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生活常见的几大误区

高血压生活常见的几大误区

灵丹妙药根治高血压

一经确诊,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人们要擦亮眼睛。

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大部分高血压没有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甚至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就必须测量血压。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1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血压;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包括:血压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测量的频率就要更勤。

医院比在家量血压准

在医院和在家中测血压,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一般,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偏高,容易过度诊断高血压,医生也有可能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以及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可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来补充。

有很多人因为就医紧张,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数值高,而在家庭测量的血压不高,这叫“白大衣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

不按时间和方法服药

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如阿司匹林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该在睡前服用。而且不能用茶水、牛奶或饮料送服药片等。

经常漏服药物

每天服用的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或应该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没有按照规定的次数服用等。这种情况常见于记忆力不好的老年人,或者是比较粗心的中青年。

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一般包括有意增减剂量或无意中弄错剂量两种情况。但不管出于哪一种情况,这种做法都非常危险,尤其是有意增减剂量,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产后减肥生活常见四大误区

产后减肥误区一:产后马上节食

俗话说:“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意思就是:产后身子转弱,需要好好滋养,马上节食,只有自寻烦恼。产后哺乳在所难免,再加上家里新添的小家伙,劳心劳力。这个时候直接节食减肥只是在没事自寻烦恼。

产后减肥误区二、产后减肥要运动 我蹦、我跳、我运动

事实上运动减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有氧运动”,但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知的会出好多汗的剧烈运动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等都属于无氧运动,而“无氧 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爆发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可不会帮助我们减肥哦!如产后减肥,当然多做有氧运动啦慢跑、散步、健身操什么的就够了。

产后减肥误区三:把希望寄托在产后服减肥药减肥茶上

事实上减肥药的作用原理主要是经过人体少吸收营养,增加排泄量,达到减肥目的,减肥药同时会影响人体正常代谢。新妈妈应补血补气;减肥药属利水利尿的物品,一直服用这类“下气”药物,对新妈妈不利。同时哺乳期新妈妈服用减肥药,相当于在给成长中的宝宝吃减肥药,得不偿失。

房事生活常见误区

1刻意追求高潮

房事生活并不一定非要达到高潮。男女房事生活过程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往往更容易到达高潮,而女性则不然。据统计,大约只有30%的女性才会体验到高潮,也就意味着十次房事生活能有三次体会到高潮就很不错了。有些女性,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达到高潮的次数会再度降低。

2重复房事生活

很多人会问一晚爱爱几次比较适宜?其实答案只是一次。在医学上,一夜两次后者两次以上的成为重复房事生活,而重复爱爱不仅耗费大量的体力,还会影响人体对性的敏感程度。据分析,每一次房事生活相当于跑一千米消耗的能量,如果一夜进行多次,必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

3滥用壮阳药

很多人为了提高房事生活的质量,又受到市场上壮阳药,延时药等广告的引导,而乱购买壮阳药。很多人问每次房事生活只有10分钟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正常的爱爱时间是多少。我国的性学专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国人的房事生活时间即从插入阴道到射jing一般在5-15分钟。并把早于2分钟定义为早xie。所以爱爱10分钟完全属于正常时间,没有顾虑的必要。需要延长的只是前戏和房事生活之后夫妻之间的互动时间。

4一滴精十滴血

中国有句古话“一滴精十滴血“。很多男性认为每过一次房事生活就会耗费体内的一点精气,耗费尽了人也就完了。其实这句话在现代医学上看来并不准确,适度的射jing对男性维持性器官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精气在不断恢复,只要不过度,是不会对身造成伤害的。

高血压患者最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

高血压患者最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

高血压是心血管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在饮食生活上存在着很多的注意事项。比如主食的选择。盐的摄入量。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等都是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另外,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但人们在治疗高血压期间很容易走入误区使得病情没能好转,下面介绍了患者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一起来了解下。

1.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2.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4.不用药亦可降压。

5.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6.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7.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8.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提醒高血压患者不得喝酒,喝酒同时吃药会引起血压加倍升高。

高血压六大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患者必须绝对严格限制饮食

一般讲,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食,但过分严格地限制饮食是不合适的。高血压患者主要限制食盐及高脂饮食,应多吃蔬菜、水果及其他低热能饮食。

