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跗阳主要治什么病 跗阳穴穴位解剖

跗阳主要治什么病 跗阳穴穴位解剖

在腓骨后方,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绯动脉末支;布有绯肠神经。


跗阳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跗阳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头痛等。

3.其他:头重、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脚腿痛等。


地五会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地五会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跖关节)的后缘,第4,第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地五会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跗部,有疏肝利胆,通经活络之功。用于治疗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以及胆经循行路线上的疾患。胆经起于目外眦,下耳后循头侧,经胸过季肋,循下肢外侧抵足跗,由于“静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凡肝胆经郁热所致的目赤耳鸣,胁痛,乳痛,足跗肿痛等并,可选用本穴治疗。

侠溪的准确位置图 侠溪的作用机制

侠溪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跗部,为胆经之荥穴,五行属性属水,水可滋阴,水可克火。故本穴可清泻肝胆之火,可治疗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及肝胆火盛循经上扰坐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颊颌肿痛,可达清利头目的功效;并且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乳痈肿痛,足跗肿痛。


地五会的准确位置图 地五会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胸胁疼痛,乳痈,足跗肿痛。

作用:地五会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跗部,有疏肝利胆,通经活络之功。用于治疗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以及胆经循行路线上的疾患。胆经起于目外眦,下耳后循头侧,经胸过季肋,循下肢外侧抵足跗,由于“静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凡肝胆经郁热所致的目赤耳鸣,胁痛,乳痛,足跗肿痛等并,可选用本穴治疗。


跗阳的准确位置图 跗阳主要治什么病

跗阳穴属膀胱经,位于小腿部,为阳跷脉之郄穴,是阳跷脉气深聚之处,具有较强的舒筋活络,通经镇痛的作用,故可循经治疗腰腿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足太阳以及阳跷脉均上合于目,入络于脑,故本穴具有清利头目之功,而治疗头痛,头重,目眩等疾病。


脚气的针灸治疗法

1、针灸

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内关郄门;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 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

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针

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脚癣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1.针灸

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处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随证配穴脚气冲心 巨阙内关郄门;脾胃虚弱 脾俞胃俞;跗肿麻木 八风太白。

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 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2.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3.水针

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跗阳是什么意思

跗阳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阳蹻之郄穴(阳跷脉郄穴)。

别名:外阳、阳蹻。付阳,附阳穴。

穴位含义: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

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 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故 名。付阳、附阳穴名意与跗阳同。

阳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阳经上行的阳气构成,气血之性同于阳跷脉。但由于膀胱经上行至此的阳气较为寒湿,即使有足少阳、足阳明的阳气带动足太阳的阳气上行,由本穴上输的阳气量亦较少,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阳跷脉郄穴。


脚气的针灸治疗法

一、针灸治疗

1、治法:取足少阳、阳明与太阴经穴为主。偏实者针用泻法;偏虚者针用补法。

2、处方:阳陵泉 足三里 悬钟 三阴交。

3、随证配穴:脚气冲心:巨阙 内关 郄门;脾胃虚弱:脾俞胃俞;跗肿麻木:八风太白。

4、取穴根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脾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二、电针

选穴风市足三里伏兔悬钟 方法通电10—15分钟,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频率以病员耐受情况而定。每次选二对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三、水针

选穴曲池外关阴陵泉足三里悬钟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维生素B12100微克注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金门是什么意思 金门的配伍功效

金门穴配太阳穴、合谷穴:治疗头痛;

金门穴配跗阳穴、委中穴、环跳穴:可麻醉止痛、提高痛阈。


相关推荐

解溪穴的作用有哪些

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下陷中,即踝关节前横纹中两条大筋(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与足趾正对处即是解溪穴。本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居足背踝关节横纹中点,故可下肢痿痹,足跗疼痛等局部疾患;本穴又属经火,为胃经之母穴,根据虚则补其母的法则,用补法,有收益火生土,健脾强胃的作用;使用泻法,可退阳明之实热,达到热退则气不升,火不补,神可安,风可熄的作用。

艾灸太冲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主

1.人在大怒之后感到胸闷没胃口,可以艾灸太冲穴来缓解症状。2.由于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牙痛,咽痛,高血压等症状时,可以艾灸太冲进行疗。3.肝气不疏引起月经,胃痛,腹胀时,艾灸太冲也可以缓解。4.艾灸太冲还可防肝经所过之处的胁痛,疝气,癃闭,生殖系统,足跗肿,下肢痿痹等症。

然谷准确位置是哪里 然谷的功效和作用

1、缓解疗咽喉肿痛、消渴、月经不调、阳痿、阴挺、阴痒、遗精、足跗肿痛等。2、然谷穴按摩然谷穴的功效:升清降浊;益气固肾、清热利湿、泻热、消胀、宁神。

足临泣按摩手法 按摩足临泣主

足临泣上通于目(足少阳胆经在头部有一头临泣穴,位于目上入发际五分处),按摩足临泣穴具有疏肝熄风,化痰消肿的功效, 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现代常用本穴疗高血压,失眠,头痛,中风,胆囊炎,肠结石,乳腺炎,月经不调等症。

坐骨神经痛方法是什么

一、刺血取穴:分两组。甲组:环跳、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乙组: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绝骨、跗阳、丘墟、昆仑。操作:甲组偏重于根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1~2穴。乙组偏重于干性患者,每次取2~4穴。以16号三棱针消毒后,于所选穴位或穴周静脉血管点刺出血,深约1~3分,环跳3~6分。血止拔罐,约2~3分钟去罐。首次疗出血量可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约10~3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的作用机制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这个穴位有兼脾胃与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机制:公孙穴属脾经,为脾之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可直接通达两经经气,故健脾和胃之功较强,为疗脾胃疾患之要穴;通过健运脾胃,可利水消肿,针刺本穴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用于疗消化性溃疡;另外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与阴维脉合于胃心胸,故可疗冲脉疾患;冲脉与女子月经有关,本穴

缓解脚痛按摩手法

足临泣穴——献给爱穿高跟鞋女性的礼物【位置及取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功效及主】:疏泄肝胆,清化痰热,通调带脉。主头痛,目外眦痛,瘰疬,胁肋痛,足跗肿痛,足趾挛痛等。现代多数女性白领经过一天的工作,大多会感觉浑身皱巴巴的,再加穿着一双“看上去很美,但穿着很痛苦”的高跟鞋,整个人自然劳累至极。怎么办呢?这时若在临睡前指压一会儿足临泣穴,很快就会感觉全身舒畅,一身的疲劳就可缓

陷谷的意思是什么 陷谷的配伍疗法

1、陷谷穴配陷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卒面肿。2、陷谷穴配列缺:主面目肿;有清热解毒的作用。3、陷谷穴配内庭、太冲:主足跗肿;有清热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

侠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侠溪穴类属功效

类属:为足少阳胆经荥穴,属水。功效:清肝写单,清利头目,消肿止痛。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颊颌肿痛,胸胁痛,乳痈肿痛,足跗肿痛。

足窍阴在什么地方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经穴的穴道,位于人体的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快速取穴法:侧坐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由第4趾趾甲外侧缘(掌背交界处)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祛风止痛,通经聪耳之功,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泄热,利胁,通窍的作用,对于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具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够疗脑贫血,胆道蛔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