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的体质有几种
中医常见的体质有几种
中医有"九大体质"之说,根据体形、健康状态、日常习惯、性格等,大致分为9种类型。
1.平和质:
是最理想的体质,此类肥瘦适中,头发浓密有光泽,眼神明亮,舌薄而呈淡红色。平时较少患病。饮食、睡眠皆良好,大小二便正常,精力充沛,耐寒受热,活泼健谈,心情开朗。
2.气虚质:
体形矮小,肌瘦无力,目光无神,唇色苍白。个性内向,不善言语。冬季易受风寒入侵,经常感冒。中医认为这是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白天嗜睡,哈欠连连。气喘心慌,夜不能寐。」你是这样的人吗?
3.痰湿质:
身形肥胖,脂肪多,易出汗,易疲劳,大便常带酸臭味。个性温和,略带忧郁之貌。酷爱甜食和油腻食品,脸部、手脚发红发热,睡眠不好。易患高血压、糖尿病。
4.湿热质:
身形微胖,面色垢秽,有口臭和痘痘,大便黏滞,小便赤痛。喜吃辣,体内火气大,睡眠差。女性月经不调,有黄绿色分泌物。个性热情而暴躁,易患发烧、肝胆疾病。
5.阳虚质:
过胖或过瘦都有,这类人平时怕冷,食欲不佳,吃生冷食物会胃疼。个性沉静,善于思考,但优柔寡断,欠缺勇气。易患贫血、便秘、腹泻。
6.阴虚质:
体形中等,眼睛干涩,面红耳赤,舌苔呈黄色。夜里思潮作动,遗精易梦,不能好好睡觉。为人冲动,焦虑多疑。
7.气郁质:
常皱着眉头,看起来比真实年龄老很多,容易掉发,大便干燥,小便量多。为人多愁善感,悲观多疑。易患失眠、忧郁症。
8.血瘀质:
体形瘦长,脸上长斑,口唇淡紫,比正常人更容易受伤,出现瘀血。大便干结,有时带血。性格不稳定,经常改变。
9.特禀质:
特殊体型,属过敏体质,迎风双目流泪、见花喷嚏连连,需要特别护理。
痰湿的舌苔是什么颜色 痰湿体质的症状表现
1、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
2、痰湿体质者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痰湿体质的发病倾向为: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亚健康的种类有哪些
活动-休息型态亚健康
指个体在活动运动、睡眠休息、能量平衡、心肺-血管性反应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虚弱、疲劳、精力不足、易患感冒、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颈肩僵硬、失眠、早醒、多梦、困倦、起立时眼发黑、心慌、心悸、畏寒、手足发凉、头昏沉、偏头痛等。
出现这类型态的亚健康,可以通过适量运动、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起居、适当的补充营养来进行调节。中医常见以肺脾气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为主,兼见脾肾阳虚、肝郁化火、气滞血瘀等证,中医体质常见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等体质。
营养-代谢型态亚健康
指个体在吞咽、消化、吸收、代谢方面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表现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重超重、易患感冒、大便中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口臭、呃逆、恶心、泛酸、腹胀、腹痛、咽干、口渴、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等。
出现这类型态的亚健康,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均衡的营养来进行调节。中医常见以肝郁脾虚、脾虚湿阻、脾胃虚弱证为主,兼见肺胃阴虚、肺气不足等证,中医体质常见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等体质。
女人养生看体质四种常见体质调养法
气郁体质的女性
通常瘦人居多,性格多内向不稳定,长时间情致不畅,敏感脆弱。女性容易有乳房胀痛等,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疾病倾向:神经官能症、抑郁症、乳腺增生等疾病
调养方式:
1、多吃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如小麦、海带、海藻、葱、蒜、萝卜、金橘、山楂等。
2、睡前最好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3、可服用逍遥散、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舒肝和胃丸、越鞠丸调节。
痰湿体质的女性
这种体质的女性一般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性格偏温和,稳重谦恭,善于忍耐。多表现面色黄肿、胸闷、容易困倦、舌体胖大、痰多等,还容易关节酸痛、肠胃不适,易患文明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潮湿的环境不适应。
疾病倾向:易患中风、消渴、胸痹等
调养方式:
1、饮吃清淡,多吃葱、蒜、冬瓜、萝卜、海藻、海带、金橘、芥末等食物
2、少吃肥肉和甜、黏、油腻食物。
3、可服用化痰祛湿方。
瘀血体质的女性
这种体质一般瘦人居多,性格多内郁、易烦、急躁健忘。同时,皮肤暗、眼眶偏黑、有痛经症状等。而且,容易出血、肿块、中风、得冠心病等等。
疾病倾向:肿瘤、中风、胸痹等。
调养方式:
1、多吃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黑豆、胡萝卜、山楂、海带、紫菜、萝卜、醋、绿茶等。
2、少吃肥猪肉等,并保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3、可服用桂枝茯苓丸。
气虚体质的女性
这种体质的女性面色偏白或淡黄,肌肉会松软。性格较沉静,说话声音低、容易出汗。
疾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难以痊愈,还容易患内脏下垂,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
1、多吃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
