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病人的预防工作方法
主动脉瘤病人的预防工作方法
生活当中也是会有很多严重的疾病出现的,大家更是要认识疾病的危害,尤其是在患上了主动脉瘤的时候会给人们的生活照成大影响,当发现以后病人们更是要积极的进行预防了。那么,主动脉瘤病人的预防工作方法?下面和专家解答吧。
1、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每天食多种蔬菜、水果,最好达6种以上。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变,延年益寿。
2、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不急躁、少发脾气,减少肾上腺素色额外分泌,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
3、对于已有动脉瘤潜在疾病的患者,如何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治愈咳嗽、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对颅内压的影响,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
以上是给朋友们介绍的关于疾病的一些预防保健方法,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预防保健方法来获得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
腹主动脉瘤应该如何预防
腹主动脉瘤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必须从预防动脉硬化着手;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同时戒烟戒酒对防治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益处。一旦腹主动脉瘤形成。则更要严格戒酒,同时要限制活动,不宜剧烈活动,避免生气急躁,以减少外因引起腹主动脉瘤的破裂。此外,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胰激肽释放酶等药物防止继发血栓的形成和改善下肢缺血。
手术前要食用高蛋白营养,手术后要注意观察血压、脉搏,注意伤口渗血。如果心肺功能都很好,手术后没有渗血,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如肺功能较差,鼓励病人咳嗽和活动。
腹部主动脉钙化症状介绍
症状方法:
1.疼痛 疼痛是腹主动脉瘤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约在1/3的病人表现出疼痛。其部位多位于腹部脐周,两肋部或腰部,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一般认为疼痛是瘤壁的张力增加,引起动脉外膜和后腹膜的牵引,压迫邻近的躯体神经所致。巨大的腹主动脉瘤当瘤体侵蚀脊柱,亦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突然的剧烈腹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急性张的特征性表现。腹主动脉瘤急性扩张引起的疼痛特点与其破裂极其相似,很难区别。疼痛均为持续性,为剧烈的刀割样疼痛,并且不因为体位变动而缓解。只是腹主动脉瘤急性扩张时出现的疼痛多不伴有低血压或休克。正因疼痛的表现如此重要,故把腹主动脉瘤突然出现腹痛则视为最危险的信号。疼痛是和手术适应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与手术的死亡率有关。一般无疼痛非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病人择期手术的死亡率为4.9%,而在有疼痛非破裂型其死亡率竟高达26.5%,尤其是有疼痛伴压痛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可高达单纯腹痛患者的2倍以上。
由于腹主动脉瘤的疼痛表现多种多样,不具备特异性,临床上常导致误诊及病情的急剧恶化。少数情况下,一个控制性(血肿阻塞破裂口等)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人,由于少量失血和反射性心动过速,可伴有心绞痛的症状,对此必须很好区别,以防误诊。
2.压迫症状 随着腹主动脉瘤瘤体的不断扩大,可以压迫邻近的器官而引起相应的症状,临床上比较多见。
(1)肠道压迫症状:这是腹主动脉瘤最常压迫的器官。由于十二指肠的活动性较小,因受到压迫可早期出现症状。可表现出腹部不适,饱满感,食欲下降,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不全或完全性肠梗阻等症状。多半误诊为胃肠道的其他疾病,延误了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
(2)泌尿系受压迫症状:由于腹主动脉瘤压迫或炎症性腹主动脉瘤侵犯到输尿管时可以出现输尿管的梗阻,肾盂积液,并且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可出现腰部的胀痛,甚至向腹股沟区放散的剧烈腹痛。并且可伴有血尿。由于解剖学的关系,左侧的输尿管最易受累。
(3)胆管压迫症状: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多表现为肝区的不适和厌油腻食。严重者可出现周身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小便赤红,大便为陶土色。生物化学检查呈梗阻性黄疸的改变。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腹部主动脉钙化的详细症状,其实在生活中这也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所以对于家里面的老人都要去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要多晒太阳,不能去长时间的去卧在家里面。
为什么会有腹主动脉瘤
