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藤临床应用
海风藤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关节痛、脚气浮肿、有腰膝无力而偏于寒者,常配独活、秦艽、桑枝等,方如蠲痹汤。中风后遗的手足不遂,也可在祛风活络剂中加入海风藤。
2、用于治疗胃脘寒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腹痛泄泻(胃肠炎),用海风藤15g,配救必应9g,水煎服。
用量:9~15g。
处方举例:蠲(juan,读圈)痹汤(《医学心司》):海风藤12g,独活3g,羌活3g,桂心1.5g,当归9g,川芎2.4g,桑枝9g,乳香2.4g,木香2.4g,灸甘草1.5g,水煎服。
注:海风藤的品种比较复杂。全国大部地区使用的海风藤,为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区的胡椒科风藤等数种植物的藤茎。福建省产的海风藤,主要为风藤;还有山蒟和石南藤(均为胡椒科)。浙江产的海风藤,原植物主要为山蒟,少数是毛蒟。这四种藤茎,在药材外形上不易区分,均为扁圆柱形。有些地区则以其中3毫米以下者作石南藤使用。京津销售习惯,用直径在3毫米以上者;3毫米以下者不用。
西北,中南、西南部分地区,以松萝科松萝等数种植物作海风藤。本品在上海又作老君须药用。此外,个别地区尚以木通科植物木通,白木通及木兰科异形南五味子的藤茎作海风藤用,均与上列附录中所说的显著不同,易于区别。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35~60厘米,直径3~7毫 海风藤(6张)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纫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6~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才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易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它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海风藤鉴别
性状鉴别:藤茎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3~1厘米,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节突起膨大,节间长3~10厘米,节上生有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灰黄色,有许多导管孔,射线灰白色与木质部相间放射状排列。木质部与韧皮部交界处裂成小洞成环球状。中央有灰褐色髓,髓部有灰黄色小点,系异形维管束3~5个。气辛香如辣椒,味微苦辛。以条粗均匀,气味辛香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鞣质和醣类。
药理作用:1、除湿;2、镇痛,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入肝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风湿痹痛,关节、腰膝疼痛。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抗肿瘤
海风藤提取物风藤环氧化物,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黄芩临床应用
黄芩-原植物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海风藤的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浙江中药手册》:宣痹,化湿,通络舒筋。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祛风湿,通经络
用于风、寒、湿痹。痹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筋骨、肌肤、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为其特征的一类疾病。《素问·痹论篇》亦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根据病因不同,痹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海风藤,性味辛、苦,微温,可用于风、寒、湿邪所行起的行痹、痛痹和着痹。体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手足沉重,活动不便。疼有定处,阴雨天更甚。甚则腰脊冷痛、沉重。兼有胸闷,时泛恶,肢体困重等证。舌苔白腻,脉濡缓。海风藤燥湿袪湿,行气散风,温经通络。为治着痹之要药。《浙江中药手册》目:“宣痹,化湿,通络舒筋。”
丝瓜藤的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气管炎 :一煎剂:取丝瓜藤(干)3~8两,切碎浸泡后煮1小时以上滤过,药渣加水再煎,两次煎液合并浓缩至100~150毫升,加糖适量。每次50~100毫升,日服2~3次,10天为一疗程。据在不同季节反复验证的1000余例的统计,总有效率在70%左右,显效率在30%左右。二丝瓜藤提取物:L12每日量1200毫克,L14每日量400毫克,均分两次服,10天为一疗程。据93例4个疗程的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为60~63%,显效率为13~25%,与煎剂比较无明显差异。此外,曾分别以丝瓜络、丝瓜叶鲜汁及天萝水共验证350余例,结果总有效率均低于丝瓜藤。但也有用天萝水观察100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达96%,显效率达50%的。据观察:丝瓜藤及其提取物的主要作用是镇咳及祛痰,平喘作用较差,无明显抑菌消炎作用;疗效与剂量及丝瓜藤的经霜与否均无明显差异。对单纯型的疗效较喘息型好。无肺气肿者效果比合并肺气肿者好。用药时间以4一?疗程的疗效较好,延长疗程其疗效未见明显升高。疗效与病程无明显规律性。疗效与季节有明显差异,以夏季疗效最高,秋冬较低。约20%病例有嘈心、口干等副作用,程度轻微。提取物则几乎无副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2、治疗萎缩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 :用丝瓜根及近根3~5尺之藤煎服,每次3钱,日服1次。或用根藤约1两(以新鲜者为佳),和瘦猪肉煎汤服。5次为一疗程。据观察,初服1、2次后鼻腔分泌物有所增多,间或微感头晕,以后便消失,无其它不良反应。治疗萎缩性鼻炎15例,服药后脓痂、鼻臭全部消失,嗅觉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鼻腔粘膜萎缩程度无明显改变。6例慢性上颇窦炎及1例左侧慢性副鼻窦炎,治疗后鼻涕显著减少,头痛消失或减轻,上颌窦穿刺脓性及粘性分泌物全部消失。此外,亦可用枯藤切碎,焙至半焦后研末吹鼻,每日2~3次,3~4天为一疗程。对慢性鼻窦炎有一定作用 。
肩周炎的食疗方法 二藤川芎煮鸡蛋
材料:鸡血藤20克,海风藤15克,川芎1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做法:将鸡血藤、海风藤、川芎洗净后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后,去渣留汁。然后将红糖加入药汁中,稍煮片刻后将鸡蛋打入,急性煮至鸡蛋煮即可。
功效: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肩周炎患者服食。
蚕蛹临床应用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
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蚕蛹味甘、辛、咸,性温。入脾、胃经;可补肾壮阳,补虚劳,祛风湿;可作为男子阳痿、遗精补益、小儿疳积、消瘦、消渴之食用。
炒蚕蛹:蚕蛹炒熟,调蜜吃,治小儿疳积、消瘦、消渴之食用。酒煮蚕蛹汤:蚕蛹30克,米酒1盅,水1盅,同煎取汁约1盅服,治消渴,或心烦神乱。
广东海风藤的营养价值 活血通脉
广东海风藤可用于跌打损伤。外科跌打损伤,伤处血脉不通,气滞血瘀,可见红、肿、疼痛,活动不便。海风藤味辛、苦,气微温,性能祛湿,行气,活血,温通经脉,以消肿,去瘀,止痛。《四川中药志》即以其泡酒服,治跌打损伤,用之显效。
石韦临床应用
①治疗支气管哮喘: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 次服,3天为一疗程。观察11例,服药后喘息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糖浆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
⑴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⑵冲剂:日服3次,每次1 包,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控制者 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⑶提纯石韦"410"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