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关节炎泡脚用什么中药 蠲痹汤散寒通络

关节炎泡脚用什么中药 蠲痹汤散寒通络

配方: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透骨草,莪术,制乳香,制没药,威灵仙,皂角刺各15克,酒白芍20克,制南星12克,生马钱子,仙灵脾各1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洗净,研成粗末,装入布袋煎煮,先熏后泡脚,再用药渣趁热外敷患部,然后继续泡脚,每天1-2次。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吗

泡脚对关节炎有好处。

从中医角度看,关节炎属于痹症,即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使得经络不通而气血不畅,以致筋骨,关节等部位出现疼痛,酸麻,屈伸不利,僵硬甚至变形等,究其根本都是阳气不足导致,治疗当以疏风散寒,行气止痛为主。泡脚对下肢痹症有较好的疗效。关节炎泡脚可以选择以下中药泡脚治疗。

哪些中药材可以治疗关节炎

疏散风邪类的中药,包括独活、 防风、麻黄等,还有就是温经散寒的中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等。 除湿蠲痹类中药,主要有薏苡仁、防己、 茯苓、猪苓、泽泻等。清热宣痹功效的中药,主要有知母、黄柏、 生地、 丹皮等,还 有通经活络类中药,有 秦艽、 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 等。

不同证候的关节炎,要选择的中药功效也是不一样的,如治疗宜以活血化瘀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可选择 桃仁 、当归、 乳香、 川芎、莪术等,对于需化痰散结的患者,则可选择半夏、白芥子、 制南星等,这些药物具有这种功效。如需益气养血的关节炎患者,则可选择黄芪、党参、 熟地等,还有一些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对关节炎也有不错的疗效,如 骨碎补、 桑寄生、牛膝、鹿角、 女贞子、旱莲草等,需根据证候需要来选择。

对于骨性关节炎属骨痹范畴,中药治疗的话,就要以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然后车辅以 活血祛瘀,祛风通络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来治疗, 如内服药可选择 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或消痹汤,药方为:丹参 ,杜仲、地龙、桑寄生 ;威灵仙、当归、海桐皮、川牛膝 ,细辛等各适量,加水煎后早晚分服。可配合关节肿痛处外敷磁药贴来治疗,内外双治,效果更明显。

哪些中药材可以治疗关节炎

如果在关节炎发病的初期时候我们不重视的话就会造成关节炎加重,这样在治疗上面就会大大的增加其难度,而治疗关节炎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中医中药治疗关节炎,可选择的中药材有很多的,不过因为关节炎的类型也是有多种的,所以选择中药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辩证用药的 ,这样才能让中药发挥更好的疗效,而中药治疗关节炎,可根据药物不同功效来选择,如下面的这些中药材患者可酌情选择:

疏散风邪类的中药,包括独活、 防风、麻黄等,还有就是温经散寒的中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等。 除湿蠲痹类中药,主要有薏苡仁、防己、 茯苓、猪苓、泽泻等。清热宣痹功效的中药,主要有知母、黄柏、 生地、 丹皮等,还 有通经活络类中药,有 秦艽、 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 等。

不同证候的关节炎,要选择的中药功效也是不一样的,如治疗宜以活血化瘀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可选择 桃仁 、当归、 乳香、 川芎、莪术等,对于需化痰散结的患者,则可选择半夏、白芥子、 制南星等,这些药物具有这种功效。如需益气养血的关节炎患者,则可选择黄芪、党参、 熟地等,还有一些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对关节炎也有不错的疗效,如 骨碎补、 桑寄生、牛膝、鹿角、 女贞子、旱莲草等,需根据证候需要来选择。

对于骨性关节炎属骨痹范畴,中药治疗的话,就要以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然后车辅以 活血祛瘀,祛风通络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来治疗, 如内服药可选择 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或消痹汤,药方为:丹参 ,杜仲、地龙、桑寄生 ;威灵仙、当归、海桐皮、川牛膝 ,细辛等各适量,加水煎后早晚分服。可配合关节肿痛处外敷磁药贴来治疗,内外双治,效果更明显。