(1)与弹力蛋白降解有关的基因变异:弹力蛋白的基因变异尚未在动脉瘤病人中得到证实。目前比较清楚的是第16号常染色体长臂上的结合珠蛋白基因和与其相邻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基因的变异。腹主动脉瘤患者当中,结合珠蛋白α1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明显增加,致使结合珠蛋白的合成增多,该蛋白可以促进弹力蛋白酶对弹力蛋白的降解,从而影响到动脉壁弹力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导致动脉瘤的发生。而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基因的变异,可影响到脂类代谢,使患者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下降,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浓度升高,导致动脉硬化的出现,间接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是α1-AT(α1抗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的缺失。α1-AT是弹力蛋白酶的主要抑制剂。负责α1-AT的基因表型约35%为单合子基因,这种基因表型在约90%的腹主动脉瘤病人中不发生表达,从而使α1-AT的抑制水平明显下降。弹力蛋白酶的活性则显著上升,大量的弹力蛋白被降解,主动脉壁变得薄弱,易于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
(2)与胶原蛋白及其代谢有关的基因变异:Ⅲ型胶原基因的一个或单个碱基发生突变,其619号位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所取代,可引起Ⅲ型胶原蛋白的异常表达,实验已经证明这与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有关。但由于该基因突变表现为个性化,而未在广大病人中得到证实。最近一项关于5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基因变异的研究结果提示,Ⅲ型前胶原蛋白的基因突变虽仅存于少数患者,但单个氨基酸残基的替换也会使胶原蛋白发生深刻地质的变化,该基因突变在腹主动脉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胶原代谢有关的胶原酶抑制体的基因则位于X染色体上。在腹主动脉瘤病人中,该基因出现缺失,胶原抑制体的合成减少,胶原酶抑制水平降低,最终导致胶原的降解明显增加,动脉壁薄弱,动脉瘤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脂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有血脂异常,包括血总胆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甘油三酯增高、载脂蛋白A(APOA)降低、载脂蛋白B(APOB)增高、脂蛋白(a)[LP(a)]增高。
2、血管内超声检查和血管镜检查
血管内超声检查和血管镜检查可显示血管壁病变状态及病变所在部位,有助于准确了解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上方凸出,主动脉影增宽和扭曲,并可见钙质沉着阴影,而主动脉瘤则显示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如主动脉造影则显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当然,对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通过动脉造影可显示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显示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
老年人主动脉瘤病因
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囊性坏死、梅毒感染、细菌感染、风湿性主动脉炎及创伤等一、发病原因
1.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原因。粥样硬化斑块侵蚀主动脉壁,破坏中层成分,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管壁因粥样硬化而增厚,使滋养血管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或滋养血管破裂而在中层积血。多见于老年男性。
2.感染
以梅毒为显著,常侵犯胸主动脉。
3.囊性中层坏死
主要见于升主动脉瘤,男性较多见,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特纳(Turner)综合征,Ehlers Danlos综合征等。
4.外伤
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起动脉瘤。
5.先天性
见于主动脉窦瘤。
6.其他
包括巨细胞性主动脉炎,白塞病,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二、发病机制
主动脉瘤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两类。胸主动脉瘤可分为:
①升主动脉瘤:
从主动脉根部至无名动脉起始部止,可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弓部主动脉瘤:
从无名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
③胸部主动脉瘤:
从左锁骨下动脉起至膈肌一段主动脉。
④胸腹主动脉瘤:
从胸部主动脉下端至腹主动脉上端。胸主动脉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胸腹主动脉。完全位于腹主动脉则称腹主动脉瘤,多见于肾动脉水平以下。按其形态主动脉瘤可分为:囊状动脉瘤、梭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因血管壁的压力集中较梭状动脉瘤更易破裂。除非有血栓或瘢痕组织形成防止瘤体进一步发展,否则瘤体随岁月逐渐增大,终至破裂。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腹主动脉远较胸主动脉严重,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更多见于腹主动脉。
