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感冒的7个误区
防治感冒的7个误区
医生提醒,感冒分多钟类型,不能得感冒就只有一种方法治疗,应该到医院确诊病因后对症治疗。
每到晚上就咳嗽是怎么回事?
沈阳王先生提问:每到晚上快睡觉前就咳嗽不止,弄得都睡不好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是怎么回事?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解答: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都能引起夜间咳嗽,比如支原体感染、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甚至是变异性哮喘,所以持续咳嗽一个月以上应该到医院进行血常规、肺功能等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如果长时间咳嗽不缓解可能导致呼吸道出血等问题。
另外,咳嗽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并且多喝水。
耳后一阵阵疼是什么病?
沈阳王女士提问:最近两周总觉得左耳耳后一阵阵疼,像针扎似的,大概是啥原因引起的?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医生解答:感冒引起的炎症能够引起中耳炎导致耳后疼痛,缓解这种疼痛需要先治好炎症,多喝水,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颈椎病引起的颈椎骨质增生可导致神经受压迫引起耳后疼痛,缓解疼痛可以对颈椎按摩,并注意休息。
还有神经性头痛也会引起耳后疼痛。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最好到医院确诊。
1、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
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2、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
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
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认为普通感冒可治疗也可不治疗。
普通感冒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但是公众对普通感冒的治疗却不够重视。成人每年平均会感冒2-4次,通常表现为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发热、咳嗽、头痛及全身酸痛。
针对这些症状,需要积极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呼吸系统方面: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肺炎;血液系统方面:粒细胞减少症;泌尿系统方面:急性肾小球肾炎;耳鼻喉: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因此,感冒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4、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
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
5、认为吃感冒药越多,好的越快。
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6、认为感冒治疗可随便用一种感冒药。
事实上市场上感冒药玲琅满目,多数为复方组份,其所含成分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成分解决不同的感冒症状。
不同感冒症状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对应有效成分的感冒药,而不应该随意用一种,也不要随意增加感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感冒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7、认为感冒药、中药都是安全的。
事实上感冒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特别是抗感冒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治疗感冒的正确方法:
感冒时要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和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改善部分临床症状。
推拿按摩要摆脱4大常见误区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关于推拿按摩,很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认知,进入误区,没有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推拿方法,结果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保健效果。
第一个误区:把推拿看成是简单的推捏动作 中医专家指出,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功力,配合经络系统发挥的调整作用,来防治疾病、强体养生。按摩手法包括滚、揉、摩、刮、擦等多种,并不是简单的用手推或拿捏。
第二个误区:推拿不是只治落枕等病 推拿作为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其治疗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并不只是单一地针对落枕、扭伤。
第三个误区:所有疾病及病情各程度都可以推拿 这种错误认知是不可取的。推拿应针对病情程度进行,不能盲目实施。比如肩周炎早期不宜做推拿,否则会加重病情。
第四个误区:大街小巷的诊所或街头摊点都能做推拿 推拿针对不同疾病,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按摩手法和技巧,并不是简单的拿捏,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冬季感冒治疗误区
1、吃热辣的食物能治感冒
有些人在感冒后喜欢吃些热而辛辣的食物,一来由于生病口淡无味,想以此刺激食欲,二来热辣的饮食还可以达到帮助身体发汗的作用。还有些人认为,感冒后,喝酒也能缓解感冒症状。
