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拒绝孩子其实并不复杂

拒绝孩子其实并不复杂

自从做了爸爸妈妈之后,就要开始照顾宝贝的所有事情,以及他们的各种无理要求。当孩子提出这类要求的时候,妈妈们会很纠结,听孩子的就容易养成任性妄为的性格,不听孩子的又会失落闹情绪,所以很多家长都不知该怎么做才好。那么,你知道该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吗?

  一、家长不宜做的事

  1.不要有求必应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因此孩子在物质或者精神上想要什么,家长都会一一满足。虽然这对家长来说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或者精神负担,但是经常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他养成不良的消 费观,以及助长了孩子的贪念。

  2.不要马上拒绝

  面对孩子无理要求,家长不要马上拒绝,而是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买,告诉孩子买东西要注重物品的价值性,而不能任性地看到什么就想要得到什么,这种思想对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3.不要批评指责

  其实孩子有无理的要求是很正常的,家长要正确的引导教育,而不是只顾着对孩子进行 批评指责,这样孩子并不明白家长的用心,反而会误解为家长不疼爱自己。

  4.不要不理不睬

  面对孩子无理要求,家长不要对孩子不理不睬,这样会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感觉很失落,而且会对家长的这种冷漠态度感到很生气 。

  二、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1.和孩子讲道理

  家长可以和孩子讲道理,特别是对于三岁以上已经能听懂大人讲理的孩子,只要家长和孩子语重心长地 讲,相信是可以得到孩子的理解。

  2.教懂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要教懂孩子正确的消费观,这不仅可以避免孩子平时经常提出无理要求,而且对于孩子日后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3.坚守原则

  要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要坚守原则,不要一下子拒绝孩子,一下子又对孩子有求必应,这种强烈反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是 一种伤害。

对“物质小孩”说“不”

冉冉妈妈知道,去一次比萨店要花很多钱,她就和冉冉讨论生日聚会的细节:“妈妈知道在比萨店庆祝生日一定很有意思,但和你最喜爱的人一起度过生日,本身就很有意义。”

接着,冉冉妈妈告诉她,她的生日聚会不必像其他小朋友的一样,反而,独特的生日聚会更能给小伙伴留下深刻的印象,妈妈建议冉冉,自己做一回主人,在家里好好款待她的小客人。

孩子们总是想让自己的生日聚会像小伙伴的一样风光,但你却应该让一切都简单化。不过拒绝孩子的虚荣心需要一些小技巧:

你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意见,例如孩子如果喜欢小动物,在动物园度过他的生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和小伙伴一起来一场体育比赛是不是更有意思?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支限度,让他自己做预算:从邀请的人数到生日聚会的过程,从选择菜单到付帐,全由他做主,这可是教孩子理财很好的一课哦!

婴儿有热毒怎么治疗

1.给孩子依恋乳房一个过渡阶段。

妈妈要给孩子一个过渡的时间,让孩子逐渐脱离对乳房的依恋。过渡的时间以不超过3个月为好,不可以在孩子断奶后就断然拒绝孩子对乳房的情感需求。

2. 妈妈要逐渐减少孩子接触乳房的次数。

3.给孩子提供安抚奶嘴、分床、分房间,帮助孩子发展独立自主的意识。

4. 接纳或者培养孩子的依恋物。

5. 帮助孩子发展出更多获得精神愉悦的方式,孩子从工作、阅读、游戏中获得了精神愉悦,乳房将不再是孩子获得精神愉悦的唯一来源。

离乳后长期要求摸或者吸吮妈妈乳房,妈妈需要审视自己的养育方式,将解决问题的焦点放在转变育儿方式上,而不是纠缠在孩子的行为中。

如何巧妙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分析要求: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要求,需要先进行分析,搞清楚孩子之所以提出该要求的原因是什么,通常而言,孩子会对自己喜欢的、希望得到的物品提出要求。搞清楚其原因之后,父母才好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切莫上来就说“不行”,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耐心引导:根据要求,将孩子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切莫在哭闹、生气时进行进一步的批评或打压。比如告诉孩子先喝口水,然后换一个地方坐好,然后再同孩子详细聊聊这个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满足,如果不能满足,是否有什么替代方案。

