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需掌握好宝宝胎动的规律
孕妈妈需掌握好宝宝胎动的规律
直到怀孕16—20周,孕妈妈可以第一次感觉到胎动,而有过生育经历的孕妈妈通常比没有生育经历的孕妈妈更早感觉到胎动。胎动经历着由不明显——明显且频繁——越来越少的过程。
胎动是宝宝健康的指针,每个胎宝宝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昼夜之间胎动次数也不尽相同,一般早晨活动最少,中午以后逐渐增加。晚6点至10点胎动活跃。大多数胎宝宝是在妈妈吃完饭后胎动比较频繁,因为那时妈妈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于是就开始伸展拳脚了。而当孕妈妈饿了的时候,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宝宝没劲了,也就比较老实。
在胎宝宝清醒时,胎宝宝会做全身性和各部位的运动,例如:肢体运动、脊椎屈伸运动、翻滚运动、呼吸运动、快速眼睑运动等。当胎宝宝处于不完全睡眠状态下,它会有各种不自主的运动,如手脚运动、翻滚等,宝宝的心跳会有加速现象,容易感受外来刺激。此时孕妈妈稍微变换一下姿势,宝宝就可能会被惊动而醒来。胎宝宝处于完全睡眠的状态时,对于外界的刺激或声音都没有明显反应,因而不容易被吵醒,此时几乎没有胎动产生。
小提示:
每一位孕妈妈的状况不同,对胎动的感觉也不同,当胎动的规律出现异常变化时,要格外小心。
孕妈妈自检避免孕期危险
其实,最了解宝贝情况的还是孕妈妈自己,他(她)与你血肉相连。医院定期检查只有十几次,而整个怀孕期内,腹中的宝宝可能发生各种变化。
所以,孕妈妈需要掌握几种家庭自我监护的方法,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把握体内宝宝的“动向”、避免孕期危险了。
数胎动
胎动能表明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状况,是用来预测胎儿在宫内安危的重要信号。
怀孕18~20周以后,大多数孕妈妈能感觉胎动了:开始的时候较轻,次数也少。随着月龄增加,胎动逐渐增多、增强。怀孕28~32周,胎动最强烈,怀孕36~38周以后,胎动幅度、次数逐渐减少,因为宝宝长大了,相对来说,空间显得太小了。
数胎动时,孕妈妈的姿势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将两手放在腹壁上。从“宝宝”开始动,连续不断地,直到他(她)停止不动为1次。两次胎动中间会有较明显的间隔时间。孕妈妈可以利用糖果、钮扣或牙签来帮助记忆。
TIPS:从28周开始直至临产,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数一次,每次1小时。正常胎动1小时应为3~5次,有些人会稍多些,只要胎动规律、变化不大,也是正常的。
Baby 提醒:胎动的不正常信号
1、胎动过频、无间歇地躁动常可能是“宝宝”早期缺氧、挣扎而发出的信号,必要时孕妈妈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2、12小时的胎动总数如果少于20次或者每小时胎动少于3次,表示胎儿宫内缺氧,孕妈
妈应加以警惕,可以轻拍或轻推腹部,并起立活动10~15分钟,或吃些食物,再数1小时,如果这时胎动持续减慢,须立即去医院检查。
听胎心
胎心的速率,可以提示胎儿的健康情况。
从28周开始,准爸爸就可以在家里和孕妈妈一起听“宝宝”的心跳。听胎心时,孕妈妈先排空小便,取平卧位,两腿伸直。
准爸爸先轻按孕妈妈的腹部,找到宝宝的背部,然后放上木听筒听胎心音。“宝宝”的心跳像钟表的“滴答、滴答”声,速度较快。
每天至少听1次胎心,每次要数1分钟,每分钟在120~160次之间,以规则、无间隙为正常。
Baby 提醒:胎心的不正常信号
1、如果每分钟的胎心率>160或<120,均是“宝宝”在体内有危险,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2、如果胎心跳动不规律,忽快忽慢,有间隙,孕妈妈应多加注意,过一段时间再听一次,
如仍然不正常,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称体重
孕妈妈通过称自己的体重,可以判定“宝宝”发育是否正常。每天在同一时刻或同等条件(进食、排便、衣着)下,观察自己体重的变化。
孕妈妈在整个孕期体重约增加12.5公斤,这其中包括胎儿、胎盘和羊水的重量,还包括孕妇体内产生的更多的血液、扩大的子宫和日渐丰满的乳房及身体各部分脂肪堆积的份量。
每个孕妈妈的体重情况都有所不同,只要体重逐月有规律地增加,就表明“宝宝”生长良好。如体重增长过慢、过轻或过快、过重,那就要引起重视,在产科医生的检查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以免他“她”发育不良或变成巨大儿。
Baby 提醒:体重的增加规律
