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患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表现都是什么

患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表现都是什么

1.全面性痴呆

在这类病人中,大腩病变呈弥漫性损害,它直接影响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病人的全部精神活动,常较早出现人格改变。常见于老年性痴呆、麻痹性痴呆等,多半无自知力。

2.部分性痴呆

是指患者智能部分产生损害,如记忆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能力减弱等,人格一般保持完整、定向,可有一定自知力。常见脑梗死性痴呆、脑外伤痴呆等。多发性梗死有时表现为筛孔样痴呆,是指记忆、智能损害呈筛孔样,并非是弥漫性损害,可有波动性。

3.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

由心理因素引起。产生心理障碍,病人貌似痴呆,实际并非痴呆,且可突然恢复正常。表现为病人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回答很荒谬,如l+2=9或4,但不越过问题的范围,还是作加法计算,这称为近似回答。有的甚至说自己30岁、爸爸18岁。但在生活中,病人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另外,童样痴呆,病人虽是成年人,表现类同于儿童那种稚气的样子,他学习模仿儿童说话的声音。甚至称自己才3岁,见了青年人叫叔叔、叫阿姨等。常见于癔症。

4.抑郁性痴呆

也是假性痴呆,是因抑郁情绪,影响其主动注意力,思维联想也受抑制,造成汁算力障碍,计算问题多答不会;问常识和理论问题,答不知道、不了解等,深入观察发现病人不注意问题计算或回答。病前无脑损害.抗抑郁治疗可缓解,波动大。

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全球每分钟有19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

全球各地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将从当前的4700万人增加两倍多,达到1.32亿人。仅2015年一年,就有约1000万老年痴呆症新增病例,相当于每分钟约19人罹患老年痴呆症。

准确地说,老年痴呆症指的是老年期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症占60%,此外还有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在整个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2%。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5岁以上人群中,每20人中就有1个阿尔茨海默症;8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人中就约有2.5人罹患该病。”中国阿尔茨海默氏病委员会常委理事、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乔立艳教授说,我国已是老年痴呆症大国,人口老龄化是患者激增关键。

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早诊率相对较低,门诊中不少患者来就诊时已发展到中重度,增加了治疗难度。很多家属等到老人迷路了、出现幻觉等情况时才带老人来就诊。更有不少家属认为,老年痴呆治不好,因此放弃治疗。事实上,通过药物、认知康复训练等,能减慢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缓解出现幻觉、迫害妄想等精神异常。 “千万别把老年痴呆错当成‘老糊涂’。”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可以归纳为“四不”:一是“记不住近期的事”。老人对一两天内发生的事记不住,但几十年前的事却记得清楚;二是“算不清数”,如买菜等简单的算术算不清楚;三是“认不得回家的路”。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空间”功能已受损,独自外出可能不认识回家路;四是“说不清话”。刚开始是说话漏字,后来可能发展为逻辑不清、自言自语等。

老年痴呆症症状

1、老年痴呆患者会出先近期记忆减退的表现,这是老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会忘记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刚给儿女打过电话,隔一会儿又打,但他自己根本记不得曾打过,记得老朋友,但记不住新朋友和新事情。

2、性格和情感改变也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如变得过分胆小或脾气暴躁、固执、多疑等。还有的患者早期会出现精神症状,如总怀疑别人说他的坏话;绘声绘色地描述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

3、生活和工作的主动性丧失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之一。正常人有时也会对一些事情感到厌倦,但调整后能很快恢复。痴呆症患者则表现得极为被动和消极,终日无所事事,在家里无目的地晃来晃去,有的在夜间反复下地走动。

4、计算力减退,稍复杂的账目不会算或算得很慢。这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比较明显的表现。这是老年痴呆的确诊症状之一。

5、判断力差,易将东西放错地方。这也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把电熨斗放在冰箱上,把手表放在饭碗里。

老年痴呆症能治好吗

老年痴呆称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力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目前没有药物能逆转或阻止其进展,但早期在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病因干预治疗,能延缓其病程并提高其生活治疗。

对进入更年期的病人可考虑适当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和中医药的调理。同时要加强社区老年保健工作,注意发现轻度痴呆患者,积极进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止脑梗死、腔隙性梗死、脑血栓等形成而发展为血管性痴呆。对已出现老年痴呆早期症状者,给予脑功能促进剂,以延缓病情进展促进患者康复。血管性痴呆可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还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50~75毫克口服,以防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中药对防治老年痴呆有较强的优势,且副作用少,可使用补肾,调理心脾,活血化瘀,安神健脑开窍的中药。