避免加重冲突:当引导出现问题或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父母切不可发火或进行言语威胁,比如“不听话就不带你了”,“以后都不让你看电脑了”,“把手机没收”等,这些只会加重冲突,让孩子内心受到伤害,同时也会让孩子增强抵抗的情绪。

安慰剂效应:在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一定的安慰,比如奖励一些其他的东西来满足孩子被拒绝之后的心理落差。适当地给予安慰,可以大大减轻孩子的心理不安感。同时,不要吝啬口头表扬,强化孩子在放弃要求之后得到的肯定。

注意事项

什么要求都答应的父母只会进一步将孩子拉进自私自利的深渊。

父母必须懂得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孩子哭闹冷处理对吗

一方面:孩子哭,让他们心疼,继而又怀疑自己这样拒绝孩子,是否伤害了他?但是,如果答应孩子的要求,又令他们怀疑是否在溺爱孩子?

另一方面:某些流传的理论让他们认为,孩子是用哭来“要挟”家长;或者,孩子受到拒绝就哭,属于受挫能力不够强、情商不够高。

所以,父母亲希望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孩子乖乖地接受拒绝和挫折。但这当然不现实。因此,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父母也常使用“冷处理”的招数:

妈妈:你哭吧,我走开,等你哭够了再说。

你不知道,这会令孩子产生深深的被嫌弃、被遗弃的感觉。

你的积极倾听让孩子自行走出心理困境

孩子受挫时产生情绪是正常的,并不是在故意为难父母,而是需要父母的帮助。

父母此时能够提供的最好帮助,就是“PET父母效能训练”提出的“积极倾听”这一技巧。

先看实际案例中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

妈妈:妈妈不能同意,因为同样的玩具你已经有好几件了。(或者陈述其他理由)

孩子:不么!这个颜色的我还没有呢!给我买吧!(洋葱皮剥下一层)

妈妈:妈妈实在是不想给你买,因为你的玩具太多了,虽然还没有这个颜色的,但看到一个新颜色就买,妈妈的钱包也受不了哦!(表明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言简意赅,不要长篇大道理。)

孩子:我就要就要就要!!!你是坏妈妈!!!

让孩子多喝水的大绝招

家里不存饮料

既然不想让孩子成天抱着饮料瓶,那么家长首先就要做到不买,也不在家里存饮料。就算偶尔让孩子解解馋,也应该当场就喝完。

在对峙中不能示弱

当孩子吵着非饮料不喝时,家长可不能因为担心他水分摄取不足而妥协。一个“怕”字,很容易让家长变得被动。除非孩子出现脱水现象(如不爱动、皮肤干燥、嘴唇干裂等),否则家长不必太焦虑。

父母的立场要一致

觉得对的事,就要坚持立场。所有家长必须沟通好,千万不要发生“跟妈妈要不到,跟爸爸要就有”的“漏洞”。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

家长在拒绝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否则孩子可能会认为“不是不能喝,是你不让我喝”。要帮孩子建立“偶尔喝饮料可以,但平常要喝没有味道的水才正常”的观念和习惯。当然,也不妨跟孩子定好“规矩”,比如承诺他“一个星期有一天可以带蜂蜜水”,帮孩子解馋,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拒绝孩子时最易犯的三大错误

满足孩子的要求,又担心会把孩子宠坏,拒绝孩子的要求,又怕孩子受委屈,而且宝宝肯定会哭闹,这时真让爸妈揪心。那如何拒绝孩子才算合理呢?怎样做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

小不点长大了,需要我们来规范其言行,需要我们给他们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愤怒,反抗,耍赖,等等招数全来了,家长[微博]该怎么面对呢?下面讨论一下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说“错误”其实有些严重,说“不当”可能更准确些,因为有比这“不当”更恰当的拒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拒绝孩子时最易犯的三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

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拒绝孩子时最易犯的三大错误

第二个错误:

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拒绝孩子时最易犯的三大错误

第三个错误:

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手足口病有哪些用药误区

手足口病有哪些用药误区?手足口病没有有效药物,绝大部分孩子也不需要治疗,轻症孩子都会自愈,重症孩子需要对症处理,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另外,如果有人给你推荐以下几种药物,声称能够治病,请一定坚决拒绝!

