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应怎么进行检查
胰腺癌应怎么进行检查
1、 CT:
是目前检查胰腺平均高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大致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也不利于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则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有无肝转移及肿大淋巴结。
2、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超声的局限性是视野小,容易受胃、肠道内气体以及体型的影响。
3、ET-CT检查:
是近年来肿瘤诊疗领域中应用渐广的一种手段,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且多数情况下属自费检查项目,是限制其应用的一大瓶颈。这些都是早期胰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
胰腺癌三大肿瘤标志物解析
CA199
CA199是最常见的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一般正常人群的CA199血清含量为<37U/ml,而2/3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其CA199大多数会大于240 U/ml,但良性胰腺疾病的CA199不会大于100 U/ml。
同时,胰腺癌的患者术前血清检查显示CA199越高,其提示胰腺癌的病期越晚,尤其是其水平>1000 u/mL时通常表明已有肝转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CA199单检阳性率不高。
筛查胰腺癌有哪些方法
1.B超检查
B超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 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这是较为常见的胰腺癌的检查。
2.CT检查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3.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MRI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5.P21
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率高,具有特异性,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对胰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意义。
6.C-erbB-2基因
该基因产物表达在胰腺部中阳性率高,并与肿瘤大小及预后有关。
专家详解胰腺癌的诊断
专家指出胰腺癌的诊断是特别重要的,在临床上有无数因为诊断不及时而失去生命的患者。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诊断,以及诊断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加以了解。
专家详解胰腺癌的诊断要注意什么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较多,但是一定要正规,否则会引起误诊。目前大多数胰腺癌的诊断是依赖其临床表现腹痛、黄疸、体重下降、腹块等、腹部B超或CT及血清CA19-9测定等检查。
如CT检查结果不典型或正常,但仍有可疑者,可进一步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内腔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胰腺肿物穿刺活检FN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期上由于TNM分期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上较少应用。
因此,临床上胰腺癌病人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胰腺癌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或者进行错误的治疗。以腹痛、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胰腺癌,须与慢性胃部疾病、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Vater壶服部癌等鉴别。胰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快,全身影响大,短期内患者明显消瘦,辅助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鉴别。必要时行PTC、ERCP、FN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胰腺癌的诊断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胰腺癌的诊断项目有哪些
1、超声内镜
超声检查是可以确诊多项疾病,胰腺癌也是其中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可检出小胰癌,优于CT和B超。其诊断正确率约90~95%。可以清楚地显示癌肿的部位、主胰管及其扩张情况。当其他检查不能与慢性胰腺炎鉴别时,且可在超声内镜下进行穿刺明确诊断。这一新技术可用于对不适宜手术的壶腹周围癌病人进行精确分期。
2、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这种方法简称为ERCP,是准确性相当高的一种诊断。ERCP可以直视观察壶腹情况,如有无占位情况、十二指肠乳头区的浸润状况、胰管或胆管情况,并可行胰液细胞学检查或通过取活检行病理学观察。
胰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1.各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部疾患可有腹部疼痛,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2.黄疸型肝炎:初起两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经动态观察,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胆石症、胆囊炎: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无明显体重减轻。
4.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以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以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经各种检查有时也难鉴别,可在剖腹探查手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而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较多见。但两者鉴别仍较困难,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上述症状均需与消化道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尤其是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腹痛的鉴别,因为二者均有腹痛及消瘦、乏力等。已有将胰腺的慢性炎症当作癌症诊断和治疗,也有反过来将癌症误诊为炎症,所以要结合其他检查来鉴别这些症状。
在鉴别诊断上,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可与常见的肝胆、胃肠疾病相混淆,如果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逐渐加重者,应针对胰腺癌进一步进行各种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胰腺癌。
如出现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应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相鉴别。当出现黄疸时,应首先区别黄疸性质。如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应查“三抗”及肝功能,排除肝炎可能。如系肝外胆管阻塞时要与胆总管下端结石、胆道良性狭窄、慢性胰腺炎、壶腹癌、胆管癌鉴别,需要时可检查CT及ERCP,以明确胆道扩张的程度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如出现胰腺区肿块时,应与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胃癌、胰腺区淋巴结肿大相鉴别。
1.慢性胰腺炎 以缓起的上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纳差、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须与胰腺癌鉴别。慢性胰腺炎常呈慢性病程,有反复的急性发作史,腹泻(或脂肪下痢)较著,而黄疸少见,病情亦不是进行性加重及恶化。如X线腹部平片或B型超声和CT检查发现胰腺部位的钙化点,则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时鉴别仍较困难,即使在手术中慢性胰腺炎的胰腺亦可坚硬如石,或呈结节样改变。若在剖腹探查而鉴别仍有困难时,则需进一步作深部细针穿刺或胰腺活组织检查加以鉴别。
2.癌和胆总管癌 胆总管、Vater’s壶腹和胰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发生的癌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在外科手术疗效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故鉴别诊断十分必要,但是应该明确指出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远比胰腺癌少见。表5为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胆总管下端结石的鉴别诊断。
筛查胰腺癌有哪些方法
1.B超检查
B超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这是较为常见的胰腺癌的检查。
2.CT检查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3.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MRI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5.P21
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率高,具有特异性,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对胰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意义。
6.C-erbB-2基因
该基因产物表达在胰腺部中阳性率高,并与肿瘤大小及预后有关。
胰腺癌有哪些表现
1、胰腺癌早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会感到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有一阵阵剧烈疼痛或者持续性隐隐作痛,常伴有放射的腰背部疼痛,并且疼痛常与患者在平时的体位有关,在采取卧位时疼痛会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2、患者在早期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大家在最近一段时间如果出现近期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常规作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消化道正常,那么就要高度警惕是不是胰腺癌早期症状。
3、胰腺癌早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厌食和体重减轻,早期胰腺癌的一般会表现为进食的欲望降低,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常表现为厌食;另外患者会发现自己的体重突然性骤减,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4、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黄疸的性质为阻塞性,并且逐渐加深,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致浑身的抓痕。
早期胰腺癌的症状是什么?倘若出现以上胰腺癌早期的危险信号,应当立即进行检查治疗。早期胰腺癌症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酷似胃病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我们如果在平时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厌食恶心等类似胃病的症状,就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是不是胰腺癌在“作怪”。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人,平时多运动,最好是每年至少一次全身检查。
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B超检查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2.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3.CT检查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4.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除显示主胰管狭窄,充盈缺损和闭塞外,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胰管狭窄的形态改变。可检查出肿瘤小于2cm的胰管病变,是诊断小胰癌的有效方法。6.选择性血管造影(SAG)SAG是一种损伤检查,但在肿瘤1cm时即可做出诊断。能显示胰腺周围动脉的形态,对判断肿瘤有无血管侵犯重要意义。如动脉不规则狭窄、闭塞,并可根据异常的血管区域推测肿瘤的大小。还可根据SAG所见判断肿瘤手术的可能性和选择手术方式。判断手术能否切除很重要的就是有封锁动脉浸润。在平常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准确率高于90%。7.子母胰管镜检查是最近研制和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其子镜(胰管镜)直径仅为1mm,不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是由母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入胰管内,直接观察管内情况。胰腺癌时粘膜隆超、发红、狭窄、闭塞等。但该镜目前尚存在管径太细易折损,前端不能改变方向,不能取活检。但经过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