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应该如何诊断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应该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多样,可有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神经精神症状、瘙痒、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水肿等。最严重的是心内膜下血栓形成和纤维化,腱索纤维化,导致房室瓣反流,最终发生进行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探查可用于诊断和监测。来自心脏的栓塞、弥漫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特别是多发性单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亦常受累,主要脏器累及者预后差。表现为血管性水肿者,心脏常不被累及,预后较好。
1.全身症状 经常出现的全身症状包括疲乏、无力、肌痛、发热、皮疹、血管性水肿等。
2.肾外症状 肾外器官受累症状。
(1)心肺受累症状: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X 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约2/3 病例有弥漫性间质浸润。
(2)80%患者肝脾肿大,15%出现肝功能异常。
(3)1/3 患者有神经症状,包括中枢性与外周性,如意识模糊、幻觉、精神失常、共济失调、构音不清等。进一步发展为轻度偏瘫或周围神经炎。
(4)25%~50%的患者有皮肤病变,常见为斑丘疹和荨麻疹。
3.肾脏受损害症状 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可能危及生命。
手足口血常规看哪几项
主要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项。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手足口病的一般病例会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这在血常规的化验单上会以上升或下降的箭头标示出来,很容易识读。
附: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尿液检测白细胞高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高时,都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来的,有些时候不一定会有尿路刺激症状。如果是女性,有可能是因为妇科疾病引起的,这个时候就要多加小心了。
如果当您的尿常规检查结果中出现白细胞偏高的情况则多少证明您的身体已经发生的炎症,泌尿系统炎症或者是肾脏炎症,一般血液中的白细胞往往包括很多专业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等,往往医生是通过这些来鉴别疾病的情况或程度的。至于疑问的尿常规白细胞偏高是怎么回事这一问题,如果出现少量的蛋白尿一般推断为泌尿系统疾病,可是泌尿系炎症上路感染时则会导致肾盂肾炎,同样危害肾脏健康。
一般正常人的尿液中出现2+的情况时就说明蛋白尿已经为大量蛋白尿了,如果长期这样大量蛋白尿则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更严重的肾脏疾病,当出现肾小球炎症时蛋白尿则会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应递增,长期大量的蛋白尿会使本身的疾病慢慢转变为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尿毒正的患者几乎已经占到尿毒症患者的1/3了。
当尿液中的白细胞高的时候,一般就可以认定是身体中出现了感染,但是具体是哪个部位的感染,还需要在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过大多数情况是出现了尿路感染,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所以一定要及时的作进一步的检查,确定病因后,及时的治疗。
手足口病血常规能查出来吗 手足口血常规看哪几项
主要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项。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手足口病的一般病例会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这在血常规的化验单上会以上升或下降的箭头标示出来,很容易识读。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治疗方法
现如今,人们由于工作量太大,很多人都出现了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的各种疾病,淋巴肿大就是其中的一种,淋巴肿大给我们自身带来了很大的疼痛感,让我们身心俱疲,很多人由于淋巴肿大的问题常常夜里睡不好觉,很多人就开始吃各种各样的药来进行医治,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一味的吃药会让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不好,可能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治疗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疗方法:
1.如果是感冒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主要是病毒性感染导致,如果不严重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可以痊愈,如果严重可以口服一些中药制剂,如感冒清热颗粒等。 还有大便出血现象是经常性的,还是偶尔的,如果经常性的你先查一下大便情况,一般有痔疮也会导致大便出血,要经常保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2.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一般提示有过敏或蛔虫感染等情况,要找出病因彻底治愈病根才能改善嗜酸性粒细胞的比值。如果有的话,可以用抗过敏的药物调节如扑尔敏,或赛庚啶等;或化验大便看是否存在蛔虫感染,有的话打虫治疗如,安乐士,肠虫清等,治愈好原发病的话,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会降至正常。
3治疗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和维生素C片,钙剂,激素等外,平时的生活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饮食,避免诱因,避免接触花粉,粉尘等。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还应忌酸辣。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相关治疗方法,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有所收获,当我们自身也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运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治疗,防止自身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自己多按摩按摩,防微杜渐嘛!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依据
1、接触史及集体发病史
短期内有较患者出现感冒症状体征。
2、典型症状和体征
流行性感冒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病人持续高热,体温高达40℃,肌肉关节酸痛,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出现较迟。
3、流行特征
流行性感冒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同时有明显的地区性流行。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消失,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如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
病毒分离:早期可获得70%的阳性结果,般于发病第七日即不能再获得阳性结果。
免疫荧光技术: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或将咽漱液接于细胞培养管内,应用荧光抗体技术加以检测,结果出现快,灵敏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血清学检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的特异性较高,而补体结合试验的灵敏性较高。
