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偷东西习惯怎么办
孩子有偷东西习惯怎么办
1、假若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行窃:孩子必须向别人归还所物品。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邻居家里偷窃,在事发之后家长必须监督他归还物品。要求孩子进行道歉并表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道歉时,家长应陪同孩子前往,这样他更容易改正错误。
2、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偷钱:估计一下他到底拿走了多少钱,并向他说清楚这些钱必须偿还。
孩子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来还钱。家长给孩子的“工资”应足够让他在一个月内还清这笔钱。告诉孩子家长知道他需要更多的零花钱,并给他一些钱或者增加零花钱的数目。
3、孩子爱偷东西怎么办之信任孩子
家长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
家长不会希望自己对事情的过激反应令孩子走向极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倘使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这样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可以给孩子玩筷子之类的东西吗
1:可以给孩子玩筷子之类的东西吗?
如果在孩子练习走路时最好不要,因走不稳容易在倒地时伤到自己。孩子走路不稳,很容易摔倒,如果手里拿着筷子之类的东西,那么很容易伤害到自己。曾经见到一篇报道,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要玩儿筷子,妈妈急着要上班,就给了孩子。可是孩子看见妈妈穿鞋要上班,急了,跑着追妈妈,没想到,一下子摔倒了,一双筷子顺着孩子左眼齐刷刷地扎了进去,而且深达筷子的2/3,孩子危在旦夕。所幸,孩子命大,在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帮助下,孩子的性命和眼睛都保住了,但是对视力有多大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2:可不可以给孩子戴长命锁?
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脖子上戴点什么,感觉这样才好。长命锁之类的东西,还是尽量不要给小婴儿戴吧。孩子小的时候,会去抓、拽挂在脖子上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窒息。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戴长命锁的习惯是不好的,如果是线穿的更危险。
3:给孩子穿带绳子的帽衫,可以吗?
如果孩子可以到处跑的话,最好不要选择,带绳的帽衫容易掐到孩子,危险。案例:孩子们出来活动后,其他孩子都回教室了,只有这个孩子又溜出来偷偷去玩儿滑梯之类的玩具。等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不在教室,出来找的时候,孩子已经吊死在滑梯上了。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往下滑的时候,帽衫上的绳子挂在了滑梯上,孩子缺少足够的自救能力,窒息而亡。最好的衣着现在则是简简单单的T恤。
4:孩子成长阶段不适合睡的太柔软,正确吗?
孩子还小时最好不要给他睡的太软,这反而有害。1岁以下的婴儿,窒息是意外死亡的最大杀手,其中60%是发生在婴儿睡觉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脸埋入柔软的枕头、被子、垫被和长毛绒玩具里,盖住自己的鼻和嘴,造成窒息。但是也不用过于硬,这样腰部会有搁着的感觉。
怎样纠正宝宝偷窃坏习惯
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杜绝宝宝私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一经发现自己的宝宝私拿了别人的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否贵重都要督促宝宝去归还人家。要对宝宝讲明私拿别人的东西的危害。必要时,父母要亲自带宝宝去归还物品,并同时向人家赔礼道歉。切不要怕脸面不好看,而敷衍塞责过去。更不能搞什么“下不为例”。因为这时宝宝完全在看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不坚决,甚至原谅、纵容,就会使宝宝的不良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有一次就有两次、三次……这一点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心软。岂不知,此时父母的宽容就等于把自己的宝宝往泥潭里推!