一般情况下,孕早期体重增加并不明显,尤其当有较重的妊娠反应时,体重还会减轻,这都属正常情况。孕中期(13~28周),体重每周会增加250~350克;孕后期(29~40周),体重增加得最多,因为这时候胎儿和胎盘生长得最迅速,体重每周增加500克左右。
怎么做知道胎儿健康
一、胎动,宝宝健康晴雨表
胎动,就是胎宝宝在准妈咪肚子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如呼吸、踢腿、旋转、翻身等。
宝在孕8周的时开始有胎动,但一般情况下由于动作轻微,孕妈是无法察觉到的。而在怀孕16周以后,胎动会变得逐渐明显起来,怀孕35周左右是宝宝胎动最活跃的时期。
胎动与宝宝的心脏跳动也是密切联系的,一般而言,胎动的次数以及快慢强弱等表示着胎宝宝的健康情况。正常情况下,胎动次数每小时不少于3-5次。
但由于胎宝宝个体的差异、孕周的不同等,胎动次数并非恒定不变,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就表示胎宝宝是健康的。
一般情况下,上午时段是胎宝宝最为乖巧的时候,下午14-15时是胎宝宝的午休时间,一般活动量最少,过了下午18时之后,胎宝宝又会变得精力充沛,又开始在肚子里玩闹起来。另外,和胎宝宝说话时或者听音乐时,也往往是胎动比较活跃的时期。
二、在家数数胎动,监测胎儿健康
大多数准妈咪在孕后期还是比较空闲的,因此,在家数胎动也是必学的一门课程哦!既可以加强与宝宝的沟通,又能掌握宝宝的健康情况。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定时测量胎动次数
孕妇自怀孕的第28周起,准妈咪可以在每天的晚餐后(此时胎动较频繁),采左侧卧姿势,并对每天数胎动做好记录。
2.记录10次胎动所需的时间
如果准妈咪在10次胎动之后记录下的时间小于120分钟,表示胎动次数没有异常,但如果没有感觉到胎动,或10次胎动的所需时间大于2小时,应该尽快地找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
准妈妈如何正确掌握胎动规律
孕妇在妊娠28周以后,开始要每天计算胎动。
准妈妈可以选择早餐或是晚餐后1~2小时左右计算胎动次数。连续的胎动自然算作一次,有停顿之后的一次胎动则算是两次。由于饭后胎动会比较明显,因此比较适合胎动计算。通常两小时之内应该很容易就可以累积算到10次胎动,变化不大,都说明胎儿发育是正常的。但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
两小时之内如果胎动数不到十次,就应该怀疑有问题,此时应该继续数胎动。如果连续观察6个小时,胎动数两小时内仍不足十次,则必须到医院检查。据统计,数胎动可以检测出89%~90%的异常,是相当有用的。
2到了34周以后,计算的方式又要修改。每餐饭后及睡前,至少观察一个小时,至少有4次胎动才算及格。
3通常胎儿静止不动的时间,最长不应超过75分钟。所以,如果觉得胎儿不动超过一个半小时以上,应该吃一些小点心,摸摸肚皮,甚至拍打肚皮,或是推一下小宝宝,拿随身听放在肚皮上给他听音乐。如果以上方式都没有反应,也应该上医院去查。
4孕妇会发现胎动次数突然减少甚至胎动停止,就预示着胎儿健康情况不好或出现了异常问题,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若在12小时内胎动次数小于20次,或1小时内胎动少于3次,往往是因为胎儿缺氧,小生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胎儿危险先兆",孕妇决不能掉以轻心。胎儿从胎动消失至胎儿死亡,这一过程一般需12小时至2天左右的时间,而多数24小时左右。当孕妇出现怕冷、口臭、食欲不震、倦怠、或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时,一般可判定胎儿已经死亡,因此,孕妇如能及时发现胎动不正常,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往往可使胎儿转危为安,免除不幸的发生。当然,胎动还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还可以受到孕妇对胎动的敏感度、羊水量的多少、腹壁的厚度、服用镇静剂或硫酸镁等药物的影响。故在判断胎动这个信息的准确与否时,应排除这些因素。
END
孕期胎动自我监测方法
在家监测胎动,首先要对胎动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每个胎儿的活动量不同,有的好动,有的喜静。不同的孕妈咪可能自觉胎动数会有所不同。不过,他们在子宫内的活动都有着自己的规律和正常范围,细心的孕妈咪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掌握宝宝的运动规律。
每日找空闲时间测量胎动次数:
