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胰腺癌应怎么进行检查

胰腺癌应怎么进行检查

1、 CT:

是目前检查胰腺平均高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大致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也不利于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则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有无肝转移及肿大淋巴结。

2、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超声的局限性是视野小,容易受胃、肠道内气体以及体型的影响。

3、ET-CT检查:

是近年来肿瘤诊疗领域中应用渐广的一种手段,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且多数情况下属自费检查项目,是限制其应用的一大瓶颈。这些都是早期胰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

胰腺癌三大肿瘤标志物解析

CA199

CA199是最常见的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一般正常人群的CA199血清含量为<37U/ml,而2/3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其CA199大多数会大于240 U/ml,但良性胰腺疾病的CA199不会大于100 U/ml。

同时,胰腺癌的患者术前血清检查显示CA199越高,其提示胰腺癌的病期越晚,尤其是其水平>1000 u/mL时通常表明已有肝转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CA199单检阳性率不高。

筛查胰腺癌有哪些方法

1.B超检查

B超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 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这是较为常见的胰腺癌的检查。

2.CT检查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3.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MRI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5.P21

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率高,具有特异性,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对胰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意义。

6.C-erbB-2基因

该基因产物表达在胰腺部中阳性率高,并与肿瘤大小及预后有关。

专家详解胰腺癌的诊断

专家指出胰腺癌的诊断是特别重要的,在临床上有无数因为诊断不及时而失去生命的患者。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诊断,以及诊断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加以了解。

专家详解胰腺癌的诊断要注意什么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较多,但是一定要正规,否则会引起误诊。目前大多数胰腺癌的诊断是依赖其临床表现腹痛、黄疸、体重下降、腹块等、腹部B超或CT及血清CA19-9测定等检查。

如CT检查结果不典型或正常,但仍有可疑者,可进一步通过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内腔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胰腺肿物穿刺活检FN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期上由于TNM分期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上较少应用。

因此,临床上胰腺癌病人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胰腺癌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或者进行错误的治疗。以腹痛、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胰腺癌,须与慢性胃部疾病、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炎、Vater壶服部癌等鉴别。胰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快,全身影响大,短期内患者明显消瘦,辅助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鉴别。必要时行PTC、ERCP、FN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胰腺癌的诊断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胰腺癌的诊断项目有哪些

1、超声内镜

超声检查是可以确诊多项疾病,胰腺癌也是其中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可检出小胰癌,优于CT和B超。其诊断正确率约90~95%。可以清楚地显示癌肿的部位、主胰管及其扩张情况。当其他检查不能与慢性胰腺炎鉴别时,且可在超声内镜下进行穿刺明确诊断。这一新技术可用于对不适宜手术的壶腹周围癌病人进行精确分期。

2、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这种方法简称为ERCP,是准确性相当高的一种诊断。ERCP可以直视观察壶腹情况,如有无占位情况、十二指肠乳头区的浸润状况、胰管或胆管情况,并可行胰液细胞学检查或通过取活检行病理学观察。

胰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1.各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部疾患可有腹部疼痛,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2.黄疸型肝炎:初起两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经动态观察,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胆石症、胆囊炎: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无明显体重减轻。

4.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以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以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经各种检查有时也难鉴别,可在剖腹探查手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而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较多见。但两者鉴别仍较困难,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上述症状均需与消化道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尤其是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腹痛的鉴别,因为二者均有腹痛及消瘦、乏力等。已有将胰腺的慢性炎症当作癌症诊断和治疗,也有反过来将癌症误诊为炎症,所以要结合其他检查来鉴别这些症状。

在鉴别诊断上,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可与常见的肝胆、胃肠疾病相混淆,如果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逐渐加重者,应针对胰腺癌进一步进行各种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胰腺癌。

如出现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应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相鉴别。当出现黄疸时,应首先区别黄疸性质。如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应查“三抗”及肝功能,排除肝炎可能。如系肝外胆管阻塞时要与胆总管下端结石、胆道良性狭窄、慢性胰腺炎、壶腹癌、胆管癌鉴别,需要时可检查CT及ERCP,以明确胆道扩张的程度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如出现胰腺区肿块时,应与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胃癌、胰腺区淋巴结肿大相鉴别。

1.慢性胰腺炎 以缓起的上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纳差、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须与胰腺癌鉴别。慢性胰腺炎常呈慢性病程,有反复的急性发作史,腹泻(或脂肪下痢)较著,而黄疸少见,病情亦不是进行性加重及恶化。如X线腹部平片或B型超声和CT检查发现胰腺部位的钙化点,则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时鉴别仍较困难,即使在手术中慢性胰腺炎的胰腺亦可坚硬如石,或呈结节样改变。若在剖腹探查而鉴别仍有困难时,则需进一步作深部细针穿刺或胰腺活组织检查加以鉴别。

