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流感
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流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在气温骤降温差变化大时更易发生。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
小贴士: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宝宝接受小儿流感疫苗接种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法;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用手指揉眼睛和鼻子;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为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为宝宝提供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夏季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小知识
夏季幼儿常见病之疾病种类
夏季幼儿疾病种类繁多,说说以下几种夏季小孩子常见的疾病吧。
肠炎:
夏季,食物中的细菌滋生的速度极快,要是小孩子吃了变质的食物,就很容易拉肚子,如果是患了急性肠炎的话,就会发烧、腹痛、腹泻。
预防小知识:通常腹泻都会产生脱水的现象,要及时给小孩子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体内平衡。有些小孩子喜欢把手放进嘴巴里,家长们要经常给小孩子洗手,保持清洁,争当干净小标兵。
感冒:
夏季高温,室内一般都会开空调降温,然而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但是也有存在弊病,室外高温与室内低温这个温度差,很容易使得小孩子感冒。
预防小知识:室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4℃~26℃,减少室内外温度差,这样也可以减少小孩子的不适感,注意小孩子的体温。天热不愿意盖被子,家长们最好是用薄薄的浴巾盖着宝宝的肚子,避免着凉。
流行性结膜炎:
这是由于被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患此症的小孩子会眼睛发红、发痒、流眼泪,但是切勿让小孩子用手去抓,抓伤眼睛了可不是件小事。
预防小知识:洗浴用品要保持清洁,特别是毛巾,最好不要和其他人共用;勤洗手,不要因为揉眼而把手上的细菌传染到眼睛里;尽量避免去游泳池或者是公共浴室。
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哮喘
诱发哮喘的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灰尘、鱼、虾、海鲜、牛奶、油漆、以及药物如头孢、青霉素等。此外气候变化或情绪变化能诱发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宝宝晨起时或运动后咳喘明显,病情加重时会出现气急、口唇发紫及鼻翼扇动现象。
小贴士:要避免宝宝与过敏原的接触,对已知过敏原更应杜绝接触;房间要求通风、干燥,注意居室卫生清扫,避免铺设地毯,避免灰尘飞扬;不宜给宝宝玩长毛绒玩具;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对狗(猫)毛过敏宝宝的家中不要养宠物;雾霾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活动,如果需要户外活动,建议给宝宝带口罩;宝宝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
春季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宝宝如何预防春季常见病
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家长要注意随气温变化和孩子的活动情况来增减衣服,如果孩子活动出汗了,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或者垫上汗巾,以防孩子着凉。
孩子腹部受凉很容易引起腹泻等问题,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护好腹部。给孩子换尿布时注意用毛巾或小被子盖好腹部以防受凉;宝宝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尤其要注意护好腹部,建议可使用睡袋或者护肚裤,以防宝宝睡觉踢被子腹部受凉。
春季病菌活跃度大增,家里房间要注意经常打扫卫生,被褥要勤晒常洗,注意保持房间通风,以防病菌滋生。冬春交替之际,北方气温依然较低,长时间使用暖气、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定期通风,同时还应注意房间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者在房间角落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所谓“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吃了不洁食物而引起的。春季尤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多年的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家长一定要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身体较弱的孩子可接种流感疫苗。
当发现孩子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别“硬撑”,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延误病情。此外,家长还应注意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更不能给孩子吃大人的药。
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腹泻病
每年的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患儿的年龄大多在2岁以下,“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有星状和杯状病毒、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酶的活性较差,致使肠道负担重,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呕吐症状。
小贴士: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加强宝宝餐具的卫生消毒,注意宝宝玩具的清洁;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婴儿提倡母乳喂养;避免给宝宝吃过冷、过生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甜和油腻食品,杜绝生吃水产品;在腹泻流行季节,避免接触患腹泻病的孩子,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场所玩耍;如果宝宝患轮状病毒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妥善处理大便;患病后应喂宝宝稀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选择腹泻奶粉,不可进食肉类,不可喝果汁、蜂蜜,否则增加胃肠道负担消化可能使病情加重;及时给腹泻宝宝补充口服补液盐,当宝宝出现精神差、口唇干燥、面色发灰、尿量减少及皮肤失去弹性等要就医。
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
每年的9月至12月是流感高峰到来的前期,也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国家流感中心主任郭元吉说,预防流感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专家同时指出,流感疫苗只预防流感,对普通感冒却无能为力。由于疫苗是参考上年毒株研制的,而流感毒株变异速度很快,所以疫苗的保护作用也不是百分之百。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1年对疫苗接种的有效率统计发现,学龄前儿童最高为93.41%,其次是老年人86.47%,最低的是成年人67.88%。
专家推荐三种人群适合接种流感疫苗:65岁以上的老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学龄前儿童及在校的大中小学生;医护人员、公众服务人群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较重要岗位的人员。
流感该如何预防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疾病预后与病毒毒力,自身免疫状况有关.年老体弱者易患肺炎性流感而病死率较高.
