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第一类:母爱缺乏型

吴女士有一爱女叫兰兰(化名),3个月大,人家这么大的孩子总是吃了就睡,可她总是哭闹不止,即使在喂饱后也是如此,初为人母的吴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她和老公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一个月前来心理门诊咨询,经过心理医生的询问,原来这位年轻的母亲因为工作关系无法亲自照顾孩子,便在孩子未满月就为其找了个小保姆负责照料,而自己因忙于工作,无暇和孩子亲近,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而保姆对孩子只是简单的生活上的护理,并未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爱。

症断:经医生分析,孩子患的是母爱缺乏综合症,其哭闹是对父母对自己忽视的抗议。

对策:对这类孩子的处理是父母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寄予孩子足够母爱和关心,让孩子有被爱和安全的感觉。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后,吴女士调整了工作安排,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晚上也让孩子和自己一同共寝。一个月后,孩子的无休止哭闹便停止了。

第二类:溺爱型

琼的女儿10个月大,平时由外婆带,但却特别粘自己,脾气也很大,如果不立刻满足她的需要,她会尖声大叫,若有人阻碍她做什么,她就会用手乱抓打人。琼为此很苦恼,于是前来找心理医生为她排忧解难。

症断:心理医生经过询问了解到,孩子由外婆抚养,采用的是溺爱式喂养方法,往往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加上父母平时因为没有照顾孩子,心中存有愧疚感,所以无形中也会成为溺爱孩子的共犯。

孩子的尖声喊叫和乱抓打人是被外婆和父母强化出来的,导致最后大人都被孩子控制住了。

对策:心理医生给琼的建议是:尽量自己带孩子,如果做不到,也要让外婆对孩子有原则,一,要给孩子制定规矩:二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三如果她尖声大叫、打人就不要满足需求,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满足她。两个月后,琼打电话给心理医生,说孩子现在已经好多了。

第三类:病后失宠型

珍的儿子快1岁了,乖巧伶俐,但近一段时间,孩子一放在床上睡觉就哭闹,夜间一定得让妈妈抱着才能睡觉,弄得父母心烦意乱、疲惫不堪。

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以为孩子身体不舒服,得了什么病,到医院儿科去检查,验尿、验血,做心电图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医生说孩子身体没问题,于是推荐到心理门诊咨询。

症断:来到心理门诊后,心理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最近的情况,原来孩子在两个月前曾生过一次病,受到了大人们的特别呵护:一不舒服便抱在怀里哄逗,或举起来摇晃;对其要求也是百依百顺,那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去满足。待孩子病愈后,孩子便不愿躺在床上,只要将之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

不仅如此,对其需要如有一点怠慢或不满足便大喊大叫,又抓又踢。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是被父母在其生病期间强化出来的。

对策:消除这种哭闹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行为消退法,并去除相应的强化因素,如多余的注意和过多的怀抱和摇晃等。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孩子获得父母注意和关注的手段,或是控制父母的手段,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关注或满足,孩子的哭闹就会被强化。

反之就会被弱化,以后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或控制父母了。解决的方法是,父母定时把孩子放在床上,即使哭闹也坚决不予理会。不过父母要忍住心疼才行,否则孩子一哭闹,他们就舍不得、受不了,继续强行溺爱孩子,如此孩子的哭闹便永远没有消除的可能。

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珍每晚把儿子单独放在床上便离开,无论如何哭闹也不予理睬。一个星期后,来电话说,孩子第一天哭闹了一小时:第二天哭闹时间就明显缩短了,只哭了二十分钟;第三天便不怎么哭了,一周后就不再哭闹了。孩子的哭闹行为得到了矫正。

◎心理医生的抚养建议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来自父母不当的抚养方式。3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在养育方式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敏感的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因为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解除他的不适或痛苦会给孩子带来信任感、安全感和被爱感:

二、尽量自己带孩子,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自己的父母亲抚养,因为父爱和母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三、要做一个权威民主式的父母,不要做溺爱、忽略和专制式的父母,既要给孩子合理的原则,又要给他无条件的爱,二者缺一不可;

四、父母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使自己能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科学地养育孩子,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因自己的不当养育方式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宝宝哭声里的秘密

