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治病效果好
生姜治病效果好
生姜不但可以用来开胃健脾,还能帮助抗菌、提神,有着很多的作用,那么,生姜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下面,专家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生姜都有什么好处和作用,一起来了解下。
一、生姜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
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在炎热的夏天,或者某些疾病的原因,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三、降温提神,在炎热的时候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大有裨益。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四、除了降温提神作用外,生姜还有驱散寒邪的作用,由于着凉、受寒等引起的感冒、头疼、腹痛等,喝些姜汤水,可增加血液循环,使全身发热,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
五、生姜能起到抗菌的作用。当吃了受了污染的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而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着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六、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身体上的各个脏器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适当泡脚不仅能改善末梢循环,如果泡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生姜性热,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预防流感。
七、经常吃生姜可以抗衰老。因为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
当然生姜除了这些用处,还可以治疗腹泻、孕吐、小儿吐奶、痛经、治疗关节痛等等;除了食用、泡脚以外,还可以外敷穴位,如外敷神阙穴、内关穴等。
由于姜性质温热,有内热者慎用,即使正常者平时应该适当食用,以免导致肝火旺盛。如果做为养生方法长期食用,建议一是认清自己的体质,二是适当搭配其他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蜂蜜、菊花、山楂等。
大蒜和生姜治咳嗽效果好吗 大蒜和生姜治疗咳嗽的方法
大蒜和生姜治疗咳嗽,可以使用生姜大蒜红糖水的方法。
材料:生姜、大蒜、红糖。
方法:
1.将生姜洗干净,切6-7片,放好备用。
2.将大蒜洗干净剥好,稍微拍碎一下。
3.将切好的生姜大蒜放入锅中,加适宜的水和2勺红糖。
4.中火煮10分钟左右即可。
脱发用生姜擦管用的吗?
脱发用生姜擦管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华医药曾对生姜治疗脱发的原理做出了解释。
中华医药介绍说:生姜含有多种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其中的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可以使头部皮肤血液循环正常化,促进头皮新陈代谢,活化毛囊组织,有效地防止脱发、白发,刺激新发生长,并可抑制头皮痒,强化发根。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斑秃现象,生姜甚至有特殊的功效。使用生姜涂抹于斑秃患处,连续几天,秃发处可生出新发。生姜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不方便,脱发患者可以购买生姜类的洗发液以达到与生姜治疗脱发相同的目的。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使用生姜的办法。
在烧洗头水的时候放进几片生姜,或者在热水瓶里放几片生姜让它泡着,洗头的时候拿出来用就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洗完后很轻松。
另外也可以直接用生姜擦拭头皮。将生姜切成薄片,直接揉擦脱发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7天为1疗程。生姜随用随切,不宜切好备用。
一些头发比较容易出油的人还需要增加洗头的次数,因为头发在发油以后很容易出现脱发的情况。但是洗头太过于频繁对头皮也是会造成一定伤害的,所以每天洗头的做法也是不正确的。除此之外就是可以选择一些滋养效果好的洗发水。
生姜治病选方
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⒇治猘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易简方》)
孕妇能吃生姜吗
孕妇可以吃生姜。因为生姜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素、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有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的功效,孕妇适量吃一些生姜不仅能获取营养,还能消食开胃,是孕期食谱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1、生姜性温,可以驱寒暖身。体质偏寒的孕妇最适合适当吃姜。小腹冷痛时,及时服用生姜红糖水,过一会儿疼痛就会缓解消失。体质偏寒的人比一般人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经常吃一点儿姜,可温中去寒。
2、生姜和胃。胃寒者喜食热饮、早晨喜干呕清水,这样的孕妇,可以多食姜以暖胃。如果平时就有胃寒,且吃了一些寒凉的水果,最好及时服用一杯生姜红糖水,以暖胃驱寒,避免身体受到寒的伤害。
3、生姜治风寒感冒。生姜红糖水驱寒效果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如果怀孕受寒感冒初起,及时服用生姜大葱红糖水发汗排寒,一般发汗后睡一觉,感冒立解。需要注意的是,风热感冒万万不可用此方。
4、促进食欲。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姜还可以提神醒脑,有些人吃过生姜之后,会出大汗,人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服。当然,此时千万不可受凉,此时受凉,往往会发生寒包火。
孕妇能吃生姜吗
孕妇能吃生姜吗?孕妇可以吃生姜。因为生姜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素、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有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的功效,孕妇适量吃一些生姜不仅能获取营养,还能消食开胃,是孕期食谱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1、生姜性温,可以驱寒暖身。体质偏寒的孕妇最适合适当吃姜。小腹冷痛时,及时服用生姜红糖水,过一会儿疼痛就会缓解消失。体质偏寒的人比一般人怕冷,手足发凉,吃冷食后易腹泻,经常吃一点儿姜,可温中去寒。
2、生姜和胃。胃寒者喜食热饮、早晨喜干呕清水,这样的孕妇,可以多食姜以暖胃。如果平时就有胃寒,且吃了一些寒凉的水果,最好及时服用一杯生姜红糖水,以暖胃驱寒,避免身体受到寒的伤害。
3、生姜治风寒感冒。生姜红糖水驱寒效果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如果怀孕受寒感冒初起,及时服用生姜大葱红糖水发汗排寒,一般发汗后睡一觉,感冒立解。需要注意的是,风热感冒万万不可用此方。
4、促进食欲。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姜还可以提神......
