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熊胆的常用选方

熊胆的常用选方

1、治小儿惊痫: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食疗本草》)

2、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3、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人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

4、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5、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

6、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

7、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

8、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

9、治小儿府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白果叶的常用选方

⒈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栓塞,再生障碍性贫血 707片(白果叶制剂,每片含黄酮2mg)每次2片,每日3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⒉治冠心病心绞痛:白果叶、瓜蒌、丹参各15g,薤白12g,郁金9g,生甘草5g。煎服。(《安徽中草药》)

⒊治冠心病心绞痛银杏叶、首乌(何首乌)、钩藤各4.5g,制成片剂,一日量,吞服;或银杏叶水煎浓缩成浸膏片(每片含黄酮量约2mg,相当于生药0.5g),每次舌下含服1~2片,每日3 次。

⒋治血清胆固醇过高症 银杏叶提取主要成分黄酮,制成糖衣片,每片含黄酮1.14mg,每次4片,每日3次。(2~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⒌治泻痢 (银杏)叶为末,和面作饼,煨熟食之。(《品汇精要》)

⒍治小儿肠炎 银杏叶3~9g。煎水擦洗患儿脚心、手心、心口(巨阙穴周围)严重者擦洗头顶,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⒎治雀斑 采白果叶,捣烂,搽,甚妙。(《滇南本草》)

⒏治灰指甲 (银杏)叶,煎水洗。

⒐治鸡眼 鲜(银杏)叶10片。捣烂,包帖患处,两日后呈白腐状,用小刀将硬丁剔出。

⒑治漆疮肿痒 银杏叶、忍冬藤。煎水洗,或单用银杏叶煎洗。(7~9方出自南药(《中草药学》

血竭的常用选方

1、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2、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3、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4、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5、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钱半,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半两(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6、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7、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8、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9、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10、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一两,硫黄一两(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11、治一切金疮及肿毒溃烂不生肌肉:血竭、净发灰、乳香、没药、轻粉、象牙末各等分;冰片少许。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引《广利方》)

12、治下疳:血竭、儿茶、乳香(去油)、龙骨(研细末)、没药(去油)各三分.研细掺之.(《疡医大全》)

地骨皮实用选方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名称: 稻芽 汉语拼音: Dooya 英文名: 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 基原: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扇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7-9mm,直径约3mm。外稃黄色,有白色细茸毛,具5脉。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长2-3mm,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3条,长0.5-1.2cm。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检查: 出芽率 取本品,照药材取样法(附录Ⅱ A),分取对角两份供试品至约10g,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50克,甘草(炙)0.5克。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2、治热劳: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3、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4、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5、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6、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7、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75克,麦门冬(去心,焙)100克,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20克,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8、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9、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10、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11、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12、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13、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4、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15克,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15、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5克,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6、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10克,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7、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18、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500克,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50克,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19、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20、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100克、防风50克,甘草(炙)25克,和匀后。每取25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22、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24、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26、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8、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29、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30、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100克,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31、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250克,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

炮制方法: 稻芽 除去杂质。 炒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黄色。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主治: 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 9-15克。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菟丝子常用选方

1、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未,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茧丝子丸)

2、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未,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

3、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未,将原浸酒再人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九。(《经验后方》)

4、治腰膝凤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于,又浸,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未。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

5、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于,捣罗为未,鸡子白和九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6、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螺峭(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7、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仲: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未,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

8、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茧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未,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9、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嫖峭(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未,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九)

10、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尤(士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11、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未,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12、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凤如炙如火:茧丝子、五味子各一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未。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13、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未,以鸡子黄和涂之。(《肘时后方》)

14、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熊胆粉运用

儿科常用于高热惊风及咽喉肿痛,如万应锭、麝香丸、胡氏六神丸、麝香奇应丸等。

眼科常用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胬肉攀睛等,如熊胆粉丸、风火眼药、眼药锭、白敬宇眼药、八宝拨云散、八宝眼药、赛空青眼药、清凉眼药膏、金牛眼药(散)、熊胆粉黄芩滴眼滴、固本明目颗粒、熊胆粉眼药水等。

耳鼻喉科常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蛾、鼻塞流涕,如喉炎丸、复方熊胆粉通鼻喷雾剂、复方川贝清喉喷雾剂、热毒清锭、解毒利咽丸等。

外科常用于痈疽疔疖,如梅花点舌丸、绿萼点舌丸、点舌丸等。

肛肠科常用于各种痔疮、肛裂等,如熊胆粉痔疮膏、熊胆粉痔灵栓、熊胆粉痔灵膏、普济痔疮栓、化瘀止痛栓、熊胆粉栓等。

肝胆疾病常用于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黄疸等,如肝脾康胶囊、十味蒂达胶囊、复方熊胆粉清肝颗粒、肝胆双清口服液、肝胆双清颗粒、熊胆粉茵陈口服液、熊胆粉排石片、熊胆粉酒、七十味松石丸、松石丸、四十二味疏肝胶囊、十四味疏肝胶囊、十三味疏肝胶囊、珍熊胆粉丸、熊胆粉舒肝利胆胶囊、二十五味绿绒蒿胶囊等。