其实治疗关节炎除了使用西药以外中药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我们食用西药效果不佳的时候不妨试试中药治疗,患者可根据自己关节炎的症状 来类型来针对性的选择对症的中药,中药治疗关节炎, 只要辩证用药,都是可以很好的缓解症状,解除关节疼痛的。

中医怎么治疗骨性关节炎

一、外科和关节镜下治疗

根据病情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冲洗、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或间质干细胞移植、关节畸形严重者,可采取截骨矫形术、关节破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行关节置换。

二、骨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法

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湿热痹阻型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所致 。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2.风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分析:感受风邪所致 。

治法:驱风祛湿,散寒止痛。

方药:防风汤加减。

3.湿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肿痛,肢体困重麻木,四肢活动不灵,遇阴雨天加重。

分析:感受湿邪所致。

治法:祛湿健睥,疏风散寒通络。

4.寒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剧,日轻夜重,得热则缓。

分析:感受寒邪所致。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高尿酸血症能治疗好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阻痹:

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

治宜清热化瘀通络。

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

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5、风寒湿痹型: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若风邪偏胜,以上肢游走痛为主者可重用羌活达30g,并加桑枝30g、片姜黄10~159祛风胜湿;寒邪偏胜,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可加细辛1.5~3g、草乌10g,温经散寒;湿邪偏胜,关节肿胀,重着不利,以下肢为主者酌加防己10~15g、土茯苓15~30g、木爪10~20g、萆薢15~30g,以利水胜湿。

6、风湿热痹型: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化裁,方中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若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者可加银花、连翘、黄柏各10~15g以清热解毒;关节肿大者可加桑枝30g,姜黄、威灵仙各10~15g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可加丹皮、生地、赤芍各10~15g,凉血解毒;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秦艽、功劳叶各10~20g,以养阴清热,疏通经络。

7、痰瘀痹阻型: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桃红饮加味。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络,可导可宣,驱风化湿。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20g、僵蚕5~10g,以祛痰散结;痰瘀久留者加用虫类药,如乌梢蛇5~10g、全蝎3~5g,以祛瘀搜风。

8、肝肾亏损型:

治法: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方中熟地黄、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蠲痹。

若腰膝酸软无力甚者,可加黄芪30g、川续断15g益气补肾;关节冷痛明显者可加附子5~10g、肉桂3~6g温阳散寒;肌肤不仁者加用鸡血藤30g、络石藤20g养血通络。

脚脖子肿真的是风湿吗

类风湿在没有变形之前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变形就只能控制不发展.治疗用中药追风舒筋疗法就可以经济实惠,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好心情.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1,西医西药治疗到目前为止西医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一下几类药物为主;1,非甾体抗炎止痛类药物;

2,皮质激素类药物;

3,免疫抑制剂。

但迄今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完全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往往还大于疾病的本身。

非药物治疗有血浆置换术和手术治疗,但效果都不尽人意。

1,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

2,风,寒,湿痹阻型;本证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筋络闭阻而致,其性总是寒。临床以肢体关节冷痛沉重。痛处游走不定,局部肿账,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关节畸形,气候剧变而痛剧,遇寒痛增。得温痛减,恶风畏寒,舌淡红或暗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或弦缓。

治法;祛风散寒,逐湿,温経通络,兼益气养血。

方药;【八宝舒筋散】并加服二乌汤。

2,热毒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症;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关节活动障碍,或皮下结节,其色红紫,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身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桂枝。热症消除后,继服【八宝舒筋散】以消除关节症状,恢复自身免疫功能。

3,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症;关节红肿热痛,以四肢小关节肿势显著,肢体困重,晨间僵硬,皮下结节,低热或身热不扬,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赤涩热痛,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痺汤加味。待湿热症状消除后,继服【八宝舒筋散】以消除关节症状,恢复自身免疫功能

4,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症;关节烦痛,扪之局部发热,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甚则僵硬强直,变形,形寒,或近热则欲寒,或近寒则欲热,心烦尿赤,或口渴欲热饮,或发热畏寒,或身热欲盖衣被。舌红苔白或舌淡苔黄,或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或弦紧。

治法;温経散寒,清热通络。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寒热症状消除后,继服【八宝壮筋丸】以消除关节症状,恢复自身免