你不知道的生姜治病功效
姜其实是个天然的“止痛高手”,外用很有效。这一点在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朋友们对隔姜灸都比较熟悉,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就是外用生姜治病的经验总结。
偏头痛 针对风邪导致的感冒头痛,或是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可将生姜切成一元硬币的厚度,在干净的锅上焙约3分钟,待到蒸腾出阵阵清香,取出两片,稍晾凉,分别贴在脑后的左右风池穴(在颈后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用力按揉,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头痛很快就能减轻。《灵枢·热病》中说:风池穴为风邪蓄积之所。因此,用生姜按揉正好能起到散风止痛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两种病痛都可以用生姜来缓解。将生姜切成一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浓盐水中煮熟,然后用热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关节,这一招是对付阴天下雨、天气骤冷导致的腰痛、膝关节痛的有力武器。
肾主骨生髓,腰椎及骨关节疾病和肾精损耗、化生不足有关。咸味入肾,热助阳气,辛散气结,所以对这类寒瘀凝滞的疼痛有效。除此以外,针对胃痛、痛经、肩周炎等各种疼痛,都可以用生姜外敷痛点(中医称其为“阿是穴”)的办法来对付,都有一定的效果。
嗓子沙哑 取鲜生姜200克,老嫩均可,切碎如大米粒,置有盖容器内,加蜂蜜适量,以淹没姜末为度,拌匀后加盖放阴凉通风处备用。每次用半匙,口含缓缓吞咽,始见蜜甜,渐至姜辣,待蜜味将尽姜辣缓减后,嚼细吞食。每日3~5次,至咽喉爽利、发音正常为止。
祖国医学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功能包括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蜂蜜味甘,性平,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的功效。两味合用可清利咽喉、敛肺生津。凡咽喉不利、声音不扬、发音困难或声音嘶哑者,无论新久,皆可服食。
注意服用期间患者忌食酒、辣椒、大蒜、花椒、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药治病效果好,喝药禁忌要注意
一、喝中药能喝茶吗?
中医认为,吃中药期间最好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不但会降低或影响药物疗效,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故吃药不能用茶水。
另外,通常情况下喝中药是不用茶水送服的,因为喝茶会“解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与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而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如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黄连、黄柏中含有小檗碱,百部中含有百部碱。其他像元胡、大蓟、小蓟、川牛膝、曼陀罗等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碱。当这些药的水煎液与茶水同服,就会发生沉淀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时,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阻止人体对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在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益药时,饮用茶水,特别是饮用浓茶,也会降低药效。
二、喝中药能吃水果吗?
人们在吃药前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东西,尤其不要吃水果和蔬菜。这是因为有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
别吃凉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三、喝中药时,有哪些蔬菜是不能吃的呢?
1.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3.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四、喝中药能喝牛奶吗?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酪胺,当体内一种分解酪胺的酶被降压药抑制时,酪胺就会大量蓄积,引起血压骤升,心律紊乱,严重者会引起血压持续性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
很多高血压病人不知道这一点,有时用牛奶代替温水送服药物,或者服用降压药和喝牛奶的间隔时间太短,就会出现这种危险,临床上也经常发生。
不只是降压药,一些强心药,如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时,也不宜喝大量牛奶,因为其中所含的钙能加强洋地黄、地高辛的毒性,从而引起药物蓄积性中毒反应,甚至发生意外。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剂则不宜与果汁同服,容易发生反应,与茶水同服,可出现吃药无效或药物中毒;阿司匹林也不能用茶水送服,会与鞣酸发生反应。
五、喝养胃中药需少吃什么?
