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地黄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消肿止痛
鲜地黄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消肿止痛
鲜地黄还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跌打伤痛,痈肿以及瘀肿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捣敷或取汁涂搽,以此来缓解症状。
青茄子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消肿止痛
青茄子不仅可以活血,而且还具有消肿的作用,对于跌打损伤所致的肿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减轻疼痛,同时及时散淤,减轻水肿的情况,预防由于水肿导致的循环障碍,有利于促进损伤部位的恢复。
鲜地黄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生津润燥
鲜地黄具有生津的功效,对于口渴咽干、津伤烦渴、以及内热消渴等情况具有一定疗效,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的人,可以选择鲜地黄与麦冬、沙参等药同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生津止渴作用。
手冻裂了用什么药膏好 三黄膏
功效:三黄膏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要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轻度烫伤。
使用方法:先用甘草煎汤清洗冻裂伤口,再用黄连、黄柏、黄芩灯亮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敷即可。
痛风如何消肿止痛 中成药消肿止痛
中成药可以达到很好的消肿止痛的作用,但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外敷,下面给大家例举几种常见的消肿止痛的止痛药,仅供大家参考,具体使用方法必须咨询医生:
组成成分:鸡血藤、九节风、白通草、花椒根等。
药物性状:内容物为中褐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苦。
主要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要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病。
组成成分: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
药物性状:内容物为棕黄色,气微,味微苦。主要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要作用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胁痛如胆囊炎等、黄疸如急性肝炎等)、无名肿毒等症。
外用: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
用药提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慎用;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忌用。
组成成分:了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药物性状: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
主要功效:清热祛风、除湿定痛、滋肝补肾、提高免疫、降血尿酸、降血脂、消炎止痛。
主要作用:用于热痹与顽痹所弓|起的痛风性关节肿胀、痛风石、血尿酸增高及痛风并发症。
桂圆壳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消肿止痛
桂圆壳除了内服,还可以进行外用,是中医临床上治疗人类烧伤烫伤的常用药,消肿止痛也能加快伤处愈合,具有一定消脂止痛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治痔疮的药
1.地榆槐角丸。地榆槐角丸由地榆、槐花、槐角、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能,合适有便血、赤色鲜红、肛门肿痛或痒痛、大便干燥、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用法是:每次服1丸,逐日服2次。
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由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硼砂、龙脑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消肿止痛的成果,适宜有肛门肿痛、便血、肛周溃疡、大便燥结等症状的内痔、外痔、混淆痔患者利用。内痔患者利用此药举行医治的法子是:在逐日清晨起床后、晚上临睡前及排大便后用温水洗净患处,先挤出少量的此药膏润滑胶木射管概况,然后将胶木射管插入肛门,挤出药膏,涂敷于患处。外痔患者可将此药膏直接涂敷在患处便可。
3.化痔栓。化痔栓由次没食子酸铋、苦参、黄柏、洋金花、龙脑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收敛的成果,得当有便血、肛门坠胀、肿痛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此药的用法是:在排便后或每晚睡前用温水洗净肛门,然后将1粒化痔栓塞入肛门。病情严峻的痔疮患者可早晚各利用1粒此药。苏华
4.痔康片。痔康片由稀莶草、金银花、槐花、黄芩、大黄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的成果,得当有肛门炽热下坠、肿痛、便血、便秘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用法是:每次服3片,逐日服2次,继续用药7天为1个疗程。必要注重的是,部份痔疮患者在服用此药后可涌现轻度的腹泻,此时应恰当地削减用药量。
5.痔疮内消丸。又叫舒痔丸,由槐角、地榆、枳实、当归、黄芩、牡丹皮、胡黄连、大黄、茯苓、地黄等药物构成,具备清热消肿、凉血止痛的功能,适宜有肛门肿痛、坠胀、大便秘结、便血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用法是:每次服15~20粒,逐日服2次。
6.化痔丸。化痔丸由盐肤木、勒苋菜、白茅根、千里光、三七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消肿、凉血止血的效用,适宜有便血、肛门坠胀、痛苦悲伤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用法是:每次服1丸,逐日服3次。
痛风如何消肿止痛 中药内服外敷消肿止痛
药物组成: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已12g,虎杖18g,当归10g,赤芍10g,忍冬藤30g,桂枝10g,茯苓24g,薏苡仁24g,牛膝12g,川芎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连服4~8个疗程。
配合外敷方:当归、红花、血竭、乳香、没药、水蛭、独活、细辛、松节、威灵仙、桃仁、冰片共研为细末调黄酒或醋外敷患处皮有破损应避开伤口,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舒筋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消肿。
药物组成:黄柏18g,苍术15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威灵仙30g,秦艽15g,木通15g,桂枝12g,当归12g,赤芍12g,生地黄12g,桃仁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连煎2次,取药汁约500ml,分早、中、晚服。
外用:适量加鸭蛋清或蜂蜜调制成膏敷患处,每日1次。
功效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海桐皮、威灵仙、独活、泽兰各12g,薏苡仁、土茯苓各30g,秦艽、草薛各15g,甘草5g,姜黄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5天为1个疗程,服1~2个疗程。配合外敷一号新伤药:黄柏40g,延胡索、血通各15g,白芷12g,羌活、木香各8g,血竭4g。粉碎后过80目筛,按患部大小,药末用冷水调后摊于纱布上,贴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一般换药3~5次。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红茴香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消肿止痛
红茴香中的药理活性物质还具有一定麻醉作用,可以明显减轻机体的疼痛,并且红茴香有祛瘀散淤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因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蚊虫叮咬所致的肿胀。
茄子皮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消肿止痛
茄子皮中的维生素类及抗氧化物质、生物碱等成分,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具有一定收敛的功效,使茄子皮食用后可以消肿止痛,对防治热毒疮痈、皮肤溃疡等症有很好的功效。
熟地黄食用方法
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