支气管哮喘要做什么检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因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在过敏原或其他过敏因素刺激下引起支气管可逆性阻塞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除选做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检查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外,以下化验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1)血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数正常或偏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同时升高);嗜酸性粒细胞(E)百分比增高,直接计数一般高于300×106/升(300/微升)。
(2)痰涂片及培养检查:痰涂片镜检,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一莱登结晶等;痰培养检查,可培养出诱发哮喘的致病菌。
(3)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测定:外源性哮喘免疫球蛋白E增高。
(4)皮肤过敏试验:可检出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
异常淋巴细胞该如何治疗呢
异常淋巴细胞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流感、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较多见。但正常人偶可见到,其中尤以小儿较多见,最高可达6%。此外,在一些非病毒性感染疾病如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疟疾等也可见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6).某些传染病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来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患者出现了上述的问题,那么患者就应当注意及时的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避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到患者,那么最后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和痊愈。
孕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应该怎么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具有吞噬杀菌功能,与机体防御和抗感染过程有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就是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相对增加。 如当白细胞增多,特别是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增多时,多表明机体有炎症表现,多是急性细菌感染的表现。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
中性粒细胞增高比率不是很多,应该是由于一些轻微的细胞感染以及炎症引起。如果孕妇存在风湿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的问题,也会存在中性粒细胞偏高的情况。
依照目前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来看,可以排除白血病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存在。而单核和淋巴细胞比例的降低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增多所引起的比例降低,并非其本质数量减少。
一般情况下孕妇的中性粒胞绝对值偏高都是正常的,因为是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到分娩时候,可以15-20 X10的9次方(正常值2.5-7.5)。
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多休息下,继续观察,怀孕期间慎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等抗炎药物。
孕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会多多少少会影响我们怀孕期间胎儿的状态的哦,那么当我们检查出孕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话就一定要配合我们的医生去积极的治疗,改善和调理好我们的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健康安全的孕期哦。
过敏性肉芽性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
过敏性肉芽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全身性过敏反应疾病,临床上少见。由于过敏性肉芽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并进行大剂量的激素治疗,所以必须与其他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相鉴别。
多数过敏性肉芽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诊断为本病时都同时伴有哮喘或其他的过敏反应性疾病,且大部分患者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增高。一些患者哮喘症状的轻重与尿道梗阻症状严重程度呈同步波动,患者还可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的系统性肉芽肿。
组织学上,过敏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中,有多发的、体积较小、椭圆形、中心呈渐进性坏死的肉芽肿,周围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一般情况下,过敏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与手术后的前列腺肉芽肿相比,大小较为一致,形状比较规则,嗜酸性粒细胞也更多。但个别情况下,这些特征并不明显。这时患者过往有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史和肉芽肿周围局限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对于诊断术后前列腺肉芽肿更为重要。此外还应该鉴别伴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孕妇血常规检查项目
孕妇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
看懂检查报告:
1、红细胞主要是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正常值是100g/L—160g/L。轻度贫血对准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可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后果。
2、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正常值是4—10*109/L,超过这个范围说明有病毒感染的可能,但孕期可以轻度升高。
白细胞还分有几类细胞:
(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偏高的定义,应该联系中性粒细胞来一起观察。单纯的白细胞偏离没有一个绝对值。如中性粒细胞正常,且没有身体感染炎症的表现,仅白细总数升高有时甚至达20×109/L一般也不能说明有什么问题。
3、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值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12/L,则会影响准妈妈的的凝血功能。准妈妈的正常值范围与正常人正常值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占正常血液的0.3%左右,只要检查达到正常值的范围即为属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