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九大错误育儿法看看你们犯了吗

九大错误育儿法看看你们犯了吗

一、晚上叫醒宝宝喂奶

吃母乳的宝宝容易饿,许多爸爸妈妈担心宝宝食不果腹,经常在夜里把宝宝叫醒喂奶。其实,宝宝饿了醒,醒了吃,吃了睡是正常的作息规律,千万不要人为干预。频繁半夜叫醒宝宝,很容易打乱宝宝的睡眠规律,把宝宝变成夜猫子,受苦的还是宝宝,大人也睡不好觉。

二、不让宝宝哭出声

一些爸爸妈妈认为,宝宝哭说明自己没有照顾好,如果自己照顾周到宝宝是不会哭的,用尽办法制止宝宝哭闹。其实,哭是宝宝的天性,未必是父母照顾不周,即便宝宝吃得好睡得好,也有可能大哭,但如果哄了好久都不能停止,务必赶紧看医生。

三、宝宝面前说话可以不管不顾

一些爸爸妈妈认为,宝宝还小,反正啥也听不懂,大人说话就可以不管不顾。殊不知,父母大声说话甚至吵架时,宝宝虽小,但也会产生恐惧感,长大后容易性格暴躁。如果看电视时声音很大,或者常看战争片、恐怖片,也会让宝宝变得烦躁不安。

四、育儿,菜鸟爸爸是局外人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菜鸟爸爸排除在育儿之外。解决方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菜鸟爸爸帮妈妈的时候,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两个人一起学习做父母,双方都会觉得更轻松,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五、宝宝娇嫩,不宜洗澡

一些地方有不给新生宝宝洗澡的风俗,如果孩子早产或者脐带没有脱落,爸爸妈妈也不敢给孩子洗。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常给宝宝洗澡对他的健康十分有利。洗澡可以使宝宝的皮肤保持舒适,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宝宝生病时不宜洗澡;给宝宝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频率不宜过高,不能过度清洁。

六、用纯净水冲奶粉更健康

纯净水除去了各种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会造成孩子营养素摄入量不足;矿泉水中含有的营养素又过多,长期饮用会造成孩子某种元素摄入过多。正确的方法是使用白开水。

七、冲调出的奶粉越稠越健康

按常识,奶粉不能冲太浓,应该按照说明上写的份量冲调。可是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给宝宝喝的奶粉用量很大,所以冲出的奶,不仅浓度高而且太甜。喂给宝宝冲调浓度过高的奶粉,孩子喝了容易口渴,时间长了还容易因为营养过剩而偏胖。

八、带宝宝凑热闹

带着新生宝宝出去遛弯,相信很多父母都喜欢干这件事,宝宝会吸引到路人的眼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爸妈却不知道,宝宝现在还没到去接触外界,发展人际关系的时候。宝宝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健健康康地成长,而且,外面远没有家里干净,宝宝是很容易生病的。即使要出去,也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让陌生人摸宝宝。

九、让宝宝睡在爸妈中间

想要跟宝宝更亲近,所以将宝宝放在大人的床上,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哦。首先,大人夜晚呼吸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与此同时还会呼出大量的废气。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时候,耗氧量是很大的,如果宝宝在睡眠时缺氧的话,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还会引发宝宝夜里睡觉做恶梦、突然哭闹不止能状况。最后还有个严重的问题是,大人睡着后,对自己的动作没有什么感知,这样很容易在翻身的时候压到宝宝,或是不小心用被子或胳膊蒙到了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

孩子犯错误应该如何对待

一、无意识的“错误”

解释:做某件事情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个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导致的失误。

场景1:红苹果是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总是“闯祸”。妈妈不知教育了她多少回了,但总是当时点头认错,下次照犯。上回妈妈买的荔枝很好吃,她想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吃,在厨房门口就直接给爷爷扔过去了,没想到正好扔在爷爷的老花镜上,老花镜掉在地上“怦”的一声摔碎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妈妈真是拿她没办法了。

给妈妈的建议: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闯祸了,就劈头盖脸地说一顿,而不和孩子讲清楚原因。而像红苹果这样大大咧咧的孩子,这样说说极有可能扭头就忘记了,所以下回接着犯同样的“错误”。其实,妈妈应该让红苹果看到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分析犯错的原因,她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也就会少犯此类“错误”了。

二、好奇导致的“错误”

解释: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采取一些“破坏”行为或相对“过激”的行为,导致一定的损失。

