿裤还会影响孩子走路等等。
选择适合东方宝宝设计的纸尿裤;
针对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纸尿裤;
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预防。
宝宝O型腿矫正:
1.当宝宝出现O型腿时,妈妈不要使用绑腿的老办法来矫正。轻微O型腿可以选择在家里矫正。
2. 弯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膝盖朝向内保持10秒,再还原站立,做5~10次。
3. 按摩法。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 5 次。
4.宝宝O型腿状况严重、大小腿夹角大于10℃时,应去医院听取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