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虽然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是心绞痛并不是心肌缺血患者必备的症状,有些患者可出现无症状性(无痛性)心肌缺血,并且没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表现。

2、临床上,大约72%-92%的心肌缺血患者有过心绞痛发作症状,也有报告显示曾有1/3~1/2的心肌梗死患者被漏诊。

3、反复频繁发生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可以逐渐引起充血型缺血性心肌病。没有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可能是因为其痛阈较高(如糖尿病患者),缺乏心绞痛这一具有保护意义的报警系统。

4、在这类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存在,对心肌的损害也同时持续存在,直到出现充血型心力衰竭症状。

5、有学者认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危害性和有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相同。有心绞痛的患者其症状可能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逐渐恶化,而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心绞痛发作,仅表现为胸闷、眩晕、乏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实疲劳感疲乏也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形式。患者多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动后甚至连伸直身子的力气都没有,这也是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表现之一。

是否是心肌缺血要如何判断

1心肌缺血的发病原因。冠心病,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因素,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者血管壁增厚,尤其是心脏的毛细血管或者是动脉,会导致血流不畅;其他原因有炎症、痉挛、栓塞等疾病。

2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典型症状是高耸而对称的T波,气急,劳累后胸痛,肢端发绀,胸背痛,呼吸困难;在劳累或者是精神紧张是出现胸骨后或者心前区闷痛或者是紧缩样疼痛;体力活动时促销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3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防治血栓形成,β-受体阻断剂,预防猝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RAS系统阻断剂,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等;其他药物有硝酸脂类药物,溶栓药物。

注意事项:心肌缺血的预防。心肌缺血的患者在饮食上掌握几点原则,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

心肌缺血遗传危害大吗

心肌缺血可以引起猝死 心肌缺血者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即可,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常用药物:丹参滴丸、硝酸甘油、消心痛、维生素E等,要长期的口服药物治疗,不要擅自停药,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高龄和男性等。

心肌缺血一般是指冠心病,轻微的话可无症状,稍重的话会出现劳累性心绞疼,严重的话可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甚至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可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心功能下降、心脑供血不足所致的胸闷胸痛、头晕晕厥等,甚者可致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不治疗会死吗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是不是会死人,要看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

心肌缺血是心电图报告中,对心脏有ST-T改变的一个诊断术语,如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青年人以心肌炎、心肌病等较为多见,中老年人则以冠心病多见。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胸闷或心绞痛发作。中老年人有较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可诊断为冠心病。抗心肌缺血药物可选用;硝酸酯类;如消心痛、鲁南欣康、β-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斯匹林 等。中药可选丹参滴丸、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等用于辅助治疗。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易患因素。他丁类降脂药物有较好的防治冠心病的作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是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如何检测心肌缺血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T波低平或倒置。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者和女性中,ST-T改变的检出率也增加。其他可造成ST-T异常的包括左心室肥大和扩张、电解质异常、神经因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很多人询问:心电图查出心肌缺血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通过心电图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核磁共振成像、CT检查、左心导管检查以及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平时要避免各种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如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一次进食不宜过饱,避免油腻饮食,戒烟限酒;劳逸结合,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发生疼痛症状为度;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关疾病。

心肌缺血常见食疗方

1.三仁粥

原料:桃仁、枣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60克,白糖15克。

制法:将桃仁、枣仁、柏子仁打碎,加水适量,置武火煮沸30~4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淘净入锅,倒入药汁,武火烧沸,文火熬成粥。

服法:早晚皆可,佐餐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内阻之胸部憋闷,时或绞痛;心失所养之心悸气短、失眠;阴津亏损之大便干燥,舌质红或瘀点、瘀斑。

2.丹参饮

原料:丹参30克,檀香6克,白糖15克。

制法:将丹参、檀香洗净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煮45~60分钟,滤汁去渣即成。

服法:日服1剂,分3次服用。

功效:行气活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清营热除烦满。适用于血脂增高,心电图异常,长期心前区闷,时或绞痛,舌质有瘀点等症。还可用于心血不足、心血瘀阻之心悸失眠,心烦不安。

心肌缺血的症状有哪些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上述就是关于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的介绍了,可见其临床表现还是很多的,如果您经常心肌绞痛的话就要谨慎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个相关的检查,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因为心肌缺血一旦发作,危害会是很难预料到的。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众所周知,无症状心肌缺血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心肌缺血,导致患者突然发病致使死亡的一种急性病,但是还是有一些人认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危险不严重,不会发生什么严重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05;。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无症状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因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或局限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为没有典型症状,所以更应引起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通常来说,它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型--安全无症状心肌缺血

这种类型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据专业人士估计,在 没有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约占2%~5%。这种类型患者的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2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多见。此型患者预后比1型患者更为不良,特别是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患者死亡率为5%~6%。

3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会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一、心肌缺血常见症状

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细胞的浊肿、睡觉时心跳加快

二、心肌缺血症状

1.自发性心肌缺血: SMI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约3/4为此类自发性SMI,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而临床无症状。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非体力活动时或脑力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时比活动平板试验引起心肌缺血时的心率要慢得多,大约慢20次/min。其中约50%发生在接近基础心率时,提示SMI发作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求增加。此外,SMI的发作频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样,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变化,以上午为最常见。这种节律变化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等相一致。自发性SMI患者,貌似健康,但常以猝死、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