场景2:豆豆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凡是看到没见过的东西,她都会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小的时候,豆豆只是过去看一下、摸一下。现在豆豆长大了,5岁多的她,见到什么稀奇东西就会直接冲上去探个究竟。妈妈很担心豆豆会伤到自己。

给妈妈的建议:对好奇导致的“错误”,比如想弄清新鲜事物的新奇之处,而把玩具等拆坏或者探究某些危险事物等,从本质上说这类不属于错误,而是探索世界的起点。

但这种探索有时候会很冒险,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或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这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失或伤害较小,妈妈不妨鼓励孩子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小心。如果进行严厉批评,孩子不仅不会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觉得自己无能,会自暴自弃。当然,如果孩子的探索行为太冒险,造成的损失或伤害很大,妈妈就一定要马上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且非常严肃而中肯地告诉孩子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并帮助孩子找出改正的方法。

三、趋利避害导致的“错误”

解释:为了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指责,不得不犯的“错误”;或者为了“讨好”爸爸妈妈(如想让爸爸妈妈多陪自己)而犯的“错误”。

场景3:性格温和、一向乖巧的雯雯,自从上了妈妈报的绘画班就开始撒谎。有好几次,明明不是自己的画,妈妈检查画时,雯雯就把小朋友的画当自己的给妈妈看。妈妈对此很是不理解,觉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要诚实、不撒谎,并且自己和丈夫也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这方面的不良示范,孩子之前也一直都很诚实、很听话,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

给妈妈的建议:对待孩子为趋利避害而犯的“错误”,比如说谎以避免妈妈的批评等,此类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在孩子,但究其根源却在于妈妈,妈妈应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是不是过分看重事情的结果,致使孩子不得不犯“错误”。过高要求的后果,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孩子尽了努力仍得不到父母满意的回报时,便会犯上述“错误”。如果是这样,妈妈先作自我批评,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引导孩子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四、盲目模仿导致的“错误”

解释: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被孩子所吸引、模仿,从而导致“错误”。

案例:妈妈一回家,就看见客厅地上都是垃圾,亮亮拿着扫把正在扫,可是越扫越乱。妈妈问:“亮亮你又在淘气,怎么把垃圾都倒在地上了。”亮亮看见妈妈绷着脸,小声说:“妈妈,我想帮你打扫卫生,可是……”

给妈妈的建议:孩子是好心办了坏事,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弄得乱七八糟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妨再给孩子做个示范,教孩子正确收垃圾的方法,然后让孩子把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乐于参与,多做几次,孩子就不会帮倒忙了。

总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错误,都应把错误转化成最好的教育资源。父母要少一点训骂与指责,使孩子从“错误”一步步走向“正确”,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近年来儿童性侵犯事件在逐渐上升。所以如何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但是在面对孩子性侵犯的观念方面,很多家长存在很多错误的看法。家长的认识正确了,才能做好孩子的性防护安全教育。下面就来看一下哪些是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性侵犯,它是指可以不需要有身体接触的,一切透过武力、欺哄、讨好、物质诱惑或其他方式,把儿童引进性接触以求达到侵犯者性满足的行为均是性侵犯。

只有陌生人才会做出性侵犯的行为?

错。受害人不一定只被陌生人侵犯,很多研究均证实75 - 90 %受害者是被认识和信任的人所侵犯。

只有女孩子才需预防性侵犯?

错。并非只有女孩子才会遭受性侵犯,美国研究颢示:美国每四个女孩子便会有一个在18岁以前遭受性侵犯,而男孩子的比例,则每10个便有一个。所以男女孩子均需学习预防性侵犯。

儿童性侵犯指对儿童作出身体接触的侵犯?

错。性侵犯是可以不需要有身体接触的,一切透过武力、欺哄、讨好、物质诱惑或其他方式,把儿童引进性接触以求达到侵犯者性满足的行为均是性侵犯。性接触包括:

有身体接触的行为——如性交、手淫、口交、爱抚等。

没有身体接触的行为—-如向儿童露体,吩咐儿童露体、勉强儿童观看色情录影带、拍摄裸照等。

了解孩子的情况,特别在怀疑他们可能遇上性侵犯时,提供协助当家长与孩子讨论个人身体安全时,万一发现孩子有可能被性侵犯的迹象,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提供的方法协助你的孩子。

