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再障患者容易复发的原因
儿童再障患者容易复发的原因
一、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很容易发生感染。而反复的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易引起再障的复发。
二、对再障治疗的认识不足。很多患者家属以为完全缓解就是治愈,没有再坚持治疗,如果不坚持治疗,很容易会出现复发。
三、再障治疗不当。
了解了复发的原因后,还需要了解一下再障的一些原因:
1、药物因素:常见引发此病的药物有氯霉素,解热镇痛剂及含此类药物的制剂,磺胺类药,四环素,抗癌药(包括抗白血病药),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异烟耕,驱虫药,杀虫药,农药,无机砷,他巴唑,甲基硫脲嘧啶等。
2、电离辐射:如X线、γ线或中子,均能影响更新的细胞组织,破坏DNA和蛋白质。不同种属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不同。骨髓细胞的敏感强弱依次为: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辐射对淋巴细胞有溶解作用,浆细胞、网状细胞及原始纤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较耐照射。
重型再障患者尽早治疗尤为重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缺陷为主,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临床以感染、贫血、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重型再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0.5×109/L或血小板<20×109/L,则病情尤为危重。由于患者自然病程仅3-6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积极的治疗,通常会因严重的感染或出血死亡,死亡率极高。
重型再障患者合并严重感染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密切相关,患者严重而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导致严重感染的重要原因。有研究统计分析再障患者资料发现,感染是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重型再障患者合并的感染不但比一般的感染要严重,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由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需使用高级强力的抗生素治疗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更麻烦的是,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使患者容易合并真菌感染,而抗真菌治疗药物昂贵,疗程长,还影响进一步治疗的开展,明显增加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的风险。
出血是重型再障患者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除了部分患者是由于未能及时输注血小板导致出血死亡外,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导致自身产生大量血小板抗体从而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血小板越输越低的情况,导致血小板长期处于<10×109/L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合并感染发热或外伤出血,尤其是头部受伤,出血后止血十分困难,部分病人会因此死亡。
因此,重型再障患者应尽早到有经验的再障治疗中心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有HLA-DR2型抗原连锁倾向,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HLA-DPW3型抗原显著增高,患者家属中常有造血祖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并可见家族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对氯霉素易感性受遗传控制,对其他毒物或病毒易感性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上述现象说明,少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存在“脆弱”骨髓造血功能遗传倾向。
一、环孢霉素A(CsA)
CsA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再障的治疗,治疗重型再障、慢性再障的有效率基本相同,单用治疗重型再障的有效率约为50%~60%。目前已将CsA作为一线药物用于重型再障的治疗,对极重度患者效果差。
CsA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肝、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反应,高血压及多毛、齿龈增生、疲劳、肌肉痛等,这些都随CsA的减量及停用而减轻或消失。
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用于治疗再障。然而常规剂量对单纯红细胞再障疗效较好,可作为首选治疗。可用于皮肤及黏膜出血的患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HD-MP),单用疗效较差,仅适用于重型再障在不具备应用ATG、CsA条件时,一般多与雄性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60%左右。
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可降低抵抗力易招致感染、高血压、高血糖、胃肠道出血、缺血性骨坏死、头痛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精神异常等。
三、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
单独应用HD-CTX治疗重型再障有效。由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障病例数尚少,副作用大,应采取慎重态度。
CTX毒副作用明显,包括骨髓抑制、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不育及膀胱癌等。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量和(或)质的缺陷为重性再障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能够根治再障的最好疗法。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性大,而且花费巨大,故仅适用于重型再障患者的治疗选择。约60%~80%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的重型再障患者可恢复正常造血并长期存活。骨髓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外周血及脐带血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
慢性再障的诊断标准
慢性再障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慢性再障患者多以贫血起病,并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慢性再障患者出血和感染较轻微。
(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SAA-Ⅱ型。
儿童脖子酸怎么办
大多是软组织的损伤,一般只需要注意休息就能慢慢恢复正常的,当然如果给予药物或护理上的治疗也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一旦出现了肩膀、脖子的酸痛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检查,找出具体的诱发原因,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的治疗效果才会更好,而且还不容易复发。