孕妇自怀孕的第28周起,每天找空闲时间(建议晚餐后,因为此时胎动较频繁),采左侧卧姿势,记录10次胎动所需的时间;若小于120分钟,表示胎动次数没有异常,但如果没有感觉到胎动,或10次胎动的所需时间大于2小时,应该尽快地找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
计算固定时间内的胎动次数:
准妈妈每天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各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测量胎动,若平均每小时少于3次,表示可能异常。
白天测量胎动次数:
最简单的方法,即准妈妈在白天测得10次胎动,就可以安心了。
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更好地测量胎动,可以选购一个简单的胎心仪辅助测量。
2、在胎盘功能不足或胎儿有一些疾病时,胎动常常减少,在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胎儿宫内死亡之前,常有几天胎动逐渐减少或消失,然后胎心音消失即胎儿死亡,所以,对严重宫内缺氧的胎儿,胎动减少或消失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有时,剧烈的胎动亦可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可见于胎盘早剥或脐带受压,若不及时处理,胎动即可消失,亦可发生胎死宫内。
3、一旦发现胎动异常,应立即去医院。医生会根据各种检查的结果分析、判断胎儿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措施,以保证母婴安全。
孕期十月感受不一样的胎动
孕妇胎动是什么样的感觉
初次胎动的感觉
如果你是第一次怀孕,你可能会在18~20周左右时,第一次感觉到胎动。刚开始的胎动若有若无,像是蝴蝶在扇动翅膀似的。慢慢地,你就会感觉到宝宝的胎动变得越来越有劲,也越来越有规律了。随着宝宝的发育,你会感觉到宝宝胎动时的拳打脚踢,胎动的幅度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力。
20~24周胎动的感觉
这几周里,宝宝的胎动会越来越多。从这时候起,一直到接下来的十几个星期里,将是宝宝胎动非常活跃的时期,他正忙着在你的肚子里踢腿、翻筋斗呢!
24~28周胎动的感觉
你的宝宝可能开始打嗝了,所以,你偶尔会感到肚子阵发性地一跳一跳。现在你的羊膜囊里容纳了多达740毫升的羊水,宝宝可以在里面自由地活动。虽然宝宝能够听到声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从这时候开始,你可能会发现,当外界突然发出什么声响时,你的宝宝会在子宫里跳一下。
一般从28周开始,宝宝的生活节奏就比较明显了,他会有睡眠和觉醒的周期。宝宝醒着时,胎动就多,胎动的幅度也大。宝宝睡觉时,就显得很安静,即便有胎动,动作也很小。所以,从现在起,你需要好好地了解一下你宝宝的“作息习惯”,也就是他的胎动规律了。有的产科医生会建议你从28周开始每天数胎动,作为监控宝宝健康状况的一个自助手段。
29~31周胎动的感觉
宝宝胎动的幅度变小了,但你却能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胎动。胎动的幅度变小,是因为随着宝宝长大,你子宫里的空间变得狭窄了,他的活动受到了限制。
32~33周胎动的感觉
这时候,宝宝的胎动将达到高峰。由于你的宝宝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壮,从现在开始,你将注意到宝宝胎动的频率明显增加,胎动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了。
36周左右胎动的感觉
这时候,宝宝可能已经头朝下蜷曲着身体,摆好了最终出生时的姿势。如果这是你的第一胎,你子宫和腹部的肌肉会比较紧,它们能帮助宝宝保持这种姿势。现在你能感觉到的宝宝胎动主要是他用小胳膊和小腿捅你的肚子,有时候,这小家伙还可能会把你的肋骨踢得生疼。
如果这不是你的第一次怀孕,你腹部的肌肉可能不会那么结实有力,所以,你的宝宝可能会不断改变姿势和胎位,甚至有可能直到预产期都是这样。
36~40周胎动的感觉
随着宝宝越长越大,大翻身式的胎动不再那么频繁了。如果宝宝正在吮吸自己的拇指,突然发现“找不到”拇指了,他的小脑袋就会从一边转到另一边,试图找回自己的拇指来。这时,你就会感到宝宝这一快速、突发的胎动。
在孕期的最后两周,胎动可能会稍慢下来,宝宝成长的速度也会稍稍下降。这些都是正常的,你不必担心。
胎动的感觉差异
每个孕妈咪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对胎动的感知也会不同。腹壁薄的孕妈咪就比腹壁厚的孕妈咪更容易感觉到胎动,也就是说,瘦的妈妈对胎动的感知力更强一些。另外,这也跟孕妈咪的敏感度有关。每个人的感觉灵敏度不同,当宝宝的胎动还很微弱时,敏感的人就能感觉到,但迟钝的妈妈就可能感觉不到。
为什么有时候能感觉到胎动,有时候不能?
