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是什么原因 心动过缓如何治疗
心动过缓是什么原因 心动过缓如何治疗
造成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很多,窦性心动过缓需不需要治疗,以及如何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自觉症状轻重判断。
1、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并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提高心率。
3、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并发的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
4、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反复晕厥或晕阙前兆者,这类患者如果药物提高心率不明显,需要植入临时的心脏起搏器。
5、如果患者的症状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长期不能逆转,则可能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
关于老年人心动过缓的详细分析
病例
老人反复摔倒,原是心动过缓
李奶奶年近八旬,平时身体状况还算不错。可近几个月她在家多次摔倒,事后进行头颅CT等检查也没查出个究竟,家人只得作罢。不久前,她上街买菜时再次头晕,接着摔倒在地,把头都摔破了。家人赶忙将她送到医院就诊。
做心电图发现,李奶奶的心跳居然只有30余次每分钟,几乎刚达到正常水平的一半!最终她被确诊为心动过缓,而检查发现,罪魁祸首就是她的窦房结功能已明显减退。医生为李奶奶植入了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心跳随后恢复正常,目前她已康复出院。
原因
体内“天然电池”衰退所致
窦性心律的频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减慢,因此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是很常见的现象。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慢于60次/分钟,可见于健康的成人,但最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可在睡眠时发生。出现不适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属于疾病高危人群,其中尤以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居多。
临床上,大多数老年人心动过缓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减退所引起。窦房结是我们心脏的‘天然电池’,是控制人体心脏跳动的总司令官,它的命令通过放电形式由心肌传导系统下达到整个心脏。当这个‘天然电池’不能稳定发出电刺激时,心脏就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减慢有时每分钟只有20~40次,甚至停跳。
此外,病理因素也可能带来心动过缓。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患者本身有冠心病或心肌病,从而引起的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缺血或退行性变,使窦房结功能减退,导致过缓心律。
老人出现心动过缓,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胸闷、乏力、昏厥,有极个别患者严重发病时或会导致突然死亡。
对于心动过缓既不能太过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分人群分症状对待。老人心动过缓如果只是“稍慢”,处在40~60次/分钟,只要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此种情况下不用太担心,一般不应认为是病理情况;如果心动过缓时的心率已经低于40次/分钟,则会出现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状。此时很容易有头晕、胸闷等征兆反复出现,必须就医处理。“如有心动过缓,并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则要求此类患者应做进一步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的可能。”
治疗
自行服药需谨慎
问诊发现,李奶奶曾在治疗心动过缓时步入了这些患者最常见的误区:由于头晕,她以为是低血糖、血运不足,连续几个月在家坚持吃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但是,头晕症状始终未见好转,发展到严重时就会突然晕倒。
如果经常头晕,要警惕心动过缓的可能性,而一旦确诊为心动过缓,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买药服用,尤其要审慎对待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这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否则轻则加重病情,重则可带来生命危险。虽然治疗心动过缓可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但药物作用时间短,只限于紧急救护,而且具有副作用,疗效不稳定,不能长期进行。
对于心跳过缓明显的老年患者而言,目前被公认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其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基于心跳过缓源头在于窦房结,即心脏的“天然电池”放电微弱或没电,所以应对措施可以是安装心脏起搏器,即增加一个人为“备用电池”在体内,它能替代心脏的起搏点发放电流,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它的优点是使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心衰患者得以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副作用。
由此可得造成心动过缓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切记如果是正常原因导致的话,只要注意休息好了,对于由于疾病导致的也不要过于慌张,更不能随便吃药,而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治。
窦性心动过缓的危害有哪些
我们的心率是有一定的频率的,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的话,那么就属于是窦性心动过缓,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都行动过缓的危害都有哪些。
第一:窦性心动过缓会导致血供不足的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是有心脏的搏动量减少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时候代表着心脏的排出血量会减少,这样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供不足的现象,会影响心脑肾的正常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二:窦性心动过缓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症状,导致毒素不能够正常的排出,长时间的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
第三:窦性心动过缓也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心脏的血液供应,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另外东西心动过缓的时候容易影响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
窦性心动过缓危害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在生活中要积极保护我们的心脏,保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着急或生气,饮食要清淡,不要太劳累。
窦性心律过缓怎么治好呢
窦房结的自律频率过低会导致心率过慢,如果心率减低至每分钟60次,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大部分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不需要治疗的。而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