误区二:单凭饮食、运动也能控制血压

有些人属于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140-150毫米汞柱),通常是先做2-3个月的饮食运动调节,再来复查评估血压(最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如果血压正常了,可以不用吃药,继续调节,但要是不正常,再调节也不能逆转,那就必须吃药了。对二级(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一般都要给药,否则血管损害更严重,随时都可能出意外。

误区三:目标是140/90毫米汞柱

事实上各个病人的年龄、脏器功能情况有所不同,降压目标值是有所不同的,越是有并发症的人群,血压的达标值也越严格。比如,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则要求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由此可见,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血压达标值不同,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因人而宜,应听从医生建议。

误区四:长期用药将形成耐药性

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误区五:服用降压药会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造成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体质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误区六:喝葡萄酒降压

红酒中的确含有白藜芦醇,但目前有关白藜芦醇健康益处的研究发现并不能直接“归属”红酒,因为实际上普通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不高,一般为1.5-3.0mg/L。根据美国有关白藜芦醇膳食补充剂的建议,每天宜服用4mg白藜芦醇,如果换算成普通红酒是很难达到这个剂量的。研究表明,喝红酒没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红酒多少有一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并非降压。所以,对于那些从来不喝酒的人来说,尤其是高血压人群,最好是不喝酒(包括红酒)。

​高血压患者常见误区

有些高血压病人服药过程中血压总是出现反复,这与不少病人对于服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关,最常见的有5 大错误,需要加以纠正和澄清。

1. 我的血压虽然高但没有症状,所以不用吃药我们常说“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就是说高血压的危害不在高血压本身,也不在于有无症状,而在于血压持续升高可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一旦并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尿毒症,恐怕后果就不堪设想了。1999 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危险性分层(组)。由表可以看到虽然同为1级高血压,但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可以是低危的、中危的,也可以是高危甚至极高危组的。对于低危及中危组的病人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于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病人则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所以,病人是否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不是根据症状,也不是单纯根据血压值,而是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危险程度。因此,那种没有症状不用吃药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对于轻度甚至中度血压升高者,虽然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血压趋于正常,但还是应该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当然,经过长期服用降压药,再加上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所用药物的剂量或种类,直到能以最小剂量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服用维持量贵在坚持,有时虽然每天仅用药1次,每次仅半片或1片药,看似微不足道,但它能维持血压在安全水平,且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别人吃这种降压药效果好,所以我也可以吃个体化原则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则之一,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加之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每个病人如何用药均有所不同。例如一个病人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蒙诺”效果很好,但另一个病人可能因干咳不能耐受而不得不停药。有些病人单用或联合用利尿剂后降压效果很好,但痛风病人却可能因此而使病情加重。

3.血压增高时就吃药,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认识。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物是治标不治本,即只能控制血压,但不能彻底根治,所以抗高血压治疗应无限期,这也是一个准则。有资料证明,高血压病人如停止服药,其血压早晚会回到治疗前的水平。所以,当您的血压降至正常时,并不意味着您就可以停用抗高血压药物。您如果想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能够健康生活的话,就必须坚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擅自停药造成的血压波动不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加重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4.老年人血压不能降至正常,否则会影响脏器的血液灌注这是没有道理的。大家知道,在血容量及心搏出量不变的情况下,血压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外周血管的阻力。这种阻力增加主要是因大动脉硬化及阻力小动脉收缩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是二者的综合结果,它并不能增加各器官的有效循环血量。所以老年人血压降至正常,不会影响脏器的血液灌注。当然,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日益老化,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舒缩功能受限,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压,观察药物治疗周期应稍长,一般用药1~2 周后再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5 个条件:一是具备有效的降压作用,并不产生耐药性;二是能抑制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和血管损害; 三是能减少或不增加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四是不加重伴有的其他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衰等;五是服用方法简便,无严重副作用。只要符合上述五点,不管老药新药都是好药。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药理学家通过比较新、老降压药物发现,新上市的降压药并没有更优越的降压效果;在减少合并症上也是如此。惟一例外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除了具有降压作用外,同时具有6个强适应证:①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②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效;③对治疗冠心病高危因素有效;④在心肌梗死后仍可使用;⑤它能改善肾脏的供血,使尿中蛋白减少,在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方面较其他降压药更有效;⑥它尚能预防中风复发。加各器官的有效循环血量。所以老年人血压降至正常,不会影响脏器的血液灌注。当然,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日益老化,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舒缩功能受限,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压,观察药物治疗周期应稍长,一般用药1~2 周后再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5. 新上市的降压药比老降压药好一种理想的降压药应具备如下5 个条件:一是具备有效的降压作用,并不产生耐药性;二是能抑制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和血管损害; 三是能减少或不增加心血管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 四是不加重伴有的其他疾病如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衰等;五是服用方法简便,无严重副作用。只要符合上述五点,不管老药新药都是好药。对每个具体患者来说,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好的降压药。药理学家通过比较新、老降压药物发现,新上市的降压药并没有更优越的降压效果;在减少合并症上也是如此。惟一例外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除了具有降压作用外,同时具有6个强适应证:①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②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效;③对治疗冠心病高危因素有效;④在心肌梗死后仍可使用;⑤它能改善肾脏的供血,使尿中蛋白减少,在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方面较其他降压药更有效;⑥它尚能预防中风复发。