主动脉瘤病因
(一)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原因,粥样斑块侵蚀主动脉壁,破坏中层成分,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管壁因粥样硬化而增厚,使滋养血管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或滋养血管破裂而在中层积血,多见于老年男性,男女之比为10∶1左右,部位主要在腹主动脉,尤其在肾动脉起源至髂部分叉之间。
(二)感染以梅毒为显著,常侵蚀胸主动脉,败血症,心内膜炎时的菌血症使病菌经血流到达主动脉,主动脉邻近的脓肿直接蔓延,或在粥样硬化性溃疡的基础上继发感染,都可形成细菌性动脉瘤,致病菌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属为主,较少见。
(三)囊性中层坏死为一种比较少见的病因未明的病变,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异染性酸性粘多糖,主要见于升主动脉瘤,男性较多见,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特纳(Turner)综合征,埃-当(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均可有囊性中层坏死,易致夹层动脉瘤。
(四)外伤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间接损伤时暴力常作用于不易移动的部位,如左锁骨下动脉起源处的远端或升主动脉根部,而不是易移动的部位,受力较多处易形成动脉瘤。
(五)先天性以主动脉窦瘤为主。
(六)其他包括巨细胞性主动脉炎,白塞氏病,多发生大动脉炎等。
动脉瘤的预防工作
我们都知道疾病的预防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动脉瘤,一种也经常会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疾病之一,那么对于动脉瘤这种疾病又有哪些预防保健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吃一些豆制品,不要吃一些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人要特别的平和,不要动不动发脾气,越发脾气的人,就会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要有良好 的心态,平和的,很多人就是把什么东西看的很淡。另外多吃水果,少吃盐。比如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吃一点鱼,鱼是可以有助于松弛动脉或者稀释血液, 多吃一点这个是可以的。平时适当的运动,吸烟和喝酒对主动脉瘤有激发作用,红酒我们提倡一天喝一杯,多了就起反作用了。
动脉瘤的预防保健
1、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每天食多种蔬菜、水果,最好达6种以上。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变,延年益寿。
2、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不急躁、少发脾气,减少肾上腺素色额外分泌,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
3、对于已有动脉瘤潜在疾病的患者,如何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治愈咳嗽、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对颅内压的影响,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
以上是给朋友们介绍的关于动脉瘤的一些预防保健方法,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预防保健方法来获得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的话,建议还是咨询一下医生的好。
主动脉瘤的其他常见症状
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胸主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时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怒张,并可有水肿。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咳嗽。
胸主动脉瘤的发现除根据症状和体征外,X线检查有帮助,在后前位及侧位片上可以发现主动脉影扩大,从阴影可以估计病变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在透视下可以见到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但在动脉瘤中有血栓形成时搏动可以不明显。主动脉瘤须与附着于主动脉上的实质性肿块区别,后者引起传导性搏动,主动脉造影可以作出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病变处主动脉扩大。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诊断也有用。
腹主动脉瘤常在腹部扪及搏动性肿块后发现,但腹部扪及动脉搏动不一定是动脉瘤,消瘦、脊柱前凸者正常腹主主动脉常易被扪及。腹部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可能由于肾、脾、肠系膜等动脉的轻度狭窄,也未必来自主动脉瘤,须加注意。超声检查对明确诊断极为重要,当前不少病例是在常规超声体检中发现,故此症的诊断检出率比过去大为提高。
检查见主动脉内径增宽,动脉前后壁间液性平段宽度增加,如有血栓形成则增宽的平段不明显,但动脉瘤的前后壁与心搏同步的搏动均存在,动脉的外径仍增大,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大小,精确度达2~3mm,其范围及形态以及腔内血栓。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样有用,尤其对腔内血栓及壁的钙化更易发现。并能显示动脉瘤与邻近结构如肾动脉、腹膜后腔和脊柱等的关系。
