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益生菌的几个认识误区
有关于益生菌的几个认识误区
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食物标签通常并不会告诉消费者食物里到底有多少细菌,它们可能只会简单标注食物内含有“活性菌”。成分表也许会提供关于食物中益生菌的更多信息,比如它们的属名和种名。
专家表示,绝对存在一些并不会提供真实或确切的微生物成分的益生菌产品。一般来说,规范生产商生产的高质量营养品会提供相对可靠的微生物数目,也会表明益生菌的属名、种名和株系名称。但是一部分营养品可能只会提供“生产时产品中的活菌数目”——这并不能保证你在购买或服用该产品时活菌数目仍能保持不变。
而有些不含活性菌的产品也会在标签上生成含有益生菌,或者标注的益生菌含量比实际要高。2013年,独立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发现19种益生菌营养品中,有5种实际含有的微生物比声称的要少。有些产品的益生菌含量仅有成分表上的56%,最少的只有表上声称的16%。
大多数酸奶都是益生菌的优质来源
“仅仅因为它是酸奶,并不意味着就有益生菌在里面。”专家说。有些成分表上写着“活性菌”的一些酸奶的确提供会数以十亿计的益生菌,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奶都会有。
摄入益生菌有利于预防感冒
专家说,人们经常会寻求那些可以帮助他们免疫系统运作的产品,以减小患病几率。尽管有一些初步数据提示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抵挡感冒,但她表示,目前还并没有强有力的实验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益生菌可以取代药物治疗
尽管一些人可能更偏爱自然疗法,但研究益生菌是为了配合药物治疗,而非用其取代药物治疗的。
所有的益生菌营养品都基本相同。
理论上讲,市场上供应的每一种益生菌营养品都与另一种不同。有些益生菌产品中只含有单一菌株,有些则包含几种。同一菌种中的不同株系也许都是有所不同的,可能对健康有着不同影响。
微生物的浓度在不同产品中变化也很大。因为这些不同的生物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同的影响,科学家们很难将它们对健康的确切益处以及它们的工作机制一一弄清。
面对数以百计的益生菌种类,研究者尚未将它们全都研究过。我们需要了解某些益生菌所具有的那些有助于预防或治疗疾病的重要特征。
宝宝吃益生菌有副作用吗 宝宝怎么补充益生菌
1、专门的益生菌补充剂。在实验室里培育特定益生菌菌株,是最有效的益生菌补给方式。目前市面上有各种益生菌制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2、补充含有益生菌的食物。酸奶、奶酪都含有益生菌,只要进食这些发酵食物,都可以很好地补充益生菌。
3、补充益生元:补充益生元以促进益生菌生长,含有益生元的食物有地瓜、豆类、南瓜、土豆、莲藕等。
如何正确补充益生菌
1、酸奶、奶酪等奶类或奶制品
酸奶:大部分酸奶或酸奶制品一般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两种菌,不含有活性益生菌,或是加入的益生菌被灭活。在酸奶中添加益生菌,可包括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菌种。虽然酸奶并不是益生菌的最好补充来源,但酸奶具有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有益人体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酶,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也是非常值得吃的食物。
奶酪:一些用发酵方法制成的奶酪中含有活性益生菌,奶酪中常用的益生菌有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等。一般发酵时间越长,奶酪中有益健康的益生菌代谢产物也就越多。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纯奶酪。
2、泡菜、味噌、豆豉等发酵食品
平时也可适当吃一些用蔬菜、水和谷物等制成的发酵食品,如泡菜、味噌、豆豉等。以发酵型的泡菜为例,它除了含有益生菌,还有一些有益的代谢产物,而且泡菜本身的膳食纤维和多种抗氧化剂有助于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平时可以适当吃这类发酵食品,但不建议作为补充益生菌的主要途径。
3、益生菌饮料
常见的益生菌饮料主要是指乳酸菌饮料,分为未杀菌乳酸菌饮料和杀菌乳酸菌饮料两种。根据国家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16321-2003)的规定,前者出厂时每毫升含有的乳酸菌数量必须≥100万个(10的6次方)单位(cfu)。国家卫生部在2001年《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中规定: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因为在运输、销售、储藏过程中难以保证益生菌的存活率。建议购买时到正规超市、选择冷藏的(一般是未杀菌乳酸菌饮料)、接近生产日期、低糖低能量的乳酸菌饮料。
4、益生菌补充剂
目前市场上益生菌产品的剂型种类繁多,有胶囊、片剂或固体饮料等,既有益生菌食品,也有以“蓝帽子”注册获批的益生菌保健产品,甚至药品。
细说益生菌三大误区
误区一:有“菌”就一定有作用
市面上各种所谓含"益生菌"的产品都一样有效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国庆说,益生菌有三大必要条件,一是能活着到达肠内,二是达到一定数量,三是能发挥显著效果。他告诉大家,益生菌首先要确保其活性,此外还要关注其数量。按照国家规定,出厂时每毫升至少应在100万个,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每毫升1亿之多。此外,产品在整个保质期内都应保持这个数量级。建议大家在选购时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比如配料表、名称标识等。尽量选择国际知名的品牌、并有"活性乳酸菌"标注,且冷藏保存的产品,保质期一般在1个月左右。
误区二:益生菌产品只适合小孩
生活中最常见的益生菌食品就是活性乳酸菌饮料了,小小一瓶,酸甜可口,所以不少人会误以为是儿童饮品,其实这是种误解。天津市中心妇产
医院营养科主管医师丁虹指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肠道内的有益菌会减少,有害菌逐渐增多。而且现代人膳食纤维吃得少,工作压力大,所以更需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健康。此外,上海海洋大学的陈有容教授表示,有便秘、肥胖、年龄大、经常服用抗生素等人群尤其需要补充。
误区三:益生菌产品容量越大越好
有人觉得小小一瓶益生菌饮品三两口就喝完,足够发挥作用么?是否容量越大越好呢?丁虹主管医师表示,产品容量不是选择的依据,关键要看每毫升含有的活菌数,一般每天补充几十亿就可满足人体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应每天坚持饮用,冬天也不例外,这样才能促进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此外丁虹更建议大家餐后饮用,这是因为食物中和胃酸后可以让更多活菌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益生菌注意事项