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在平日生活中为孩子树立爱护公物、克已奉公的行为榜样,只有言行一致的教育人,才能使孩子从好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切忌乱用“偷窃”二字: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自我评定水平不高,对来自别人的评价会产生“认同”,如果乱用“小偷”、“窃贼”的称呼骂孩子,久后孩子也会“承认”自己就是这号人。
增强欲求克制力:旧时期的成人把“穷死不乞讨、饿死不求人”视为美德,而现代青少年对欲望的克制力则差远了。他们很少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体验了。相反,满足愈多,欲求愈强烈。从治本上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抗拒欲惑的能力,学会忍耐、克制。这一条比泛泛的道德说教更有力。
培养对损人行为的憎恶感:现代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的环境,强化了少年儿童本来就具有的“自我中心”意识。为防止孩子“偷窃”坏习惯,应及早培养他们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憎恨感情。与孩子一起看戏剧、电影电视、观察社会现象时,要引发他们对坏行为的仇恶感情,体验受害人的痛苦。感情是行为的基础,良好的体验愈深刻,对自身不规范行为就愈具有自责力、控制力。
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扭转两个错误的认识:
有的成人对孩子的此类行为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不良动机,没关系,甚至不闻不问,这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苗不正,则树歪”,从小形成的品行,以后是很难纠正的。孩子开始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一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很难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久而久之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行,那时候就悔之晚矣!
孩子“偷”东西冷静教导很重要
1.孩子还分不清是非界限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平时家长对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比如家人反复强制孩子不能乱拿他人物品的话,孩子处在分不清是非界限的年龄时,他们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物品的。因此,你就算是打孩子一顿也不能解决问题,孩子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打他,打过之后也没有用。家长应该引导并反复提醒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先经得他人同意之后再能拿来玩,玩过之后一定要送还给人家,而不是占为己有。只有反复提醒孩子,要求孩子,孩子才知道怎样正确地去做。
2.不能用暴力对待孩子
父母听到相关投诉之后,心里肯定是生气的,一来是觉得意外,二来是觉得没有面子,孩子居然乱拿别人的物品。但是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对孩子的行为用孩子的目光和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子做的原因,而不是采用暴力对待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
3.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了
把孩子轻轻地唤到自己的跟前,询问孩子有没有这样一回事,并且蹲下身下用朋友一样的语气,好好引导孩子自己讲出拿人物品的原因。是孩子自己没有,看到很喜欢,还是其他原因。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之下,告诉孩子这样子做是不对的,你做错了。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将东西还回去。
4.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很多情况之下,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乱拿他们物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很渴望拥有,但父母却不给他们,他们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之下出现了拿他人物品的形为。因此,父母平时在对孩子一些喜欢的物品之上,可以采取奖励方式满足,就是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优秀时,就给他们一些他们喜欢的奖励,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这些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奖品,从而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层拥有,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想动手去拿他人的物品了,因为他人有的,他们自己也有,或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