2.诱发性心肌缺血:SMI发生在心脏负荷试验时。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中,约1/3为此型心肌缺血。诱发性SMI表现为运动性ST段压低,而平时心电图可完全正常。提示此类病人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心肌耗氧增高的结果。

3.有冠心病症状病人的心肌缺血: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心绞痛病人约40%在运动试验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②部分心绞痛病人在疼痛发作间期表现有持续性ST段压低;③心绞痛病人在药物治疗下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④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

Pepine把本症患者分为两类:

1.完全无症状者:此类患者平时可完全无临床症状,可能在偶然检查中发现有暂时性心肌缺血,有时生前无法查到缺血证据,仅在死后的检查,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局灶性纤维化区才明确其生前有心肌缺血存在。

2.具有冠状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痉挛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又分为:①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②有时有心绞痛;③有猝死或近乎死亡的发作。这类病人有上述的症状,心电图、核素、或其他检查显示有暂时性心肌缺血而并无症状,这类缺血发作可比伴心绞痛更多见,成为这些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更为常见的形式。

三、心肌缺血诊断

诊断方法:

3)201铊显影和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是获得 ST段压低时,心肌缺血的证据。82铷中子发射断层扫描更能反映心脏缺血情况。

4)冷加压试验:把病人肢体放在冷水中诱发血管、包括冠状血管收缩,然后做心电图检查。

5)X线胸片检查冠状动脉严重粥样硬化者可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点。

6)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但毕竟由于其创伤性,不能用来对无症状的病人检测。

诊断要点:

1.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接受心电图(包括心电图负荷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时,常可发生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2.没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尽管这类患者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血发作时无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心绞痛等。

3.常伴有多种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4.心肌缺血的患者常有多项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和超重或肥胖等均可视为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标准。

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吗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

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

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1、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

2、心肌缺血是什么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3、心肌缺血的三个类型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Tips: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定期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做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由此引起的心脏病即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高龄和男性等。

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

(1)在疲劳或精神绷紧的时候,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伴有郁闷不舒感。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己得到缓解。

(2)患者在有体力活动时发生胸口发闷、心悸、呼吸急促,休息后自己缓解。

(3)心肌缺血患者只要一有剧烈运动,就会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部、牙齿、腿发生了疼痛感等。

(4)患者在吃的比较饱、受凉或看比较加速心脏跳动的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如果有胸闷憋气的感觉,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马上做起来或站立方这样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相关推荐

心肌缺血症状

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可缓解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心肌缺血症状还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等表现。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这些也可能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如果你有上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1.自发性心肌缺血: SMI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约3/4为此类自发性SMI,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而临床无症状。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非体力活动时或脑力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时比活动平板试验引起心肌缺血时的心率要慢得多,大约慢20次/min。其中约50%发生在接近基础心率时,提示SMI发作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求增加。此外,SMI的发作频度与有症状心肌缺血一样,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变化,以上午为最常见。这种节律变化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等相一致。自发性SMI患者,貌似健康,但

老年人心肌缺血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1.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 2.心肌缺血症状还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 4.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5.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 6.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

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

表现出的心肌缺血会有的具体症状

一般,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有: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心肌缺血症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 (3)心肌缺血症状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 (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心肌缺血的症

心肌缺血的病因

冠心病(70%)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年龄因素(10%) 老年人的血管老化或血管壁增厚,特别是心脏的

心肌缺血患者有哪些表现

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子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高龄和男性等。 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 (1)在疲劳或精神绷紧的时候,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伴有郁闷不舒感。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己得到缓解。 (2)患者在有体力活动时发生胸口发闷、心悸

老年人三种不同的心肌缺血症状表现

首先,心肌缺血症状也是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为选择硝酸脂类药物,作用为扩张心脏冠状动脉。老年心肌缺血症状都有哪些呢? (1)心肌缺血症状之Ⅰ型:但完全没有心肌缺血症状,亦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史,心肌缺血症状包括正常人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群。 (2)心肌缺血症状之Ⅱ型:占1/3,指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恢复期中所发生的心肌缺血症状。 (3)心肌缺血症状之Ⅲ型:最常见的心肌缺血症状,指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症状

​中老年人胸闷胸痛要紧吗

胸闷、胸痛,临床中常被判断为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表现,而心肌缺血的人群大多分布在中老年人身边。 心肌缺血,顾名思义是保障心脏收缩的肌肉自身缺血。常见于冠心病,即心脏自身的动脉血管出现病变,造成狭窄或堵塞而出现缺血,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是威胁我们健康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特别是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加上不良生活方式,使得高血脂和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高。 冠心病并非短期内发生,开始不知不觉,由轻到重,需要一个多年的变化发展过程,大多数在中老年才出现明显症状和反应。有些人仍然在抽烟喝酒熬

心肌缺血症状表现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前期症状,也是很多中老年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状态,这是很多人中老年人比较关注的疾病,心肌缺血严重危害心脏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以下文章是简单的介绍。 心肌缺血症状可有很多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及早的识别: 1、胸腹部不适,胸腹部不适出现时要警惕心肌缺血,该症状会引起患者出现一种憋闷的感觉,是诱发心肌缺血的主要因素。 2、疲劳感,疲乏也是心肌缺血症状表现,患者多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精神不足等症状。 3、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