普通流感并不可怕的,一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都是能治好的,除了个别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或者原来有一些基础性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甚至有死亡的危险性.流感重在预防,少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平时在教室里多通风.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注意上面这些就可以很好的预防流感了.
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冬季气温变化大,尤其在寒流来袭时,气温骤降,宝宝的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极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病情加重时还会导致肺部感染。
小贴士:降温时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加宝宝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感冒;加强户外活动,耐寒锻炼从秋始,适当的有氧锻炼可使宝宝逐渐适应温差,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当宝宝活动后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更不要站在风口吹风,避免着凉。
婴幼儿常见病
婴幼儿常见病: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一般发生在面部两侧,前额、下颚也有发生,有的孩子在耳部也可以发生。刚开始时是一些红疹,接下去会有渗出,有黄色的分泌物、结痂。新生儿脸上长出一粒粒白色的小颗粒,颗粒周围泛湿疹有自愈性,一般在4--6个月后可以逐渐自愈,也有部分宝宝到1岁才好转。
内在因素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在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新生儿湿疹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蛋白质,牛奶,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新生儿湿疹最常见的诱因。尽量寻找过敏源,但往往有困难。
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药膏涂抹得要稀薄,对宝宝的举动稍加注意。一般情况下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新生儿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早产儿更为多见。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现新生儿惊厥,应立即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动作较小,又由于许多新生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因此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新生儿抽风的动作。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总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特别是局部小的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不易区别。
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区别如下:
1、姿势的改变:正常的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但又非过分曲屈,腕、膝、肘、踝等关节的角度一般不小于90度,打开包被四肢常有不规则的舞动。如四肢各关节角度小于90度,说明肌张力增高,若四肢松软、伸直,全身成大字形,说明肌张力低下。
2、面色改变:新生儿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的面色发白或青紫,有时可同时伴有口吐白沫。
3、眼神的改变:新生儿惊厥时大部分同时伴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表现为失神、瞪眼或斜视等。总还会伴有神志、面色、肌张力等等的改变,仔细观察不难识别。
新生儿呼吸暂停
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宝宝会突然停止呼吸几秒或更长时间,然后又自行恢复正常呼吸,脸色及心跳没有改变,这些现象属正常现象。而我们所说的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达20秒以上,伴面色发绀,心率减慢至100次/分以下,肌张力下降的表现,这是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结构发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不稳定所造成的。所以早产儿尤其多发,约有40~50%的早产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此外,窒息、肺炎、心血管先天性畸形、感染、核黄疸、低血糖、低血钙及突然的冷热刺激等也可导致呼吸暂停。如发作频繁,可有生命危险。
新生儿肺炎
肺炎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而且患病后危险性较高,特别是体弱儿、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及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儿,更容易患肺炎,并在患病后病情重,身体恢复慢。
症状识别:新生儿的胸廓发育相对不健全,呼吸肌软弱无力,因此无力咳嗽。而且,新生儿患肺炎时,不像大一些的孩子那样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烧、气喘等症状,甚至体温下降,有时只表现出吸吮差、容易呛奶、哭声较轻或不哭,嘴里像螃蟹似的吐泡沫等,很多父母往往会误认为是感冒或其他问题。但抱患儿去医院时,却经常会被医生发现病情已发展得很危险了,所以死亡率较高。
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多时候在肺部也听不到特有的湿罗音,除非拍X光片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带来很大麻烦。对于新生儿来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通过数呼吸次数帮助父母及早发现肺炎。由于正常的新生儿的呼吸节律并不规则,一阵快一阵慢,有时甚至有短暂的停止,所以在数1分钟的呼吸次数时不能采取数15秒再乘以4的方法,正确做法是要数满1分钟。
还有一项观察可帮助父母识别。新生儿患肺炎时会出现胸凹陷,即吸气时胸壁明显下陷,并且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为了准确起见,以上现象要在安静状态下观察。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有无烦躁不安、精神不好、吃奶差、呛奶并奶汁从鼻中流出、嘴吐泡沫等表现。
以上就是对婴幼儿常见病详细介绍,这些都是婴幼儿很常见的疾病,孩子在患有这样疾病后,都是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而且婴幼儿患有这样疾病,也是能够患者身体体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预防这些疾病上,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选择。
儿童鼻子出血怎么预防
鼻子出血怎么预防?流鼻血的原因很多,但是约有一半人找不出原因的。鼻腔黏膜中的微细血管分布很密,是很敏感且脆弱的,容易破裂而致出血。在学龄前的幼儿常见鼻出血的现象。 那么,鼻子出血怎么预防呢?