首先,就是各种中药、中成药,比如蓝芩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开喉剑喷剂、百蕊颗粒、施保利通等,这些药物的功效根本就没有循证学依据,而且毒副作用不明,这里小编要重点谈一谈,施保利通这种披着洋马甲的草药,在国外,它不是在超市都能买到的普通保健品,而且明确规定4岁以下孩子不要使用,到了国内几乎成了老少皆宜包治百病的神药,要注意了,这种药根本不可能对于手足口病有任何的疗效。

中成药注射液比如炎琥宁、喜炎平、热毒宁等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要用,这些药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同时也存在成分复杂,微粒过多等问题,注射后有害成分直接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致死,据药监局的报告显示,中药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占到了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2.6%。

其次,就是各种抗生素,如果手足口病没有明确继发细菌感染,却给孩子吃抗生素,就是坑孩子,一定要拒绝滥用抗生素,第二,各种抗病毒药,虽然手足病是病毒感染,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致病病毒的特异性药物,这里我要重点谈谈利巴韦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只批准利巴韦林用于治疗生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慢性丙肝,其他病毒感染用利巴韦林,不仅无效而且有溶血性贫血的风险。

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病素药阿昔洛韦,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药可以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这个药,请拒绝使用!

最后,就是一些不能称之为药的东西,比如含有蟑螂提取物成分的康复新液或者传统的西瓜霜喷剂,使用这些东西,没有证据证明有用,这些不明不白的所谓的“药物”,坚决不要给孩子用!

现在大家可以清楚的知道手足口病在治疗的时候,家长往往也会存在以上这些误区,其实孩子生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听信他人的建议买药给还吃,比较你我都不是医生,没有资格给孩子用药治疗疾病。

妻子复杂性心理搞定不是难题

性期待心理

有人调查发现,经常同床而卧的夫妻性要求比不上分居或间断分床的夫妻强;丈夫经常出差,而又归期不定或无规律,妻子性反应周期变化大,这种反应除了受体内性激素的周期变化影响外,主要受性期待心理的影响制约。由此,很多女性的性亢进是由性期待心理引起的性饥饿导致的,当丈夫不能满足其性要求时,她们往往表现为失眠、不安、易激惹、好发脾气或抑郁,重者还可导致性冷淡,影响夫妻感情。鉴于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夫妻间最好亲密有距、疏而有度。不妨间断分床而卧或偶尔小别几日,以便培养和调动妻子的性期待心理;二、夫妻尤其是丈夫,应注意观察妻子的性周期变化,发现妻子有性要求时,只要有可能,应尽量满足,毕竟妻子难得有一回性主动;三、出差频繁的丈夫,应尽量按期返回家中,在妻子性周期内,最好不外出;四、在发现妻子是由于性期待心理发作而发脾气时,千万不要针锋相对,以免产生误会影响夫妻感情。

性恐病心理

作为女性,性恐病心理比男性更突出,其表现常有两种:一是惟恐自己性低下(性冷淡)而影响夫妻感情;二是害怕患性病,影响身心健康。毋庸讳言,随着性病的流行和蔓延,女性性恐病心理亦日益显著。为此,作为丈夫,除了要关心、爱护、体贴妻子外,应尽量减轻妻子的体力和心理疲劳,给妻子留有性爱精力。在避免妻子性冷淡外,尚应自尊自爱,杜绝性乱。当然,为防止性病的发生也应注意性病的间接传染。就我国主要性病——淋病而言,间接感染方式占10%~20%,这就需要夫妻共同学点性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性厌倦心理