宝宝并不是一直在动的,跟大人一样,胎宝宝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和胎动规律。胎动是静息(清醒-睡眠)周期交替,在活跃期胎心率加速,在静息期无胎动,胎心率减慢。活跃期与静息期一般持续20分钟,也可长达40分钟。
准妈要掌握胎儿的生物钟
准妈要掌握胎儿的“生物钟”
大多数胎儿是在妈妈吃完饭后胎动比较频繁,因为那时妈妈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于是就开始伸展拳脚了。而当准妈妈饿了的时候,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宝宝没劲了,也就比较老实,这也是胎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胎动有哪几种
1、全身性运动:整个躯干的运动,例如翻身。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30秒。
2、肢体运动: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15秒。
3、下肢运动:也就是我们常常感觉到的宝宝的踢腿运动。这种动作很快,力量比较弱,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
4、胸壁运动:比较短而弱,一般母亲不大容易感觉得到。当胎动的规律出现变化时,要格外小心。
孕妈咪如何在家监测胎动
在家监测胎动,首先要对胎动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每个胎儿的活动量不同,有的好动,有的喜静。不同的孕妈咪可能自觉胎动数会有所不同。不过,他们在子宫内的活动都有着自己的规律和正常范围,细心的孕妈咪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掌握宝宝的运动规律。
1、每日找空闲时间测量胎动次数:孕妇自怀孕的第28周起,每天找空闲时间(建议晚餐后,因为此时胎动较频繁),采左侧卧姿势,记录10次胎动所需的时间;若小于120分钟,表示胎动次数没有异常,但如果没有感觉到胎动,或10次胎动的所需时间大于2小时,应该尽快地找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
2、计算固定时间内的胎动次数:准妈妈每天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各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测量胎动,若平均每小时少于3次,表示可能异常。
3、白天测量胎动次数:最简单的方法,即准妈妈在白天测得10次胎动,就可以安心了。
为了方便更好地测量胎动,可以选购一个简单的胎心仪辅助测量。
胎动异常和对策
1、胎动减少。
原因:准妈妈血糖过低、发烧
对策:注意休息,注意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适当进行锻炼;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胎动突然加剧,随后慢慢减少。
原因:胎宝宝缺氧、受到外界刺激、孕妈咪高血压、以及外界噪音的刺激
对策:有妊高症的准妈妈,应该定时到医院做检查,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无论是走路还是乘公共汽车,尽量和他人保持距离,不到吵杂的环境中去,防止外力冲撞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控制情绪。
3、急促胎动后,突然停止。
原因:脐带绕颈
对策:一旦出现异常胎动的情况,要立即就诊;孕晚期坚持每天数胎动,有不良感觉时,马上去医院检查。
胎动的规律你真的都了解吗
胎动有什么规律
胎动在整个孕期的规律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胎宝宝的活动在孕8周末就已经出现,孕12周末就已经比较频繁,只是动作轻微,准妈妈感觉不到。有经验的准妈妈大约在孕16周或者更早些时候察觉,没有经验的准妈妈则要到18~20周察觉,但不会超过孕5月。如果进入孕5月胎动仍没有出现,就需要到医院检查。
在孕18~20周时,胎宝宝每天的胎动次数平均为206次;到了孕28~32周时,胎动明显活跃且频繁,达到高峰,每天可达570次;但是到32周以后,胎宝宝逐渐占满整个子宫空间,并逐渐下降到盆腔,活动空间变小,运动受到限制,胎动次数明显减少。无论次数多少,只要胎动规律,有节奏,变化不大就是正常的。
要不要记录胎动
只要孕妇掌握了胎宝宝胎动的规律,就台旨大体估计自己的宝宝活动是否正常,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以免增加自己的压力。除非胎动出现了较大改变,比如突然停止、明显频繁或伴随其他异常时,计数和关注胎动才有意义,并且要及时看医生。