老年痴呆症前兆有哪些

老年痴呆症发病常很隐匿,不为人们所注意,因此,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延缓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痴呆早期记忆障碍表现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丢三拉四,初期表现为对近事的遗忘,如对几小时前刚吃过菜的已不能回忆。随着病情加重,远事记忆也受影响,如不能回忆过去的经历。有的病人表现为情感障碍,早期有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易流泪,遇事抑郁愁闷,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惧等。

一些病人有认知障碍,开始可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说话重复,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与以往的精明强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碍,由于记忆力减退,不知道东西放在何处,总怀疑有人偷他的东西。有的病人感到躯体不适到处求医检查,虽未查出异常,但仍感到痛苦。患者性功能低下,常怀疑配偶有外遇,为此家庭常吵闹不和。少数病人有行为障碍,一反常态变得过分节俭,到处收集废品,一些病人把自己画的简单草图比作为名家所画,备所珍藏。有些病人到了新环境经常走错家门。

老年痴呆早期症状

(1) 记忆障碍 老年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遗忘,比如:一件事情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转身就忘掉了放在哪里了,做饭菜时已放过盐一会儿后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了拿走而自己却离开了,刚刚被介绍认识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为忘了朋友的名字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有着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重大事件和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记忆力却较好,就是我们所说的远期记忆还保持的较好。然而,随着疾病的发展,远期记忆也会逐渐下降,甚至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等症状。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或者是刚刚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连在一起,张冠李戴,把姓张做的事情说成是行李做的,有时甚至会给别人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患者不认识自已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认识了。

(2) 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 患者分不清时间和地点,这不是因为患者的意识出现了问题,而是其认知能力,也就是其智力下降的一种表现。例如患者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不清楚自已在什么地方,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等。

(3) 计算能力障碍 计算能力下降也是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方面。表现较轻的是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明显的错误;表现严重时则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完全丧失了对数字的反应。

(4) 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 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5) 语言障碍 轻者说话啰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内容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6) 思维情感障碍 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7) 个性和人格改变 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8) 行为障碍 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好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欲亢进的倾向。

(9) 行动障碍 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时食,终至死亡。

怎么诊断老年痴呆方法

“日落现象”,可初步确诊为老年痴呆

63岁的张爷爷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近一年多来,他每次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时,都会不自觉地睡着。老伴很不解,就常常叫醒他:“困了就回屋睡去!”可是,张爷爷躺在床上,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了。并且,他的脾气到了傍晚以后也比以前大了很多。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二区主任医师王宝亮说,近些年,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有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 5%以上,75岁时急增至11.5%,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由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明不明显,因此绝大多数的老年痴呆病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但是,老年痴呆症在发病早期也并非无证可循。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有“日落现象”的老年人多为老年痴呆病人。日落现象是指,在傍晚后的几个小时甚至整个夜晚,老年痴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如烦躁、躁动、妄想、幻觉、亢奋、焦虑等等。

王宝亮主任提醒,虽然目前引起“日落综合征”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多与一天活动后体力和智力的消耗过度、某些药物的影响或者是受体内生物钟的反常调控有关。因此,老年痴呆病人要避免过于劳累、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如果有的老年人在下午发困,家人最好不要叫醒,而是为他们盖上棉被,让他们一直睡到次日凌晨。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画个钟表”,也可初步筛查老年痴呆

在讲座的过程中,王宝亮主任发现,许多听众都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于是,王宝亮主任就让大家在纸上画一个钟,标出12个数字,并且指向8点10分。很多人都能正确地画出来,但是,也有的人却把时针和分针颠倒了,有的人把12个数字顺序给标错了,有的人甚至画不出一个整圆。

王宝亮主任说,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早期会出现脑皮质的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部分丧失,记忆里轻度减退。然而,这种记忆力减退与老年人一般记忆力减退是有区别的。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通过简单地画一个钟,就可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判断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是否减退,对于及时发现老年痴呆倾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等),1分。

王宝亮主任说,临床资料显示,画钟试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画钟试验得4分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 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因此,老年朋友不妨做一下这个有趣的试验,如果不能按质完成,就提示有患痴呆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老年痴呆早期,擅自用药可加重病情

在讲座后的义诊中,来自周口的黄先生说自己经常失眠,还有一点焦虑,最近一直服用安定。脑病二区金杰博士说,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化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开始时有的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焦虑、多疑,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但要强调的是,老年痴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甚至是“老糊涂”。

早期老年痴呆症有哪些症状

老年痴呆早期的具体表现为:

一是近记忆减退,如有的患者会忘记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上街买菜忘了带回来等;

