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经常出汗呢
如何治疗经常出汗呢
1、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对有精神情绪因素者可选用谷维素、溴剂、地西伴等内服。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等内服,有暂时的效果,减少汗液分泌的剂量。
3、局部外用收敛性药物。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铝的乙醇溶液,连续7天掌跖多汗症的患者还可用5%明矾溶液或复方硫酸铜溶液浸泡。
4、电离子透入疗法 用自来水及直流电作电离子透入疗法适用于手足多汗症。
中医治疗出汗的方法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轻缓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例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必要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等中药调理。
第三,阳虚型
还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吹风,身上时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总是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这可能是由较重的气血不足,导致阳气亏虚所致。对此,不可按常规办法清热止汗,而要用温阳固摄的方法进行调理。平常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饮食上做到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等;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火疗后出汗多好吗
火疗后出汗多好吗火疗借热力作用排汗,那是不是火疗出汗多就好呢?火疗出汗多也得分情况来看。
湿气重的人汗多好
火疗有祛湿的功效,若是体内湿气中的人,经过火疗体内湿气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汗液黏腻,汗后心情舒畅精神好,那么汗多自然是有益的。
身体虚弱的人汗多不好
若是本身体质不好,身体瘦弱,火疗之后汗出不止,且觉得身体乏力,困倦,那么这种汗多就是不益于身体健康的,应及时止汗。
火疗后出汗多是怎么回事生理性出汗多
火疗是利用酒精燃烧的热力和而空气对流原理,刺激穴位和病位,再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是药力从穴位和皮肤中渗透到体内,改善血运,疏通经络。火疗出汗与否和个人体质相关,就像夏天天气热有的人稍微一动就汗流浃背,而有的人就不怎么出汗。容易出汗的人火疗时
局部由于酒精燃烧的热力作用,体表温度升高,毛孔扩张,热从毛孔中排泄则汗出。
病理性出汗多
如果体内湿气较重,由于体表热力和空气对流的作用,体内湿气一部分会变成汗液排出,因此出汗就会多。
火疗不出汗的原因有的人不容易出汗,火疗之后可能也不会出汗。
有的人湿气太重,毛孔堵塞,头几次火疗还未能将毛孔打开,体内湿气,毒素不能向外排出,因此火疗不出汗。
有的人属于阴虚体质,体内阴液亏少,或者贫血,而汗液是有体内阳气蒸化阴津形成,汗液转化无源,火疗自然不会出汗。
火疗出汗多怎么办如果只是火疗过后一个小时之内汗多,可以任它,只须避风就可以了。因为火疗后毛孔扩张,肌肤腠理不密,吹风容易感冒。
如果火疗之后一段时间出汗都比较多,可以用爽肤粉涂抹于汗多的地方,爽肤粉有收涩作用可以止汗。
按摩合谷穴止汗,即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把左手拇指横纹放在右手虎口处,向下按住,拇指点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若汗出较多且身体虚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就医。
睡觉出汗怎么治疗
1、保持干燥
有睡觉流汗现象的人,应该注意勤换衣被,并且经常洗澡,准备好软布擦身,或者用一些小儿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如果身上有汗。不要直接吹风,避免感冒。
2、降低温度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应该适当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针对阴虚血热的睡觉出汗患者来说,居住环境应该偏凉才可以。
出汗多的治疗方法
头面部出汗多
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也有人是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
白日不活动或细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胃口差、易伤风等特色,中医认为是气虚的体现。饮食上多食用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减轻气虚。还可经过动作舒缓、动静联系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引荐一款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
许多人在黑夜入眠后。起床的时分会发现自个的乳房、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格外多。这种状况在中医范围内称之为“盗汗”。夜里出汗多通常伴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枯燥等表现,其实大多是肾阴虚而肝火旺所造成的。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当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喝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留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常常拆洗或晾晒,以坚持枯燥,并应常常洗澡,以削减汗液对肌肤的刺激。别的,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导致多汗,应及时到医院医治。
治疗出汗严重的三种偏方
偏方一
黄芪、煅牡蛎、熟地各15g,当归、炒白芍、甘草、山茱萸各6g,酸枣仁、党参、炒白术各9g,五味子3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偏方二