高血压患者最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

高血压是心血管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在饮食生活上存在着很多的注意事项。比如主食的选择。盐的摄入量。心理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等都是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另外,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但人们在治疗高血压期间很容易走入误区使得病情没能好转,下面介绍了患者容易进入的八大误区,一起来了解下。

1.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2.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4.不用药亦可降压。

5.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6.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7.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8.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高血压生活中如何护理

1.生活规律,应强调合适的生活安排与充足的睡眠,调节日常活动的内容,生活既安定又饶有兴趣,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防止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生。

2.戒烟、酒在防止高血压的发生中也是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3.适当锻炼对血压及呼吸的调整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活动锻炼,以免活动后反而促使血压升高和更不稳定。

4.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而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需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70mmHg以下。

生活中常见的养胃误区

误区1、胃痛了,喝杯牛奶

完善建议:跟固体食物一同食用

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人感到舒服。实际情况如何呢?专家介绍,胃痛有很多原因:像便秘会引发胃痛,情绪不安能引起胃痛,肠道传染病会引起胃痛等等,并非所有情况喝牛奶就能改善疼痛。只有真正因胃部损伤引起的胃痛,喝牛奶才有止痛效果。这是大家喝牛奶之前要分辨清楚的。

此外,胃痛者喝牛奶不能空腹喝,需跟固体食物一同吃进肚子。牛奶能跟胃酸中和以减轻胃痛,但牛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这样反而会刺激胃酸增多,增加疼痛。跟固体食物一同进食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消化时间,让牛奶在胃部停留时间延长,以达到中和胃酸,停止胃痛的效果。

误区2、粥易消化,胃病勤喝粥

完善建议:选煲得粘稠的粥,而非水泡饭

粥容易被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但有一点要注意,粥别过热,温度过高的粥会伤害胃黏膜。另外得保证你喝的是真正的“粥”,而非水泡饭。

合格的养胃粥是粘稠的,米粒不会沉在水下,而是和水均匀分散在一起。而有些小食的粥严格来讲并不是粥,米是米,水是水,两者还未融合在一起,只能称为水泡饭。粥养胃,而水泡饭伤胃。

粥有助于消化,因为基本上不需要胃再做太多揉碎的工作。而水泡饭缺少咀嚼地吃下肚子,水冲淡胃酸,米粒不易被消化。这对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的人来说,就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加上水泡饭、汤泡饭像粥,有水在里面很多人不会像吃米饭那样细细咀嚼,随便嚼几下就吃下肚子了。所以如果你吃的是一份水泡饭,一定要细嚼慢咽,可别囫囵吞枣。

误区3、吃姜能暖胃

完善建议:胃虚寒才适合

中医中有个说法是“食以喜为补”,意思是不讨厌的食物才能更好地对身体发挥作用。陈延说,首先姜的味道并非人人喜欢。其次姜来治胃病要分清体质,如果本人属于胃虚寒,容易胀气拉肚子,含些姜片喝碗姜水确实有改善作用。但如果本人为热体,容易上火有口气,就不建议再吃姜刺激了。

误区4、人人都吃七分饱

完善建议:有胃病的人更应遵循

现代人都有繁重的工作,餐餐吃七分饱并不能保证有足够能量应对工作。身体健康的人只要吃到感觉不饿了,肚子舒服了就行,但也别吃到连路都走不动就好。

而如果本身胃酸过多或者有胃病,每餐最好七分饱就可以了,免得加重肠胃

得了高血压,生活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高血压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只有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战胜高血压。生活中要注意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生气、烦躁、发怒不利于血压恢复,保持心情舒畅、冷静、乐观才能控制血压。