记录胎动时,早、中、晚各一次,以小时为单位:每次选取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将每个时间段的胎动次数记录下来,然后将-3个时间段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时的胎动次数。最后将这个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如果变化微小,就说明胎宝宝发育是正常的,不必要担心。
准妈要掌握胎儿的生物钟
每个胎儿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昼夜之间胎动次数也不尽相同,一般早晨活动最少,中午以后逐渐增加。晚6点至10点胎动活跃。
准妈要掌握胎儿的“生物钟”
大多数胎儿是在妈妈吃完饭后胎动比较频繁,因为那时妈妈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于是就开始伸展拳脚了。而当准妈妈饿了的时候,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宝宝没劲了,也就比较老实,这也是胎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胎动有哪几种
1、全身性运动:整个躯干的运动,例如翻身。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30秒。
2、肢体运动: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15秒。
3、下肢运动:也就是我们常常感觉到的宝宝的踢腿运动。这种动作很快,力量比较弱,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
4、胸壁运动:比较短而弱,一般母亲不大容易感觉得到。当胎动的规律出现变化时,要格外小心。
孕妈咪如何在家监测胎动
在家监测胎动,首先要对胎动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每个胎儿的活动量不同,有的好动,有的喜静。不同的孕妈咪可能自觉胎动数会有所不同。不过,他们在子宫内的活动都有着自己的规律和正常范围,细心的孕妈咪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掌握宝宝的运动规律。
1、每日找空闲时间测量胎动次数:孕妇自怀孕的第28周起,每天找空闲时间(建议晚餐后,因为此时胎动较频繁),采左侧卧姿势,记录10次胎动所需的时间;若小于120分钟,表示胎动次数没有异常,但如果没有感觉到胎动,或10次胎动的所需时间大于2小时,应该尽快地找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
2、计算固定时间内的胎动次数:准妈妈每天分别在早上、中午、晚上各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测量胎动,若平均每小时少于3次,表示可能异常。
3、白天测量胎动次数:最简单的方法,即准妈妈在白天测得10次胎动,就可以安心了。
为了方便更好地测量胎动,可以选购一个简单的胎心仪辅助测量。
胎动异常和对策
1、胎动减少。
原因:准妈妈血糖过低、发烧
对策:注意休息,注意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适当进行锻炼;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2、胎动突然加剧,随后慢慢减少。
原因:胎宝宝缺氧、受到外界刺激、孕妈咪高血压、以及外界噪音的刺激
对策:有妊高症的准妈妈,应该定时到医院做检查,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无论是走路还是乘公共汽车,尽量和他人保持距离,不到吵杂的环境中去,防止外力冲撞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控制情绪。
3、急促胎动后,突然停止。
原因:脐带绕颈
对策:一旦出现异常胎动的情况,要立即就诊;孕晚期坚持每天数胎动,有不良感觉时,马上去医院检查。
怀孕35周胎动减少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一般建议妈妈从怀孕28周开始每天数胎动,通过胎动的情况来了解宝宝的情况。不同宝宝胎动的次数和幅度差异会很大,妈妈不要和别人对比发现自己胎动较快或较慢就紧张,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家的宝宝的胎动规律。
事实上,孕晚期最后几周,大多数妈妈胎动会减少,这是正常现象,各位妈妈不必太担心。这是因为胎儿体积越来越大,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他大翻身式的胎动就会减少了。但孕晚期也有小数妈妈胎动很频繁,胎动幅度也没有减弱的迹象,只要胎动次数没有突然的剧烈变化,准妈妈们多半不需要担心。