脾胃疾病常用于恶心呕吐,泄泻腹痛等,如为珍宝解毒胶囊。

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中风惊风、头痛眩晕等,如熊胆粉救心丹(丸)、天龙熄风颗粒、红龙镇痛片、心灵丸、活心丸、熊胆粉胶囊等。

外感热病常用于感冒发热、气管炎、肺炎等,如风热清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熊胆粉降热胶囊、熊胆粉川贝口服液、痰热清胶囊。

肾系疾病常用于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如八味小檗皮胶囊、龙金通淋胶囊、十八味诃子利尿胶囊。

气血疾病常用于各种出血症,如八宝王胆药墨、药墨(八宝药墨)、乌龙养血胶囊。

肿瘤常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主要有复方斑蝥胶囊和食道平散。

妇科常用于阴道炎、月经不调、痛经等,如复方清带散、红花如意丸。

骨伤科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如神农镇痛膏、熊胆粉跌打膏。

皮科常用于皮肤瘙痒、手癣足癣等,如棘豆消痒洗剂、肤净康洗剂和冰胆搽剂

独活的药用选方

【选方】①治风痹: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以酒二斗,渍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力度。

②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后腰脚挛痛,除风活血:独活二两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断丝)、北细辛、白芍药、桂心、芎藭、防风(去芦)、甘草、人参、熟地黄(洗)、大当归各二两。上锉散,每四钱,水二盏煎,空心服。

③治少阴寒湿腰痛: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

④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

⑤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独活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细切,每取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

⑥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上三味,先以酒渍独活再宿,若急须,微火煮之,令减三升,去滓,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

⑦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独活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

儿茶的常用选方

1、消痰:儿茶、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2、治咳嗽:儿茶二两,细辛四钱,猪胆一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一钱。每日四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止血: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分。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用正骨学》)

4、治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5、治走马牙疳: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积德堂经验方》)

6、治急性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三钱,冰片二分,枯矾二钱。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全展选编·耳鼻咽喉疾病》)

7、治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本草权度》)

8、治下疳阴疮: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纂要奇方》)

9、治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津调敷。(《孙天仁集效方》)

10、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儿茶、乳香、没药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二分,血竭三钱,旱三七三钱。上为末撒之。 (《医宗金鉴》腐尽生肌散)

11、治龟头烂:孩儿茶合冰片涂之。(《本草撮要》)

昆布的常用选方

1、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2、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3、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4、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5、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6、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昆布常用选方

1、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2、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3、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4、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5、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6、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枸杞子常用选方

1、治肝肾不足,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病:熟地黄、山萸肉、获等、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炼蜜为丸。(《医级》把菊地黄丸)

2、治劳伤虚损:枸杞子三升,干地黄(切)一升,天门冬一升。上三物,细捣,曝令干,以绢罗之,蜜和作丸,大如弹丸,日二。(《古今录验方》构杞丸)

3、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器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分,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菌香一两炒,四两用脂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棘肉炒,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白茯苓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日服。(《瑞竹堂经验方》四神丸)

4、补虚,长肌肉,益颜色,肥健入:枸杞子二升。清酒二升,溺碎,更添酒浸七日,溉去滓,任情恢之。(喀延年方》枸杞子酒)

5、治虚劳,下焦虚伤,微渴J4.便数:枸杞子一两,黄蔑一两半(挫),人参一两(去芦头),接心三分,当归一两,白芍药一两。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枣三枚,杨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构棍子散)

6、安神养血,滋阴壮阳,益智,强筋骨,泽肌肤,驻颜色:拘棍子(去蒂)五升,圆眼肉五厅。上二味为一处,用新汲长流水五力—斤,以砂锅桑柴火慢慢熬之,渐渐加水煮至把圆无味,方去渣,再慢火熬成冒,取起,磁罐收贮。不拘时频服二、三匙。(《摄生秘剖》把圆膏)

7、治肝虚或当风眼泪:拘把二升。捣破,纳绢袋冲;置罐中,以酒一斗浸干,密封匆泄气,三七日。每日饮之,醒醒匆醉。(《圣离方》)

8、治目亦生器:构把子捣汁,日点三、五次。(《肘后方》)

9、治注夏虚病:拘把子、五味子。研细,滚水泡封三日,代茶饮。(《摄生众妙方》)

相关推荐

治疗痔漏的偏方

清热凉血 适用于因血热肠燥而引起的便血,或内痔出血和血栓外痔初起的病人。选方常用凉血地黄汤等治疗。 清热利湿 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肛窦炎和炎性外痔等病人。选方常用萆藓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清热解毒 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和内外痔感染的病人。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泻热通腑 适用于因热结肠燥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大承气汤等加减治疗。 养阴润燥 适用于因血虚津乏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润肠汤、五仁汤或增液汤加减治疗。 补益气血 适用于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的病人。选方常用十