养胃中药“怕”糯米。糯米、肉类、豆类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养胃类中药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病人康复。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如果多吃这类食物,往往会导致肠胃不堪重负。
六、喝中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呢?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生姜治病便方
生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脾胃经。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等多种功效。现介绍10则便方如下:
感冒:生姜10克,红糖20克(或葱白5根),水煎服,微微略发其汗效佳。
呕吐:煨生姜10克,竹茹15克,水煎服,生姜长于和胃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咳嗽:生姜10克,紫苏10克,法夏10克,水煎服,能化痰止咳。
解毒:生姜10克与食物同煮,能解鱼蟹食物中毒,以及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
昏厥:生姜10~20克,洗净捣汁鼻饲或冲服,可急救卒然昏厥。
斑秃:用75﹪酒精消毒斑秃处皮肤,再用生姜10~20克煨热后涂擦热熨斑秃,有良效。
内耳眩晕症:煨生姜30克,吴茱萸5克,竹茹15克,水煎服,治眩晕耳鸣呕吐效果好。
肾炎水肿:生姜皮3~5克,冬瓜皮30克,水煎服,可利水消肿。
食欲低下:用泡泡菜方法淹制生姜2~3天后,做正餐之小菜,有开胃激发食欲之功效。
手足脱皮:生姜30克,用白酒1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涂擦局部,每天2~3次,连用7天有良效。
生姜入药让老人更健康
我国北宋着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东坡杂记》中记述了钱塘(现今浙江杭州市)净慈寺里有一位僧人,虽年逾8旬,却童颜鹤发,精神矍铄。苏东坡问他有何益寿妙方,僧人告之,每天连皮嫩姜温水送服,坚持40余载。其实生姜可延年益寿,并不是这位老僧的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有抗衰老的功效。在那个年代,孔子饱尝战祸却活了73岁,这可能与孔子一生中重视食用生姜有密切的关系。
生姜延年益寿的功效已被现代药理实验所证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时,会产生有害于健康的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等它们都是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化学基团,性质十分活跃,能攻击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有毒的脂质过氧化物,以及脂褐质色素——老年斑,氧自由基还可损害体内的核酸,蛋白质、酶类,引起一系列对细胞具有破坏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生姜所含的姜辣素经消化吸收后,能产生一种抗衰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从而抑制老年斑的产生和沉积,延缓细胞的衰老。生姜中的姜辣素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等更为有效。因此,中老年人经常适量地吃点生姜和姜制品,可以达到防病、抗衰、延年的效用。
民间用生姜治疗一些常见病症也可见效。
生姜治病验方
生姜治感冒生姜里含有姜辣素和姜油(姜醇、姜烯),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人们利用生姜的这一优点,用生姜红糖水来防治感冒取得了疗效。
生姜止吐人们早已懂得生姜糖渍后制成蜜饯,不但甜辣可口,健胃消食,且成了防晕止呕的旅行良友。生姜配以橘皮各12克煎服,能减轻胃痛呕吐症状。
姜糖可缓解痛经和产后腹痛广东人喜欢产后饮食姜醋糖蛋,既可健胃,补充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又可促进子宫复原。
生姜治疗头屑过多把生姜压榨取汁150毫升,煮沸后,再加入150毫升麻油备用,每天用棉花蘸少许擦头皮。
生姜治疗痔出血取生姜6克,艾叶1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时停火,趁热喝下;或取40克老姜磨碎后放入温水中坐浴,可治痔疮。
生姜治疗食欲不振把萝卜切碎,加少许生姜汁搅拌后佐餐,对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有奇效。若胃部满胀不舒。可吃几片姜片,或喝一些煎熬的姜汁。
生姜治疗胃寒腹痛取两个乌梅置碗内,放入适量生姜汁,20毫升酱油,少许砂糖.然后冲入沸水趁热饮用。
生姜治疗头痛及牙痛取姜汁和麻油等量混合,再加入少许蜂蜜,擦试头痛的部位。牙痛时,将磨碎的生姜和面粉混合成黏状物后,贴在牙痛侧的面颊部。
生姜治疗化疗反胃效果好
很多都有这样的烦恼,在饭后会无缘无故说的出现反胃的现象,很是影响食欲,那么,想要远离这一症状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姜在治疗反胃方面的作用。
美国的某项试验涉及接受化疗的644名癌症患者,其中大多是乳腺癌患者。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被分为4组,其中3组在每轮化疗的前3天开始连续 6天分别服用0.5克、1.0克和1.5克的生姜提取物。而最后一组则服用一种安慰剂。研究人员在患者接受化疗后测试其反胃程度,一天4次。结果表明,服用生姜提取物的患者比未服用者的反胃程度降低了45%,服用较小剂量的患者测试结果更加理想。研究表明,服药时间成为是否有效的关键,在接受化疗后才开始服用姜剂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其他形式的生姜是否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如调味品中的姜或者作为保健品的姜胶囊或许也会起到此作用。但姜汁饼干、姜茶或者姜汁啤酒,因其只含有姜味,而不具有药用价值,是不会起到相应作用的。
长久以来姜一直用来缓解胃部不适,如锻炼引起的反胃或孕妇的反胃症状。而此发现将使姜成为一种廉价、简单的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那些饱受化疗折磨的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
生姜治脱发一天抹几次 生姜治脱发注意事项
生姜并不是一种应对脱发百分百有效的,一般说来如果是处于脱发初期或者是因为身体虚弱而导致的脱发,生姜治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而且用生姜治疗脱发的时候也要注意综合治疗,对身体内部既能进行调理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脱发。
人体穴位针灸治病效果好吗好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