5,痰浊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症: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或关节畸形,关节上下肌肤慢肿,肢体顽麻,皮下结节,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脘满闷,纳呆呕恶,泛吐痰涎,眼睑浮肿,其色暗滞,舌体胖而色暗,苔白腻或白滑,脉沉弦滑。

治法:化痰通络。

方药:皂芥二陈汤加减合【八宝舒筋散】疫功能。

6,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症:关节刺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日轻夜重,局部肿胀或有硬结,瘀斑,肢体活动不灵,晨间僵硬,肌肤干燥无光泽,面色暗黧,或面部有褐色斑,口干不欲饮,心悸,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蠲痹。

方药;身痛逐瘀汤合【八宝舒筋散】,后期服用【八宝壮筋丸】

痹症的中医药治疗调理方

1、川乌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痹症”的较佳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用量一般为6-15克,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

2、穿山龙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别名甚多,有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有报道,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要取得较好的疗效,本品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往往收效不著。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3、鬼箭羽

又名卫矛,《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性寒,善入血分,可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称其“(可)除邪,杀鬼蛊疰”,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因此,对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用量一般15克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克,也有的书中,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用其治风湿病方,用量可达60-90克。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

如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技10克,独活10克;桑技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

用法:每月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共治疗160例,有效率为91.4%-93%之间。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已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169例,有效率为90.9%--96.6%。

常用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已黄茂汤等。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人参6克,黄茂20克,当归15克,获等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减:心悸乏力加炙远志、龙眼肉;关节疼痛甚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胱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并加重黄茂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117例,总有效率为94%左右。

常用成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

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药有哪些

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另外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或消痹汤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也有很不错的疗效,药用丹参30g,杜仲、地龙、桑寄生各15g;威灵仙、当归、海桐皮、川牛膝各10g,细辛3g等。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中当归、丹参、地龙养血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生精项髓以壮筋骨;威灵仙、海桐皮祛风通络;细辛抗炎镇痛;川牛膝既有活血祛瘀又有补益肝肾之效,为膝之引经之药;丹参、当归还具有减缓和修复关节软骨退变、损伤作用。

什么治风湿最好呢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按其主要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

(3)除湿蠲痹:苡仁、防己、苍术、萆、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经活络:莶草、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

(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对于什么治风湿最好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看了以上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今的风湿病患者,一般接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也有很多的朋友进行中医方面的治疗。那么从治疗的角度看,目前中医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所以患者可以尝试接受中医治疗。

哪些中药材可以治疗关节炎

疏散风邪类的中药,包括独活、 防风、麻黄等,还有就是温经散寒的中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等。 除湿蠲痹类中药,主要有薏苡仁、防己、 茯苓、猪苓、泽泻等。清热宣痹功效的中药,主要有知母、黄柏、 生地、 丹皮等,还 有通经活络类中药,有 秦艽、 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 等。不同证候的关节炎,要选择的中药功效也是不一样的,如治疗宜以活血化瘀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可选择 桃仁 、当归、 乳香、 川芎、莪术等,对于需化痰散结的患者,则可选择半夏、白芥子、 制南星等,这些药物具有这种功效。如需益气养血的关节炎患者,则可选择黄芪、党参、 熟地等,还有一些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对关节炎也有不错的疗效,如 骨碎补、 桑寄生、牛膝、鹿角、 女贞子、旱莲草等,需根据证候需要来选择。对于骨性关节炎属骨痹范畴,中药治疗的话,就要以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然后车辅以 活血祛瘀,祛风通络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来治疗, 如内服药可选择 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或消痹汤,药方为:丹参 ,杜仲、地龙、桑寄生 ;威灵仙、当归、海桐皮、川牛膝 ,细辛等各适量,加水煎后早晚分服。可配合关节肿痛处外敷磁药贴来治疗,内外双治,效果更明显。

相关推荐

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预防 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令病人痛苦的症状之一,出现了关节疼痛之后,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护: 1、关节制动:急性期应将关节置于休息体位,减少运动。 2、局部按摩: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后,可自行关节周围的按摩。 3、关节体操练习:针对各个不同的关节练习不同的关节体操,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 护理 1、关节药熏:配制药物进行关节熏洗,水温应保持在50℃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2、关节温水浴:可将患病关节或整个肢体置于温水中浸泡20分钟左右,每日1次。 3、关节保健灸:选取