其实从怀孕28周开始,宝宝的生活节奏就比较有规律了。宝宝醒着时的胎动多,幅度大;而睡着后就比较安静,即使有胎动,幅度也很小。宝宝在怀孕28周之后的胎动会发生的变化为:
孕29——31周:宝宝胎动幅度变小。
孕32——33周:宝宝胎动频率增加,胎动方式增多。
孕36——40周:宝宝大翻身式的胎动不再那么频繁了,但可能有快速、突发的胎动。
因此,怀孕35周时如果感觉到胎动的次数减少,如果不是突然大范围的变化,这都是属于正常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准妈妈需要知道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孕晚期数胎动,可以预防胎儿宫内缺氧。孕妈妈每天关注胎动的次数,胎动在12小时内少于20次,或每小时少于3次,则预示着胎儿缺氧,小生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没喝完的奶粉可以放冰箱吗 没喝完的奶粉放冰箱后怎么加热
新妈妈给奶粉加热,可以准备专用的暖奶器,既不会破坏奶粉的营养,又可以让奶粉慢慢回到宝宝适合饮用的温度。
注意:适用于经常性奶粉过剩的宝宝,偶尔奶粉过剩的宝宝则无需备。
新妈妈加热奶粉时,也可以用温水加热,装一盆温水,把奶瓶放到温水里,让奶粉慢慢回温即可,只是水的温度新妈妈需掌握好,40度左右为宜。
怀孕几个月胎动最多最频繁呢
孕20-35周:这个时候的胎宝宝正处于活泼的时期,而且因为长得还不是很大,子宫内可供活动的空间比较大,所以这是胎宝宝胎动最激烈的一段时间。孕妈咪可以感觉到胎宝宝拳打脚踢、翻滚等各种大动作,甚至还可以看到肚皮上突出小手小脚。此时胎儿位置升高,在靠近胃的地方了。
如果胎动过于频繁的话,可能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但是一般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变化不大,是不会有什么大碍的。若胎动频繁且无规律,需要考虑是否胎儿缺氧,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孕妈咪可以选择早餐或是晚餐1-2小时后计算胎动次数,这个时候胎动次数受生理性因素影响较小,测量误差会比较小。要注意观察胎动次数之余还要注意留意胎动持续时间,胎动强度等情况。如果发现胎动频繁,可过一段时间后重复检测。如果胎动次数持续异常,则需要尽早采取措施。
胎动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常可以预测胎儿在子宫中的安危情况。胎动正常表示胎盘功能良好,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充足,胎儿发育健全,小生命在宫内愉快地生活着。如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或1小时内,胎动小于3次,往往表示胎儿有缺氧的可能,孕妈妈不可掉以轻心。
上述关于怀孕几个月胎动最多最频繁的分析,希望对于孕期的女性有一定的帮助,定期的数胎动是有助于掌握胎儿的健康情况的,胎儿胎动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健康的,作为准妈咪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拳打脚踢的胎儿想对妈妈说
一个朋友怀孕3个多月,每次碰到我都会问我:“为什么我还是感觉不到宝宝踢我呢?”如此渴望被“踢”,相信没有做过妈妈的人是无法体会个中滋味的。在宝宝出生之前,当妈妈的都是靠着感知宝宝各种各样的胎动来和了解宝宝的生活规律、健康状况的,而肚子里的宝宝也是通过这样的“拳打脚踢”来和妈妈“聊天”的。因此,准妈妈在孕期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数胎动。
从什么时候开始能感觉到胎动?
尽管胎动很早就有了,但并不是一开始准妈妈就能感觉到的。如果是生育第一胎的话, 妊娠16-20周时才能开始感觉到胎动。
为什么有人能很早就明显地感觉到胎动,而有些不容易分辨呢?
影响胎动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准妈妈的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对胎动的感知也会不同:
* 妈妈腹壁的薄厚。腹壁厚的人感觉稍稍迟钝一些,腹壁薄的准妈妈到妊娠后期,在宝宝胎动的时候,都有可能从肚子外面看到鼓了一个小包。
* 羊水多少。羊水多的准妈妈,对宝宝胎动的感觉会迟钝一些。
* 妈妈的敏感度。每个人的感觉灵敏度不同,因此,开始的时候,宝宝的胎动还很微弱,有人会比较敏感,有人就会感觉不到。
为什么要数胎动?