聆听

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单独与孩子倾谈,了解情况。

信任

家长宜先保持冷静,明白孩子极少以“性侵犯”来说谎话。

信任孩子,支持、鼓励孩子说出来。

肯定

接受、肯定孩子的感受,不要怪责他。让他知道你欣赏他有勇气把事情告诉你,并提醒他:把事情说出来是十分正确的,向孩子保证,他被人性侵犯并非是他的错。

求助

向专业人士如社工、警察寻求协助。

保护孩子不受性侵犯,父母先要更新观念。让每一个孩子远离性侵犯,健康成长。

我可以“打孩子”吗

打孩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打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有些时候也是"有效的。但是,教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打孩子不好,特别是对小于两三岁的小婴幼儿更不能打。他们的道理是:这种体罚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体罚的不良影响会波及到以后,甚至会变得对他人也采取攻击的行为,还会染上殴打、咬人等坏习惯。

对于打孩子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原则上对两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打。对于尚未懂得事物好坏的孩子采取体罚教育,只能使孩子心里产生恐惧心理。有时孩子在挨打以后暂时服从了,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应该思考孩子怎么会犯严重得要打的错误?在一般情况下家长使用的教育方式,如摇头、说:"不要这样"、把他领开、讲道理(道理的深浅随孩子的年龄而定)、批评、责打,是与孩子犯的错误大小相应的。打,一般是针对比较严重的错误,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犯比较严重的错误呢?很可能是平时疏于管教造成的。要想孩子行为好,就要在平时认真管教,使他不犯比较严重的错误。

第三,如果真有一次打了孩子,那么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次打孩子的全过程,比如:他做了什么错事?是第一次做还是多次做?对这种错误你过去处理过吗?你怎么萌发打孩子的念头的?用什么东西打孩子(手?棍子?……)?孩子对这次的打有什么反应?你打了孩子以后做了些什么(是否去抱他、向他认错、保证不再打了、还是完全忘记了……)?还想以后再打吗?……总结一下会有好处,很可能不再打孩子了。

第四,有的家长不是为了孩子犯的错误大而打他,而是出于自己当时情绪不好,拿孩子出气,这就更加不对了。孩子成了你情绪不佳的牺牲品,你真是对不起他呀!

第五,要防止第一次打。有了第一次,很可能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特别不应该在孩子发大脾气、乱打乱闹时打他,否则会设立一个坏榜样,妈妈也会打人,打人并不坏。

第六,如果你在激情之下真的动手打了他,事后要向他解释,可以说:"妈妈今天太生气了,我打了你,这不对"。让他知道你是爱他的,不过今天太气了,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做个好孩子,妈妈就不气了,也不会打他了。

爸妈们遵循的七大错误育儿真理

传言1:宝宝爬行会变聪明

爬行中,宝宝的左右手与左右脚相互协调配合前进,视觉则在“由坐姿转到爬行,由爬行转到站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可靠的研究结果证明,专门的爬行训练会对大脑发育有特别的作用。会爬的宝宝并不一定更聪明,不会爬的宝宝也未必就更笨。

提醒爸爸妈妈要顺应宝宝自身的发育规律。有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宝宝多爬,一看到宝宝站起来就横加干预,导致有些宝宝到了1岁都不太会站。与其强迫练习,我们更应该顺应宝宝的发育规律,该爬时爬,该走时走,快乐、自由地发展就是最好的。

传言2:剖宫产导致运动白痴

剖宫产的宝宝自然是缺少了产道的挤压与一系列适应性的转动。剖宫产的宝宝在运动发育及感觉统合能力方面更容易出现落后。但是,这个推论并不是绝对的。许多剖宫产出生的宝宝的运动能力也可以很优秀。

准妈妈必须剖宫产时不必太纠结,你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尽量选择自然的方式将宝宝带到这个世界。根据你当时实际的情况去决定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因为对于你和宝宝来说,安全与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让你的宝宝成为运动能手,从小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须有一个循次渐进的过程。所以可以从收拾玩具开始,慢慢培养运动氛围和动手能力和技巧。

传言3:早站早走发育快

要纠正一个观念:无论站还是走,都不是教出来的。除了少数有发育异常的宝宝外,绝大多数宝宝都不需要爸爸妈妈过分干预,既不用刻意训练,更不能过分保护。

如果过早让宝宝行走,使宝宝较软的骨骼过早地承担身体重量,会影响骨盆及肢骨正常形状的形成,不利于宝宝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发育,也不利于正常步态的养成。

