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的居家护理小贴士
冬季流感的居家护理小贴士
补水很关键
新生儿患流感几乎都是因为脱水。发高烧、呕吐、腹泻都会使体内的水分流失,所以需要及时给宝宝补水。
饮食易消化
宝宝的消化能力可能会下降,所以要喂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辅食期宝宝只需要喂宝宝能吃的量,不一定要达到平时的食量。
注意衣物增减
护理过程中妈妈们切忌不要把宝宝捂得太紧,这样容易造成宝宝惊厥,如果宝宝的脸热得红红的,可以减一件衣服。如果宝宝手脚冰凉则要穿上袜子,加衣服。
冬季不要把空调温度设定得太高,23~25度即可。
物理降温
宝宝发烧至37.5℃以上时,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可以用热毛巾擦拭宝宝的身体,降低体温。
如果有腹泻情况,要注意清洁宝宝的小屁屁,以免患上尿布疹。及时清除宝宝口鼻腔的污秽物,防止这些东西阻碍宝宝的呼吸。
爸爸妈妈要注意
回到家一定要先换衣服、洗手、漱口再抱宝宝。如果流感爆发,外出时请戴口罩保护自己,只有健康的爸爸妈妈才能护理好宝宝。
如果爸爸妈妈也感染了流感,要注意跟宝宝隔离,以防感染给宝宝。
妈妈患上流感还可以哺乳吗?答案是yes,但是请在照顾宝宝和哺乳时请记得戴口罩哦!
产后心理小贴士
孕妇在产后不但体力需要恢复,在精神心理方面也需要调整。在妊娠、分娩及产后整个时期,从身体到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刚刚生完小宝贝的新母亲及全家人应该是一个欣喜的阶段,但是对于有些妇女来说,却是一段不安心情的开始。因为分娩后可以导致沮丧、抑郁等很多心理疾病的产生。一般在临床上分产后沮丧症、产后抑郁症和产后精神病。
股癣患者日常护理小贴士
股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阴囊和腹股部位,可向会阴部、肛周、臀部发展,故又有“阴股癣”之名。下面小编为股癣患者准备了股癣患者日常护理小贴士,大家看看吧:
1、穿着宽松,内衣裤更换为吸水性好的柔软棉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清洗阴股部,保持局部洁净;勤换内裤,经常洗晒衣被,有利痊愈。
3、不使用他人内衣、内裤及洗浴用品,避免与患癣病的患者及动物直接接触,避免传染。
4、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疾,如手足癣、甲癣和体癣等,以利根治,防止复发。
5、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6、不可使用含激素产品;激素可促进真菌生长和繁殖;同时还有可能形成激素依赖,最终继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7、注意不要用过热的水清洁,不要使用碱性洗涤用品,使用弱酸性的洗浴产品,对皮脂膜无伤害也不会加重皮损。
8、剪短手指甲,避免抓挠致破,继发感染。
9、使用花香花宜止痒润肤油辅助治疗,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荣肌润肤。
10、减少出汗,保持会**干燥。
11、应持续用药,不应该不痒即停药,治疗应彻底,菌检阴性反应才停止治疗。
宝宝洗澡能预防湿疹吗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虑,宝宝长湿疹的时候是否能洗澡呢?下面介绍正确的洗澡方法,并推荐大家6个护理湿疹患儿的小贴士。
可以洗澡,关键看你怎样护理。洗澡的目的是清洁宝宝的皮肤,保持毛孔通畅。需要注意的是,给患湿疹宝宝洗澡时,水不能太热。因为太高的水温会使宝宝皮肤脱水更快。洗澡时最好不用浴液,只用清水就可以了。
湿疹患儿6个护理小贴士:
1、给宝宝洗脸洗澡时不要用肥皂刺激。
2、给宝宝穿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枕头要常换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浅色的纯棉布制作,不要用化纤制品。
3、不要使宝宝着凉受热,要躲避冷风,夏季不要暴晒。
4、妈妈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酒等。
5、宝宝患湿疹严重时要及时请皮肤科医生治疗,家长不要随便给宝宝涂药,以免加重过敏。
6、一般湿疹经治疗后容易好转,但容易复发,不过不用着急,一般停奶粉后(大约6个月)就会逐渐痊愈。
专家支招应付小儿冬季常见病
普通性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
呼吸道疾病
普通性感冒
症状:流鼻涕、鼻塞、喉咙痛、咳嗽、全身不适等。
医生提醒:若孩子出现鼻塞、精神差、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就诊,特别是对于4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更应引起重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感冒生病等还不会以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当4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出现不肯吃奶、与往日相比表现得过于安静、精神状态差等症状时,父母就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了。
普通感冒刚开始时不要吃消炎药。在感冒后期医生常会给孩子开消炎药,这是因为后期常常会合并细菌感染,因此需要给孩子扎手指,化验判定是否需要使用消炎药治疗。建议父母不要自行去药店购买消炎药,不要自行决定给孩子吃消炎药,需经医生诊断后,再做治疗。
居家护理:父母可以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对孩子来说,户外散步、踢球、摇木马等都是锻炼的项目。运动加上营养均衡饮食,是提高宝宝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上上策。
另外,在冬季适当加减衣服。气候变化时,孩子的衣服要勤穿勤脱,不要只加不减,特别是冬季降温时不要一下穿得过多,一般比成人多穿一件就够了。如果孩子活动时出汗,及时用毛巾擦干,入睡后汗多的小儿,前后胸垫上小毛巾防止汗湿内衣。减少出汗、及时擦汗是防止小儿受凉的重要措施。
流行性感冒