专家指出,感冒在治疗期间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食荤腥油腻及辛辣、酸性和生冷食物。因为在任何感冒的情况下,辛辣饮食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上呼吸道炎症,而且感冒还会使胃肠道处于一种功能失调的状态,此时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喝酒能治感冒也是错误的,感冒时喝酒不但易醉,酒精还会加重胃肠道的充血,导致消化不良。
2、暴食或节食治疗
有人认为感冒期间应补充营养多吃荤,而有的人则认为既然感冒时没食欲就干脆不吃东西。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对,感冒时胃蠕动变缓,消化液分泌减少,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一点东西都不吃的话,又会造成机体所需热量供应不足,减缓康复。最好是吃些稀饭和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
没食欲的患者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但不一定是白粥,可以适当加入瘦肉或其他食材以添补营养。不过,煎炸和油腻的食物则要尽量避免,否则影响消化,不利于康复。
3、没分清感冒类型就滥用抗菌药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菌药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菌药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4、捂汗治疗
有人说,感冒后,洗桑拿、喝热水或热姜糖水发汗,或盖着被子捂汗,就能治感冒,这也是常见的错误认识。感冒初期,一些患者有怕冷、发热的症状,发汗可以缓解症状,身体感到轻松,但机体受热会削弱对病毒的抵抗力,还会使身体虚脱,加重病情。所以,所谓的“发汗疗法”对治疗感冒非但无益,反有害处。
其实,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也仅仅要求“微汗”即可。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及时补充体液和排出体内毒素。
5、感冒只吃白粥
有人认为,感冒了,消化不好,尽量清淡饮食,喝白粥吃青菜就可以了。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消耗增加,发热出汗还会排出更多的电解质。
此时如仅进食白粥、青菜,一方面蛋白质、脂肪类补充不足,抵抗力下降,无法抵御病毒,容易使病情加重或迁延。而饮食过分清淡,电解质摄入不足,特别是血钾低,人会感觉疲倦。故感冒时需补充营养,考虑此时食欲不佳,可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瘦肉粥、鱼粥等是不错的选择。
6、感冒就服抗生素
很多人患感冒后喜欢服用一些高档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西力欣等。有医生就曾遇到过患者在门诊时主动要求开抗生素药,还要求注射,其实这是不必要的。
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疾病,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一般感冒服用了抗生素,不但起不了治疗的作用,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肠道细菌的耐药情况。
7、运动治疗
不少人喜欢用“运动疗法”来治疗感冒。尤其是有些年轻人一旦患上感冒,便刻意进行一些体力劳动,或者到运动场上跑上几圈、打一场篮球等。其实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单纯加大运动量会增加体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8、一感冒就立即服药
感冒不一定都要立即吃药,有些感冒可以依靠自身抵抗力和免疫系统来消除,如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和发高烧等可将病菌驱赶出体外,令病菌的破坏力减弱。如果稍一发现感冒就吃药,不仅没必要,还很容易引起抗药性。
9、多吃几种感冒药效果好
当受到鼻塞、头痛、发烧等感冒症状折磨时,为了快速消除这些恼人的症状,不少患者甚至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以求快点达到效果。
专家介绍,感冒药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实际上成分都是大同小异,尤其是复方制剂,成分多数相同或相近。要缓解症状重要的是对症,而不是药物的量。如果多种感冒药一起吃,有些成分的剂量就变大了,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随之增加。他提醒,如果要联合用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0、输液感冒好得快
有些人患感冒后,非要输液不可,以为输液好得快。其实,输液主要作用是缓解或减低感冒的疼痛感,让患者身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体力对抗感冒病毒。
如果是不太严重的感冒,即使不吃药、不打针,只要多喝水、有充足的睡眠,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自然让它痊愈。所以,感冒之后如何治疗,最好遵医嘱,不要执意输液。
小孩感冒治疗误区
1、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一感冒就赶紧吃上“消炎药”,可以预防肺炎
首先,所谓的“消炎药”并不是万能神药,大家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大多是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导致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用药指征,随意用药可能导致过敏、腹泻、细菌耐药等不良后果,危害巨大。
2、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孩子感冒捂捂汗好的快
许多人认为得了感冒出汗就会好得快,其实,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减轻病情,尤其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出汗过多,极易脱水,更会因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并发症。
3、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感冒后不赶紧吃药,会发展为肺炎
