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叫外感风寒

什么叫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又称风寒感冒,常见的证候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对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呢?是指用药物性味辛温、发汗力强的方法来治疗表证。同时用开通肺气,化痰止咳,来治疗肺气不利的症状,如咳嗽、痰多、气喘等。

治疗风寒感冒最常用的方剂是葱豉汤,即用鲜葱白5根,淡豆豉10克,生姜3片,水煎服。如果咳嗽较重者可服通宣理肺丸,每次1~2丸,每日2~3次。

风寒感冒的病因有些什么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风寒感冒的病因有些什么?其病因可能是风兼寒或风兼热或湿兼热,而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风寒感冒的病因有些什么?环境因素:是各种可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

风寒感冒的病因有些什么?免疫力低下: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

风寒咳嗽的介绍

中医病证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是由机体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临床可见咳嗽声重,咽痒,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甚则喘急。《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身重,身热头痛,用局方消风散。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

嘴巴苦是怎么回事 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邪气化热进入少阳胆经,常引起口苦等症状。《伤寒论》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即是。

喉咙痒咳嗽怎么办吃什么药最见效

风寒咳嗽吃什么药

风寒咳嗽是外感风寒所致,主要症状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长伴有鼻塞,流鼻涕,头痛,恶寒,发热,肢体酸痛等。可采取下面的药方:

萝卜籽汤

取萝卜籽、蜂蜜适量。将萝卜籽水煎后兑入蜂蜜。每天1剂,分3次服用。有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的患者。

生姜粥

食材:生姜9g、粳米100g、大枣2枚、葱白2根。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粒,同粳米、大枣、葱白同煮为粥食用。

功效:此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

治疗不同类型咳嗽的小偏方

[方一]

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

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外感风寒食疗偏方

1、取紫苏叶、生姜和橘皮各6克,三者加水煎汁,加红糖即可服用。

2、淡豆豉30克,葱白3根,加水煎服,出汗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要注意避风。

3、生姜6克,紫苏叶10克,加水煎服,要趁热的时候喝,出汗后能得到缓解。

4、大葱白5根,切碎,新鲜生姜末10克,加水煎几分钟,趁热喝下去,白天一次,晚上睡前一次。

5、生姜末6克,辣椒1个切碎,加水适量、加红糖,煮汁后再倒入一小杯食醋,喝下即可。

6、红糖30克,生姜15克,加水煮20分钟,趁热喝下去,喝到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7、醋2小杯,白胡椒末2克,用开水冲服即可。

风寒咳嗽不能吃什么 辛辣食物

外感风寒稍微进食一点辛辣食品有助于发汗解表,但是咳嗽不能吃辛辣食品,因为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部,加重咳嗽,辛辣食物还能耗气助热,人外感风寒咳嗽说明体内正气不足,辛辣食品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风寒咳嗽不宜吃辛辣食品。

风寒证与麻黄汤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用麻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桂枝可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这就使许多医师怕出现上述副作用而畏用麻、桂,以至于对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也不敢使用了。且现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外感风寒选方为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则相对药性缓和且无副作用。于是出现荆防败毒散大量应用,而麻黄汤却少有人用了。事实上,以上两方作用各有千秋,应分析区别使用。

分不清发热原因是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病人大多数伴有体温升高,由于受西医的影响,现在中医治疗发热也大多使用寒凉之剂,什么双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石膏、知母等等。综观现在各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如大青叶片(合剂)、VC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感冒灵冲剂等,亦无一不是辛凉之剂,而辛温解表类却少之有少。对于外感风热用以上药物本毋庸置疑,但对于风寒所致者却有失妥当。虽然表现症状为一派热象,如发热、脉浮数等,但其病因仍为风寒。这时仍需用麻黄汤。外感风寒发热的病机为外感风寒邪气较实,患者体质壮盛,正气不亏,邪正于肌表相互交争,邪欲入里而致病,正欲驱邪而外出,二者势均力敌。于此情况下,应助正气驱邪外出,即麻黄汤也。服麻黄汤即汗出身凉而脉静。《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麻黄汤与风寒病机丝丝相扣:风寒袭头目则头痛,郁体表则全身酸痛,束肺则咳逆上气。诸症皆可因麻黄汤汗出而解。在此情况下,其治头痛之功胜则川芎,治鼻塞之功胜则辛夷,治体痛之功胜则羌活。