MRI检查在判断瘤体大小及其与肾动脉和髂动脉的关系上价值等同于CT及腹部超声。MRI的主要不足是图象分析费时费用高。主动脉造影对定位诊断也有帮助,但腔内血栓可能影响其病变程度的评估,但对于诊断不明确者、合并有肾动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动脉瘤范围不清楚时、疑有阻塞或瘤样病变的患者及准备手术治疗者仍主张作主动脉造影。
按结构主动脉瘤可分为:
①真性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
②假性主动脉瘤: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 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
③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 血、膨出,也可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
按形态主动脉瘤可分为:
①囊性动脉瘤:瘤体涉及动脉周界的一部分,呈囊状,可有颈,成不对称外凸。
②梭形动脉瘤:瘤体涉及整个动脉周界。外伤性动脉瘤常呈囊状,粥样硬化常呈梭状。
怎么认识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展性疾病,危害大。治疗上较为复杂,一旦破裂预后不佳。当腹主动脉局段性病理性扩张的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1.5倍时,即称“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在30‰~66‰之间,在过去的30年中,其发病率上升了3倍。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和检测手段的增多,腹主动脉瘤发病率有所增加的趋势。据统计,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4:1,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瘤有存在着多发倾向,约83%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同时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如髂动脉,髂内动脉以及股动脉等的动脉瘤。在美国每年约有15000人死于腹主动脉瘤,占死因的第13倍,研究者对10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发现其5年生存率约12%,其中超过60%的患者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该病亦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猝死原因之一,因此,俗称人腹内“不定时炸弹”。
患腹主动脉瘤的危险因子是男性、老年、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其中吸烟和家族史最为重要,而高血压则是促进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子。腹主动脉破裂的好发年龄男性平均76岁,女性平均81岁。
罹患腹主动脉瘤后,多数人无任何症状,有些自述腹部跳动感,消瘦者可自己发现腹部有搏动性肿块,少数病人有脐周或中上腹部、腰背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但疼痛表现多种多样,不具备特异性,临床上常可导致误诊及病情的急剧恶化。由于动脉血流压力高,当腹主动脉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突然发生难以避免的破裂并发症,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病人死亡。80%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首先局限在腹后间隙,随着出血量增加而破入腹腔内,所以临床表现模糊而复杂,但最早的症状是背痛和腹痛,常放射到肋部和腹股沟区,值得注意的是,突发的剧烈疼痛往往是腹主动脉瘤破裂或急性扩张的特征性表现,故把腹主动脉瘤突然出现腹痛则视为最危险的信号。有的病人则表现为虚脱;也有部分病人腹主动脉瘤破裂入腹膜后间隙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而不破入腹腔膜,称为“包裹性”破裂;部分病人的瘤体在破裂前快速增大,称为“扩展性”腹主动脉瘤;约20%的腹主动脉瘤直接破裂至腹腔,表现为突发休克,有的病人根本来不及到医院就死于出血性休克。
B超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价廉、重复性佳的检查方法,可清楚地显示98%以上的人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20世纪90年代,欧美等国家已大规模运用B超作为腹主动脉瘤的早期普查、筛查方法。有疑问时再作CT、核磁共振以及动脉选影等检查确诊。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瘤体直径平均为8cm,4.5%小于5cm;另一份5年随访资料,瘤体直径》6cm的腹主动脉瘤5年破裂率为43%,而直径《6cm的5年破裂率仅20%,所以对腹主动脉瘤直径在3~3.5cm的患者应每3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腹主动脉瘤直径在3.5~4cm的患者,应每2年做一次B超检查;瘤体直径超过4cm者,应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国外用B超进行早期普查后,使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降低了55%,死亡率降低了42%。
所以老年人,特别是男性,若有上述症状的蛛丝马迹,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若有存在腹主动脉瘤,应尽早接受规范的治疗,以防自己腹内“不定时炸弹”引爆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