2.癌和胆总管癌 胆总管、Vater’s壶腹和胰头三者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发生的癌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在外科手术疗效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故鉴别诊断十分必要,但是应该明确指出壶腹周围癌的发病率远比胰腺癌少见。表5为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胆总管下端结石的鉴别诊断。

筛查胰腺癌有哪些方法

1.B超检查

B超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这是较为常见的胰腺癌的检查。

2.CT检查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

3.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MRI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5.P21

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表达率高,具有特异性,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对胰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意义。

6.C-erbB-2基因

该基因产物表达在胰腺部中阳性率高,并与肿瘤大小及预后有关。

胰腺癌有哪些表现

1、胰腺癌早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会感到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有一阵阵剧烈疼痛或者持续性隐隐作痛,常伴有放射的腰背部疼痛,并且疼痛常与患者在平时的体位有关,在采取卧位时疼痛会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2、患者在早期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大家在最近一段时间如果出现近期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常规作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消化道正常,那么就要高度警惕是不是胰腺癌早期症状。

3、胰腺癌早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厌食和体重减轻,早期胰腺癌的一般会表现为进食的欲望降低,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常表现为厌食;另外患者会发现自己的体重突然性骤减,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4、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黄疸的性质为阻塞性,并且逐渐加深,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致浑身的抓痕。

早期胰腺癌的症状是什么?倘若出现以上胰腺癌早期的危险信号,应当立即进行检查治疗。早期胰腺癌症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酷似胃病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我们如果在平时经常出现,消化不良、厌食恶心等类似胃病的症状,就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是不是胰腺癌在“作怪”。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人,平时多运动,最好是每年至少一次全身检查。

胰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1.B超检查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及在普查中的筛选方法。检查时应注意胰头的大小。如超声测量胰头部厚度大于30mm(绝大多数男性胰头超声值小于30mm,女性小于28mm),胰体厚度大于25mm者(正常男性小于22mm,女性小于20mm),应进一步追踪检查。可见低回声实性占位。胰体外形不规则,能发现2cm以上的肿瘤,还能发现胰管扩张、胆管(肝内或/和肝外)扩张、胆囊肿大以及肝内转移灶等。对3cm左右的胰癌阳性率可达80%。2.纤维胃镜的超声检查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查不受气体干扰,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率,可清晰地显示胰腺结构,发现早期病变。3.CT检查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若能增强扫描,或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得更加清楚,在增强的胰实质内可见到低密度的不规则的病灶,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可达98%。4.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的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除显示主胰管狭窄,充盈缺损和闭塞外,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胰管狭窄的形态改变。可检查出肿瘤小于2cm的胰管病变,是诊断小胰癌的有效方法。6.选择性血管造影(SAG)SAG是一种损伤检查,但在肿瘤1cm时即可做出诊断。能显示胰腺周围动脉的形态,对判断肿瘤有无血管侵犯重要意义。如动脉不规则狭窄、闭塞,并可根据异常的血管区域推测肿瘤的大小。还可根据SAG所见判断肿瘤手术的可能性和选择手术方式。判断手术能否切除很重要的就是有封锁动脉浸润。在平常影像学结果不能明确诊断时选用,准确率高于90%。7.子母胰管镜检查是最近研制和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其子镜(胰管镜)直径仅为1mm,不必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是由母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入胰管内,直接观察管内情况。胰腺癌时粘膜隆超、发红、狭窄、闭塞等。但该镜目前尚存在管径太细易折损,前端不能改变方向,不能取活检。但经过若干年后有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关推荐

怎样检查胰腺癌

目前,对于胰腺癌病情的发展,比较常见的检查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那么,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具体的介绍如下: 首先、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目的是检查有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检查有关的一些症状,如肝大、胆囊肿大、上腹部肿块等。 其次、影像学检查 1B超 是疑为胰腺癌病人首选的检查方法,诊断胰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法可以早期发现胆道系统扩张,也可发现胰管扩张,对肿瘤直径在1cm以上者有可能发现,发现直径2cm的肿瘤可能性更大。本法的好处不仅安全无创、方便,而且可以反复多次

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 检查血糖、血脂、红细胞和白细胞等 2、尿常规 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人,查小便可了解有无肾细动脉硬化,以及老年妇女的慢性肾盂肾炎。 3、大便常规 包括隐血试验,可早期发现胃癌、结肠癌及消化道疾病。 四、测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因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还会发生脑血管意外。 4、心电图 可发现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 5、查肝功能 及时发现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6、胸部X光透视 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尤其是常年嗜烟者更该定期做胸透