肺炎的初始症状通常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与感冒类似,所以许多家长认为肺炎就是由感冒引起的。
不排除有些儿童是在感冒后并发肺炎,但感冒是否发展为肺炎,更多的是由人的自身因素决定的,如早产、低体重、低龄、存在呼吸道畸形或心肺功能不全、存在先天免疫缺陷等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出现肺炎,与感冒后是不是大量吃药没有因果关系,感冒没有特效药,应做到对症治疗,适度用药,注意休息,多饮水,促进代谢排泄。
4、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给宝宝吃大鱼大肉
有的妈妈认为感冒代表宝宝的抵抗力弱,应该多吃一些大鱼大肉补补身体,于是顿顿给孩子做大餐,这样的做法和想法也是不科学的。感冒后,孩子的身体机能本来就弱,如果再给孩子吃的太好,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恢复,还会留下不怎么愉快的进食经历。
5、小孩感冒治疗误区之给宝宝穿很多衣服
说到感冒,妈妈们想到的自然是宝宝着凉了,于是为了保暖,给他们加很多很多的衣服,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感冒后穿太多,会阻碍宝宝的身体向外散发热量,很可能引发高热惊厥,让病情恶化。所以,护理感冒甚至是发热的宝宝时,应该适量的少穿一些。
感冒咳嗽治疗误区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①中国家庭治疗咳嗽时爱用偏方。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比如一些盛行一时的“盐蒸橙子”,认可度较高的“冰糖雪梨”等网络流行的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同时,所谓的“止咳偏方”其实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反而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②现在打多数中国家庭对于中药的信任度较高,常盲目选择中药而不会辩证地对待病情。同时对西药,患者则是会抱有较大疑虑。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其实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二,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列表上写着“尚不明确”代表没有副作用,实际上,中药缺乏有效性验证和毒理试验,不仅难以确定有效成分,其复杂的配方也有可能会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的成分往往标示模糊,存在使用隐患。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③经过不少医学研究调查表明,发现中国家庭对抗生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严重。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可能失去疗效。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④中国家庭对咳嗽的根本原因及对咳嗽是好是坏的判断存在盲点,部分人知道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此外,同样仅有约四成的人了解有痰咳嗽的元凶为痰液。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一般常见的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味,或吸入了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为了排出异物;另一种情况便是湿咳,即咳嗽带痰。连续性的咳嗽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所以,连续性咳嗽刺激到咽喉黏膜,分泌出痰液落在湿咳上。而咳嗽正是起到了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治疗感冒的误区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感冒,百姓常常会有一些误区,有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误区一:有病不治,扛扛就过。超过一半以上的公众选择不治疗感冒。“有病不治型”的感冒病人以上班族最为多见。其实,感冒是病毒与人体免疫力斗争的过程,及早治疗能帮助病人更好地休息,更快恢复抵抗力。
误区二:不问症状,随便吃药。治疗人群中,75% 的公众感冒后会随意选药。一些患者吃药时不看成分;明明在发烧,吃的感冒药里却没有解热镇痛药物成分,造成“大病小治”。
误区三:不要随便吃药,普通感冒就吃抗生素 。有70% 的公众认为感冒是由细菌引起。其实感冒的罪魁祸首是病毒。错误的认识导致了错误的治疗,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典型的“ 小病大治”。其实滥用抗生素只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助长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是否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服从医嘱。
治感冒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打了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疫苗就可预防感冒。流感疫苗是抵御流感病毒的疫苗,对预防普通感冒没有疗效。虽然二者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是病原菌不同,临床症状有差别,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普通感冒全年均可发生,病例分布为散发性,早期一般不发热。流感常发生于秋末或冬季,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具有流行性,经空气飞沫传播,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发病的突出症状是起病急剧、寒战、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
误区二: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并应多喝白开水,以利于及时补充体液和排出体内毒素。