所以,要遵循宝宝自己的步调,宝宝的运动不是教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宝宝提供安全、宽松的环境,让宝宝遵循自己的发展轨迹,快与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传言4:语言发育慢的是贵人

民间有“贵人语迟”的说法,认为说话晚的宝宝会更聪明。专家表示,宝宝说话晚,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家长应带宝宝尽早就诊。认为说话晚的宝宝会更聪明,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专家指出,宝宝语言发育延迟可能由各种疾病导致,如听力障碍、智力低下、自闭症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而在临床上的确有一类说话延迟的宝宝不属于病态,叫做“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这种宝宝在智力、听力、行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就是说话很晚,可能到了两岁半或三岁还什么都不会说,但外貌、行为跟正常宝宝没有差别,能明显感觉到可以听懂大人的话。

对于这些宝宝,家长不用太着急,平时注意多与宝宝慢慢说话、讲故事等。但“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的诊断必须由专科医生作出。

传言5:哭闹用安抚奶嘴最有效

安抚奶嘴是现代妈妈选择的育儿物品之一,常常能立竿见影地缓解宝宝的哭闹。只要使用的时间不是很长,是不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的。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则有可能造成牙齿咬合不正等口腔问题。

安慰宝宝不是只有安抚奶嘴,宝宝哭闹总是有原因的。宝宝还小,很多时候不会用言语来表达,饿了、困了、害怕了,宝宝都会用哭声来表达。及时给宝宝准确回应,对他安全依恋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传言6:个头小的宝宝长不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宝宝出生时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受母亲孕期的营养、健康状况影响,并不能预测日后的身高。宝宝的身高与遗传及后天环境均有关系,爸爸妈妈的身高、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许多方面都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

后天的养育对身高影响很大,宝宝都有一个遗传潜能,但是有的宝宝达不到遗传潜能赋予的身高,就是因为后天因素影响了这种潜能的表达。

第一特别要注意到我刚才说到的因素,营养、睡眠、运动、精神,当然还有文化、地域方面的影响。另外还有疾病,不能反反复复老生病,除非是先天性遗传疾病,其他的通过护理、治疗都是能够改善的。这些不良因素都去除之后,可以保证宝宝发挥最好的遗传潜能。

惩罚犯错孩子的七条原则

(一) 犯错就要处罚

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二) 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

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三) 惩罚之前先警告

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 开始与结果要明确

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五) 犯错后立即惩罚

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妈妈常对孩子说的那句“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更坏。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他早忘了惩罚的原因了。大一点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立刻处罚。母亲如果能立刻把父亲叫回家来,父亲在当场惩罚要比等他下班回家来再惩罚有效。

(六) 让孩子明白受罚的缘由

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受罚。

(七) 要言出必行

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假如你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恫吓作用。

肩周炎的五大错误看法

依赖止痛药

有许多肩周炎患者是通过止痛药来缓解痛苦的。疼痛算是止住了,但是却治标不治本,因时间加长,反而加重了肩周炎的病情。当得到肩周炎时,我们要使用全面的治疗方法才能将其根除。

不断地锻炼就能治好

运动确实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辅助治疗,但这并不代表运动得越多,疗效越好。剧烈的运动还会是,肩部过于劳累,容易发生肌肉损伤、拉伤等情况,结果是得不偿失。所以进行运动要适度。

按摩等于治疗

有些患者在接受肩部的按摩时,有效的缓解了疼痛感,之后就误以为按摩就可以完全治愈肩周炎,其实不然,这种方法并不能根除病患。相反,非专业的手法可能会使肩周炎变得更加严重。

疼痛小、不在意

在肩周炎发病初期,疼痛感很小,对生活也无多大影响。但这不能成为不治疗的理由。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肩周炎可能越发的严重,到时候再来治疗,情况就会更加的复杂、麻烦。还不如选择在肩周炎发病的初期,进行简单的治疗即可治愈。

见好就收

有些人为了图方便、省金钱,当治疗出现良好的进展时,就主动的停止肩周炎的继续治疗,并不听医生的嘱咐。可是这样病情会很快又会反复,前功尽弃。

肩周炎并不是短期就能治好的病,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治疗才能根除疾病。所以只有病人坚持,才会得到好的效果。

宝宝护理别被“老话儿”误导

1、“老话儿”之腿要绑才直

有位新妈咪,她非常细心,观察到刚出生没几天的宝宝似乎两条腿总是伸不直,但又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还一度认为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新妈咪没有经验,于是就请教自己的婆婆,婆婆着急地说:“小孩子都是这样,腿要绑一绑才会直”,真真是吓坏小编了,给孩子绑腿真的就能让腿直起来吗?太可怕的错误育儿观点!