胎动反映了胎儿在妈妈子宫内的安危状态。如果胎动出现异常,则很可能是出现胎儿宫内缺氧。专家做了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宝宝的胎动相当于我们的跑步,在每次胎动的过程中,胎心都会加速,会比平时快10~15次。胎动减少直至消失后24小时内,胎心就会消失。因此,依靠妈妈的自我监控,每天掌握胎动变化的情况,可以随时了解宝宝在子宫内是否安然无恙,及早发现问题。
胎动的规律是一成不变的吗?
妊娠32周时,胎动最频繁,每天胎动的次数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上千次。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因为胎儿慢慢长大,子宫内可以供他活动的空间会越来越少,因此他的胎动也就会减少一些,没有以前那样频繁。
而且,每个胎儿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昼夜之间胎动次数也不尽相同,一般早晨活动最少,中午以后逐渐增加。晚6点至10点胎动活跃。大多数胎儿是在妈妈吃完饭后胎动比较频繁,因为那时妈妈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于是就开始伸展拳脚了。而当准妈妈饿了的时候,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宝宝没劲了,也就比较老实,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掌握胎动的办法
* 母亲感知法:这种办法是让准妈妈依靠自己的感觉,在孕晚期每天数胎动。每天早、中、晚各选1个时间段,数1个小时胎动。这个时间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掌握。例如早上起床前的1小时,中午午休的1小时,晚饭后1小时。然后将3个小时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胎动次数。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大于12次,为正常;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属于胎动减少,就应该仔细查找原因,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胎心监测。
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准确率也比较高,大多数的医生都会推荐准妈妈使用这种方法。
* b超观察:这种方法一般是针对有特殊状况的准妈妈,而且只能在医院进行。
为什么胎动的感觉会有不同
1、宝宝的规律:因为宝宝不是一直在动的,跟大人一样,宝宝有自己的生物钟和胎动规律。一般是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交替,宝宝清醒时胎动一般比较多,胎心率加速,睡觉时胎心率减慢,胎动也比较少!
2、准妈妈腹壁的厚薄:腹壁薄也就是肚子比较少肉的妈妈一般比腹壁厚脂肪多的妈妈要容易感觉到胎动,如果你肚子比较瘦,那么到妊娠晚期可能会看到宝宝胎动时鼓起的小包!
3、羊水多少:一般羊水多胎动会比较难感受到,因为羊水会缓冲宝宝的胎动,但羊水是宝宝的保护层,也能够阻挡外面的冲击!
4、妈妈的敏感度:每个人敏感度不同,有些妈妈比较敏感,轻微的胎动都可以感觉到,有些妈妈则不能!
正确胎教的注意事项
当今怀孕胎教成为孕妈妈们的必修课。对于孕妈妈们来说这不仅仅是追求时尚、赶时髦的事情,而是要给自己的宝宝健康身体、聪明的大脑、美好的未来一个更有把握的保障。但是,关于胎教的方式方法如今已是五花八门,孕妈妈们怎么才能做到更合格,更专业呢?那就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下问题吧!
胎教就是给胎儿听音乐吗?
现代医学对胎教的定义是:胎教是指从怀孕开始,调节和控制母体的内外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利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根据胎儿各时期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各种信息刺激,促使胎儿健康发育,以利于出生后有良好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
而听音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胎儿真的听懂“哆来咪”的音乐,而是通过这些音调、旋律的不同组合成不同的信号。通过悦耳的音响效果,对孕妇和胎儿听觉神经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脑细胞的兴奋,改变下丘脑递质的释放,促使母体分泌出酶、乙酰胆碱等一些有益于胎儿健康发育生长的激素,促使身体保持最佳状态,促进腹中的胎儿大脑发育,健康成长。不仅能优化宝宝后天智力还能奠定宝宝艺术天赋的基础。
胎教真的能成为神童吗?
胎教的目的是促使胎儿的健康发育,为其出生后的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而并非一定要培养个神童。按照日本胎教学家的说法,胎教的本质是爱的传递,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因此,准父母们在做胎教时要端正心态。胎教更大限度的开发宝宝的潜能,增加大脑容量,使其性格更健全,思维更活跃,为宝宝后天发育建立良好的基础,帮助宝宝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怎么判断音乐胎教有效果?