除了保持良好的情绪,在饮食和一些日常习惯上,也要注意。

最重要的是注意低盐饮食,戒烟戒酒,保持一定的运动,如果有超重、肥胖,注意减肥。

高血压常用药误区

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才服药

如果患者不坚持服用降压药,而是偶尔想起来才吃,这样就会使血压时高时低,无法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甚至会引起心脑血管的突发疾病,威胁生命。

轻易相信药品广告

广告为了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可能会对药物的疗效夸大其词,对其副作用会有所隐瞒。因此患者不应该轻易相信药品广告,应该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这样才能及时治疗并且防止遭受经济损失。

频繁尝试不同的降压药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血压也不例外。患者不应该为了一时的疗效而频繁更换不同的降压药,这样反而不利于维持血压稳定。

对于副作用过度恐慌

虽然降压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并非每种副作用都会被每位患者遇到。相反,有时候副作用也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不注意正确的服药时间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遵循一定的生物节律,血压也有自己的节律,因此要在对的时间服用降压药,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又能防止意外发生。例如,早上起床时血压容易达到峰值,容易引起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有这些风险的患者应该起床后第一时间服用降压药,而不是等吃完早饭或者上班以后再服用。

不天天测量血压

患者应该在服药的时候,每天坚持测量血压,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所服的降压药是否有效。测量血压最好的时间为每天早上起床以后,这时候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

只要患者们注意高血压常用药误区,改正不良的用药习惯,就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用药三大误区

误区一:有病不愿服药

43岁的卢女士时常感觉头晕目眩已经半年多了,在3天前的体检中确诊了高血压,医生给她开了降压药,但她担心“一旦吃药,终身就离不开了”,所以一直没敢服药。

专家提醒:当确诊为高血压病时,即使是无合并脏器损害的一期高血压,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就要进行药物疗法。一些患者讳疾忌医、视药如虎,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虽然高血压治疗往往是长期甚至终身性的,但这与某些精神药品的成瘾性完全两码事。要充分认识到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且会损害全身多个脏器。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坚持认真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40/90mmHg以下乃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同样可以有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误区二:不难受就停药

汪阿姨今年68岁,患高血压已经20多年了,通过长时间的规律服药、饮食调节、运动健身等调理,近期几乎没有了眩晕、恶心等高血压症状,于是就想停药。

专家提醒:有不少患者虽认可用药,但却以自觉症状来取舍用药,这也是十分有害的。临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检测血压有明显异常或进行有关检查时才知道心、肾、脑及血管已有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无察觉”时突发中风、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悲剧。这警示我们,血压升高及器官受损的程度、预后与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不一致,等到忍受不了再去服药,就像亡羊补牢。这样不规律的用药,会造成血压波动特别大,加大对血管的冲击,加重动脉硬化。

误区三:迷信新药、洋药

66岁的廖叔叔患高血压10年,血压一直控制得很稳定,但近半个月出现了一些波动,有时还感到头晕。前几天,听老战友说他吃了一种美国产的降压药,效果特好,于是就嚷嚷着让在国外工作的儿子买。这几天,又看到街头发的传单上宣传有种新配方降压药特别神奇,能彻底治愈高血压,他又有些动心。

专家提醒:降压药品种繁多,但千万别“乱投医”,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且经济实惠的国产降压药有依那普利、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以及美托洛尔、吲达帕胺、珍菊降压片及复方降压片等。长效制剂的降压药降压的维持时间长、改善血压的波动性但一些长效药物价格较贵。

知道了高血压用药三大误区,至于弃药不用,却去相信那些早已被医学证明无效的所谓“降压仪”、“降压鞋”之类,只能贻误病情。

高血压生活护理误区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2、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相关推荐

生活中常见的保健养生误区

一、每天梳头一百下 每天梳头一百下有益健康?还是越梳越掉发?经常梳头的确可以加强对头皮的按摩,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从而牢固发根,减少脱发现象。 还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发生;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但是过分的梳头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所以油性发质的人,要少梳头。干性发质的人适合多梳头,选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这样不易伤头皮,还能按摩头皮,但是也要适量,不能一味贪多。 你会梳头吗?怎么

