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否传染
慢性胃炎是否传染
慢性胃炎是不会传染的,大家可以放心,该疾病主要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慢性胃炎患者忌用或少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激素等。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抗酸剂及胃粘膜保护药,以防止对胃粘膜的损害。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规律有节,定时定量,切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同时避免浓茶、咖啡、香料、粗糙生硬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胃粘膜。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避免精神紧张、心情忧郁及过度疲劳,宜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急性肠胃炎传染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急性肠胃炎多由于饮食不当或不洁而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是常见的症状,那么患有急性肠胃炎传染么?这是很多的患者及家属都很担心的问题,针对这一疑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
急性肠胃炎传染吗?胃肠专家称,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急性肠胃炎多由于饮食不当或不洁引起,是不会传染的。但临床实例统计证明,一些急性肠胃炎患者患病后,其身边的人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因此,专家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专家指出,急性肠胃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因此疾病可能会通过粪便、呕吐物传染给亲近的人,对于不明病因的急性肠胃炎,传染几率更大,因此患者及家人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
另外,专家提醒,一部分急性肠胃炎患者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而幽门螺杆菌极易通过共餐、亲吻、粪便等途径传播,因此可能会传染给家人使其患病。
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很难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因此不被大家承认并重视。专家总结:急性肠胃炎并不是没有传染的可能,粪便、幽门螺杆菌甚至心理因素都可能是传染的原因,因此不管怎样,患者及家人都应注意卫生清洁,并积极治疗疾病。
专家提醒:应当注意的是,急性肠胃炎症状与霍乱是类似的,霍乱是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因此要注意区分,以免误诊误治传染他人。
患上胃炎的因素有哪些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根据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一: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二: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三: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四: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五: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六: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七: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八: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九: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 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免疫因素: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 G系。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得了急性肠胃炎会传染给别人吗
急性肠胃炎传染吗?胃肠专家称,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急性肠胃炎多由于饮食不当或不洁引起,是不会传染的。但临床实例统计证明,一些急性肠胃炎患者患病后,其身边的人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肠胃炎症状,因此,专家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急性肠胃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因此疾病可能会通过粪便、呕吐物传染给亲近的人,对于不明病因的急性肠胃炎,传染几率更大,因此患者及家人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
另外,一部分急性肠胃炎患者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而幽门螺杆菌极易通过共餐、亲吻、粪便等途径传播,因此可能会传染给家人使其患病。但由于目前临床上很难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因此不被大家承认并重视。
急性肠胃炎并不是没有传染的可能,粪便、幽门螺杆菌甚至心理因素都可能是传染的原因,因此不管怎样,患者及家人都应注意卫生清洁,并积极治疗疾病。应当注意的是,急性肠胃炎症状与霍乱是类似的,霍乱是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因此要注意区分,以免误诊误治传染他人。
急性肠胃炎传染吗?以上是专家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急性肠胃炎要及时的治疗,久拖不治常常发展为慢性肠胃炎,治疗难度与严重程度都大大增加。急性肠胃炎首先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肠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补充水分以免患者脱水。
萎缩性胃炎病因主要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7、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9、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佛手瓜不能和什么同吃
佛手瓜的食用方法很多,鲜瓜可切片、切丝,作荤炒、素炒、凉拌,做汤、涮火锅、优质饺子馅等。还可加工成腌制品或做罐头。在国外,佛手瓜以蒸制、烘烤、油炸、嫩煎等方法食用。除果实外,根茎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风味与土豆相似,含维生素A、C较多。嫩叶和新梢也可作为蔬菜食用。
佛手瓜适合所有人食用,老少皆宜。
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保健蔬菜;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儿童可以经常吃佛手瓜。同时还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含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炎)、传染性肝炎、舌苔厚腻以及气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2. 但是由于佛手瓜属于温性食物,所以凡属阴虚体热和体质虚弱的人应少食。
佛手瓜在瓜类蔬菜中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中医认为它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胸闷气胀、呕吐、肝胃气痛以及气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未听说有什么禁忌,也未见文字记录禁忌配伍,作为食物随意就好,不必太过担心了。
浅表性胃炎的诱发因素
(1)药物刺激
服用解热、止痛等抗生素药物时,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导致胃黏膜收缩缺血,诱 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或加重慢性浅表性胃炎。
(2)免疫力下降
炎热的夏季,人体的免疫功能会下降。当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时,很容易患上疾病,其中包括慢性浅 表性胃炎。有的人免疫力强,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自愈,有的人免疫功能差,则不能自行好转,需 要药物治疗。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国内外胃病专家发现,胃病是有传染病的,其传染源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它是一种病菌,在家族成 员中最容易传播,如共用碗筷等。因此,家人常有这样的现场,一人患上胃病,其他成员也相继患上胃 病,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夏季是病菌滋生的季节,包括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幽门螺旋杆菌的 滋生也是导致夏季慢性浅表性胃炎高发的一个原因。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仍不明确。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6、生物性因素:
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