二是计算力减退,稍复杂的账目不会算或算得很慢;

三是视空间技能损害,在离家稍远的地方容易迷路走失,把东西放错地方;

四是思维贫乏,言语单调,有时自言自语,反复诉说某件事情;

五是性格和情感改变,如变得过分胆小或脾气暴躁、固执、多疑等。还有的患者早期会出现精神症状,如总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有的绘声绘色地描述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有的在夜间反复下地走动。

最好带老人去医院神经内科检查。

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以防止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老年痴呆 动脉硬化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注意智力训练,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 研究显示,常做用脑且有趣的事情,可保持人的头脑灵敏,锻练脑细胞反应敏捷,而整日无所事事,则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较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多学习新鲜事物;培养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应注意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如和朋友聊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患者可以咨询专家来进行相应的预防或者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的患病,尤其是避免因为老年痴呆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的现象发生,也要注意前期的现象,那么最后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老年性痴呆定义

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P)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形成。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也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它三种为亨廷顿氏病、卢伽雷氏症、帕金森氏病)。

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得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中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50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然双双被诊为老年痴呆;47岁妇女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这些都在显示,患老年痴呆的年龄在提前。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实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如果不提早发现和治疗,等发展严重了就无法治愈了。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专家说,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岁时就无法治疗了。

怎么诊断老年痴呆方法

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早期会出现脑皮质的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部分丧失,记忆里轻度减退。然而,这种记忆力减退与老年人一般记忆力减退是有区别的。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通过简单地画一个钟,就可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判断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是否减退,对于及时发现老年痴呆倾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等),1分。

临床资料显示,画钟试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画钟试验得4分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因此,老年朋友不妨做一下这个有趣的试验,如果不能按质完成,就提示有患痴呆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老年痴呆早期,擅自用药可加重病情

在讲座后的义诊中,说自己经常失眠,还有一点焦虑,最近一直服用安定。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化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开始时有的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焦虑、多疑,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但要强调的是,老年痴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甚至是“老糊涂”。

因此值得提醒的是,安定等药物虽然可以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但多为镇静剂,如果用量过大、时间过长、不规律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很容易使老年痴呆加重,因此,患有失眠、焦虑、抑郁的老年朋友在使用治失眠、抗焦虑类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另外,在老年痴呆的用药上也要注意,切勿擅自停药,否则会使老年痴呆出现反弹性加重。

中老年痴呆年轻化如何预防呢

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得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50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然双双被诊为老年痴呆;47岁妇女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这些都在显示,患老年痴呆的年龄在提前。

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实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如果不提早发现和治疗,等发展严重了就无法治愈了。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专家说,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岁时就无法治疗了。

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疾病,很多的专家想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方法,比如说通过老年的训练锻炼方式来预防老年痴呆和预防各种疾病,另外,如果中间有失眠或是常常会忘记一些事情,首先就要及时的检查是否是老年痴呆的先兆。

老年痴呆症的基本介绍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在当下,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几率已经变得很高,很多老年人都被这一问题所困扰着。另一个不认同忽视的要点就是,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而这就意味着,面对老年痴呆症威胁的人也会增加。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症一定要提高警惕哦!

调查发现: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50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然双双被诊为老年痴呆;47岁妇女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这些都在显示,患老年痴呆的年龄在提前。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实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如果不提早发现和治疗,等发展严重了就无法治愈了。 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专家说,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岁时就无法治疗了。

相关推荐

老年人失眠有什么危害

1、老年痴呆老年痴呆人群比大家想象的要多恨多,经常失眠的老人况老年痴呆的几率更是明显增加。 2、健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容易出现健忘的症状,而这一症状与失眠夜也密切相关。失眠的危害最常见的就是健忘,这是由于长期失眠造成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所致。 3、情绪功能障碍:老年人晚上经常失眠容易引起心烦、急躁、易怒、少兴趣、缺乏自信心等情绪异常症状,而这些情况又会加剧晚上失眠,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4、更年期征:更年期是每个人从中年步入老年一生中必需经历的过程,而失眠症状的出现更会突出更年期症的症状。而失眠

老年痴呆食疗偏方

虽然目前并没有治疗老年痴呆的特效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老年痴呆早期就及时进行治疗,治愈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不过这也取决于个人体质对药物的接受程度。除了正规治疗外,家人还可以给老年痴呆者试试一些食疗偏方。 治老年痴呆偏方:柿干龙眼蜜饯 原料:柿饼500g。 药材:龙眼肉,党参,黄芪各15g,山药60g,莲子20g,陈皮10g。 调料:红糖,蜂蜜。 制法:a、柿饼切4瓣;莲子去心皮;党参,黄芪捣碎;I1I药去皮切成片。b、将柿饼,莲子,党参,黄芪装进瓷罐中,放入适量红糖,蜂蜜,水,上锅用稳火隔水蒸150分钟。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上四大误区