女性产生性厌倦心理的原因常有三种:其一,丈夫形象不美,这是性厌倦的最常见原因;其二,性爱单调或单一无更新;其三,丈夫忽视了性爱在爱情中所占的比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意识的增强,后者是导致夫妻间性厌倦的最常见原因,且表现得日趋严重和突出。因此,性专家们呼吁,"留给性爱一些时间和精力",其意义就在于此。丈夫步入社会后,由于过多关注事业或活动过多或对交际过于感兴趣,没有给予家庭和妻子更多的关心,造成夫妻关系疏远,夫妻感情交流和沟通也随之减少或中断,由此易导致妻子性厌倦。作为丈夫,应力求在事业上是楷模,在家中又是爱妻模范;其四,心理过度压抑。随着下岗女工的日益增加,她们在心理上难免会过度压抑、心理失衡,由此造成女性性欲低下。对此,作为丈夫,除了要尽到丈夫的责任外,还应主动、积极地给妻子以心理疏导,使妻子从困惑的意境中走出来。只要有可能,尽量给妻子以满意的性爱,因为此时的性爱往往有"一性解千愁"之效应。

性嫉妒心理

由于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影响,在一部分女性看来,男女之间接触频繁,往来较多,就是一种越轨行为,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她们便常常用敲山震虎或指桑骂槐的方式表现出来,久而久之便可因性压抑而发生性冷淡,影响夫妻感情。对此,应一分为二来看,做妻子的应尽量给丈夫一点空间。在改革开放、下岗分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人与人(包括异性)之间的交往、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古语说,"长相知,不相疑",不要无端的猜疑,须知,猜疑是腐蚀爱情之花的毒菌,会使爱之舟搁浅,生命之帆坠落,其痛苦之深,危害之烈,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作为丈夫,在与异性交往时,也应亲密有度,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感情上的分寸,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切不可因一时的冲动而超越了限度;也要把这种友谊向妻子交底,取得妻子的理解和信任,以免引起误会而伤害夫妻感情。

易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育儿行为

1、拒绝孩子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拒绝这就是对孩子的推卸和排斥的态度。

2、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

3、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

4、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

●家庭“新闻发言人”制度

每个家庭都要选一个“新闻发言人”,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必须保持意见一致,不能让孩子因为家长的意见不同而钻了空子。

●复述日记法

让孩子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们还不会写字,家长可以使用让孩子复述,自己来代写的方式。孩子复述的时候,家长要认真记录。每次记完以后,让孩子签上自己的名字,让孩子觉得写日记是一件很光荣、很正式的事情。这样家长既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记日记的好习惯。

●推迟教育法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必当场严厉地拒绝,可以采取往上推脱和延迟时间的做法,让孩子渐渐打消念头。如孩子嚷着要喝可乐,家长不要用“不能喝可乐”这样的话来直接拒绝孩子,可以先说“哦,渴了,咱们喝水行不行啊”,这样表明家长已经理解了孩子“口渴”的现实情况,然后进一步提出喝水的建议。当孩子还是嚷着要喝可乐时,家长可以说“可乐对身体不好,要不咱们和爸爸商量一下,看喝可乐行不行”。商量过后,再对孩子说“爸爸也不同意喝可乐,要不咱再征求一下奶奶的意见?”以此类推,让孩子知道喝可乐影响身体健康,全家人都会反对,他就会渐渐打消喝可乐的念头。

1、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奶奶在后面一边追着小孙子一边喊:“孩子,别跑别跑。”结果孩子反倒越跑越快。其实,这并非孩子故意不听话,而是因为三四岁的孩子根本听不懂限制词,他们只能听懂动词,也许他们耳朵里听进去的只有一个字“跑”,所以就“听话”地拼命跑了起来。

2、孩子问妈妈:“认真是什么意思?”

妈妈说:“认真就是要用心做事。”

孩子很疑惑:“为什么不能用肝做事?”