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宝宝是饥饿,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宝宝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请求,如果您不关心宝宝的哭,他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宝宝语言的发展。

所以家长要多关心宝宝的哭,努力去理解宝宝哭的含义。当宝宝哭了,家长不妨走过去关心地问:“是不是尿裤子了?”“宝宝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解决他的困难。如果是宝宝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儿歌或唱歌给他听,或者和他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快乐。

宝宝根据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有躯体疾患的孩子哭声常比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声;而性格原因的孩子则常常哭声大、音调高、拖音长,让人感觉孩子“怎么这么喜欢折腾”。

有时候宝宝突然哭闹是为了达到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目的,这时首先要分清楚宝宝的目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要给以支持,表明态度即对孩子的哭闹作出正面应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则要明确予以拒绝,并要充分说明理由,让其乖乖接受,最终主动停止哭泣。

宝宝们天生爱哭,有人认为哭就让他哭去,孩子哭是一种本能,一种锻炼,哭累了就会自己安静下来,父母不能太宠,以免这种“不乖”的行为受到鼓励。对此,专家表示,这样的观点非常错误!

“的确,哪怕对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能过分宠溺,因为孩子性格从此时已一点点形成,但对孩子的哭闹不作回应绝对是错误。父母要知道,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向周围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专家强调,一定要对宝宝的哭及时回应,这是父母与孩子语言、情感交流的开始,是对孩子成长正常心理影响的基础。而如何读懂孩子的哭声、如何回应则是一大“技术问题”。

宝宝总是哭闹好吗

宝宝总是哭闹好吗

宝宝哭闹是宝宝和家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宝宝哭闹好吗?从某种角度分析,宝宝哭闹时一种健康表现,那是宝宝告诉妈妈,他需要你。如果做妈妈的能读懂宝宝的哭闹、姿势和平常的行为,那么妈妈和宝宝的关系一定会更加亲密。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应该学着倾听宝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倾听就是妈妈要集中注意力,用观察的心态去倾听,而不是以焦急忧虑的心态对待宝宝。

宝宝哭闹好吗?宝宝啼哭时,闭眼张嘴、双臂伸屈,两腿乱蹬,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不仅锻炼了神经肌肉的功能,而且增加肺的扩张,加大了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加速了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另外,宝宝哭闹一般是由于饥饿、口渴、疾并尿湿等到原因造成,因而妈妈应根据具体情况,查明原因,及时解决,这对宝宝的发育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宝宝睡觉突然大哭是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突然大哭是宝宝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之一,除了影响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的普遍因素,如睡眠环境不佳、睡前太兴奋、身体不适等因素外,宝宝的内宝宝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排除掉渴饿冷热缺钙腹胀出牙兴奋等等外在因素之后,你的睡不好觉的宝宝,也许只是因为大脑皮层活跃,无法自我调整进入深睡状态。何必奢望自己的宝宝是能够自行完成调整的那一个?在断奶之后,或随着宝宝的成长,这些现象宝宝会解决的。

宝宝爱哭闹的心理原因

宝宝感受到压力会哭闹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也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乐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当宝宝感到有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一般而言,当宝宝面临压力时:

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

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

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

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发现宝宝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当然,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压。

宝宝一哭就抱好吗

其实,这样是可以的。因为当宝宝哭闹的时候,你们抱宝宝的话,这样宝宝就会感觉到自己有被重视,而且还能给予宝宝安慰,这样对于宝宝长大后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的建立都是有好处的。

相反的是,如果宝宝在哭闹的时候,你们没有及时的去回应宝宝的哭闹,或者是直接就不管了,那么这样对于宝宝长大后的心理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所以呢,宝宝哭闹的时候,你们是可以给予宝宝拥抱的。

了解了,宝宝一哭就抱好吗,妈妈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宝宝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宝宝哭闹的时候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哪些呢?

宝宝哭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非病理性的哭闹

小宝宝还不会说话,所以就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口渴,或是冷了,热了,想大小便了,想睡觉了又或者是尿不湿湿了等等时候,宝宝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提醒你们!