误区三: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误区四: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治疗感冒的药物多数为复方制剂,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例如成人每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剂量不应超过2克,而服用两种以上含有此类药物的制剂就可能造成药物过量。
误区五: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肾病、癌症等慢性病加重或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睡眠和休息是恢复健康、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另外,许多治疗感冒的复方药物制剂含有马来酸氨苯那敏(扑尔敏),易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坚持工作。
鸡汤防治感冒
鸡汤味美营养高,且具有抗疲劳美容养颜的功效,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德国医学人员经过长期研究证实,鸡汤是效果良好的家庭“常备药”,它能帮助人们有效抵御严寒,驱走流感,如果将鸡肉和蔬菜一起炖还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
该报告指出,早期流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症状:咳嗽、鼻黏膜干燥、鼻塞等。这时,患者如果饮用流体食物,可以保持鼻黏膜湿润,便于清洗鼻部和咽喉部,而饮用鸡汤不仅具有上述功效,还有助于将病毒排出体外。
一份日本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鸡汤甚至也许可以对抗高血压,因为鸡胸肉含有胶原蛋白,效果类似ACE抑制剂,一种治疗高血压最常用的药物。研究人员阿伊赛加(AiSaiga)和同事在研究室用老鼠实验鸡汤含有的胶原蛋白疗效,发现鸡汤能有效并长期降低高血压。
最后,热腾腾鸡汤所散发的烟,能让充血的鼻腔和胸腔畅通,这就是为什么好几世纪以来,医师都会建议病人喝热饮来减缓感冒症状,简单的开水或复杂的炖品皆可。
虽然鸡汤是滋补的佳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喝鸡汤,因为鸡汤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肉、鸡骨和鸡皮中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而且鸡汤中的油大多属于饱和脂肪酸。如果你是高血脂病人、消化道溃疡病人、肾功能较弱的病人或胃溃疡病人,都尽量不要喝鸡汤,喝鸡汤不但会加重你的身体负担,还会加重你的病情。
感冒怎么预防告诉您几个误区
一个误区就是—感冒就用抗生素。因为感冒 70% — 80% 是由病毒引起 , 而抗生素对它无效 , 所以轻症感冒一般对症和抗病毒治疗就可以了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张伟
第二个误区认为感冒是小病 , 出现了发热、咽痛、乏力、咳嗽、咳痰仍不治疗不休息 , 结果并发了肺炎、心肌炎等后悔莫及。虽然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 , 但感冒病人抵抗力降低 , 易并发细菌感染 , 所以全身症状较重者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出现了心慌、气促、浮肿、关节疼痛、长时间发热等症状则应做相应的检查 , 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个误区是注射了流感疫苗就不会得感冒, 专家介绍,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但不能防止普通性感冒的发生,只能起到缓解普通性感冒症状、缩短感冒周期等作用。
要高度重视反复感冒,那么应如何预防感冒呢 ?
对症求药只是权衡之计,应该从根本入手,提高自身免疫力。首先要经常锻炼身体 , 增强体质 , 增强抗病的能力 ; 多吃水果蔬菜 , 补充维生素 ; 感冒高发季节可在室内空气消毒 , 杀灭病毒 , 儿童、老人、抵抗力低的人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合 ; 对易感人群每年可注射流感疫苗 , 可口服或注射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 加强抗病能力。
防治感冒的7大误区
1、认为感冒时讲究忌口,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
感冒后会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鱼类、鸡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于康复。
2、认为感冒后只要关闭门窗蒙头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疗。
这只是一种假象,因为出汗后身体似乎轻松一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
人患感冒时进食减少,体质较弱,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认为普通感冒可治疗也可不治疗。
普通感冒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但是公众对普通感冒的治疗却不够重视。成人每年平均会感冒2-4次,通常表现为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发热、咳嗽、头痛及全身酸痛。
针对这些症状,需要积极及时对症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呼吸系统方面: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肺炎;血液系统方面:粒细胞减少症;泌尿系统方面:急性肾小球肾炎;耳鼻喉: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因此,感冒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4、认为感冒是小毛病,应带病坚持工作。
医学实践证明,当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特别是感冒后不注意休息,病原体就易侵入身体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细菌性支气管炎,个别患者还可能转为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严重疾病。