妈妈在给孩子解释事物时,千万别用成人思维,你要学会用最简单直接的语句去解释。

3、大人和孩子的对话是两个世界的人在对话,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一样,永远不可能完全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杜绝孩子啃指甲

一旦发现宝宝啃指甲,我们首先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他因为某件事情在焦虑。很多人认为啃指甲是一种因为精神紧张而导致的行为,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精神紧张仅仅是他啃指甲的一个可能因素,还有很多别的因素也会导致宝宝的这种行为习惯。比如对指甲产生了好奇,厌倦了某项活动而感觉很无聊,感受到某种压力,或者仅仅是某一次啃了一下指甲,突然对啃指甲发生了兴趣,因为指甲过长,没有及时修剪而感觉不舒服等,所有这一切都可能让宝宝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与其他因为精神紧张导致的行为习惯,比如吮拇指、抠鼻子相比而言,啃指甲是一种更常见的现象。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过啃指甲的习惯,不少孩子的这种习惯甚至延续到成人期。大约有1/3的小学生,过半数的青少年都保留着啃指甲的习惯,虽然很多仅仅是偶尔为之。宝宝啃指甲并不会延续终身,等到进幼儿园或者上学后,因为别的小伙伴的嘲笑,或者因为有更多更有趣的事情吸引注意力,他很可能突然对啃指甲这个事情失去兴趣,进而改掉啃指甲的习惯。

父母拒绝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

拒绝

这就是对孩子的推卸和排斥的态度。

(1)拒绝孩子的父母在下面的父母中比较多见。

①在社会看来结合得不般配的人;

②夫妇总吵架的人;

③婆媳不和的人;

④丈夫不关心妻子的家庭;

⑤讨厌妊娠的人;

⑥担心对孩子有恶性遗传的人;

⑦受强制而结合的人;

⑧遭到亲戚的反对而结婚的人;

⑨作为一个女性参加社会话动但并不顺利的人。

(2)拒绝的原因据说属于下面①④项的较多。

①当父母有心理上的问题时——父母有精神病,不安,经济上的问题等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时,就会把其不安和敌意发泄到孩子身上,拒绝和刁难孩子。父母的一方为了讨好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就会与另一方一起虐待孩子。孩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也有采取这种态度的人。

②当孩子成为拖累时——私生子对于母亲来说也有成为累赘的,还有出去工作时因要照顾孩子,于是就厌烦了而拒绝孩子。

③孩子不能象父母所期待的那样而使父母失望的时候——指望生了孩子以后,丈夫能恢复对自己的爱情。但事实却相反,因而感到受骗而失望肘,就会虐待孩子。另外,本想按自己的要求去养育孩子,但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粗野而灰心丧气时,父母就会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妻子对丈夫的期待,有如下几项。

㈠想让丈夫把心放在自己身上。㈡希望丈夫怀有责任感。㈢恢复丈夫对自己的爱。㈣让丈夫感到后继有子的喜悦。㈤丈夫停止寻花问柳。㈥希望丈夫振作起来。㈦希望丈夫少饮酒。

④作为解决夫妻感情的手段而利用孩子时——父亲为了解决自己的感情问题,比如为了解决自己的厌恶,作为其手段有时会对孩子加以拒绝。特别是当妻子把精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不理会自己时,有的丈夫会生气而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还有的父母自己疼爱自己,当对自己的性格有不满时,就会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给孩子。

(3)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其主要的表现方式。

①不安;

②申斥孩子;

③严厉惩罚孩子;

④无视孩子的存在,不理孩子;

⑤用脏话骂孩子;

⑥虐待孩子;

⑦完全不管孩子。

上述拒绝态度的结果,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爱情的不满,即出现爱情饥饿感,从而引起各种异常行为。

如何更好地让宝宝由吮到吃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父母都感到苦恼——喝奶喝不饱,宝宝又拒绝吃米糊、粥、果汁等,因此,宝宝的每次进食都演变成一场“持久战”,爸妈一边喂辅食,宝宝一边往外吐。营养专家表示,宝宝只吃母乳,不吃辅食,多半是添加辅食时没有正确添加,宝宝只习惯母乳,不习惯碗勺的喂养方式。

添加辅食,爸妈要懂得三个原则

给4~6月龄婴儿添加辅食是一门学问,因为宝宝的口味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说,辅食太多、太杂、太硬都会影响到宝宝薄弱的消化系统。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宝宝拒绝吃辅食——别强迫

