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希望通过介绍,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型麻风反应属免疫反应或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发生于结核样型麻风及界线麻风。其临床表现为原有皮损加剧扩大,并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神经干表现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原有麻木区扩大,又出现新的麻木区。旧的畸形加重,又可发生新的畸形。血液化验无明显异常,常规麻风杆菌检查阴性,或者查到少量或中等量麻风杆菌。本型反应发生较慢,消失也慢。根据细胞免疫的增强或减弱,分为“升级反应”和“降级反应”。
第二型麻风反应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变态反应,即血管炎性反应。发生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反应发生较快。组织损伤亦较严重。其临床表现常见者为红斑,严重时可出现坏死性红斑或多形红斑。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此外尚可发生神经炎、关节炎、淋巴结炎、鼻炎、虹膜睫状体炎、睾丸附睾炎、胫骨骨膜炎、肾炎以及肝脾肿大等多种组织器官症状。化验检查,可有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加速、丙种球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0”水平明显增高。反应前后查菌无明显变化。以颗粒菌为主。
第三型麻风反应呈混合型麻风反应,系由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反应同时参与的一种混合型反应。主要发生于界线类麻风。其临床表现兼有上述两型的症状。
麻风容易疏忽的皮肤病
抵抗力比较强的少菌型患者 在患病初期表现为一块或数块表面干燥、边界清楚、不痒的红斑或斑块。之后可出现麻木感,伴皮损肢体周围神经粗大和肢体畸残。
抵抗力比较弱的多菌型患者 在患病初期表现为面部、躯干和四肢的红斑或斑块、表面光滑的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眉毛稀疏脱落,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可无麻木和肢体畸残。如果此时做麻风杆菌检查可出现阳性结果。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出现麻木感和周围神经粗大,两眉脱光,出现面目全非的晚期症状。
目前我国每年新登记的麻风患者的平均确诊延误期长达3年,这就为患者传染周围健康人群埋下了隐患。
了解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麻风杆菌。据报告,未经治疗的患者喷嚏中有上千万个麻风杆菌,可严重污染环境。密切接触者如反复吸入含有麻风杆菌的分泌物,或皮肤伤口反复接触含有麻风杆菌的污染物就容易罹患麻风病。
在麻风病的高流行区,麻风杆菌的感染是普遍现象,但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和与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绝大多数人在感染麻风杆菌后会产生抵抗力而不发病。而麻风患者的子女或亲属则存在遗传易感性,加上密切接触病人,因而发病的危险性较高。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潜伏期为2~3 年,少数可长达10余年。
高度警惕不痒的皮肤病
由于麻风病的高致残性,往往使人们谈“麻”色变。但自上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全世界已治愈1300万患者。这说明麻风患者只要能够得到早期诊治,就能彻底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但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非易事。关键是很多患者因为没有皮肤瘙痒而不把这种皮肤病当回事。因此,当医生遇到无瘙痒症状的皮肤病患者时,应高度警惕是否为麻风病。笔者曾遇到一位患者,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很多不明原因的红斑,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也不痒,曾被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诊断为麻风病。但这位患者坚决不承认自己有麻风病,并误认为医生在败坏自己的名誉。直至皮肤损害加重,眉毛脱落,渐渐出现麻木和手足残疾,才肯接受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为时已晚。
预防关键:切断传播途径
1.宽敞、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有利于降低麻风病的发病率。
2.教育病人在打喷嚏时用双手遮捂口鼻,然后洗手。密切接触者应在麻风患者打喷嚏时立即回避。
3.在麻风高流行区,尽量避免在劳动中损伤手足皮肤。一旦发生皮肤损伤,应立即加以消毒和包裹。
4.及时发现病人并给予正规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链接
防麻两问题
1.部分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由于尚无有效的疫苗,部分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呈上升趋势。
2.流行地区误诊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麻风存有恐惧和歧视心理,影响了麻风患者的主动就医。此外,据统计,近10年来约70%的新麻风患者曾被误诊。
麻风病的护理与保健
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除直接密切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麻风菌感染后会不会发病取决于机体自然免疫力,科学证明绝大多数健康人(95%-99%以上)对麻风菌都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只有易感者才会发病。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但它的传染性很小,也不会遗传。而且夫妻间也极少相互传染。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由于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一点。
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当地防治人员应对该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群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联合化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我国麻风病患者人数已由解放初期的五十万,下降到目前的十万。我省已由解放初期的14895人,下降到目前的一千多人。
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牛皮癣和麻风病该怎么区分
牛皮癣的初期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对于不太了解牛皮癣的朋友而言,可能会误以为是其它种类的疾病,因而耽误治疗。那么牛皮癣和麻风病怎样才能有效区分呢?