儿童医师表明,这种给新生儿绑腿的做法实在是不科学,并且会给宝宝的骨骼发育带来严重的损害。实际上,新生儿的腿不直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胎儿在母体的子宫里就是弯曲着的,新生儿刚出生没多久,腿形有些弯曲也是正常的生理弯曲,而随着宝宝的逐渐生长,小腿就会越来越直。最可怕的是,将宝宝的腿绑起来,这样伤害非常大,不仅会影响到宝宝身体的血液循环,而且会严重影响宝宝腿部的活动和骨骼的正常发育。

2、“老话儿”之女宝宝的乳房要挤

有很多长辈认为,女宝宝要“特别对待”,如何“特别对待”呢?例如乳房部位,刚出生的女宝宝的乳房,尤其是乳头要挤一挤,宝宝才会健康,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也是一种传统的错误育儿观念。有些女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内,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乳头部位有蚕豆大小的肿块,其实,这些由于妈咪的雌激素的影响,过些时日,会自然消退的,不需要用手挤破,相反的,如果用手去挤,很容易导致女宝宝的乳头凹陷或者是奶腺管不通等不良的影响。家长们可不要轻易勿听错误的“老话儿”而伤害到宝宝的身心成长哦!

3、“老话儿”之米袋给宝宝压压惊

新生儿宝宝由于刚从妈咪的母体里出来,对外界的很多事物都会显得十分陌生,有很多新生儿宝宝会在睡梦中惊醒,于是,有些长辈们又拿“老话儿”来说事了,用绑着红绳的米袋子,放在宝宝的胸口,来给宝宝压压惊,减少宝宝的惊吓。没文化真的是太可怕了,这样做,不仅容易让宝宝的胸腔受到损伤,还容易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呼吸,因此,这样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宝宝容易被惊醒,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妈咪们多给宝宝一些安抚,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不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惊醒了。

做饭的九大错误

一、做饭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变质硬,且不易烧烂。

二、做饭时把锅烧得过旺。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炸菜,容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发生癌变。

三、做肉、骨汤时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聚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聚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

四、做饭不把黄豆煮熟。人们吃了未煮透的黄豆,对黄豆蛋白质难以消化和吸收,甚至会发生腹泻。而食用煮烂烧透的黄豆,则不会出问题。

五、酸碱食物和烧鸡蛋放味精。酸性食物放味精同时高温加热,味精会因失去水分而变成焦谷氨酸二钠,虽然无毒,却没有一点鲜味了。在碱性食物中,当溶液处于碱性条件下,味精会转变成谷氨酸二钠,是无鲜味的。而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会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当然更是一种浪费。

六、使用反复炸过的油。反复炸过的油其热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脂三分之一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经过加热,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质可使人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另外,此种油中的维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坏。

七、日常做饭不要用开水解冻冻肉。很多人喜欢省事,直接有开水解冻冻肉,由于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细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复其原来的质量,遇高温冻猪肉的表面还会结成硬膜,影响了肉内部温度的扩散,给细菌造成了繁殖的机会,肉也容易变坏。

八、吃茄子去掉皮。在我国所有蔬菜中,茄子中所含有的维生素P最高。而茄子中维生素P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去掉皮就等于去掉了茄子中一半营养。

九、用铝铁炊具混合使用。铝制品比铁制品软,如炒菜的锅是铁的,铲子是铝的,较软的铝铲就会很快被磨损而进入炒菜中,人食下过多的铝对身体是很不利的。

批评孩子要注意些什么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教育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伤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温馨提示: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相关推荐

如何教孩子学会认错

小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到外面玩时,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小龙闯的祸,可小龙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小龙到叔叔家做客,小龙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警察而吵起来,小龙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哭着向小龙的爸爸告状:“他欺负我!”爸爸拉过小龙要他向妹妹道歉,小龙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小龙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我错了,哼!”看着小龙一副不知错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专家诊断: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

家长应警惕错误育儿常识

误解一、母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因此哺乳期越长越好。 母乳喂养确实是对孩子尤其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哺乳期过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日渐长大,对营养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原本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其它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的营养需要。同时母乳的分泌量以及营养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减低。加外,哺乳期过长而不添加其它辅助食物,易导致小儿“唯奶是食、非奶不吃”,结果造成营养不良。一般来说,哺乳期最短不能少于六个月,而以十至十二个