5、认为吃感冒药越多,好的越快
患感冒后同时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维生素等多种药物,以为药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而且还可能由于滥用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6、认为感冒治疗可随便用一种感冒药。
事实上市场上感冒药玲琅满目,多数为复方组份,其所含成分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成分解决不同的感冒症状。
不同感冒症状应该针对性的选用对应有效成分的感冒药,而不应该随意用一种,也不要随意增加感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感冒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解热镇痛药,如果服用种类混杂,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7、认为感冒药、中药都是安全的。
事实上感冒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特别是抗感冒中药注射剂,其安全性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治疗感冒的正确方法:
感冒时要多喝开水,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和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改善部分临床症状。
多吃水果,增加维生素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
睡眠和休息是恢复健康、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
治疗感冒常见的一些误区
感冒治疗误区
感冒是日常最常见的小病,特别是在冬天有些人容易感冒,有些人认为出出汗就可以治疗感冒,而有些人一感冒就打针,这些都是错误的治疗方法。
出汗能治感冒
经常听老人说,感冒了就拿被子捂捂,出汗了就好了。对于这一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做法。虽然感冒出汗是发烧的前奏,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也会导致猝死。
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感冒后。如再从事比较激烈的活动,就会使人体内热量增加,代谢更快,能量消耗过多,而患者的抵抗力却大大降低,感冒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如果侵犯心肌,就会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要知道出汗并不能缓解感冒的症状,出一身汗能治感冒”人们长久以来的认识误区。相反感冒出汗被看作是发烧的前奏。
人体为了抵御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感冒后。自身的防卫系统会积极工作起来,这个时候有些人出汗,甚至会出现发烧等症状。甚至会产生更大的伤害,尤其对老人、儿童和体质弱者更是有害无益。另外还要注意,有些急性污染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也用锻炼的方法去扛,很可能会耽误病情。对付感冒除了遵照医嘱,按时吃药或者输液外,患者还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
除了运动治感冒”这个误区外,还有一些民间治疗感冒的方式,像饥饿疗法、桑拿熏蒸、喝酒治感冒等也都是错误的人患感冒后一般都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如此时不吃东西,会让人体的能量供应缺乏,而感冒的各种症状又都会加重能量消耗,靠饥饿治感冒,只会加重病情;而感冒患者去蒸桑拿,反复的冷热交替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加重症状;感冒时喝酒会加重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只无益,反而有害
治疗感冒不能靠出汗
“出一身汗能治感冒”是人们长久以来的认识误区,要知道出汗并不能缓解感冒的症状,相反感冒出汗被看作是发烧的前奏。感冒后,人体为了抵御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自身的防卫系统会积极工作起来,这个时候有些人出汗,甚至会出现发烧等症状。感冒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如再从事比较激烈的活动,就会使人体内热量增加,代谢更快,能量消耗过多,而患者的抵抗力却大大降低,感冒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如果侵犯心肌,就会加重心肺等脏器的负担,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靠运动出汗治疗感冒不仅不靠谱,甚至会产生更大的伤害,尤其对老人、儿童和体质弱者更是有害无益。另外还要注意,有些急性传染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也用锻炼的方法去扛,很可能会耽误病情。对付感冒除了遵照医嘱,按时吃药或者输液外,患者还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
除了“运动治感冒”这个误区外,还有一些民间治疗感冒的方式,像饥饿疗法、桑拿熏蒸、喝酒治感冒等也都是错误的。人患感冒后一般都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如此时不吃东西,会让人体的能量供应不足,而感冒的各种症状又都会加重能量消耗,靠饥饿治感冒,只会加重病情;而感冒患者去蒸桑拿,反复的冷热交替会进一步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加重症状;感冒时喝酒会加重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进一步加重,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冲婴儿奶粉的九大误区
第1个误区 先加奶粉后加水
正确的冲调次序应该是根据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如180ml/6勺),先往奶瓶中加入定量温水(水温40度),后量取6勺奶粉加入奶瓶中。婴儿奶粉不能将奶粉倒入杯中再加水冲开。一是为保证冲调浓度精准,先加奶粉后加水至180ml,实际水量会少于180ml,奶粉就偏浓,不利于宝宝消化;二是保证奶粉溶解均匀,避免结团。
第2个误区 奶粉乱加无定量