儿童比较特殊,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一般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的风险比较大,恢复起来比较缓慢,一旦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就会严重的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多建议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含按摩、热敷、理疗灯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让患者的局部血液加快,同时让患者的新陈代谢加快,还能很好的起到局部消炎止痛的效果,不过需要检查。如果微创术不能很好的治疗儿童的颈椎病,家长就需要到儿童到正规医院采用微创术进行治疗,微创术有着见效快、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易复发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以及家长的喜爱。
以上就是解决孩子脖子酸的问题,各位家长不妨提醒孩子做到以上提到的建议,引导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站姿,应侧着睡觉等等,让孩子尽早恢复脖子酸痛的问题。作为父母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空间。
痔疮的常见病因是哪些
痔疮的疼痛一般表现都是比较明显的,并且,要知道的是,肛肠疾病都有反复复发的特点,痔疮也是如此,所以,在治疗肛裂上,建议是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达到一次性治愈的目的,避免肛裂反复复发,下面就痔疮的病因总结如下:
在临床上,出现过不少这样痔疮复发的病理。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痔疮患者在治疗痔疮后就没在注意预防,因为日常工作时饮水较少,导致肠道内粪便干燥,使得排便出现困难,这样就容易造成便秘的出现,便秘又是造成痔疮的重要原因。在治疗后,还是没有注意到注意饮食,使得患者容易出现排便困难,或者是腹泻的产生,这些都极易造成痔疮的反复发作。
此外,除了上述饮水少和饮食的不当外,在治疗后有些患者还是不注意休息,在身体过于疲惫的情况下,肠胃的蠕动较差,这样就使得消化能力变弱,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容易引起痔疮。缺少运动,也是复发原因之一。是不少的患者认为需要静养恢复身体,从而躺在床上不进行必要的运动,这也使得肠道蠕动变差,容易出现便秘,因为这时肛门又比较脆弱,受便秘影响痔疮极易复发。
痔疮要注意预防,因为痔疮对身体的伤害性是比较大的,同时,痔疮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当然,也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痔疮,痔疮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拖延,要及时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日常护理
1.再障患者的基础康复指导
①生活调理
患者应树立坚持长期治疗获得痊愈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按时服药。
患者居室或病房空气要新鲜,阳光充足,定时紫外线消毒,重型再障患者有条件可住屋流室或隔离病房。
②饮食调理
强调饮食卫生至关重要,注意饮食宜清淡,勿辛辣食品,加强饮食营养,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可适当食用大枣山药粥,甲鱼汤,排骨汤等;有出血倾向者,宜进食无渣半流食。虫草河车牛髓膏 ,冬虫夏草30g,紫河车30g,牛骨髓250g,山药、蜂蜜各250g,将冬虫夏草、紫河车研成细末加入怀山药与牛骨髓捣成的糊状物中,搅匀,装在瓷罐中,加入蜂蜜,再放入锅内,隔水用小火炖2小时即可食用。
2.再障患者应该注意的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损伤,造血功能衰减引起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骨髓的损坏会向近心端发展,疾病由轻到重,从易到难。从治疗效果看,病程短者、轻者疗效好;病程长者、重者疗效差,所以强调早期治疗勿误时机。
②定期检查血象,以便调换方子,切不要抱着一个处方数月不变。
③坚持治疗:骨髓是造血的场所,要使遭破坏的骨髓,重建恢复其造血功能,就需要有长的时间及疗程。骨髓破坏得越严重者,须时越长。
④维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统不是同步恢复,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易有难。一般说来,有效病例血象三系恢复的次序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小板较难恢复,但也有少数三系统统不恢复者。如果血象恢复即停药,不能维持治疗,复发率较高。一般血象恢复正常后,短者需一年时间要维持治疗;长者三年以上,但药的数量和剂型可减少,病情稳定未见复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维持治疗时间。总之,维持治疗不可缺少,对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患上障碍性贫血怎么治疗呢
再障应视为内科急症,尤其是重型再障,必须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重型再障的两种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采用。临床常见由于医师和患者对采用上述两种措施的犹豫不决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此外,一些轻型再障患者可在病程中逐渐转成重型,因而对于初次发病的轻型再障要进行随诊观察,输血和血小板时要注意去除白细胞,以减少将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出现严重排斥反应的危险。
(1)出血:出血是再障最常见并发症,严重脏器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常可危及生命。再障患者出血除血小板减少是其主要因素外,尚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感染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贫血过重、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可致微循环障碍影响凝血机制,以及患者本身合并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等。
(2)贫血:贫血应予积极纠正。患者能适应一般日常生活体力活动而无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至少要>70g/L,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其血红蛋白则需维持90g/L以上。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方法,其缺陷是可能产生免疫反应而使将来骨髓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增加,常见于接受10单位以上红细胞输注者。因而及早测定患者和供者组织相容抗原类型,决定是否采用骨髓移植方法治疗的患者尤为重要。老年再障患者不应限制输血,因为此类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首选方案。
(3)感染:感染是再障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感染的严重性和死亡率取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和程度。在一项白血病的经典研究报告中,统计表明粒细胞>1.5×109/L时,仅9%~10%患者证明有感染;粒细胞为(0.5~1)×109/L,有20%发生感染;粒细胞<0.5×109/L时,36%发生感染;粒细胞<0.1×109/L时,53%合并严重感染并有较高死亡率。因而,当再障患者在粒细胞<0.2×109/L,习惯称之为非常严重再障,感染几乎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