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肺气虚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当出现肺气虚时,会出现咳嗽气短、胸闷声怯等不适症状。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脾阴虚
脾阴虚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腹胀腹痛、大便干结、身体消瘦等不适症状;它的出现主要是由是由过量辛辣之物造成的。
肺阴虚吃什么中成药
肺阴虚证是津液消耗,肺失濡养而出现的阴津不足,宣降失职,虚热内生等临床表现的概称。多因久病亏耗,劳伤过度所致。多由久咳久咯耗伤肺之阴液;或因痨虫袭肺,燥热之邪犯肺烁烁肺阴;或是汗多不固,阴津耗泄等,均可导致肺阴亏虚。
引起肺气虚的因素,凡能导致肺气不足,或脾气亏虚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脾肺气虚便秘的致病原因。年老体弱,肺气不足,或久病咳喘,耗伤肺气,肺气先虚,不能助脾运化水谷精微,久而聚湿为痰饮;引起肺气虚的因素,或肺气虚,通调水道失司,不湿困脾,健运失职,皆可为肺虚及脾,而成脾肺两虚证,从而引发脾肺气虚便秘。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肺之功,是治疗肺肾阴亏所致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之经典方;养阴清肺丸,有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之功,多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等症的治疗。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肾阴虚
肾阴虚是由肾脏内阴液亏损造成的,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腰酸膝痛、失眠多梦、内心燥热等;此外,男性往往还伴随遗精,女性则会出现月经不调的问题。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肾气虚
当肾脏精气亏空时,人会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苔淡白、小便增多等症状。
女人如何养生 可食用滋补肾阴药物
补益药主要有四种,各有各“补”
第一种是补气药,即具有补气功能、用来治气虚证的药物,以补脾益肺为主,主治脾气虚、肺气虚证。人们喜欢用来煲汤的补气药有党参、黄芪、白术、大枣。
第二种是补阳药,即能温补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的药物,以温补肾阳为主,主治肾阳虚证。大家常用来煲汤的补阳药有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第三种是补血药,即治疗血虚证维护组的药物,以滋生血液为主,主治血虚证。大家常用来煲汤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
第四种是补阴药,即能滋养阴液、生津润燥、治疗阴虚证为主的药物,以滋养阴液,生津润燥为主,主治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证。大家常用来煲汤的补阴药有北沙参、百合、麦冬、玉竹、枸杞子。
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
那究竟什么人需要用补益药?李咏梅说,只有有“虚证”的人才需要“补”,而“虚证”又包括脾气虚、肺气虚、肾阳虚、血虚证、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脾气虚:多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泻,甚至负重,脱肛,脏器下垂。
肺气虚:多见少气懒言,言语低微,甚至喘促,易出汗等。
肾阳虚:多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宫冷不孕,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
血虚证:多见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等。
肺阴虚:多见干咳少痰、咯血、蓄热、口干舌燥等症。
胃阴虚:多见舌绛、苔薄、咽干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症。
肝阴虚:多见两目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肾阴虚:多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或潮热盗汗等症。
有“虚证”者如何“补”?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阳虚补阳、阴虚补阴,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气血阴阳又是会相互转化的。由于气虚和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减退,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常可导致阳虚;血虚和阴虚表示精血津液的损耗,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也易导致阴虚。故补气药与补阳药,补血药与补阴药常相须为用;至于气血双亏(气虚和血虚),阴阳两虚(阴虚和阳虚)的症候,又当气血双补,阴阳兼顾。
具体来说,在应用补气药时,若出现气滞胸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应配伍理气药同用。
在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以适当的补气药,以补气生血,增强补血效果。
在应用补阴药时,余热未尽者,当与清热药同用;阴虚阳亢者,当配以潜阳药。
在应用补阳药时,如见白带绵绵不断、五更泻泄者,当配以涩精止遗、固崩止带、涩肠止泻药。
此外温补肾阳时,还当考虑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济的特点,当配以滋补肾阴的药物。
女性气虚的症状 肺气虚
这类女性时常会患咳嗽,咳嗽起来费劲,并且容易出现气短、气喘等症状,咳出的通常是清稀痰液,说话时有气无力,精神易疲惫。此类气虚者还怕风,风一吹便觉浑身冰冷,不舒服,易患感冒。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心阴虚
当心脏阴液亏少时,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盗汗、形体消瘦、面白无光、唇舌色淡等不适症状。点击蓝字了解更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不同的血虚会有什么样的汗
简单的气虚和阴虚就有如此纷繁的类别差异,可见中医的博大精深,在对身体进行调理时,一定要对照着不同的症状表现,确定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小孩手心脚心爱出汗的原因
一、宝宝为何总出汗
一般来说,出汗多是体虚的一种表现,而体虚分气虚和阴虚两种,所以,由体虚产生的汗水也分为两种:
1. 白天稍稍活动后出汗,称为“自汗”,汗液有溢出。中医认为属气虚:肺气不足,表卫不固。
2. 晚上睡着以后出汗,即安静状态下出的汗,称为“盗汗”。中医认为属阴虚:营阴不足,营卫不合。
专家建议虽然宝宝并未生病,但汗出过多日久,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应对症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