父母应以正确的方式试用小勺喂食,不要性急生气,更不要强迫宝宝吃。小勺比奶头硬,勉强喂食,会碰痛宝宝的舌头或牙齿,造成这种影响之后,每次宝宝对所有送到嘴边的食物都会产生怀疑,拒绝食用,甚至一看到爸妈拿着杯碗勺就厌恶地用小手推开。

【正确的方法】先从少量开始,每天只喂一次,而且选择在孩子肚子饿时,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地喂食,让他逐渐适应用碗勺喂食的方式。

(2)宝宝不愿意吃某种食物——改变花样

有些宝宝特别不喜欢胡萝卜、青菜等某一类辅食。但实际上,孩子的营养要全面,因而又不得不吃这样的食物。陈超刚建议,可以改变烹饪方式,以不同的口味来吸引宝宝。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有耐心,想方设法培养孩子高兴进食,让他始终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用餐。

【正确的方法】如果孩子喜欢吃甜食,辅食可以从甜食开始,比如在胡萝卜泥里添加一些奶粉,这样试喂两三天,孩子适应了,就可以多喂一点,只要给小孩不断重复尝试一类新食物,经过10-15次后,宝宝就不会拒绝了。还可以变换辅食的种类花样。

(3)给宝宝一个自己吃饭的机会

一般宝宝见到食物,都喜欢用手去拿,或想学着自己拿勺子“吃饭”。此时,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哪怕他把食物弄得天一半地一半。

【正确的方法】父母应该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可以给宝宝买一套儿童餐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习惯用自己的餐具来进食。

相关推荐

孩子的玩具不要太复杂

林林不到2岁,家里的玩具却有几大箱:电动火车、遥控赛车、声控飞机……各个都是功能齐备、颜色鲜艳。然而,这些高科技玩意却受到了林林的“冷落”,玩上两次便扔到一边。儿童教育专家程淮表示:不同的玩具,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过早购买功能复杂的玩具,否则可能不利于孩子正常的成长和智力开发。 因为,以5岁前孩子的智力而言,还达不到理解高科技玩具的程度。“孩子的玩具,应该是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而不是伸出手去够不着东西,过早让孩子玩那些复杂的玩具,不但会令孩子失去兴趣,还会丧失许多成长关键期的发展机

浅谈自闭症儿童家长的一些心理感受

1.拒绝 大多数家长通常会试图从其他可能的原因去解释或者干脆拒绝相信这是真的。有些家长甚至会对诊断结果置之不理或者低估自闭症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影响。这种家长最主要的说法之一就是孩子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他只是发育上比其他孩子晚一点,随着孩子长大他就会越来越好,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担心的,也用不着医治。 2.愤怒 在经历了拒绝接受以后,大多数家长通常会对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而感到气愤。特别是加上导致自闭症的原因尚且不明的情况下,家长非常容易受到情绪的支配,去有意识地责怪某些因素或人造成了孩子的自闭症。一

青春期近视眼如何预防

青春期近视预防方法与青春期儿童及孩子的生活陋习和不良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确保预防效果,青春期近视眼预防要注意结合生活行为习惯,要求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注意营养、不挑食、女生拒绝长留海、提倡远眺训练,做眼保健操,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间。 青春期近视预防注意 青春期近视眼如何预防要注意避免误区,有必要对治疗事项有了解,虽然青春期近视预防的方法很多,但是青春期近视的原因非常的复杂,所以在近视预防方面往往复发做到面面俱到。对于怀疑有近视的孩子,分清真假近视以后再选择治疗方法,进而避免盲目

拒绝二手烟

二手烟会导致女性不孕,孕妇被动吸烟更是妊高征、妊娠合并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会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一支香烟的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60多种直接致癌物质,吸烟时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吸烟不但在直接接触部位(口腔、咽、喉和肺)引起癌症,而且在远处部位也会引发癌症。然而,您可曾意识到,那些不吸烟者的健康,只因在家中、在公共场所、在工作场所被动接触到了这些香烟的烟雾,也正在遭受到危害! 二手烟“三大接触场所”:家,公共场所,工作场所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