妈妈常的两大育儿错误观念

一些妈妈看到宝宝出生之后,头上有一些污垢,而这些污垢往往不容易清洗,于是她们通过各种方式,涂抹一些沐浴露,或者是肥皂,也用手刮涂,让污垢消失。这样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这种污垢是从母体中带出来的,也是自身皮肤的一种反应,基本上每个宝宝都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可以多清洗几次,但是不要用化学物质的洗发露等,只用清水,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年龄大一些,这种情况就会消失,但是如果家长涂刮的话,会让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下降,非常容易患病。 不少家长给孩子断奶过程中发现,宝宝喝奶粉,便便就会减少,可以说是一天两三次,如果是

老人带娃的口头禅杀伤力爆表

对于老人这种无私的帮忙,我们确实需要心存感激。但是很多老人在照顾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陈旧、错误的方法,这往往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比如下面几句老人常说的话,如果不及时纠正,那么真的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桌子弄疼宝宝了,该打!” 等到孩子能自己跑跳的时候,老人往往就看不住了,稍一分神,小家子就自己乱跑,结果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桌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之后自然是嗷嗷大哭了。此时老人很可能会迅速抱起孩子,并且用手轻拍桌子,边拍边说:“都怪这个桌子,把我的小心肝弄疼了……”虽然这只是个心疼孩子的一种方式,但是却

拒绝孩子时最易的三大错误

满足孩子的要求,又担心会把孩子宠坏,拒绝孩子的要求,又怕孩子受委屈,而且宝宝肯定会哭闹,这时真让爸妈揪心。那如何拒绝孩子才算合理呢?怎样做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 小不点长大了,需要我们来规范其言行,需要我们给他们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愤怒,反抗,耍赖,等等招数全来了,家长[微博]该怎么面对呢?下面讨论一下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的错误!说“错误”其实有些严重,说“不当”可能更准确些,因为有比这“不当”更恰当的拒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

孩子学会道歉明辨是非得好开始

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性所致,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经常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的错误,再加上责任意识不足,通常在做错事后不懂得如何道歉。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道歉是一门不可少的功课。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勇于认错,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让此习惯变成自然。 孩子需要道歉吗? 过去的孩子以“父母”为中心,因此顺从性较高,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孩子大部分会遵从。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有自主性,顺从性减低、责任感减弱

看看你中了几招 错误吃法二:空腹喝酸奶

酸奶对肠道好,可以促进消化,尤其是有便秘的人建议每天喝一杯酸奶。但是,切忌空腹喝酸奶。人体在空腹时胃酸浓度要比较高,酸奶的益生菌会失去价值,加上胃里没有食物酸奶会刺激胃分泌,引发胃疾病等。

祛斑化妆品如何挑选

错误用法一:只挑品牌。这是很多人在选购祛斑化妆品时都会的错误,品牌大,有保障是没错。但是有些品牌针对的只是特定的某种肤质,用跟自己肤质不合的产品是会额外增加肌肤负担的。 错误用法二:轻信快速美白祛斑化妆品。在很多祛斑产品排行里都能看见一些祛斑化妆品打出了多少天就能祛斑美容的口号,为的是吸引眼球,但是真的能快速祛斑。我们都知道色斑的生成不是一天两天,祛除更不能有多么快,除非是激光祛斑,但后者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不反弹。 错误用法三:想起来就用。你也许会参照很多祛斑产品排行,据此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但是东西买

自然避孕九大错误

日常自然避孕易的九大错误误计算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经常被冠以自然避孕法之名,听上去不错,事实上能达到的效果却不敢恭维。 误区1.自然避孕法很安全 真相:要知道女性的排卵日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像钟表那样准确,而男子经常在射精动作开始之前就已经有精子进入女性的阴道了,这样一来糊里糊涂怀孕的机会大增,这种方法还能算安全吗?建议最好放弃此法。 误区2.偶尔一次没关系 真相: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平,有些人努力想要一个小宝宝未必能得到,有些人偶尔一次“邂逅”却可能开花结果,所以千万不要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给宝宝喂药的十种错误

错误一: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 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药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正确的方法是:喂小孩子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药匙;喂小婴儿吃药应该用滴管。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错误二: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将药水摇匀后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 错误三:喂药时说:“宝贝,它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绝对不要为了哄孩子吃药而骗他们说药的味道十分美妙。孩子有时候会因品尝“美味”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