这类情况的宝宝一般在满足所需之后就会停止哭闹。

宝宝爱哭闹的原因

原因一:宝宝是否饿了

·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渐渐急促

·3~4个小时需要喂奶一次,间隔时间不能太久

·经常性1~2小时就哭闹,有可能是一次性奶量不够

原因二:检查尿布是否湿了

·苾鱙纸尿裤太沉,宝宝会很不舒服的

·如果有红屁股的现象,抹点护臀霜

·揾裤如果湿了,一定要及时更换

原因三:检查宝宝身上是否有异样

·宝宝是不是出疹子了?

·叾葢防针的地方是不是有红肿现象

·有没有被蚊虫叮咬

原因四: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

·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

·经常陪宝宝玩耍,消除他的寂寞感

·一般情况下,抱起来就没事了

原因五:检查宝宝鼻子是否通畅

·宝宝鼻子容易堵塞,需要经常清理

·可以借助小工具,比如小棉签,吸鼻器等

·翾用工具时一定不能太深入,避免弄伤宝宝

原因六: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腹胀

·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屏息,接着大哭

·摸摸小肚子是不是硬邦邦的

·可以吃一些助消化的药物

原因七:宝宝是不是穿的太多或太少

·要根据室内的温度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

·太多或太少都会让宝宝感到不适

·原则上宝宝的衣服和大人同步即可

原因八:宝宝是想睡觉了

·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

·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

·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

原因九:周围环境是否安静?温度是否合适?

·家中过于嘈杂,会让宝宝烦躁不安的

·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尽量保持安静

·室温最好控制在15~20度

宝宝为什么爱哭闹

喂养不当

宝宝哭闹不止时,应考虑饥、渴、过饱等几类情况。要吃奶是孩子哭闹最常见的原因,除了哭还可见他有找奶动作和吸吮动作。用手指碰碰他的嘴,哭声会立刻止住。吃一会儿奶后,孩子就会心满意足地睡了。

有的妈妈只要听到孩子哭,抱起就喂奶,这种处理过于简单了。你应计算一下距上次喂奶过了多少时间,如果不到一小时,孩子一般不会是因饿而哭。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更多应想到孩子可能是渴了,此时喂点儿水效果就会很好。

照顾不周

婴幼儿娇嫩,必须精心护理,稍有不适就会用哭来表示抗议。室温冷暖,包裹厚薄,光线强弱,环境嘈杂,尿布湿后未及时更换,孩子困了想睡觉,甚至就是想要你抱抱他都有可能成为哭的理由。妈妈应读懂孩子的哭声,分析他哭的原因,一般用心的妈妈两周左右就掌握得很好了。

活动不足

新生儿除了吃和睡也要有一定的活动来散发能量。整天捆绑着的孩子,因无法运动也会哭。每日给孩子做抚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心理不安

母亲的焦虑是会传递给新生儿的。这样的孩子紧张、爱哭、神经质,所以母亲保持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这还需要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病理原因

当婴儿哭闹时,首先要判断他是否生病了。如果因有病而哭闹,你不难发现孩子还伴随着其他症状和体征,如:精神不佳表现嗜睡或烦躁,不爱吃奶,甚至拒乳,体温不升或发热,哭声痛苦或伴随尖叫、呼吸困难、呕吐或腹胀等等。其次,检查一下全身状况,看看脐部是否发炎,臀部是否有尿布疹,身上是否有小脓包,四肢运动是否异常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必须上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宝宝哭闹的原因及护理

导读:宝宝哭闹不休,脾气大,比起人家的孩子不是个乖宝宝……如果你的宝宝很难缠,又没有其他身体上的不适,你会带宝宝去看心理医生吗?相信很多家长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实婴儿也存在心理问题。小编经过归纳,发现这些难缠宝宝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NO.1:病后失宠型

一不舒服便抱在怀里哄逗,或举起来摇晃。对其要求也是百依百顺,那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去满足。待孩子病愈后,孩子便不愿躺在床上,只要将之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不仅如此,对其需要如有一点怠慢或不满足便大喊大叫,又抓又踢。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是被父母在其生病期间强化出来的。

