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学数学游戏有哪些

儿童学数学游戏有哪些

儿童学数学的游戏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那么家长该怎么选择呢?下面推荐的几种游戏,对于宝宝在数学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

1、倒述数字

倒述数字要求儿童将大人口授的一串数字以相反的次序倒述出来,如口授123时倒述为321。在倒述数字时不容许看写出来的数字,或自己用毛将口授的数字用笔写下来。这要求儿童十分注意听,马上将数字记忆,同时要用心去想即是通过逆向思维将数字的次序倒着背出来。1987年调查中发现有8.5%的4岁儿童和72.5%的5岁儿童中能倒述2位数;有7.4%的5岁儿童,有74.5%的70个月儿童,有98.5%的76个月时能倒述3位数。1995年发现4岁时有82%人能倒述2位数,有25%人能倒述3位数,还有10.2%人能倒述5位、3.4%能倒述6位数。比内L-M量表要求7岁倒述3位,9岁倒述4位,12岁倒述5位,只有高智商成人才能倒述6位数。韦氏1950年指出,复述和倒述数字是一种测定智力的方法。如果成人不会复述5位数和倒述3位数,有90%的可能性诊断为智力低下和记忆缺陷,他们不能集中精力来完成任何艰苦的工作。

2、倒数数

倒数数就是从大到小倒着数数,如54321。学过用儿歌倒数的儿童从3岁半就能倒数10-1。儿歌押韵,顺口:123,321,1234567,7654321。先学会背熟7-1,往上加10,9,8就很容易了。倒数的关键在10-9上,如重点练习100-99,90-89,70-69……,经过练习的儿童都能从自己背数的最大数倒数到1。1987年普查未经训练的儿童,在44个月时有7.4%的儿童,在54个月时有75.6%的儿童能倒数5-1。在46个月时有10.5的儿童,64个月时有76.4%的儿童能倒数10-1。在48个月时有7.2%的儿童,74个月时有25.6%的儿童、80个月时有95.6%的儿童能倒数20-1。4岁儿童中有5.4%的孩子能倒数30-1,76个月时则有72.3%的孩子能倒数30-1。66个月时有8.2%的人会倒数50-1,其中有4.8的人会从100倒数到1。比内1916年量表将20倒数到1安排到8岁,国外许多专家认为7岁之前不可能从20倒数到1。

比内L-M1972年量表将此项取消,作者认为中国儿童之所以能倒数数因为中文数字是单音,易于学习和背诵。尤其从11-20没有规则的变化,所以较容易学会倒数数

3、分左右

我国儿童学会分清左右是因为早拿筷子,几乎所有会拿筷的孩子都知道拿筷子的手是右手。个别左利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用左手拿筷子,所以从26个月就认识自己的右手了。家长经常同孩子在镜前做游戏,孩子就会快速指自己的左眼、右耳、左肩、右膝、右夹肢窝,左肘等部位。孩子分清鞋的左右最早是23个月,多数是33个月,仅有个别独立能力被剥夺者才拖到52个月。国外无论比内量表或格塞尔量表都认为儿童应在6岁时才能分清左右,连1978年麦卡锡的儿童游戏量表也规定5岁才作分左右的游戏测试。

分左右是认识空间方位的感知觉。住在北京和其他古老的有城墙的城市,孩子比较容易分清东南西北,几乎4岁就分清楚了。在殖民地城市如广州、上海、天津等地,即使许多成年人也未必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空间方位的认知受地域的影响。

4、知道自己几岁

从10个月起,如果大人问“你几岁?”时,宝宝会竖起食回答,到15个月时就会自己说“1岁”。说话较迟的宝宝到28个月时就会自己说“两岁”。但是比内量表和格塞尔量表都认为应当5岁才能正确回答自己折年龄。

5、画正方形

3岁左右的儿童画出的正方形要求至少有一个是直角。我国儿童从30个月就可以学会画下方形,较迟的也在44个月学会了。因为许多汉字是正方形的,孩子们从阅读中看惯了正方形文字,有些家长也让两岁半前后的宝宝学写汉字,所以画正方形对我国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学画正方形的年龄比内量表规定为5岁,格塞尔规定为4岁半,平时筛查用的DSST量表(旨兰克伯格1967)定为4-5岁。

6、认识硬币和找钱

在50个月时有74.6%的儿童会认3种硬币,到53个月时有76.8%的儿童会用1和2分凑成5分,或1角,5角凑成1元。有78.2%的5-6岁儿童学会用硬币做买卖的游戏。

比内规定6岁时能认4种硬币,美国有1分,5分,1角,25分四种。比内L-M量表规定在9岁时学会找钱,即从35分之内找钱。我国钱币10进制,可能较容易,不过提前3-4年也很可观了。