按奶粉罐上标注的冲调比例进行量取,量取时每勺都应是平勺。喂哺指南上写的勺数,均指平勺奶粉,以此保证冲调浓度的精准,而非随意的满勺或半勺,避免奶液太浓或太稀。因此,大部分奶粉灌口处特设有刮口,需要每勺出多余的奶粉刮走。
第3个误区 量出来多余的奶粉倒回去
奶粉不能再倒回去,不可循环利用,不卫生。奶粉勺直接与手接触,量取完奶粉后要放回罐中,因此,请爸爸妈妈们切记冲调前要把手彻彻底底洗干净。
第4个误区 用纯净水冲奶粉
冲奶粉最好选用煮沸冷却后的自来水,即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适合冲奶粉。
桶装水一般是纯净水(含蒸馏水)或矿泉水,不要以为干净就用来冲奶粉。纯净水出去了各种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反而会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而矿泉水则恰恰相反,无论成人或幼儿,长期饮用都可能造成体内某种元素吸收过多。
有些家长会担心自来水里会有氯化物残留,实际上自来水煮满3分钟便可除氯。
2回顶部
第5个误区 用冷水或沸水冲奶粉
冲奶粉的水温要根据奶粉罐上的建议,多是40°C左右;冲奶粉的水必须是煮沸过的白开水。生水细菌多,别说小孩,就是成人喝了也会拉肚子。冲奶粉时要准备开水和凉白开,混至合适温度后再加入奶粉;不要用冷水或沸水进行冲调。因为冷水冲调容易结团,沸水会破坏奶粉的营养结构。
第6个误区 使劲摇奶瓶使奶粉溶解
加好水和奶粉,套上奶嘴,冲调步骤就结束了吗?还没!妈妈们还要依靠手腕力量,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旋转。
常见错误操作是,手握奶瓶使劲上下摇或直接用筷子搅。这一个错误是新手爸爸最容易犯的,他们总以为“力拔山河”之势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最后使得奶粉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喝了之后会不断的打嗝。质量好的奶粉基本溶解效果都很好,只要轻轻晃动便能全部溶解。
第7个误区 奶液泡好半天还在喝
宝宝喝奶断断续续时,可以使用暖奶器进行保温,但泡好的奶液恒温存放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一般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滋生细菌,不宜继续饮用。
第8个误区 奶瓶冲洗后不消毒
奶瓶使用一次就要清洁、消毒一次。奶瓶即使刷洗干净,也多少会有残留的奶渍,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一定要消毒!
消毒方法常见有煮沸消毒和消毒锅消毒两种。建议妈妈们可以购置一个奶瓶消毒锅,可以一次消毒5-9个奶瓶,更加省时省心!
第9个误区 不用或用错奶瓶
冲奶粉一定要使用安全的奶瓶,不要用看不到刻度或完全没有刻度的杯子,更不要误用PC奶瓶。0-6个月宝宝选用玻璃奶瓶;满7个月以后,宝宝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最好是选择安全耐摔的硅胶奶瓶。PC奶瓶存在双酚A潜在危害,目前已禁止销售。
警惕8个治疗感冒误区
感冒是受凉引起,盖个厚被子捂出汗就好 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引起,主张捂汗治疗,让病人喝热生姜水,用被子蒙住身体,直至捂出一身汗为止。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病情,病人出汗过多,容易发生脱水症状,也可能因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感冒期间没胃口,少吃点东西感冒就早点好 这种观点欠妥。感冒时肠胃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此时应该吃一点稀饭和蔬菜等容易消化食品,且应与平时食量大致相当,不能相差太多。
感冒算啥?跑跑步出出汗就好了 一旦感冒,便刻意进行一些如跑步、打球等运动来缓解。这种做法有时适得其反,加大运动量会增加体能消耗,使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
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
长期服用镇咳药,忽视其成瘾性 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因此其应用受到严格控制,需要凭处方购买。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镇咳药是右美沙芬制剂,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在15~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且在有效剂量内无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
秋冬季容易出现燥咳,主要是因为湿度过低,影响上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湿度而引起炎症或干燥所致。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稍有疏忽,可能会因此引发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所以大家在自行用药和调理时也要引起重视,避免以下感冒咳嗽的用药误区。
没分清感冒类型就滥用抗菌药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菌药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菌药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信赖一种感冒药,一感冒就吃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治疗感冒几大误区
闻醋喝醋
杨先生单位刮起了喝醋风,同事们把喝醋这一“保健秘方”的优越性说得活灵活现,什么减肥啦,抗感冒啦,以至于自己感冒了不去看医生,而是在家喝醋闻醋。感冒治疗专家认为,喝醋闻醋不可取。
很多人是认为喝醋是可以有效的治疗感冒的,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虽然说醋是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抑制人体有害细菌的繁殖。但是感冒的时候一直喝醋的话,是会引起人的胃部的胃粘膜出现损伤的,严重的还会引起胃痛或者是急性胃炎。
洗蒸桑拿
平时就爱蒸桑拿的孙先生再蒸桑拿时听说有防治感冒的作用,周围的亲戚朋友一有感冒他都建议去蒸桑拿。
感冒治疗专家认为,在平时,桑拿浴确实能让人强壮起来。但当感冒的第一症状表现出来后再洗桑拿浴就已经晚了,洗桑拿时的冷热交替反而会削弱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