NO.2:母爱缺乏型

经医生分析,孩子患的是母爱缺乏综合症,其哭闹是对父母对自己忽视的抗议。

心理医生建议:对这类孩子的处理是父母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寄予孩子足够母爱和关心,让孩子有被爱和安全的感觉。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后,吴女士调整了工作安排,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晚上也让孩子和自己一同共寝。一个月后,孩子的无休止哭闹便停止了。

NO.3:溺爱型

心理医生经过询问了解到,孩子由外婆抚养,采用的是溺爱式喂养方法,往往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加上父母平时因为没有照顾孩子,心中存有愧疚感,所以无形中也会成为溺爱孩子的共犯。孩子的尖声喊叫和乱抓打人是被外婆和父母强化出来的,导致最后大人都被孩子控制住了。

心理医生建议:尽量自己带孩子,如果做不到,也要让外婆对孩子有原则,一,要给孩子制定规矩:二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三如果她尖声大叫、打人就不要满足需求,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满足她。两个月后,琼打电话给心理医生,说孩子现在已经好多了。

心理医生建议:消除这种哭闹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行为消退法,并去除相应的强化因素,如多余的注意和过多的怀抱和摇晃等。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孩子获得父母注意和关注的手段,或是控制父母的手段,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关注或满足,孩子的哭闹就会被强化。反之就会被弱化,以后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或控制父母了。

怎样应对宝宝哭闹

怎么应对宝宝哭闹

请记住你的宝宝只有三种状态:睡觉,安静地醒着和哭闹地醒着。如果他大哭不止,原因有很多。但最可能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疲倦、饥饿、孤独、难受——可能是太热或太冷、姿势不舒服或是需要换尿布了。不过你必须接受宝宝有时候也会无缘无故地哭闹,而这种情况往往是让家长最痛苦的。

应对哭闹的办法 任由宝宝哭闹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宝宝从小就缺乏关爱,长大后很可能会变得非常内向、害羞且不愿与人交往。研究显示如果家长对宝宝的哭闹置之不理,宝宝只会越哭越厉害。另一项调查也发现,如果在头几周无人理睬宝宝的哭闹,那以后宝宝哭闹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把对宝宝的疼爱和溺爱相混淆。在我看来,一个宝宝是再怎么“溺爱”也不为过的。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需要有人呵护、搂抱并轻声安抚,这并不是为了寻求大人的关注,而是宝宝在学着去爱,去与人建立感情联系——这一点恰恰是孩子未来身心发展的重要一课。我们所谓的溺爱实际上是母亲对于一个哭闹的宝宝所作出的本能反应而已。

游戏检测亲子依恋程度

人类的婴儿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刚出生时几乎是不会动的,1个月大也只能在俯卧时抬抬自己的下巴。同属于灵长目动物的幼猴,相对于人类的婴儿,可以说要厉害得多,它们一生下来自己就会攀附在母猴身上;而人类的宝宝,则完全要依赖其他人的悉心照料和看护。宝宝在生活上依赖我们,我们都是知道的,所以对宝宝衣食住行都非常在意;但不要忽视了宝宝在心理上对我们的依恋,因为这种感情对他心理安全感的确立、将来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信赖或防卫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所以,爸妈除了要在生活上照顾小宝宝,更重要的是同宝宝建立一种正常、健康的心理依恋和心理联结关系。

主动建立亲子依恋

无论爱哭闹还是不爱哭闹的宝宝,爸爸妈妈在宝宝不哭闹的时候主动、自发地去和宝宝进行亲子互动,逗弄宝宝、陪宝宝玩、抚触宝宝、帮宝宝做体操、抱抱宝宝,让宝宝很开心、舒服、培养宝宝的安全感,这是最好的亲子互动。亲子依恋在良好的互动中建立,比起等到宝宝自己因觉得寂寞、无助、心里不舒服而哭了之后,才被动地去抚慰宝宝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在宝宝不哭闹的时候带他玩,还能降低爱哭闹宝宝因心里不舒服而哭闹的次数和频率。

细心体察宝宝的哭声

宝宝一出生就会哭,到了三四个月时就会笑,还会愠怒。造物主并不是平白无故赐予宝宝这些基本的情绪的,这是还不会用言语来表达的宝宝对我们发出的信号,他用这些信号来吸引注意,要求得到我们的抚慰和照顾。