打好数学基础的游戏有哪些

数的学习游戏:抢凳子游戏

可以邀请邻居的宝宝一起来玩,越多越有趣。方法很简单,例如4个宝宝有3张凳子,3张凳子围在一起,宝宝们听着音乐在凳子周围走动,当音乐一停,马上抢凳子坐。结果当然有一个宝宝找不到座位。这时候,家长问宝宝们:“是凳子多,还是宝宝多啊?答对有奖励喔。”

几何图形学习游戏:搭积木

搭积木不仅动手还动脑,利用玩积木的时间可教孩子认识图形。例:我用长方形的积木搭墙,用三角形的积木搭房顶,幼儿会再玩的过程当中认识各种形状,这些都是认识图形的好方法。

测量学习游戏:比高矮

户外活动时,可以和幼儿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比较后,幼儿很快就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主动站队,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幼儿不仅学会了比较高矮,而且还学会了站队。

空间位置学习游戏:寻找礼物

爸妈可以把礼物藏起来,并作一些标记,如系上绳子或皱纸等,使“礼物”容易找到。寻找之前,爸妈先要跟宝宝讲清楚,如“小汽车藏在树叶下”、“布娃娃藏在滑板车下(或小树丛里)”。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寻宝,并伴以方位的描述,如“宝宝向前找一找”、“我们到左边(右边)找一找”等,有助于孩子对方位的理解。

时间感知学习游戏:用生动具体图像标示时间

小挂钟时间的数字标识可以变成小床和月亮、太阳的笑脸、吸引人的餐桌、滑梯或秋千等分别代表睡觉、起床、就餐和玩耍等,指针一定是可以拨动的,由小朋友在父母或其它成人的指导下随时操作。手巧的父母,也可以制作立体的挂饰,做几个可以关闭的小门,里面分别是不同时刻的动画场景,孩子一定很乐于去打开、关上,而且愿意长期反复。

多动症患者怎么运动

运动疗法。即感觉综合训练来进行矫治。运动疗法不是直接训练弱智儿童的学习和认知技能,而是基于学习障碍是由于大脑组织协调功能不良的认识,提出加强对感觉气官的训练。特别是对前庭平衡和触觉的训练,使弱智儿童能综合这些感觉,并能作出适应性反应。

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感觉综合训练的设备和技术,针对弱智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不良的问题设置用以增强注意力、记意力、想象力的特殊训练器材,如瞬时记忆、空间知觉、数字推理、迷宫测验等。让弱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控制自己的身体感觉,提高视觉、听觉、平衡觉及运动协调的能力。

感觉综合训练方法类似于游戏,但又不等同于游戏。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感觉综合训练的设备和技术,针对弱智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不良的问题设置用以增强注意力、记意力、想象力的特殊训练器材,如瞬时记忆、空间知觉、数字推理、迷宫测验等。让弱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控制自己的身体感觉,提高视觉、听觉、平衡觉及运动协调的能力。

只有正确的运动方法才能去治疗多动症,所以多动症患者一定要去培养正确的运动方法,那样是有利于自我身体的恢复的,最后强调一点,不仅仅是多动症患者需要去运动,任何人都要加强运动,那样是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帮助的。

儿童教育游戏

儿童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受社会历史、地理、习俗、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能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引导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也不同,所以要区别对待。而随着儿童年纪的增长,其所玩的游戏难度也在增长,所以不能一事同仁。

儿童游戏还包括一些网络儿童益智类游戏、拼图填色、数学游戏、语文游戏童真游戏健全身心

“儿童时代正是孩子身体、心智发育的黄金时期,特别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专家认为,“成人上网成瘾都有可能带来很多不良影响,而脆弱稚嫩的儿童身心更容易受到侵害。网络游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对电脑、互联网技术的好奇心,但一旦沉迷其中,往往会造成儿童性格内向甚至自闭,还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比如造成驼背、近视等。”而且,在网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挤压下,一些本来发端于健康教育理念的儿童网游也有可能像成人网游那样逐渐变味,给下一代带来负面影响。

从事多年教育的老师认为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捉迷藏……这些耳熟能详的童年游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团结协作、友爱互助,能愉悦儿童身心,是发展多种才能的综合锻炼活动。但现在传统游戏在学习压力下已经没有太多的存在空间,家长、老师一门心思培养学习尖子,忽略了在传统的儿童游戏中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教育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儿童时代的身心健康往往与长大成人后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联系在一起。应该多带孩子们到户外,更多地参与那些充满童真的游戏,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度过快乐而美好的童年。”