牛皮癣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没有传染性,该病与自身免疫力和神经障碍有关,临床表现为:皮损呈白色、乳白色斑点或斑片,逐渐扩大,边界清楚,边缘正常皮肤色素加深呈深褐色。有的皮损中心可出现色素岛状褐色斑点。
患处毛发亦可变白;泛发全身者,仅存有少许正常皮肤;患处皮肤光滑,无萎缩及脱屑,一般无自觉症状,日光照射后局部可有灼热感。
而麻风病是一种慢性甲级传染病。麻风患者是本病的唯亦传染源,临床表现有结核性与瘤型之分,其中瘤型麻风病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麻风杆菌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破损的皮肤、鼻咽或口腔的黏膜。
主要传播方式是与麻风病人的皮肤或黏膜损害直接接触,特别是与瘤型麻风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其次是接触麻风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器具而间接传染。本病潜伏期长,发病于不知不觉中。主要是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外周神经、眼及上呼吸道黏膜。少数病例可累及深部组织及内脏。本病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疾和畸形。
麻风病症状 麻风病的共性
由于麻风杆菌首先侵犯的是末梢神经,皮损处出现感觉障碍甚至是麻木是各类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主要症状。
周围神经是最早受到麻风病毒侵犯和主要受侵犯的组织,体表容易触摸到如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
麻风病如何做好防治措施
麻风病主要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患者会出现肢体畸形等严重的后果。引起麻风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麻风杆菌或者是身体损伤部位所引起的感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通过对新发、现症、复发病人神经功能的定期评价,发现神经功能异常,立即采用6个月疗程的强的松治疗,可防止患者发生永久性神经损害,从而预防残疾的发生。对畸残者开展自我护理和自我保护训练 麻风病人对眼手足的自我护理是畸残防治的一种最佳模式,使患者建立自我护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养成习惯,可终生避免创口、皲裂、红眼等继发性损害的危险。
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莫再恐惧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联合化疗可杀灭麻风杆菌和终止传播,发病后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联合化疗,病人完全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不会致残。但是很多人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解。
误解1:麻风病防不胜防
事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宽敞居室可减少麻风病发病率。
麻风病主要通过吸入含菌飞沫或与有传染性的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而传染。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和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
在麻风高流行区,在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若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杀灭病人体内的麻风菌,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误解2:麻风病会“世袭”
事实: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在麻风病人家庭中,其多发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有长期密切的接触,使其家庭成员传染。麻风病的潜伏期可以很长,在病人已经去世多年后,曾经长期接触病人的家庭成员还可能发病。有麻风病专家报告,如果麻风病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孩子可不发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部分病人家属的敏感素质,就像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而有的人则不过敏一样,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对麻风杆菌易感。
误解3:麻风病是不治之症
事实:三种药联合化疗可治愈。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之前,世界上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造成病人病情恶化。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个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获得了显著成果。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
因此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和得到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目前我们国家提供免费的抗麻风病药物。
麻风病的误区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误解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误解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误解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就目前而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什么是早期麻风
你听说过早期麻风吗?你知道早期麻风和麻风病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吗?今天我们就为您揭晓答案。
病期在一年以内,无畸残,皮损少,皮肤和神经损害不严重,在广义上可称为早期麻风。
从以上概念考虑,任何一型麻风都有早期的含义。由于主动发现麻风患者的难度太大,从现场防治的角度出发,任何一型麻风患者在其损害不严重,无畸残,治愈后将不会有后遗症时将其发现,就是广义上的早期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防治工作中不漏诊一个病人,达到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联合化疗。
从生物学角度上考虑,麻风的早期诊断难度很大。首先麻风是一个临床的疾病。一定要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能确诊为麻风。因为在麻风高流行区健康人带有抗酸菌的亚临床感染是常见的现象,但他们没有发病,依靠机体免疫力,所带的抗酸菌很快消失。不能将这类健康带菌者诊断为麻风。其次早期麻风患者症状轻微,很少有患者在极为早期阶段主动就诊。故目前讨论早期诊断,从广义的角度考虑各型早期麻风较有现实意义。
你了解了吗?如果您身边有麻风病人,快去帮助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