误区一是老年痴呆是老糊涂,并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有轻微下降,但绝不会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实际上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需要早期治疗; 误区二是老年痴呆不会致命,只是记性差点。老年痴呆早期表现为忘性大、丢三落四、做不好家务等等,可能会引起各种灾难事故。者逐渐出现迷路,不认识家人打人骂人常用物品等精神症状是晚期出现缄默不语,二便失禁,各脏器功能衰竭。实际上各期老年痴呆者多面临生命威胁,其死亡对比糖尿病还要高,需要引起重视; 误区三:老年痴呆没办法治

老人老年痴呆早期症状 记忆力衰退

记忆力衰退是老年痴呆的主要表现。 由偶尔遗忘发展成经常遗忘,由遗忘近事而进展到远事,由遗忘事件的细节而发展到事件本身。最终导致即刻回忆严重受损,几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发生的事都无法回忆,以致时间记忆幅度缩短,最终可严重到连其姓名、生日及家庭人口都完全遗忘,好像生活在童年时代。 在记忆力缺损的同时,还可出现定向障碍,比如出门后不认识回家的路线,上完厕所,找不到所睡的床等。

​年轻人也可老年痴呆

年轻人也可老年痴呆 医学中老年痴呆亦称为老年期痴呆,其中有50多种类型的痴呆,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老百姓口中的‘老年痴呆’其实是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脑内代谢减慢、脑内介质分泌减少导致的,目前病因不是特别清楚。 此外,如果脑血管病导致的理解力、记忆力等症状不能在3个月内自动修复,那么脑血管病者也会得老年期痴呆。曾经有20多岁的年轻人因心脏问题抢救回来后得了老年期痴呆,这样的痴呆属于血管性痴呆,由脑血管堵塞等所致。 临床中发现血管性痴呆者比老年性痴呆者多,血管性痴呆治愈的几率大,

老年痴呆早期症状 无缘由的情绪低落

老年痴呆早期者常表现为无缘无故的情绪低落,郁闷、哀伤,做事说话迟缓,脑袋反应迟钝。总是感觉神思疲倦,哪儿都不舒服。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情绪突然失控,坐立不安的现象。

老年痴呆早期有哪些常见症状

1、记忆力减退 尤以近事遗忘最为突出,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早期症状者对当天发生的事不能记忆,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不记得,熟悉的人名记忆不起来,忘记约会、忘记贵重物品放何处。 2、情绪或行为改变 痴呆者的情绪可以变得极不稳定,较以往抑郁、淡漠或以激动、焦虑不安、注意力涣散。这是很普遍的老年痴呆早期症状。 3、兴趣丧失 痴呆者可能变得消极,缺乏主动性,长时间坐在电视机跟前消磨时日或终日昏昏欲睡,对以前的爱好也失去了趣。 4、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 痴呆者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例如,者可能不知道穿衣服的

老年痴呆早期诊断

大多数者表现为容易遗忘,特别是遗忘近期的事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减退,有时经过提醒也难以回忆。还有一部分者在处理一些以往能处理的相对复杂的事情时感到吃力,不知如何安排某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虽然其他人还没有发现,但自己开始为这种变化苦恼等。 当病人出现迷路、不认识熟人、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才来就诊,此时进行检查常发现脑的形态学改变已经相当严重。不仅者和家属容易忽视认知障碍的早期表现,一些医生包括神经专科医生也常忽视这些表现,他们更关注者有无运动和感觉的障碍,而对于智能等高级皮层功能则较少检查,即使者有

如何发现老年痴呆

1、思维情感障碍也是老年痴呆早期症状之一。老年痴呆早期症状表现为: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 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2、记忆障碍是老年痴呆早期症状。最初的老年痴呆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 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儿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拿走,刚

老年痴呆的前兆

很多人认为血压偏低一些不会影响健康。尤其是一些高血压者在使用药物降压时,认为血压只要降下来就行了,稍低点没关系。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收缩压略微高出标准时,如果降压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我们发现由于整体血压下降造成的脑部缺血可以加速老年痴呆症的进程。 研究人员从1987年开始对947个没老年痴呆症的中老年人进行了长达16年的追踪研究。在每三年一次的随访中,将血压和精神状况作为评测指标。结果发现,在研究对象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的头3年和后3年,出现了明显的血压下降。与之相对照,在被确诊为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