症状:突然发烧、脸部潮红、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及发冷,有时合并咽喉发炎,眼睛症状(流泪、畏光、发烫、动眼疼痛)与鼻塞。这些症状会持续2~5天。当全身症状渐渐消退时,咳嗽及鼻塞等症状会变得更明显,且持续4~10天。
医生提醒: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的好发季节。而6个月~3岁的婴幼儿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宝宝患流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中耳炎、肺炎、脑炎及心肌炎等。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延续而下降,因此建议每年都应给宝宝注射流感疫苗。
居家护理:6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进行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天然免疫成分可以保护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和稍大的宝宝,要特别注意营养平衡,蔬菜、水果、牛奶以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都要全面摄入。
此外,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也是提高宝宝免疫力的好方法之一。睡眠不但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还要讲究质量。冬季宝宝房间的气温保持在24℃~26℃,注意室内的适当通风,睡前适当安抚宝宝等都对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有利。
患病严重的宝宝最好不出入公共场所,按时服药。幼儿流感通常1~2周会复原。
最后,家长还应定期给宝宝的奶瓶、玩具及居室物品进行消毒。
肺炎
症状:患儿除了胸痛、呼吸困难外,还伴有剧烈的咳嗽和高烧。
医生提醒: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几乎占全年的80~90%,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肺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家中有新生宝宝的父母要特别注意,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肺炎可能没有发烧、流鼻涕等典型症状,而只表现为吐奶,精神差等症状。因此,父母不可大意,稍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居家护理:多给宝宝翻身拍背,帮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拍背的方式是竖起来抱,手空心,从下往上拍,这样能促进纤毛的运动。多吃水果、汤汁,少吃鸡蛋。饮食要清淡,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若宝宝有发烧症状,可用冷毛巾敷额头给宝宝降热,退热贴也可用;但是父母要注意,退热贴不能贴上降热了就不管了,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因为宝宝发烧很容易引起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时,宝宝会神志不清地抖动,短则十几秒,长的会有5~6分钟。
另外家长还应及时带宝宝去打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手足口病
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
医生提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流脑在6个月~2岁的宝宝中发生率最高。该病由呼吸道传染,特别是通过亲密接触如同睡、拥抱、喂乳、接吻等方式传染给2岁以下的婴儿。流脑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居家护理:预防流脑的最佳方法是注射疫苗。其次是要防止着凉,平时在孩子的背后垫一块小毛巾,汗后及时更换;注意晚上给孩子盖好被子;若孩子出现发热、怕冷、呕吐,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者应隔离治疗。患儿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水痘
症状:起病较急,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而后迅速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
医生提醒: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孩子,流行于冬末春初。水痘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患有水痘的宝宝应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与水痘接触过的孩子,应隔离观察3周。
居家护理:长水痘期间,要帮宝宝洗澡,让身体清爽舒服,洗完澡后,可用浴巾吸干身上的水分,再抹上止痒药;发水痘时,全身发痒,可以让医生开一些止痒的药物,不要让孩子乱抓;把孩子的指甲剪短,避免抓破伤口,如果是婴儿可以给他戴上棉质小手套。
手足口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儿童的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表现为发热,大多在38℃左右。部分宝宝在初期时,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医生提醒:手足口病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主要通过人群间亲密接触进行传播。
盘点宝宝夏季常见病护理小妙招
上火
症状 “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是宝宝上火最明显的表现,此外还有发热、口腔溃疡、糜烂、厌食、便秘、口臭、腹胀、腹痛、烦躁易怒、易哭等。