儿童学习游戏介绍

一、踢毽子

踢键子也有称“踢毽子”的,是儿童特别是女孩的主要游戏项目。键子用鸡毛作上部,小圆铁板或铜钱作“底垫”,以布相包扎而成。耍时,由一名或数名儿童,以脚尖、脚后跟相踢,数多不失误者为优胜。

二、跳坊(房)

在地上划若干线条,分成片块,两行,每行四至六块,两孩童以单腿跳,或脚夹瓦片跳,跳时数数字,不掉瓦片,以多为胜。

三、打陀螺

陀螺俗名“猴”。以寸木削尖一头,形似圆椎形,卷上鞭子甩地而打,边打圆椎边转,以时间长、不倒为优胜,可单独进行,也可成群相赛。

四、抓子

以石子、瓦蛋、泥蛋等为子(码),一手抓完,摔至空中,约近尺高,然后用手全接,或翻手以手背相接,以不掉为胜,抓子时可留子,在扔空时,迅速抓住遗子并接住空子(空中甩上的子),以不掉为胜。一般抓子,多为女孩相耍。

五、翻交交

两儿童,甲童以线圈在两手绷紧,在双股线中间,乙童用双手无名指相勾,翻倒到自己双手中,然后甲童又翻交到自己手中,反复多次,翻成“剪子交”、“牛槽交”、“拉锯交”、“四股线交”等交子花,以此游戏赛智能。

六、丢手帕

群童围成圈,头向内,不外看,由一童拿手帕在身后转圈,丢到谁后面发现不了时,即起而换位。依次为戏。

七、捉迷藏

群童围圈,一童蒙眼,双手摸人,摸住谁即胜,该童再蒙眼摸人;或有一物件,由某童掌握,一人摸捉,摸到人,说“不是”,即另摸,直到摸获应“是”为谁,即换这位摸到的孩童。

实践活动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在游戏的活动中使心理得到发展的,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游戏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他们正是在游戏中发展智力、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熏陶感情、塑造个性,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迅速而良好的发展的。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怎么样。

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从游戏开始。”所以,家长应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和指导孩子开始游戏活动,使他们的智慧之花,通过游戏这一“媒介”得到尽情开放。

儿童学数学是否靠记忆

例如有5只桔子,5是对一堆桔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桔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们都是5个。

而幼儿对数的认识就不像对大小、颜色的认识那样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获得,而要通过一个抽象的过程。5个桔子中的每一个桔子,都不具有“5”的性质,相反,“5”这一数量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桔子中,而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它们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

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头数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由此看来,幼儿会数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背后,是幼儿的对应、序列、包含等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理解了这些逻辑观念,幼儿才能正确地计数。再经过无数次具体的计数经验,幼儿对数的理解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最终达到抽象的理解,并不是完全靠记忆力的。

孩子什么时候学数学最好

在游戏中建立数的概念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怎么补也觉得很吃力。其实宝宝从两岁左右,就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点点滴滴地教,让孩子在动中玩,在做中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习数的概念,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两岁多的孩子知道大小、多少、前后、早晚的时间、空间概念,他们往往凭视觉而不是凭计算得出结论”。早教专家提醒广大家长,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接受孩子个体的差异性,切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不要拿别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相比,同时,要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1:忽视“数学敏感期”

孩子在4岁左右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抓住孩子发展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适时地对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开发和引导,克服只重知识的灌,轻智力的启;重数的授予,轻幼儿的思考学习;重机械的记忆,轻启发引导。

2回顶部

误区2:学数学等于学算术

在孩子学数学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往往脱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有的家长以为教得越多越好,把数学当成一种死的知识来教;有的家长自以为让孩子数100以内的数,背背口诀,做做加减法就行。实际上,学数学的意义在于锻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误区3: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机械训练能让家长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也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学习数学在于理解,让孩子真正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的概念。幼儿学习数学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结合各种生活小事,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小编温馨提示:

巧用家庭数学小游戏,让宝宝轻松学数学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吃饭前分碗筷;将豆子和钮扣等个头比较小的东西装入纸盒,家长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也可以用扑克或者骰子等常见的游戏道具来教孩子学习加减法,让加法和减法变得有趣而生动。出去玩的时候,让孩子数一数过马路的车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戏,如《银行兑换员》、《水果店老板》等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兑换、买卖、测量等。

相关推荐

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特点

① 随意运动的发展:其运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跑,并能听信号改变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躯体平衡,学会在平行线中间或平衡木上行走。 ② 言语发展:主要发展词汇量,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音逐渐正确,词汇逐渐丰富,4岁儿童掌握600~2000个词,5岁时为2200~3000个词,而6岁时为3000~4000个词,从3岁到6岁,词汇量增加了近3倍,词类渐次增多,语法复杂化,已出现大量的复合句。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他们的讲话逐渐变得连贯起来,流畅起来,内部语言开始萌芽,内部语言是思考