许多健壮的男性、重体力劳动者、体育运动员静息心率在每分钟60次/分以下,虽然心跳次数减少了,但心脏每次排出的血量要比一般人多,因此并不会出现缺血的症状。这种窦性心动过缓属于生理性范畴,不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也无需治疗。有些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炎症、心肌缺血、窦房结功能减退、甲减、垂体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老年退行性病变等病理因素而影响到窦房结功能,导致心率降低。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但心率仍在每分钟50次以上,且没有任何症状者,患者无需治疗,一般也不会影响生活。如果患者心率下降至每分钟40次以下,并出现各种症状,就需要立即应用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病态窦房节综合征引起的心动过缓,且出现窦性停搏和晕厥者,需要考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动过缓挂什么科
窦性心律过缓是指如果心电图是窦性,且心率低于六十次每分者,为窦性心律过缓。正常人的窦性心率是60-100次/分,窦性心律过缓本身一般不需要处理,它可见于正常成年人,尤其是运动员跟老年人,但在某些器质性的心脏病中,也有窦性心动过缓的,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因此,如果窦性心动过缓,若想就医,建议挂心内科。
窦性心动过缓有危险吗 窦性心动过缓会死吗
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是没有重要的一个临床意义,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但当窦房结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非常慢,症状明显,甚至出现晕厥症状,然后药物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可能会突发出现窦性停搏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死亡的出现。因此当心率过于慢,窦性心动过缓过于慢,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晕厥症状的时候,建议就医,必要时安装永久性的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心跳快是什么原因
1、 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 心动过速; 高热、 贫血、 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 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病理性 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 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多为功能性的,也可见于 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外因素。其产生主要与 交感神经兴奋和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1)生理性: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 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 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 心动过速。
(3)病理性:如全身性疾病: 高热、贫血、缺氧、感染、 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 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 心动过速。
(4)心脏 血管疾病: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 动静脉瘘、 心力衰竭、 心肌炎、 心肌病、 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原因:冠心病、 心肌梗死、缺氧血症、 低血钾症、 预激综合征、 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其他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伴有心房扩大者、洋地黄或其他 药物毒性反应、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见于无任何病因,或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诱发。
2、 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 /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窦性心动过缓主要是由于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
(1)生理性: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 心动过缓。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
(2)药物性: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 吗啡、洋地黄、奎尼丁、 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
(3)全身性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 阻塞性黄疸、 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 伤寒、 流行性感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喉恢复期、垂体功能迟钝、 高血钾、 碱中毒、食道憩室、 抑郁症、都可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
(4)心脏血管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心肌炎、 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
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有哪些 窦性心动过缓可以运动吗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六十次的时候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此种心率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中。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一般情况下窦性心动过缓是可以运动的,但是如果存在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建议先治疗,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运动的强度。
心率过缓怎么办
如果心脏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出「指令」的频率少於每分钟60次,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在一些健康查体中,医生们经常遇到一些心率少於每分钟60次的人,他们大多数为体育运动员,或者重体力劳动者,虽然心跳次数减少了,但心脏每次搏动排出的血量要比一般人多。这种心律失常属於生理性的范畴,无需治疗。还有一部分人的心动过缓是由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症引起,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徵引起的心动过缓更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炎症、缺血、老年性退行性变等因素影响到窦房结时,窦房结的功能逐渐减弱,自律性降低,每分钟发放的激动频率减少,从而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对於确诊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要避免使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如果没有伴随快速的异位心律时,可以应用加快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如已发生异位快速心律,使用此类药物要慎重。对於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特别是有昏厥史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END
用药原则:
1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END
治疗原则:
1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
4.原发病治疗。
5
5.对症、支持治疗。