女人补血常见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对一般广告中宣传的肉食损害健康产生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 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 误区二:蛋、奶对贫血者多补益 牛奶够营养,但是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父母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蛋黄补铁好,蛋

女性补血常见的七大误区

多喝牛奶可帮助补血 牛奶营养丰富,多喝有利于身体健康,因而也有很多女性朋友认为多喝牛奶可以促进铁的吸收,从而提高补血功效!然后事实刚好相反,牛奶不仅不能帮助促进铁的吸收,还会影响铁的吸收! 牛奶是碱性食物,与铁同食会产生部分结合,从而影响肠胃对铁的吸收! 红糖补血 女性月经期间或是坐月子,都习惯型喝红糖水,认为能起到不补血作用,但专家指出红糖其实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民间流传的过于玄乎! 单吃红枣、枸杞补血 说道补血,很多女生脱口而出就是吃红枣、枸杞,认为多吃这两样就能起到补血作用!红枣枸杞确实能有补血功效

生活比较常见的健康误区

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来预防感冒 具有季节性,使用的人也逐渐增多的预防感冒的口罩。“不是伊达眼镜,而是‘伊达口罩’”这样的口号最近几年倒也是挺流行的。” “在满员电车上或是偶尔睡觉的时候戴口罩还是没问题的,但长时间戴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正常交流,还是多加注意为好。” 回家后使用杀菌性漱口水进行消毒 “使用杀菌性漱口水虽然可以有效预防流感,但因为其本身是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话容易使粘膜受到强烈刺激而受损。” 飞机上耳朵痛时憋气 “耳朵痛的时候憋气的话,会有引起中耳炎症状的危险,所以建议还是采取

高血压治疗误区

1.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2.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3.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4.不用药亦可降压。 5.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6.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

高血压常见五大症状

一、眩晕。 是高血压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可能的原因: 1、血压降得太低或长期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忽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2、高血压可以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引起头晕。 二、头疼。 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血压过高时,内脏及四肢小动脉明显收缩,因脑部血管收缩力差,于是流进脑部的血液就相应增多,引起动脉充血、扩张,产生头疼,甚至有时引发恶心、呕吐,多因血压忽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

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长期熬夜

在当代,熬夜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可这会大大增加高血压发生的概率,因为人的血压情况在昼夜是会发生变化的,白天较高,夜晚较低,一旦长期熬夜,人的血压在夜晚也会处于较高水平,长期以往导致高血压的出现。

预防高血压生活中要注意哪些

情绪稳定,应少怒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因为人在紧张、激动、恐惧或者愤怒时,可出现心悸、气急及血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破裂中风致死,故高血压病为心身疾病,道理也就在此。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如遇不满意的人和事时,应进行“冷处理”,尽量避免正面冲中突;同时,患者应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培养高尚情操,豁达胸怀。这些,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均很重要。 多运动,改晨练为午后练 高血压病患者,应改晨练为午后练为好。因为清晨,特别在冬春季节

老年高血压怎么办解决

高血压是老年朋友常见疾病,其跟年龄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人高血压控制不良将会导致中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慢性肾衰等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所以要注意积极病情发展,避免各种误区,科学合理用药,长期用药物控制同时调整生活方式。 医学治疗的方法 老人得了高血压首先要避免高血压治疗的最为常见误区,老人得了高血压怎么办医学治疗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自己的降压药,注意血压的密切的监测,偏方降血压方法要慎重。无合并症的单纯高血压、有合并症的高血压人群要注意治疗选药及联合治疗的方案,进而实现最后个性化治

白领的三个常见的生活误区

下面带大家去看看白领的三个常见的生活误区! 憋尿人容易引起尿道炎 尿道感染:专家解释说,尿道炎是一种女性高发病,不时会有复发的可能,令人防不胜防。如果女性长期久坐,喜欢憋尿,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她会患上急性尿道炎了。从女性的生理结构上看,长期久坐极易使血液循环变慢,尤其是影响了会阴部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不动等可使尿液积存于尿道内继发尿道感染。 白领久坐卵巢会受到伤害 新生儿出生时卵巢约有15万-50万个卵泡。到了生育期,女性只有300-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并经排出,其余卵泡均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