改善儿童视力下降

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和散光),少数为斜视和弱视。这里遗传因素又后天用眼不当引起。 用眼不当常见的儿童参加各种培训班,用眼增加,看电视、学电脑、玩游戏机的时间过长,书写姿势不正确,照明不良,室内活动增加,室外活动减少,偏食,女孩爱静,户外活动更少,更容易造成视力下降。 改善儿童视力下降 加强用眼卫生,缩短书写、画画、看电视、玩游戏机、学电脑、练琴的时间,光线要充分,不躺着或乘车看书,增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时间,尽量改变患儿偏食、饮食起居不规律等不良习惯,儿童近视者多为假性近视,

智力开发游戏

几乎所的孩子在玩游戏时,他的大脑都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在这种兴 奋状态下,孩子学某种东西形成某种能力就比较轻松、比较快。不仅没精神压力, 而且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游戏是智力开发的最好形式,那么哪些游戏可以帮助开发智力呢? 1.创造性游戏如:扮演飞行员、司机等。儿童可以从中体验成人的社会生活。 2.建筑性游戏如:积木搭房子,石子沙与修小水库等,这种游戏可以发展儿童设 计创造能力培养劳动技巧。 3.教子游戏如:让孩子给玩偶起名字;玩过家家时,让孩子分别扮演不同人物,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儿童学游泳的技巧

1.1-4岁宝宝游泳时可能大小便还不能完全自我控制,为了自己和其他宝宝的健康,小小游泳家为宝宝准备了一次性纸泳裤。游泳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腋圈,而不再是小宝宝用的脖圈了。小小游泳家为宝宝准备专业的适合不同体重宝宝的腋圈。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最大可能的自由活动。 2.下水时不同的情形:的宝宝会比较害怕,既想玩水又死活不肯下水,的宝宝会玩的很高兴,可是动作不够协调,不够平衡,一激动容易呛到水。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体验游泳的快乐。 针对第一种情况的宝宝,可以给与一下措施,让宝宝适应并逐步能在水中游。

多玩积木的宝宝空间感好

近日,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刊《心理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孩子经常玩积木、拼图和棋盘游戏,空间推理能力会更强。 新研究中,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家杰米·吉罗特博士与坦普尔大学专家诺拉·纽康博士以847名4至7岁的儿童为对象,对玩耍方式与思维能力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量表(WPPSI)测量了参试儿童的认知能力(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情况。通过WPPSI的子测试项目积木测试法测量了儿童的空间能力。 测试中,研究人员要求参试儿童利用红、白、半红或半白颜色的积木,按照2D

幼儿园角色游戏和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㈠角色游戏的特点 ⒈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

汉堡包会影响孩子的大脑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孩子可能会被汉堡包或薯条等高脂肪的食物所吸引,但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减慢他们的大脑工作的速度。“当孩子吃了油腻食物后,如果给了他们一项任务,他们会完成得更糟糕。”研究人员表示。 在这项研究中,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招募了150名7至10岁的儿童,给他们一个游戏——涉及学习辨别东西的形状和颜色。这项游戏是为了测试认知的灵活性,和孩子们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食用高脂肪类的食物的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更长的反应时间。 些数据已经表明了儿童消费高饱和脂肪类食物或高胆固醇食物会影响他们

五岁孩子如何教育

五岁宝宝都是数学天才 五岁儿童的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她们将来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是入学之前的准备阶段,如果没适当的教育,那会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关五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不同年龄段儿童如何学电脑

对于2-3岁的孩子,他们还很小,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观看自己用电脑。如果是4岁以上的孩子,这个时候最适合玩电脑游戏及使用教育、娱乐方面的软件,当然兴趣也可以学一些初步的电脑知识。在到6-7岁时,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上网,访问网上的儿童站点,但不要让孩子独自上网。 儿童学习电脑,首先要打好基础,第一个要学习的就是学习指法和鼠标的运用。这里要强调的是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电脑启蒙教育的目的,而绝不是技能训练。 具体来讲,可从绘画类软件、益智类游戏着手,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能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她认

孩子学游泳的好处哪些

游泳是克服自然的一种素质能力,但是儿童学游泳会不会太早?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期,平衡力较好,学会之后也可终身受用。 但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觉得游泳时常会意外的发生。在此,提醒诸位家长,任何事情都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也是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如果我们提心吊胆,总是为了安全保见,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儿童学游泳是生存的需要,而且可以在游泳池中得到锻炼,并且对他们身心发展的益处是很大: 1.游泳运动对儿童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促进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如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