熊胆的人工合成药品

熊胆汁中的有效成份脱氧熊胆酸1954年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从死鸡体内提取的脱氧熊胆酸,经证明,可以有效治疗肝病。 在亚洲,合成胆酸的消费量远远超过真正的熊胆。日本、韩国、中国每年消费的合成胆酸是100吨。全球消量大约为这三个国家的2倍。 合成的脱氧熊胆酸(从猪牛胆汁中提取,甚至无需从动物身上提取),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安全药物。在全世界广泛用于治疗胆结石、原发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结肠癌等疾病,效果显著。 脱氧熊胆酸的药品名一般为ursodiol。其商品名在美国有Actigall,Urso;在英国为:De

白菊花的药用选方

1. 用於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於疏散风热,故常用於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2. 用於目赤昏花。 菊花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龙胆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 3. 用於眩晕惊风。 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故与石决

熊胆粉的作用

.保肝、利胆溶石作用 熊胆有稳定细胞、增加肝血流量、增加免疫机能、增加胆汁分泌、改善胆汁脂质构成等作用。有保护肝、促进肝组织恢复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胀、黄疸、胆道及胆囊疾病、肝机能低下所致的诸症。还能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有不手术治愈的报告。 2 .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及降伍清胆固醇作用 熊胆促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改善肝机能。适用于预防乱治疗动脉硬化和脂肪肝。 3 ,镇痛、镇痉、消炎作用 熊胆有较强的止痛镇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治疗肛瘘

1.清热凉血:适用于因血热肠燥而引起的便血,或内痔出血和血栓外痔初起的病人。选方常用凉血地黄汤、槐角丸加减治疗。 2.清热利湿: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肛窦炎和炎性外痔等病人。选方常用萆藓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3.清热解毒: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和内外痔感染的病人。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4.泻热通腑:适用于因热结肠燥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大承气汤、脾约麻仁丸等加减治疗。 5.养阴润燥:适用于因血虚津乏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润肠汤、五仁汤或增液汤加减治疗。 6.补益气血:

熊胆粉的用药禁忌是什么

每种药都有一些禁忌,服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不要同时进食一些会抵消药物作用或者和药物相冲的食品。熊胆粉也不例外。那么,服用熊胆粉的禁忌有哪些呢?服用熊胆粉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呢? 记住使用熊胆粉的禁忌是避免熊胆粉可能的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使用熊胆粉的禁忌有: (1) 孕妇忌用熊胆粉。 (2) 使用熊胆粉时,需要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用熊胆粉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到医院就诊 (2) 对熊胆粉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

熊胆的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主湿热黄疸;暑湿泻痢;热病惊痫;目赤翳障;喉痹;鼻蚀;疔疮;痔漏;疳疾;蛔虫,多种出血。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 1、治小儿惊痫: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食疗本草》) 2、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山药的应用选方

脾虚腹泻(包括慢性肠炎,消化及吸收不良) 山药半斤,莲子、芡实各120克,共研细粉。每次以2~3调匙,加白糖适量,蒸熟作点心吃,每日l~2次,连续服用,有效。 人参山药芡实汤- 主治 -遗精 鸡皮糙山药,芡实,麦冬各15克,人参10克,五味子3克,水煎取汁,每日一剂,分2次服。益气养心,健脾固涩。适用于遗精。[6] 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 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服。或山药、天花粉等量,每日30克,水煎分服。 冻疮,丹毒,痈疽肿毒初起 鲜山药捣烂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消。(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

熊胆的药用价值

熊胆用于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已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认可,因为熊胆中含多种胆汁酸,可使胆汁中胆固醇量降低,并使呈过饱和状态的胆固醇胆汁成不饱和状态。熊胆粉能显著降低豚鼠的胆石生成率,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及致石指数,熊胆粉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不同剂量(0.16,0.08,0.04酬kg)对食家兔食饵性胆固醇胆结石的发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胆汁中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总胆汁酸的含量。 熊胆的各种制剂被广泛应用在眼科医疗中。熊胆滴眼液对眼球结膜血流速度有所加快,血管管径有所增加,有效成

熊胆采集

亚洲黑熊因为人们对其胆囊的需求而被捕杀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刚被解救的黑熊人们为了区区3盎司重的熊胆,就到野外捕杀黑熊。直到20年前,亚洲各国(如韩国、中国、越南)才开始寻找其它的方法,结束这种残忍的做法。 东方传统医学使用脱氧熊胆酸已有3000年历史,而熊是唯一能大量产生胆酸的哺乳动物。但研究表明,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这一点也得到了许多当代中医药师的认同。 黑熊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长达20年世界上有八大类熊。除了熊猫,其他种类的熊的数量均由于熊胆交易而大幅减少。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