人类的宝宝是所用动物中啼哭得最频繁的,哭的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因为饿了,可能是因为痛了;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人陪他,觉得寂寞和不安全,脆弱的宝宝天生很无助。不过,归结起来可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要喝奶或者换尿布等等,需要人来照料;另外一种就是心理上的,宝宝感到不安,需要人来抚慰。

爸妈或者常常接触宝宝、照顾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般来说都会对宝宝的“哭”的信号做出反应。对于第一种哭闹,我们通过对宝宝进行生活上的料理来消除他生理上的不舒服;对于第二种原因的哭闹,我们通常用抱抱宝宝来消除宝宝的不安,宝宝一哭,我们就去抱他,哭和抱之间的关联慢慢强化,逐渐建立起条件反射,我们不去抱他,宝宝就不会停止哭泣。其实单只用“抱” 这个动作对建立健康的亲子依恋来说方式比较单一,而且经常抱宝宝会弄得我们精疲力竭。事实上,还有其他很多的方式可以消除宝宝心理上的不安,比如逗弄宝宝、抚触宝宝的皮肤、和宝宝玩一会儿,都能让宝宝觉得很舒服、很开心。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主动地去消除宝宝心理上的不舒服,我们就是这样在和宝宝建立着亲子依恋。

用多样化的方式去建立亲子依恋,也是为了防止某一方式施用过多、过度,比如抚触过多会造成心理滞留,和得不到关爱一样也会让宝宝以后患上“皮肤饥渴症”。

培养对宝宝的敏感度

较敏感的爸爸妈妈更容易和宝宝建立依恋关系,因为他们比较能够了解宝宝在此时此刻需要什么,清楚地知道现在只要摸摸宝宝的小脑袋就能让他很舒服、很开心。这听起来有点神奇,但敏感的爸妈确实对宝宝存在着这样一种感应。爸妈与新生宝宝相处1个月左右就会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敏感的抚养者,能不能感应宝宝的需要;如果经过1个多月的磨合,你依旧不能对自己的宝宝的需要猜个八九不离十,可能你的敏感度就不太高。

不过,不敏感的爸妈也不要灰心,虽然你们不能像敏感的抚养者那么容易上手照顾宝宝,但是通过后天的自我学习,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或者阅读亲子书刊,不断积累经验,在和宝宝的互动中,让宝宝教你怎么带他,渐渐就会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舒服、开心,也就能成为很好的抚养者,和宝宝建立心灵感应。

不同气质的宝宝

既然有敏感或者不太敏感的爸爸妈妈,那么当然也有不同气质的宝宝。有些宝宝天生不爱哭闹、比较安静,爸爸妈妈觉得特别好带。其实不然,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宝宝和爱哭闹的宝宝同样需要爸爸妈妈抚慰,可他不爱使用哭、闹等信号来告诉抚养者。如果这种气质的宝宝碰上对自己不太敏感的爸妈,那可真是有点不妙,爸妈会以为让宝宝吃饱了、睡足了就够了,不像敏感的抚养者会主动、自发地去逗弄自己的宝宝。有些宝宝天生喜欢哭闹,生理和心理上一有不适感就会放声大哭,虽然难带些,但善于表达自己有利于依恋的形成。

爸妈,互补建立亲子依恋

有的人认为因为妈妈和宝宝待在一起时间比较多、比较长,建立依恋关系效果会比较好。其实也不尽然,只要爸爸妈妈主动配合去和宝宝互动,效果是一样的。妈妈很多时候是在照料宝宝吃喝,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逗弄宝宝、和宝宝一起玩也是比较缓和的方式。相比之下,爸爸和宝宝玩得比较多,喜欢用对宝宝来说比较激烈的方式来逗弄他,比如把宝宝高高举起,或者抱着他时突然下蹲或上升,这些体验都让宝宝感觉非常刺激、非常愉快。