1.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给宝宝服用,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2.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3.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益生菌酸奶。特别是有食欲不振、便秘、经常腹泻或消化不良的宝宝,长期选择益生菌酸奶还能调节胃肠功能。喝酸奶后,若发生腹部不舒服或腹痛、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饮用。
4.益生菌的食物有纤维、乳糖、淀粉、寡糖,益生菌的发酵产物等成分;所以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应多吃根茎类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就等于在肠子里布置一个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多数的益生菌并不喜欢肉类和葡萄糖,如果含益生菌的食品中含有过多的糖分也会降低菌种的活性。
5.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存在其他破坏肠内菌群平衡的因素,不提倡婴幼儿额外摄入过多的益生菌制剂。
风湿的认识误区都有哪些呢
1.未经医生诊断,自己乱吃药,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也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
2.早期不在乎,认为自己会好。有的人早期只有一个手指、足趾或腰、背、髋关节疼痛,但却不在乎,等到病重了才去医院,结果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
3.为图省钱或方便,看街头小广告到非正规诊疗机构吃所谓的“祖传秘方”。由于不知道“秘方”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吃药后症状看似缓解了,病人就认为有“疗效”,其实往往会掩盖病情。
4.“见好就收”,治疗不彻底也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有的病人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见病痛减轻,就停止治疗,等再犯病时再治疗,结果使病情不断发展,越来越重。
孕妇补益生菌注意事项
1、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温度约在35~40℃之间,冲泡好的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2、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3、喝益生菌后,若发生腹部不舒服或腹痛、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饮用。
4、益生菌的食物有纤维、乳糖、淀粉、寡糖,益生菌的发酵产物等成分;所以在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应多吃根茎类蔬菜、水果及海藻等食品,就等于在肠子里布置一个它们喜欢生长的环境。多数的益生菌并不喜欢肉类和葡萄糖,如果含益生菌的食品中含有过多的糖分也会降低菌种的活性。
5、如果没有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存在其他破坏肠内菌群平衡的因素,不提倡额外摄入过多的益生菌制剂。
小儿腹泻莫轻用抗生素
随着气温降低,冬季腹泻病也跟着“上市”。冬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尤其多见于6-12个月的婴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先呕吐,接着腹泻。大便次数多,量也多,水样便,黄色或蛋花汤样,常伴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整个病程3-8天;病程中呕吐先消失,然后腹泻次数逐渐减少。如果不积极治疗,数天里患儿既不进食或少食,又加上呕吐、腹泻,病愈后体重会减少好几斤。
得了秋冬季腹泻之后怎么办?除了需及时补充在腹泻中丢失的水及电解质外,如何来对付秋冬季腹泻的罪魁祸首轮状病毒呢?很多家长一遇到腹泻都马上想到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是一个传统的认识误区,其实抗生素在治疗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时基本上不会产生有效作用,相反会带来若干副作用,比如肠道菌群失调,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对于婴幼儿来讲可引起很危险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只有益生菌制剂才可与轮状病毒抗衡并且取得治愈的效果。某些益生菌制剂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这些都是肠道内的正常有益菌,并且还是原本定居在肠道内的原籍菌。三种原籍有益菌联合使用的优势是其它单菌种制剂无法比拟的,打个比方,口服微生态制剂就是摄入肠道内的原籍有益菌,肠道内“原住民抵抗部队”多了,才能消灭外来的侵略者———轮状病毒,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这些益生菌可以植于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上,形成“隔离带”,既防止肠道病原菌的进一步侵入,又巩固了治疗效果。益生菌制剂还能抑制由于肠道内产气杆菌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还可以产生乳糖酶和B族维生素,促进乳类中乳糖的消化和吸收,并为婴幼儿的生长提供必须的营养成分。
为了更有利于小儿接受服用,某些益生菌制剂还开发了独一无二的、有奶油饼干香味的散剂剂型。不过在使用的时候应该用室温的水冲服,如果水温太高会将活的益生菌杀灭,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如果医生同时嘱咐用抗生素时,则两者服药时间要相隔2小时,以免抗生素对益生菌的影响。
服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1、冲调含有益生菌的奶粉或制剂,要注意使用温开水(35~40℃)给宝宝服用,冲泡好的奶或益生菌制剂要及时服用,以免益生菌死亡失效。
2、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与抗生素间隔的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3、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益生菌酸奶。特别是有食欲不振、便秘、经常腹泻或消化不良的宝宝,长期选择益生菌酸奶还能调节胃肠功能。喝酸奶后,若发生腹部不舒服或腹痛、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