护理小贴士:
要给宝宝吃儿童专用的去火药,药性相对温和,效果较好。不要乱吃大人的药。
保证宝宝睡眠质量,睡得好身体才能好。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清新,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要考虑劳逸结合,不可让孩子过度疲劳。
宝宝上火后要注意忌口,不吃辣的、油腻的,要给宝宝做一些清淡的蔬菜、白粥,多给宝宝喝水、吃水果。喝奶粉的宝宝要搭配奶伴侣之类。
腹泻
症状 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儿。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大一点后可能会从一天几次到一周一两次不等。轻症腹泻,每天大便5~8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中度腹泻,每天大便10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重症,腹泻频繁,每天大便8~15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皮肤及嘴唇干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护理小贴士:
夏季宝宝玩水等活动比较多,难免接触到很多细菌,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手;宝宝的餐具、食物要单独存放,还要及时消灭苍蝇和蚊子这些可恶的病毒媒介。
夏天食物保质期会很短,所以奶品要新鲜,奶瓶用完了注意洗净煮开消毒。
饮食护理,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 小时,并静脉补液。
注意观察呕吐及腹泻物的性质并记录次数和量以及排尿时间和尿量。要勤换尿布、勤洗臀部,预防尿路感染和尿布性皮炎。
伤风感冒
症状 较轻时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头痛、乏力等,一般经治疗大多可以很快治愈。但如果宝宝体质较差,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并发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护理小贴士:
预防宝宝夏季感冒要注意经常让宝宝在较阴凉的地方休息,室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
及时给宝宝多喂淡盐凉开水,经常给宝宝用温水洗澡。
宝宝要是出现体温过高或烦躁不安,可用温毛巾蘸水给宝宝轻轻擦身,给宝宝物理降温。必要时也要用些退烧药,可选退热成分为布洛芬药物或乙酰氨基酚,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用的两种退热药,退热平稳持久。
中暑
症状 宝宝先是肤色发红,触摸宝宝的皮肤能感觉到干燥发热。宝宝烦躁不安,有的会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39℃以上。
护理小贴士:
控制室温:有效调节室内温暖、保持四周环境通风,温度适宜。
注意防晒:注意不要带宝宝在炎热的户外长时间晒太阳。
将宝宝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要赶快送去医院诊治,不要给宝宝乱服退烧药。
酒槽鼻的护理小贴士
1、保护皮肤
即使是皮肤有细小的破损,也要及时处理,对已有感染的皮肤要在注意清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
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隔离,防止接触感染,对瘙痒性皮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要防止因抓。
2、消除与饮食有关的因素
中医认为酒渣鼻多因饮食不节,肺胃积热上蒸,复感风邪,邪热瘀结于鼻所致。
患者应及时治疗胃肠疾病,妥善处理局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病灶。
饮食上应避免进食促使面部皮肤发红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生葱、生蒜、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性食物,如动物油、肥肉、油炸食品、糕点等,以减少皮脂的分泌。
3、保持皮肤弹性
在寒冷季节,要经常用润肤剂涂抹皮肤,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柔软,减少皮肤裂。
4、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对油性皮肤要经常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对干性皮肤则应少用肥皂。
5、清洁指甲
指甲要经常修剪,并清除甲前端下的污物。
夏季宝宝感冒护理小贴士
婴幼儿感冒的症状
轻微的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头痛、乏力等,一般经治疗大多可以很快治愈。但如果宝宝体质较差,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并发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影响宝宝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夏季感冒护理小贴士:
1、室内清洁、通风。想要让宝宝远离夏季感冒的侵袭,应该注意经常让宝宝在较阴凉的地方休息,室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
2、常给宝宝洗温水澡。夏季育儿的过程中,要及时给宝宝多喂淡盐凉开水,经常给宝宝用温水洗澡。
3、物理降温法。当宝宝出现体温过高烦躁不安,可用温毛巾蘸水给宝宝轻轻擦身,给宝宝物理降温。
4、常备退烧药。家中可以常备一些退烧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服用。比如:退热成分为布洛芬药物或乙酰氨基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