爸妈根据自身的特征,互补地与宝宝建立依恋是很好的,也是很重要的。依恋的基础是平等和相互作用,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爸爸在对宝宝做刺激性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宝宝的承受力。另外要说的是,可能因为工作的关系,现在的宝宝一般都有好几个抚养者,宝宝可以建立多重依恋,但要注意照看的一致性,以免让宝宝不知所措。

爸爸妈妈能否和宝宝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直接关系到宝宝将来的人际关系,关系到他能否自如地接受来自友好的陌生人的善意,是否能够信赖身边的人,又或者是能否防范危险;也关系到他是否独立、积极,并有相当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爸爸妈妈通过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思考,再去观察自己与宝宝间的互动依恋,一定会发现不少相似和有趣的地方。

奶妈 VS. 温暖妈妈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一只幼猴和两只猴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只是用铁丝做成的假猴妈妈,她的身上挂着奶瓶,所以对小猴来说,她是有奶水的妈妈;另一只是用皮毛做成的假猴妈妈,她没挂奶瓶,也没有奶水。人们常说“有奶便是娘”,但小猴子成日攀附在没有奶水的妈妈身上,和她黏在一起,只有在饥饿时才跳到铁丝妈妈身上吸几口奶。没挂奶瓶的妈妈虽然没有奶水,可她皮毛舒适的触摸感却让小猴子觉得温暖,有安全感,感到愉快。

可见,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对宝宝来说才是更重要的,生活上对宝宝的照料无法替代心理上的安慰。有些妈妈担心,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把宝宝交给保姆带,宝宝会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亲,其实只要平时爸爸妈妈和宝宝进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亲子依恋仍旧可以正常建立。不要只在物质上给予宝宝满足,更要从精神上关心他们,而这种良好的互动应该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健康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格健全的基础。

相关推荐

宝宝哭闹的原因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 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

宝宝半夜哭闹不止是为哪般

除了缺乏维生素引发的夜间哭闹,妈妈们还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来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如果宝宝的哭声尖而高,爆发性大,那么这是痛的反应。这种疼痛一般是由突发的碰撞、针刺或者烧灼等强烈刺激产生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哭声无力,缺乏正常的生气和音调,那么有可能是宝宝营养不良。还有的宝宝哭声时高时低,或者干打雷不下雨,这种完全是宝宝想要引起大人的关注而发出的撒娇哭闹。还有的宝宝是因为体质的问题,如果你的宝宝是胆汁质或者多血质的体质,这类宝宝就比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宝宝大哭大闹。宝宝最正常的哭闹声是安详和洪亮的,宝宝哭时面

你知道断奶时需要注意什么吗

1、不要选择很热或者很热的季节断奶,夏季天气比较热,宝宝比较容易哭闹,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天气寒冷,也不适合,因为宝宝哭闹易流汗,然后会受风寒。 2、要选择宝宝身体和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断奶,不要在宝宝生病的时候断奶,这时宝宝体抗力比较差,身体不适,心情不好,断奶会让孩子不进食,加重病情。 3、断奶时要注意对宝宝的照顾,细心观察宝宝心情上变化和身体上的变化。宝宝哭闹时,不要不理他,要多加关心护。 4、断奶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在没准备的情况下断奶,妈妈和宝宝分离,这样会给宝宝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让宝宝觉得

宝宝半夜哭闹不止是为哪般

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夜间惊醒、烦躁不安、睡的不安稳经常啼哭,那有可能是宝宝缺钙。一般来说宝宝缺钙或者血钙低,很容易引起宝宝大脑神经兴奋,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夜间惊醒啼哭,这个时候妈咪们应该多给宝宝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并且要经常带宝宝出去晒太阳。宝宝如果缺乏维生素B1也很容易引发夜间哭闹。所以每日需要给宝宝补充5-10mg的维生素B。 除了缺乏维生素引发的夜间哭闹,妈妈们还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来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如果宝宝的哭声尖而高,爆发性大,那么这是痛的反应。这种疼痛一般是由突发的碰撞、针刺或者烧灼等强烈刺激