鼻子出血怎么预防?急诊科专家介绍,鼻子出血的预防方法有:
一,春季来临,儿童体内阳气也随之急剧升发,血随气涌,上冲到鼻咽而容易出血。
二,冬去春来,脱去厚衣重帽的儿童,突然获得室外活动的机会,特别兴奋,容易造成鼻外伤出血。
三,入春转暖,冬天过久收缩的鼻腔血管扩张,鼻内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稍一抠挖,即会出血。
四,春天是流感、麻疹等热性病的流行期,发烧之后可继发鼻腔及鼻窦感染,造成鼻出血。
鼻子出血怎么预防?儿童要少参加剧烈的活动,避免鼻外伤;饮食要注意清淡,少吃煎炸的食品;预防感冒和其他热性病;如果有春季鼻出血史者,可以服用银花、菊花、麦冬等加以预防。
春季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宝宝春季常见病有哪些
春季天气变暖,各种病毒、细菌也变得活跃,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风疹、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
春季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孩子在春季更容易接触到各种过敏原,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变态反应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天气变暖和了,孩子外出的机会增多,在外就餐或者孩子在外活动时用脏手拿东西吃,都容易感染病菌,患胃肠道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洗手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 勤洗手的好处是什么
手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主要部位,人体受伤的细菌以及微生物是比较多的,如果不及时清理,导致这些细菌进入人体中,那么就可能会引发人体的一系列疾病发生,比如腹泻、感冒等不适症状,勤洗手可以帮助人体预防流感、预防胃病、预防红眼病、预防手足口、预防交叉感染等病症,
通常洗手的时候最好是使用洗手液或者香皂,进行反复的搓洗,并且保持水源流动,研究表明,用流动水洗手的除菌效果比用快干消毒液要好。
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勤洗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的清洁手上的细菌,从而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按摩命门最好的方法 命门的其他用法
艾灸命门延缓衰老。
取艾条灸命门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命门20-30分钟,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天1次,每月20次。
艾灸命门有补肾壮阳,健脾益胃,调节精神,强健筋骨之功,可延缓人体衰老,同时可以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疾病,预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秋季小儿常见病的预防
秋季感冒
8、9月份早晚温差大,小儿免疫力差,冷暖失调极易引起感冒。大多数年龄稍大的孩子感冒后的症状只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并没有因感冒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症状较轻,但周期都比较长,一般十天左右可痊愈。有的会延续十多天,3岁以内的孩子因为抵抗力差,可能会出现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护理注意:
1、当宝宝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等到宝宝不再汗流浃背时,脱掉一件衣服。
2、宝宝衣着的薄厚要看宝宝的体质、室内外温度变化等情况而定,原则是:衣物慢慢加,宝宝比大人多一件,早晚比中午多一件,活动时比安静时少一件。
3、不要把出汗的宝宝放到风口处凉快,更不能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方法为宝宝降热,这样会使孩子敞开的汗毛孔迅速闭合,造成体内调节失衡,引起感冒。
专家建议:
3岁以内的孩子有感冒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3岁以上的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家长如果选择在家用药,用药两天后依然精神状态差、发热,也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