无痛性黄疸可能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多在40~60岁。在美国,胰腺癌已被列为第二大消化道肿瘤的死因。在我国,据某城市统计,该市近20年发病率增加了4倍。由于胰腺癌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在黄疸未出现前,胰腺癌常被忽视,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因其恶性程度高,极易转移,患者早期虽有些上腹闷胀感或不适,多未引起重视。待出现黄疸就诊时,约3/4的病人已属晚期,确诊病例手术可切除肿瘤率仅为4%~27%。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亦不太好。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早期彻底

最易被人忽视的癌症信号

1.体重莫名骤减 体重在几个月中明显降低,而且原因不明,注意胰腺癌、胃癌、食道癌或肺癌。 2.发烧 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及治疗的某段时间,会因为免疫系统受影响而发烧,一些癌症还伴有疲劳等症状。6.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异常 痰中带血当心肺癌;大便带血要当心直肠癌或结肠癌;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异位会导致阴道异常出血;尿血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的一大症状;乳头分泌物带血则可能是乳腺癌信号。 3、感冒老不好 鼻咽癌初期症状不明显,很难早期发现。如果出现流鼻血和一些感冒症状,如流鼻涕、咳痰等,却一直没好,或平时不常感

前列腺癌可疑情况汇总

1.早期无症状时如体检发现前列腺硬结,质硬如石,表面不平,警惕前列腺癌。 2.出现尿频,尿痛,尿流变细,排尿困难等症状,且行直肠指检可发现腺体质硬而与周围组织固定,活动性差,考虑前列腺癌。 3.前列腺癌发生转移时也可出现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 4.血清PSA水平增高,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降低,考虑前列腺癌可能性,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 5.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如已排除炎症或结石,警惕前列腺癌。 6.如怀疑前列腺癌,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确诊,未能穿刺

胰腺癌病人做哪些检查

(1)B超和CT检查最有用,可查出2~3厘米大小的肿瘤。 (2)磁共振胆胰管显像(MRCP)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3)上消化道钡透可发现胰头癌所致十二指肠变形,往往提示肿瘤已处于晚期。 (4)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可使胰头癌的早期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 (5)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将导管插入胰管或胆管内,注入造影剂后摄片。还可在胆管放置一内支架管,用于术前减黄,因为当血胆红素很高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高。 (6)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主要用于诊断阻塞性

胰头癌的治愈率

胰头癌的治愈率:胰头癌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有“癌中之王”之称,大家都知道乔布斯的逝世就是由于胰腺癌造成的。由于胰腺过于复杂的位置,使手术没有良好的手术空间,胰腺癌早期治愈率比较高。 胰头癌在早期就会发生转移,癌细胞侵犯周围的血管,手术很难切除全部癌肿,手术创伤大,所以胰头癌一点要早期治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然而胰腺癌无特异症状。首发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首发症状就行手术切除者约占百分之五十,不幸的是首发症状往往被医生或病人忽视而延误诊断。 上腹

肿瘤预防要做什么检查

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肿瘤标记,通常有大肠、直肠癌及胰腺肿瘤时,此项检验数值最高,而其它癌症此值有可能偏高,只是其比例较少。检验结果须配合临床症状及其它参考。 胎甲球(a-FA/AFP) α-FA/ AFP是血液检查中用来筛检肝癌最常用的方法(筛检肝癌时最好配合腹部超声波检查)。若值偏高,有可能为肝癌或慢性肝炎。但胃癌、畸胎瘤、睾丸癌和卵巢癌等增殖性疾病、怀孕或急性肝炎时,值也会偏高,因此必须配合临床症状再做判断 前列腺肿瘤标记(PSA) 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肿瘤标记,可用来筛检

胰腺癌的诊断需要什么检查

内腔镜超声显像(eus)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襞,显示出胰体、胰尾及胰周组织血管,检查时不受气体干扰,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对小胰癌诊断有独特价值,可诊断出小于1.0cm的胰腺癌。另外,可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率可达92%,对胰腺癌的诊断高于b超、ct和ercp,可在ercp前进行胰腺癌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如进行增强扫描,可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更加清晰

癌症活检并不会促进癌细胞的扩散

近日,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超过2000名胰腺癌病人进行研究表示,人们不必担心进行癌症的活组织检查会促进癌症扩散,相关文章刊登于国际杂志Gut上,该研究表明,相比未活组织检查的病人而言,进行活组织检查的患者或许会有一个较好的预后及较长的生存期。 细针穿刺是一种侵入性最小的技术,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来提取肿瘤组织中的细胞,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有患者和一些医生认为这种做法会促进某些癌细胞扩散;研究者Michael Wallace教授说道,本文研究显示,进行癌症活组织检查是非常安全的,我们每年在美国进行上百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