冬桑叶适量,加米汤少许人锅内翻炒,以汤汁干为度,再加水煎煮,取计内服。日服2次。
偏方三
生石膏30g,栀子、黄芩、龙胆草各9g、知母、麦冬各15g,甘草、大黄各6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不出汗的治疗方法
不出汗的治疗方法
临床对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的无汗症目前尚无法治疗外,若为其他疾患造成的无汗则应积极治疗原发(引起无汗的病症)疾病。全身无汗在夏季不能调节体温,身体极端不适者除采取治疗外、可迁居低温地区或采取人工降温,如室内安装空调。
中医对无汗症的认识和治疗
1、肾阳虚:不出汗手脚容易发凉,不管怎么运动都不出汗,怕冷是身体元气虚弱的表现,多是肾阳虚,阳气虚则气不行血,于是血液无法到达血管末梢,身体的末梢即手脚,于是就会发凉。
2、肾阴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全身无汗、惟有手足心发热、微微出汗,形体消瘦、潮热、五心烦热、咽干颧红等。
(1)内治法
①阴液亏损证:多见于先天不足,或热病伤阴,盛夏难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粪,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滋益汗源法。
处方:生地3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黄芪20g,葛根10g,当归10g,丹参10g,五味子1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②阳虚气弱证:常见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汗溢减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无力。治宜益气壮阳,滋润肌肤法。
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0g,鹿角霜30g,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生山药60g,白术15g,杜仲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热,汗闭不出,可穿着浅色棉织品,宽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无汗肤热,盛夏难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矾15g,冰片2g,研细末,纱布包块。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温。
(3)饮食疗法(适于盛夏炎热之时)
①绿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饮。
③绿茶10g,绿豆衣15g,沏茶。
出汗多和不出汗都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下面的内容就告诉你出汗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出汗多怎么治疗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
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中医支招:饮食上可选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手足心汗多
许多人的手心容易出汗。通常这样的人,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支招: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火疗出汗多是湿气重吗
有可能,但不一定。
火疗出汗多有可能会是因为体内的湿气重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造成的,所以需要对症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若是因为体内的湿气重而造成的出汗多,这种情况是比较好的,体内的湿气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是一种健康的表现形式。但是若是因为自身的体质比较差,身体瘦弱,火疗出现出汗多的情况的话,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到元气,最好是及时止汗,并且停止火疗。
中医有哪些治疗出汗方法
生活中常有些人,每天必须换一次袜子,因为脚部多汗,而且要经常换鞋;手爱汗出者也不在少数,甚者有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全身潮湿,如同刚蒸过桑拿。
中医把这种病称作汗症,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致汗液外泄,主要分为自汗、盗汗两种。
何谓自汗呢?
中医认为,在没有过度劳动、劳累的情况下,清醒时出汗,即为自汗。对此,安徽省中医院专家孙弟维采用四物汤加止汗药如浮小麦、麻黄根、牡蛎、碧桃干等治疗。另外,对于“汗脚”,还可以用16克的明矾和16克葛根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水,患足放入浸泡即可。
何谓盗汗呢?
这是睡时出汗、醒后即止的临床表现,可采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即当归10克,黄芪30克,生熟地黄各12克,黄芩、黄连、黄柏各10克;或生熟地黄各12克,麦冬10克,黄芪2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甲鱼盖10克,黄芩10克。
专家介绍,汗症除以上两种外,还有黄汗、血汗、心汗等,凡此种种皆由阴阳失衡所致。临床上有一种汗症称作绝汗,即是阴气、阳气衰竭导致大量出汗,是急危重症的末期表现之一。
怎样治疗出汗呢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酸枣面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止汗
酸枣面味酸,对人体来说具有收敛的作用,常常可用于治疗出汗过多的症状,对于一些体虚自汗、阴虚盗汗的人群来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吃一些酸枣面,可以很好地改善身体出汗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