冠心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每分钟慢于60次的窦性心率。一般来讲此种心动过缓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性)两种;一些健康老年人在休息和睡眠时可出现,通常无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功能性的。器质性窦性心动过缓,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
冠心病病人何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呢?这要从冠状动脉解剖部位说起。右冠状动脉有一重要分支为窦房结动脉,该动脉是供应窦房结营养的血管。窦房结是心脏内主管心律的“最高司令部”,一旦窦房结缺血,起搏功能低下则发生了窦性心动过缓。冠心病病人另一个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是由于心前区疼、精神不安等原因引起迷走神经亢进使心率减慢。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经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如老年人发生剧烈心前区疼,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就应立即服用急救药物硝酸甘油等;吸氧或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此种心律失常在临床及心电图检查发现心律不齐而缓慢,当心率在50~60次/分时病人多无症状,在50次/分以下时心排血量锐减,所以病人可出现精神不安、头晕、血压下降等症状。窦性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危险性在于易于诱发快速心律失常。
老年人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如何区分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呢?如果在平静时出现心动过缓,通过运动可提高心律而不出现任何症状,一般来讲多是功能性的。反之,窦性心律持续显著过缓或出现临床症状者应去医院作系统全面检查,以利早期诊断治疗。有些病人需作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试验,以便确诊是否患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病人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必须进行特殊治疗,主要是针对冠心病本身进行治疗,通常服用硝酸盐类药物及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等),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窦性心率很慢以致引起黑蒙和晕厥,则应考虑安装起搏器治疗。需要指出的是此类病人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此类药物会使心律更减慢加重病情
窦性心动过缓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西医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病人头晕等症状明显,且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㈠、阿托品
1、作用:阿托品为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故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2、用法及剂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静脉注射。
㈡、异丙肾上腺素
1、作用:为β-受体兴奋剂,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加速传导,故可使心率加快。
2、用法及剂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
㈢、麻黄素
1、作用:麻黄素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可抵销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显。
2、用法及剂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可能促发心室颤动。此时的心动过缓在急性心肌梗塞所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仅次于室性过早搏动。后下壁梗塞时的发生率比前壁梗塞时大3倍。窦性心动过缓最可能出现于梗塞发作后的最初数小时内(其发生率为40%)。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所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应予及时处理。药物治疗上可选用阿托品静脉注射及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
窦性心动过缓中医治疗
一、呼吸放松法。这种做法是其它九种降压法的预备动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百会穴。每个人的百会穴都位于头顶的正中央。你可用手掌紧帖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此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三、按揉太阳穴。用手指按着太阳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周为一拍,每次约做32拍。此法的作用在于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
四、按摩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需做32拍。其疗效是清脑提神,明目降压。
五、摩擦颈两侧。用左手掌上的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然后,再用右手掌擦抹左颈,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妙处在于能解除胸锁乳突肌的痉挛,并能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六、摩抹脑两旁。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掌上的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两手交换使用,从前额至耳部呈孤线每行走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功效在于,能平肝息风,疏经通络,降血压、清脑。
七、揉抹曲池穴。找准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先用右手按揉,然后再用左手按揉,放置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的好处是,能清热、降压。
八、按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随后再揉右手,呈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功效是舒心开胸。
九、扩胸调内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十、引血脉下行。分别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引血下行,旋转一周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好处在于,可健脾养胃,降低血压。
影响心率的因素
1、心动过速
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超过1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或见于感染、发热、休克、贫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下,或见于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后。
2、心动过缓
成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一般在45次/分钟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和运动员;或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钟,应考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3、正确看待窦性心动过缓
很多人都会有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的人,是否会出现此症状,与其心跳过缓的频率和引起心跳过缓的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