节食减肥的5个小窍门
1、吃饱要有限度
吃要吃饱!但你还应十分注意,进食中你何时已吃饱。肚子一吃饱,就不要继续吃下去!从孩提时代起,你就不断地接受大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使你已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但减肥,那你肚子一吃饱就不能再吃了,宁可将吃剩的东西放入冰箱或打包带回家,也不要再饱上加饱地继续吃完为止。
2、多饮水
柏林洪堡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证实饮水能提高能量的转换。因此,每天至少饮半升以上的水,以便将更多的卡路里燃烧掉。如果你的肾脏没问题,你甚至可以一天喝3升水。
3、培养进食好习惯
边看电视边吃饭?边阅读报刊边吃饭?这必使你的身体逐渐变肥发胖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毫无控制地不断往肚子里咽东西。进食好习惯不是自动地产生的,需靠你主动来培养。例如,家中每次就餐前,你都要花一点时间把餐桌和餐具布置漂亮,这种好习惯有助于防止你暴饮暴食。
4、倾听你的身体
如果你只简单地出于习惯而进食,你的身体就会迅速发胖起来。倾听一下你的身体,扪心自问一下:“我现在真地饿了吗?”只当你千真万确地感到饥肠辘辘时,你才应该进食。实际上有时候你会发觉,现在并不肚饿,并没胃口吃东西,那么就节省一顿饭吧,从而也节省了卡路里。
5、饮食没有严格的禁忌
饮食没有严格禁忌!越禁止吃什么,反而会激起你更强烈的食欲。如果你爱吃巧克力,但又强迫自己不吃巧克力,只会适得其反。因为你越是压抑自己的食欲,就往往越抵御不了巧克力的诱惑力而拿起就吃或偷偷地吃。因此,还不如允许自己一回吃一小块,这样就能有效地抑制你的贪吃、多吃的食欲。巧克力是这样,其他食物也是这样。
陪孩子一起子在适合的年纪里面蹦跳
但是比较稳重的家长多半会在生活里面里面不停的告诫孩子很多不应该去碰的东西,,虽然确实这些里面都暗藏着一点小的危险,这样的孩子教育也确实正确,但是如果孩子不去亲自受到一些不好的效果,而家长的一味阻挠只会在日后让孩子的好奇心更加重,选择在父母看不见的时候去偷偷尝试,这也是现在孩子们经常受到伤害的其中一个原因,这个年纪的孩子其实并不想要闯祸,他们只是觉得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着吸引力。
这些家庭里面的父母应该适当的学会放手,当孩子接触这一类东西的时候大可好好的一边陪着,只要不造成伤害,等到小朋友自己失去耐心就不会在去接触这类东西。而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只是将说教摆在第一位,他们还小,只知道自己正在接受教训和责罚,其中的家长认为的包含着的爱意,那一个个耷拉着的小脑袋完全不能体会到,因此,教会处理的办法,比现场训说来的更加有效果。
家长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年龄段,在孩子三岁左右会玩会叫的时候,应该尽量不去带有长辈包袱,陪着孩子一起嬉闹,接受新的事物,让孩子在最真实的陪伴和拥抱里面感受到来自家庭里面的温暖,他们会知道,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是重要的,虽然偶尔会因为太调皮擦破些皮,孩子们也会及时的坚强起来,让父母及时看到自己的坚强,这样的孩子教育,或许能给他们更勇敢的性格。
孩子的气管被异物堵牢了该怎么办
每年有1-2个小孩因为呛入气管异物,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而窒息死亡。这些悲剧,只要家长重视起来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眼下,就快过年了,瓜子、花生、果仁、核桃这类坚果类的年货,每家每户估计都会备起来了。
在此,医生再次提醒广大家长,千万别给3岁以下孩子喂花生等坚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作为家长,哪怕再嘴馋,也请忍住,别在孩子面前吃这些东西,避免孩子学样。
此外,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吃东西习惯,不能边吃边玩;小孩哭闹的时候,不要喂他们吃东西,特别是瓜子和花生等坚固类的食物,还有口香糖、果冻等食物。
另外,除了气管异物,他们还会接诊到小孩误吞异物的,也就是说消化道异物(食道、胃异物),比如硬币、小球、玩具枪的子弹、铁钉、发夹等。所以这些小东西不要给孩子玩。
孩子六岁之前需要培养的好习惯
【1、不可拿别人的东西】
6岁前的宝宝没有“你的”、“我的”区别,他们见到喜欢的就会拿,父母这阶段的提醒尤为重要,如果演变为“偷拿”,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
【例子】
2岁半的嘟嘟见到毛毛有芭比玩具,一把抢过毛毛的玩具归为己有,导致毛毛大哭,嘟嘟妈告诉嘟嘟:“芭比是毛毛的,不是你的,你现在要把芭比归还给毛毛,如果想玩要先征求毛毛的意见,看毛毛是否愿意借给你玩,强抢是不对的。”经过多次的提醒和改正,宝宝逐渐有了“我的”、“你的”概念。
【2、东西用完要归还】
这是让宝宝养成随时整理的良好习惯,很多孩子乱扔玩具不收拾,这非常不好。习惯将东西归位,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通过物品的摆设也能提高创造力。 孩子从小养成归位的习惯,生活也会更加整洁。
【例子】
2岁的囡囡喜欢丢东西,无论是玩具还是衣物,都喜欢撒的满地。囡囡妈每次都有意识地让跟囡囡一起收拾,扫把、抹布、凳子等东西也让让囡囡用完后放回原地,归位成为囡囡最习以为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