有的孕妈妈会提出疑问,怀孕期间我是都听音乐胎教了,但是怎么判断有效果呢?宝宝真的接收到那些信号了吗?最简单的方法:经临床试验证明,进行过音乐胎教的宝宝,出生后哭闹若当听到那些熟悉的胎教音乐时会停止哭闹安静入睡。
什么时候开始胎教合适呢?
自孕至17周开始,胎儿的听力系统开始发育,至5个月时就有了听力。所以,怀孕17周开始就可以开始接受语言和音乐胎教。每个周期要选择适合宝宝阶段性发育的课程内容。抚摸胎教一般从孕6月开始,因为这时的孕妈妈能够比较清楚地触摸到孩子的肢体。孕7个月后,胎儿大脑开始快速地发育,此时是胎教的冲刺期。
需要每天进行胎教吗,应多长时间合适呢?
如果希望有个良好的胎教效果,必须持之以恒,天天实践。尤其是有准爸爸参与的胎教,不能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如此是要前功尽弃的。不同胎教有不同的时间规定。如音乐胎教,每天2次,时间掌握在15-30分钟之内,但是因为胎儿的醒睡周期比较短,如果孕妈妈掌握了胎儿的胎动规律,选择胎儿觉醒胎动时进行胎教效果更佳。音量必须控制在60分贝以下,胎教音乐的音频控制在2000赫兹以内,以免给胎宝宝脆弱的听力造成不良影响和负担;抚摸胎教每天2次,每次5分钟。伴随抚摸胎教可以结合音乐胎教和语言胎教。准爸妈边温柔的对着宝宝说话边抚摸能给胎儿建立更深刻的感受。
胎动是什么感觉
1、最初胎动的感觉
如果孕妈咪是第一次怀孕,那么很有可能在孕18-20周时第一次感觉到胎动。由于这时候胎儿还小,力量不足,胎动的感觉若有若无,像是蝴蝶扇动翅膀一样轻。随着孕周的推移,孕妈咪会逐渐感觉到胎宝宝变得越来越有劲,胎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有规律了。
2、孕20-24周胎动的感觉
这个时间段开始,胎宝宝运动的次数会逐渐增加。孕中期是胎动非常活跃的时期,胎宝宝不断在孕妈咪的肚子里踢腿、翻筋斗,妈妈可以感觉到胎宝宝运动的力量越来于强。
3、孕24-28周胎动的感觉
这时候孕妈咪可能会感觉到肚子阵发性地一跳一跳,这是胎宝宝在打嗝。现在孕妈咪的羊膜囊里羊水充足,胎宝宝能在子宫内自由运动。加上此时胎宝宝已经可以听到外界声音了,所以,孕妈咪可能会不时感觉到胎宝宝由于外界声音刺激而突然动一下。
一般从孕28周开始,胎宝宝能养成比较规律的生活节奏了,他会有睡眠和觉醒的周期。胎宝宝醒着时,孕妈咪会发现胎动的次数多,胎动的幅度也大。当胎宝宝睡觉时,胎动次数明显减少,即使有胎动,动作也很小。孕妈咪要了解胎宝宝的胎动规律,并从28周开始每天坚持数胎动。
4、孕29-32周胎动的感觉
现在孕妈咪能十分明显地感觉到胎动,但会发现胎宝宝胎动的幅度变小了,这是因为随着胎宝宝不断长大,孕妈咪子宫里的空间变得狭窄了,限制了胎宝宝的活动。在孕32周左右,胎动将达到高峰。胎宝宝胎动的频率明显增加,胎动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了。
5、孕33-36周胎动的感觉
这时候,胎宝宝可能已经形成了头朝下蜷曲着身体的姿势。孕妈咪能感觉到胎宝宝用小胳膊和小腿捅自己的肚子,有时候,这小家伙还可能会把孕妈咪的肋骨踢得生疼。
6、孕36-40周胎动的感觉
胎宝宝越长越大,但子宫内的活动范围有限,因此孕妈咪会发现胎宝宝大翻身式的胎动不再那么频繁了。在孕期的最后两周,胎动可能会稍慢下来,宝宝成长的速度也会稍稍下降,这些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