没那么复杂 孩子最想要这些

1.睡前的一个吻请给我 孩子如果是独自睡自己的房间的话,他们希望父母能在睡前给他们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吻,这样他们带着爱和幸福甜蜜入睡,更有安全感,睡得更香,也许在梦里还梦到了他们和妈妈爸爸一起玩耍。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睡着之后才回来,甚至从来不到孩子的房间看孩子一眼,那对孩子来说,给他们买最好的书包,最漂亮的裙子也不如父母的一个吻来得重要,他们很渴望妈妈爸爸在睡前给他们一个爱的亲吻。 2.睡前讲一个小故事 如果有时间,请在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吧!很多父母不习惯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早早地要求孩子回房间睡觉,孩

产妇坐月子拒绝母乳

除了乳母本人的精神心理上准备不足和认识不正确能影响母乳喂养以外,其他因素如乳头疼痛、肿胀、淤奶、乳腺炎等也可能直接影响母乳喂养。 乳头疼病是哺乳母亲最常遇到的问题,通常出现在刚开始喂奶的几天,或每次喂奶前乳汁流出之前。有许多原因可引起乳头疼痛,最常见的是喂奶时乳头位置不合适。如果婴儿只吸住乳头而不吸住部分乳晕,则乳汁流出不畅,婴儿一用力吸时就可引起乳头疼痛。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将婴儿从乳头移开的方法不正确。例如当婴儿正在吸奶时突然将其拉开,婴儿仍用力吸拉乳头而引起疼痛。有时因喂奶间隔时间太长,婴儿饿而用力吸

脑脊液检查家长拒绝孩子

抽脑脊液,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医院里每周都有家长望文生义,“因名拒检”。 “不行不行,太吓人了!”昨天,某医院神经内科,一名家长听说要抽脑脊液做检查,脸色都吓白了,连连摆手拒绝。该科主任医师吴革非耐心劝说,怀疑孩子有颅内感染,只有做这项检查才能确诊。但劝说了十几分钟,家长依然犹疑不定。 这一幕在神经内科经常发生,吴革非说,基本上每周都要重复两三次。家长们不光觉得抽脑脊液很危险,更担心抽取之后,对孩子造成危害,“抽这个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吴革非说,脑脊液只不过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婴儿厌食期要多久

宝宝厌食期有多久,要持续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呢?医生说,这种情况一般持续的时间大概是一两个月左右,不过也不是固定的,具体时间长短还是因人而定的。预防小儿厌食症,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婴儿时期起就要注意进食要定时定量,一般儿童每日3餐,每餐间隔4—5小时;幼儿每日4餐,每餐间隔3—4小时。这样才能使孩子产生正常的空腹感,适当可安排小孩吃一些生命阳光牛初乳,保健营养品等促进胃液正常分泌,控制零食不要给小孩太多零食、饮料等。 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小孩户外活动的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婴儿拒绝母乳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都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的确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母乳就是孩子最好的营养来源,可以说没有任何营养品能代替得了母乳对婴儿的重要性的,母乳对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有很多好处,相反的如果婴儿不吃母乳的话,那么体质就会比平常的小朋友要差,容易生病等,因此一定要给孩子母乳喂养。 可是生活中很多新手妈妈其实也是会有一个这样的烦恼,那就是孩子拒绝母乳,也就是说孩子不吃母乳了,其实孩子不吃母乳也是有原因的,只要新妈妈们了解其中的原因并解决的话,那么孩子一定会爱上你的母乳的。 婴儿拒绝母乳一般可能是婴儿患病的症状,例如有感染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培养孩子性格的误区

孩子想吃橘子,父母却认为苹果更有营养,强制让孩子吃苹果。父母喜欢钢琴,便为孩子去报钢琴班,却不问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属于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需要被尊重。 幼儿经常把“我”“我的”这两个字眼挂在嘴边。有时,孩子会突然从你手里抢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并大声宣布“这是我的”,会因为邻居家的孩子玩“我的”玩具就大哭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