那么是否见风寒即可用麻黄汤呢?亦并非如此。麻黄汤用于体质壮实而风寒较著者,不论热与不热,用之皆有良效。如表邪较轻者可用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中解表药用荆防,力较麻桂为缓,故又辅以羌活解表治体痛,芎、芷解表治头痛,前胡解表利肺气。总其力仍逊于麻黄汤。适用于表邪较轻或年老体弱不耐麻桂者。如气虚湿盛而见风寒者可用参苏饮,素体火盛而见风寒者可用双解汤或麻杏石甘汤。其余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宝宝寒包热感冒是怎么回事

小脑萎缩和老年痴呆不是一种情况,出现退行性的改变就是脑萎缩,一般老年人都会患上这个疾病,但是最终并不一定会导致出现痴呆。老年人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还有营养,不然很容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出现贫血的情况。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的习惯,让患者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穿衣,刷牙,洗脸等等之类的问题,这些可以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

感冒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湿。患上了外感风寒,患者会出现一些表现,比如感觉身体发冷,低热。有些患者还感觉头痛或者四肢酸痛等等。如果患上的是外感风热,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夏天的时候,患者会出现高热,痰很黄,总是感觉口干,容易出汗。外感风邪导致的伤风,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来,患者会感觉鼻涕不断地流,怕风,喉咙咳嗽疼痛。

相关推荐

洋荷的注意事项 止咳平喘

洋荷性温,味微辛,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要可用于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病症。

独活有什么功效 解表

独活辛散苦燥温通,能够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挟湿所引起的头痛头重,全身皆痛等症。

小孩能刮痧吗 小孩发烧刮痧方法二

分3组:一为风池、大椎;二为大杼、曲池、风门;三为膻中、复溜和印堂、太阳。 并随证配穴:外感风寒配列缺、风门、外关;外感风湿配尺泽、鱼际和少商;外感暑邪配委中、曲泽、天枢和十宣穴;里热内炽配百会、内关、曲池、和大椎、十宣穴;食滞发热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公孙;疳积虚热配脾俞、胃俞、三焦俞、膏肓俞、中脘和四缝穴。 第1组穴用刮痧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第2组穴以撮痧法夹挤,至出现痧痕为止;第3组穴中,先刮膻中、复溜穴,再以撮痧法夹挤印堂、太阳穴,至出现痧痕为止。以上为主穴,每日1次。 然后随证加刮配穴,外感风

咳嗽药大全有哪些

1.风寒咳嗽 常表现为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伴有风寒感冒症状。应选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类中成药。代表药物有: ①通宣理肺丸:主用于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外感风寒咳嗽。 ②止咳宁嗽胶囊:主用于风寒咳嗽,呕吐,咽喉肿痛。 ③风寒咳嗽颗粒:主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④小青龙合剂:主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2.风热咳嗽 常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应选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类中成药。代表药物有: ①桑菊感

小儿咳嗽按摩哪里可以止咳 外感咳嗽辩证加减

外感风寒表现加推三关,揉一窝风各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5次来促进发汗,驱散寒邪,揉迎香,黄蜂入洞各1分钟以缓解鼻塞。 外感风热表现则将揉太阳改为推太阳1分钟,加清天河水加强清热的作用。如果痰多则加上揉丰隆穴1分钟以帮助化痰。

小孩外感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推拿方解

本方疏风解表,治疗一切外感风寒发烧症,开天门,揉太阳,推坎宫,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发烧的主要推拿手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巩固疗效。

喉咙痒咳嗽怎么办吃什么药最见效 风寒咳嗽吃什么药

风寒咳嗽是外感风寒所致,主要症状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长伴有鼻塞,流鼻涕,头痛,恶寒,发热,肢体酸痛等。可采取下面的药方: 取萝卜籽、蜂蜜适量。将萝卜籽水煎后兑入蜂蜜。每天1剂,分3次服用。有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的患者。 食材:生姜9g、粳米100g、大枣2枚、葱白2根。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粒,同粳米、大枣、葱白同煮为粥食用。 功效:此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

桂枝汤为何不用麻黄

麻黄汤证是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方中麻黄辛温,桂枝性温,杏仁也性温,炙甘草同样性温,四味药均为温性,为什么这样选药呢?我觉得御心在这里讲得非常好,御心这样认为,外感风寒之邪其本质为寒性,寒温不同处,要不寒要不就是温,

牡荆叶的营养价值 祛风解表

牡荆叶气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故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喘等证。凡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者,可与紫苏叶配伍,以疏风散寒解表。

阳荷的功效与作用 止咳平喘

阳荷性温,味微辛,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要可用于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