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
母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
母丁香属温里药,可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等症。如《证因脉治》母丁香柿蒂汤,配伍柿蒂、人参、生姜。可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祛寒中草药有哪些
1、母丁香
母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药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实。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不宜与郁金同用。《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2、小茴香
小茴香,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常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本草汇言》: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可以温里的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母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母丁香 mudingxiang
【别名】鸡舌香、雌丁香、亭炅独生。
【英文名】CaryophμLli Fructus。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 Thunb.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两侧常有下延叶基,叶片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窄常下延至柄,全缘。花芳香、浓烈,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合生,呈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顶端有粗厚花柱,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稍有光泽,长方椭圆形,长1~1.5厘米,直径5~8毫米,先端有肥厚宿存花萼裂片,有香气。种子长方形,种子与果皮分离。
【产地分布】原产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岛。我国广东、海南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将熟时采摘,哂干。
【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褐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宿存萼片向内弯曲成钩状;基部有果梗痕;果皮与种仁可剥离,种仁由两片子叶合抱雨成,棕色或暗棕色,显油性,中央具一明显的纵沟;内有胚,呈细杆状。质较硬,难折断。气香,味麻辣。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用治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牙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
【主要成分】母丁香挥发油提取并鉴定出丁子香酚、α-杜松烯、古巴烯、β-杜松烯、α-石竹烯、β-石竹烯、别香树烯、雪松烯、δ-杜松烯、芥子酸等三十九种化合物。
【使用禁忌】不宜与郁金同用。
丁香的作用
丁香品种很多,真正药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一般的观赏花木丁香为木犀科植物,要予以区别),以花蕾和果实入药。人们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把未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通常使用的是公丁香。公丁香的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以粒大花未开、香气强烈,且能沉于水中者为佳。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它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尤其是孕妇害喜症状。丁香含有丁香油,对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也可作外用,对体癣及足癣都有很好的疗效。
在古代,丁香常作为香口之药。唐代宫廷诗人宋之问为了掩盖自己的口臭,经常口含丁香,希望取悦武则天的笑料就是一例。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试。
丁香和生姜泡水喝能养胃吗 丁香生姜茶的禁忌人群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且丁香生姜茶性质温热,若痈疽疮疡者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身体不适。
丁香性温、味辛,有温肾助阳的功效,而生姜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两者搭配使用,适合脾胃虚寒者服用,若热邪内盛者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丁香生姜茶性温,具有温中降逆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者,若胃热呕吐者服用,可能会加重病情。
丁香泡水一次放几粒
10-15粒左右即可,用水约500毫升。
丁香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入药煎服时,通常用量为1-5克。但是很多人用丁香泡水喝,都是为了起到保健的作用,则不宜喝太多,以免引起肠胃不适或中毒,建议用丁香泡水时,每500毫升的水放10-15粒左右的丁香即可。
年幼、年老、身体虚弱的人群还需要酌情减量。
丁香和生姜泡水喝能养胃吗 丁香泡水一次放多少
1~3g即可。
丁香性温、味辛,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等功效,为治疗脾肾虚寒、呃逆呕吐的要药,现代研究发现,丁香中含有丁香酚、丁香烯、丁香酮等有效成分,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作用,还能促进胃酸分泌,抑制胃溃疡,但丁香也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一般来说,泡水放1~3g即可,若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
治胃炎的中草药有哪些
1、苏梗、佛手片
这两味中药当属治疗胃炎的首选药,两者均有行气和胃的功效,可消除患者胃胀、嗳气等症状。若患者的舌苔较腻还可加用藿梗,以加强化湿的作用。另外,藿梗和苏梗合用还有抑菌的功效。
治胃炎的中草药有哪些
2、砂仁、陈皮
这两味中药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砂仁是一味芳香健胃药,与陈皮合用,不仅可增强患者胃肠的运化功能,还有抑菌、抗溃疡的作用。但砂仁中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在煎药时需后下。
3、黄连、吴茱萸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泻心火的主药(这里所说的心火实际上是指胃火或胃热)。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是一味治疗消化道炎症的中药广谱抗生素。将黄连与具有温中降逆功效的吴茱萸合用,可起到辛开苦降、制止疼痛的作用,对由胃气上逆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另外,黄连与山楂(能促进胃酸分泌,且有抑菌的作用)合用,可治疗萎缩性胃炎。
4、丁香、功劳叶
丁香具有温中降逆的功效,可治疗反胃、呕吐等症状,且被认为是治疗口臭的良药。功劳叶原是一味养阴补虚药,因其含有小檗碱,所以也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丁香和功劳叶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谓是中药中的广谱抗菌抑菌药,两者对患者损伤的胃黏膜均有保护作用。但根据中药“十九畏”的原则,丁香不宜与郁金合用。
5、芙蓉叶、金银花、蒲公英
这三味中药都是清热解毒的常用药。药理研究证实,它们对众多细菌均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可治疗人体内外的各种炎症,尤其是对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充血、肿胀和糜烂有良效。
丁香能治幽门螺杆菌吗 降逆止吐
丁香味辛,归脾、胃、肺、肾经,其中含有丁香酚、乙酰丁香酚、丁香烯等多种挥发油成分,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些呃逆呕吐、食少吐泻的人群来说,平时可以适当地用一些丁香来泡水喝,可以起到降逆止吐的作用。
儿童快速止吐偏方 丁香生姜饮
组成:丁香1粒,生姜1块。
制配:将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顿服。
功效: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胃寒呕吐,呃逆,腹泻、肾虚阳痿之症,搭配生姜共饮,可温中和胃,散寒补虚,治疗受寒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