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的病因 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
莱姆病的病因 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
伯氏疏螺旋体的宿主范围非常广,自然宿主中主要包括有人、牛、马、犬、猫、鹿、浣熊、野兔等多种小锯齿类动物,在多种节肢动如:鹿蝇、嘛蝇、蚊子、跳骚等均有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但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感染的蜱虫叮咬来进行传播,而其他的蜱虫虽然也能携带莱姆病细菌,但它们的叮咬还未被证明能传播这种疾病。
什么是莱姆病 莱姆病的传播途径
莱姆病主要通过节肢动物蜱叮咬而在宿主动物及人之间造成传播。蜱叮咬需持续24小时以上才能有效的构成传播。并可因蜱粪中的螺旋体污染皮肤伤口而传播。莱姆病患者的血液及时通过处理存余4℃的血库中,其在48天仍具有感染性。
被蜱虫咬了可能引发的疾病
⑴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⑵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是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中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⑶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中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的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persica),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B.latyshevyi),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动物传染源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⑷莱姆病:中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中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些野生小型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中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⑸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Coxiellaburneti)。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Q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病原体能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经卵传递,如乳突钝缘蜱可贮存病原体2~10年。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已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Haemaphysalis companulata)自然感染。
⑹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体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小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染源,草原革蜱为其主要媒介,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也能传播。病原体可经卵传递,在蜱体内可存活2年。病原体可通过蜱的叮刺或蜱粪污染而感染。中国新疆、内蒙、黑龙江有本病存在。
⑺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兔热杆菌在拉合尔钝缘蜱(O.lahorensis)体内可存活200~700天,故蜱在保存这些病的自然疫源中起一定作用。
(8)无形体病:蜱虫会传播一种“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业界将这病称为“无形体病”。[5] 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2001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但迄今为止,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中国也从东北地区的羊和野鼠体内分离出病原体。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9)红肉过敏症:在蜱的唾液中同样存在α-半乳糖。当蜱叮咬人类的时候,α-半乳糖会随着唾液进入血液并随即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将α-半乳糖视为入侵者的免疫系统通过产生特殊抗体的方法将它“记录在案” 。之后的某一天,被蜱咬过的人吃下的红肉中所含的α-半乳糖被他体内的特殊抗体“认”了出来,免疫系统误以为之前的那个入侵者又来了,于是一系列剧烈的免疫反应被启动,人体也就出现了红肉过敏的症状。
莱姆病是一种什么疾病
由伯氏疏螺旋体所引起,以硬 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 系统损害,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外,还常伴有心脏损害和 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
莱姆病可以治好吗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萎氏包柔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efi),传播媒介为硬蜱。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
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抗磷脂综合征的病因
由于在APL阳性的人群中只有部分患者出现临床表现,故APS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有研究提示这些抗体可抑制由带有阴性电荷磷脂催化的凝血瀑布反应。这些反应包括因子X的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的转换,蛋白C的激活,以及激活的蛋白C所致的因子Va的失活。APL抑制蛋白C激活或者中和对因子Va失活的作用,可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已经证明抗心磷脂抗体(ACL)与磷脂酰丝氨酸的交叉反应使之与血小板结合并激活血小板,也可引起血栓形成。其他可能的机理还包括血小板合成的血栓素增加,抑制前列腺环素的合成,以及刺激由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
在APL介导的血栓形成过程中,一种名为β2糖蛋白1(β2GP1)的血浆蛋白很受关注。目前认为APL可通过中和β2GP1的抗凝作用引起血栓形成。
自身免疫性APL通过结合β2GP1或其他磷脂结合蛋白而与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为β2GP1依赖性APL。然而,梅毒、非梅毒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钩端螺旋体及寄生虫等感染,以及药物和恶性肿瘤诱导形成的抗磷脂抗体通常能与磷脂直接结合,为β2GP1非依赖性抗体。
老年痴呆症要做哪些检查
血液学检查
主要用于发现存在的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痴呆。包括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包括血钙、肾功能和肝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甲状腺素等指标。对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应进行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体血清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结构影像学:用于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和发现AD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脑脊液检测
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蛋白电泳分析:血管炎、感染或脱髓鞘疾病疑似者应进行检测。快速进展的痴呆患者应行14-3-3蛋白检查,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诊断。
家里养宠物狗对孕妇有影响吗 狗和人类共通传染病有哪些
养宠物最常见是蛔虫等一些小毛病,至于人畜共通传染病,国内一直在积极做防治,几乎很少见。在所有宠物当中,狗最亲近人类生活,狗和人类共通传染病包括莱姆病、钩端螺旋病等,这些传染病的防治主要为保护狗,而且国内在早期就已投注很多经费在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上。以莱姆病为例,大医院感染科几乎好几年才遇到一个案例。
莱姆病能治愈吗 莱姆病的病因
莱姆病主要的致病原因在于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存在于蜱的肠憩室部位,人体一旦被这种蜱叮咬,伯氏疏螺旋体可开始侵入人体的微血管,经血液流经人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导致各器官和组织损害,而引起多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