安抚哭闹宝宝四招

刚出生的宝宝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需要很多保护和关。最有效的安抚哭闹宝宝的方法就是尽量模拟宝宝在子宫里的感觉。 千百年来,母亲们都是用襁褓来包裹宝宝,这样能够让宝宝感觉仿佛又被紧紧地裹在子宫内。襁褓法是让宝宝安静下来的良方,但要注意不能让宝宝过热,也不能趴着睡觉。 平躺向上是宝宝的最好睡姿,但要安抚哭闹宝宝,让其侧卧却很有效。大多数宝宝在心情愉快时并不介意自己怎么躺,可一旦哭闹起来,如果父母还让他平躺,会使他觉得自己摔下来也无人理睬。 吮吸不仅能缓解宝宝的饥饿感,更重要的是吮吸能启动宝宝的安抚反射,几分

怎样帮宝宝顺利度过刚入园阶段

1、送宝宝态度坚决 当老师接过宝宝以后,父母最好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逗留,更应避免出现宝宝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况。有的父母离开后,又偷偷回来看宝宝,一旦宝宝发现父母也在园内,定会产生依赖情绪。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哭闹,拒绝参加任何活动。请相信,老师肯定会尽职尽责地带好每一位宝宝。父母们,请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宝宝入园时态度要坚决。请记住:你心软的表现只会导致宝宝变本加厉地哭闹。高高兴兴地送、高高兴兴地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2、尽量早点接宝宝 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集体中,而且一呆就是

宝宝放屁正常吗

一、宝宝放屁多,正常吗? 宝宝老是放屁,肚子咕噜咕噜响个不停,是因为肠胃消化不好吗?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造成婴儿各阶段肠道蠕动不协调,引起肠道胀气——肚子咕噜咕噜响,排气多,放屁多,并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肠绞痛。 所谓婴儿肠绞痛指的是营养充足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小时,每周哭闹至少有3天,发作超过3周。多数婴儿出生后2~3周开始,3~4月后逐渐改善。由于婴儿肠绞痛属于婴儿发育中的问题,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应理解为婴儿的这种哭闹不是病症。 同时尽可能保持婴儿舒服的体位,协助孩

宝宝哭的声音沙哑怎么办呢

小月月才满月不久,很是可;在月月妈眼中,孩子虽然哭,但每次一哭她就知道是月月在给自己信号,要吃了或是拉大小便了。但是最近两天她发现月月的哭声有些嘶哑,难道是哭多了?这该怎么办?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月月妈这样的困扰,刚满月的婴儿声音出现嘶哑现象,但不知如何进行护理而一筹莫展。下面几招帮你科学护理宝宝声音嘶哑: 宝宝声音嘶哑一般与过度哭闹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父母要尽量减少宝宝哭闹的机会。如果宝宝已经哭闹得很厉害,父母要及时哄宝宝,利用玩具等让宝宝快速安静下来。 在宝宝出现声音嘶哑情况时,要多给宝宝喝水,可

怎样安抚让宝宝停止哭闹

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一:帮助宝宝体验安静的感觉 缩短宝宝游戏的时间,让他休息一阵。拉拉扯扯天为宝宝提供光线柔和的环境,晚上尽量让他睡在黑暗宁静的地方。 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二:注意宝宝的肢体语言 宝宝搓揉眼睛,扭转头部,突然睡着,可能都在暗示他需要安静一段时间。 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三:重视宝宝的睡眠 让宝宝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你会发现小家伙在得到充分休息以后,适应环境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安抚哭闹宝宝方法四:带宝宝出去散步 带宝宝出门散步,只要一直走下去,宝宝情绪就能得到纾解。 安抚哭闹宝宝方法五:固定把宝宝的小床或

宝宝放屁多正常吗

宝宝老是放屁,肚子咕噜咕噜响个不停,是因为肠胃消化不好吗?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造成婴儿各阶段肠道蠕动不协调,引起肠道胀气——肚子咕噜咕噜响,排气多,放屁多,并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肠绞痛。 所谓婴儿肠绞痛指的是营养充足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小时,每周哭闹至少有3天,发作超过3周。多数婴儿出生后2~3周开始,3~4月后逐渐改善。由于婴儿肠绞痛属于婴儿发育中的问题,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应理解为婴儿的这种哭闹不是病症。 同时尽可能保持婴儿舒服的体位,协助孩子顺利排便。如情况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