中医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

1. 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滞经脉见四肢关节冷痛、面色少华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

海风藤临床应用

1、用于风湿关节痛、脚气浮肿、有腰膝无力而偏于寒者,常配独活、秦艽、桑枝等,方如蠲痹汤。中风后遗的手足不遂,也可在祛风活络剂中加入海风藤。 2、用于治疗胃脘寒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腹痛泄泻(胃肠炎),用海风藤15g,配救必应9g,水煎服。 用量:9~15g。 处方举例:蠲(juan,读圈)痹汤(《医学心司》):海风藤12g,独活3g,羌活3g,桂心1.5g,当归9g,川芎2.4g,桑枝9g,乳香2.4g,木香2.4g,灸甘草1.5g,水煎服。 注:海风藤的品种比较复杂。全国大部地区使用的海风藤,为福建、

关节炎治疗还是找中医

一、湿热痹阻型 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四肢小关节,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所致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连翘9g,山栀9g半夏9g,薏苡仁15g,赤小豆9g,蚕沙9g,落石藤20g,桑枝20g。 二、风邪偏胜 临床表现:关节走蹿疼痛,痛无定处,以四肢小关节为主。 分析:感受风邪所致 治法:驱风祛湿,寒止痛。 方药:防风汤加减 防风12g当归12g,赤勺12g,杏仁6g,黄芩12g,秦艽15g,葛根12g,麻黄9

中医是如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又顽固的疾病,即主要症状为受累关节全关节肿胀、酸痛,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肤色微红,关节疼痛呈游走性,有时关节对称发病,特别在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处常被侵犯,医院检查,血沉快,抗“O”阳性、此外,有的患者还伴有轻度发热,脉搏加快及心肌炎、皮炎等,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全身性胶原组织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后引起的全身性变态反应。 风湿病古代称为痹病,属于“痹症”“历节风”范畴,此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关节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阻滞经脉,影响关节屈伸,使筋脉拘急,局部或肿

中医缓解风湿痛

我们认为中药可以参与免疫调整,可以缓解风湿痛症状,中医通常根据辨证治疗,给予服用相应的水药,中医一般分为四种症候。湿热阻络症候常见于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以关节发红、发热、肿胀、疼痛,体温升高,舌红苔黄为特点。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化湿通络”。寒湿阻络症候,常见于疾病的缓解期和中晚期,这时关节发凉,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阴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疗原则以“寒温经,化湿通络”为主,可以选择温经寒的中药。淤血阻络症候,以关节的疼痛变形为主,舌质发暗,脉涩,女性还表现为月经血结块、颜色发黑等。治疗原则是“活血化

治风湿的药有哪些

1、疏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

泡脚对类风湿有效果吗

有效果。 类风湿多为风寒湿侵袭,痹着关节肌肉,气血不活,经脉不利所致,治疗以疏风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主,泡脚可以疏通经脉,驱除体内寒气,加适当的中药材,对类风湿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泡脚治疗类风湿可以采用以下中药配方。

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通络 马钱子有舒筋活血,通络的功效。对于跌打损伤,痈疽肿痛有很好的疗效。 2除风祛湿 马钱子还有除风湿,祛风寒的功效,对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的作用。 3消炎抗菌 马钱子也有抗炎作用,适用于非特异性炎症痈疽肿痛有一定的疗效。 4止痛 马钱子是中药止痛最管用的药物之一,特别是风湿骨痛,肌肉损伤疼痛有特效。 5祛瘀生肌 马钱子对小儿麻痹,手足麻木,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注意事项 剧毒中药,一定在医生药方指导下服用,严格控制剂量。

干姜艾草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寒、通络止痛。 干姜和艾草两者都是偏温性的中药材,用来泡脚之后可以疏通身体的经络,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从而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起到活血化瘀、寒止痛的作用。 而且足部有许多的穴位和反射区,长期坚持用干姜艾草泡脚的话可以对足部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促进睡眠、改善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是可以适当用干姜、艾草泡泡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