2、多做运动,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在平时,可以按摩足三里穴。
3、常自汗、感冒的女性,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女人四种常见体质的症状及调养方法,女性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看看自己是什么体质,让后进行调养。
肾虚情况会不会影响怀孕
影响体质的原因
体质,是指一个人特有的生理表征。人的体质形成原因复杂,体质会受先天遗传、后天饮食营养、心理情绪压力、疾病(感染病菌或病毒的影响)、种族特性等因素的交互分类,实际上体质状况会因人而异,常见体质是多种并存,如有人是气虚和血虚并存的体质,因此进补时应由中医辨证论治后,再根据个人体质开给不同的药方。
调整体质的重要性
中医师指出,孕前注意体质的调理,并且积极治疗一些本身就有的慢性病或其他疾病,才能在怀孕时给予宝宝最有利的生长环境,如罹患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的夫妻,最好孕前就能先疏导病体、作好治疗,以避免生出过敏儿。遗传、生活习惯、睡眠、营养等都会影响体质,若是先天体质差的妇女,可寻求合格中医师,在预备怀孕的半年前开始调养体质。因为有健康的母亲,才有健康的胎儿。
痰湿血瘀体质有什么表现
痰湿和血瘀是中医九种体质之一,九种体质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常一起出现,痰湿血瘀体质就是既有痰湿体质的症状又有血瘀体质的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痰湿体质的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血瘀体质常见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病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血瘀体质的发病倾向:易患症瘕(症:结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瘕:结块无常,时聚时散,痛无定处)、痛症及血证。
中医常见的健脾养胃方法
运动是养胃健脾的“良药”
在门诊经常会听见有人问医生:“想要纠正脾胃虚弱,除了用药治疗、加强饮食保健以外,还有什么辅助治疗的方法吗?”当然有,适当运动就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帮助消化,缓解炎症进程,从而达到增强脾胃功能,促进其康复的效果。
可运动的种类如此多,什么样的运动比较适合健脾保胃呢?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健脾保胃的锻炼方法,坚持锻炼,老胃病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扭腰
扭腰锻炼不仅有健胃的功能而且对便秘、腰部痛、失眠也有很好的疗效。具体做法如下——
(1)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放松上身;
(2)两手握拳,左臂侧平伸,右拳放在左胸处,腰向后转到最大限度,同时甩右拳,头和眼随着拳转动,眼注视拳的前方,双足不可移动;
(3)然后甩左拳,方法同上,左右交替。左右共转腰60次,逐渐达到300次。
注意:高血压、头晕者要慢转,防止跌倒。
男性痰湿体质的症状有哪些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都不爱运动了,有喝茶的习惯,因此水湿痰饮停聚集体内,长期这样的话就会形成痰湿体质了,这就是现代人因为生活或者工作等习惯引起的一种体质偏颇。
在白领和管理人员中是非常常见的。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因为痰湿多停聚在背部,所以出现以腰酸背痛为主的症状群。
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
孩子长高的最佳时间 依体质调整转骨方
孩子常见体质分为2种,一是胃肠型(吃不下饭、易腹痛、腹泻或便秘);一是过敏型(过敏体质、睡不安稳而长不高),转骨方以补脾、疏肝、补肾、健胃为主,胃肠型体质常见药材有党参、白术、茯苓、砂仁、木香、半夏、薏仁等;过敏体质则以桂枝、白芍、干姜、熟地、山茱萸为主,透过转骨方改变体质、调整生理机能,帮助孩子长高、发育。
中医体质养生 体质类型: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淤青。眼睛里的红血丝很多,刷牙是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养生要点:行气活血 防肿瘤、中风、胸痹等疾病;
对策:食宜行气活血的食物,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起居不要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
中医常见止血方法轻松搞定出血
1、白及
白及,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千。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紫珠
紫珠,又名白棠子树、紫荆、紫珠草、止血草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根或全株入药,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
刮痧和拔罐哪个效果好
各有各的好处和优点。
刮痧和拔罐都是中医常见的养生方法,都具有很强的祛除疾病以及养生保健作用,都具有较好的祛风除湿、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
不同的是刮痧侧重于祛除风热和湿邪;而拔罐侧重于祛除风寒和湿邪,生活中体质比较好的人比较适合刮痧;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比较适合拔罐。
小贴士:生活中颈椎病和腰椎病引起的疼痛,刮痧止痛的效果比拔罐要明显。
中医体质养生 体质类型: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患病倾向是疮疖、黄疸等病;
养生要点:注意清热利湿;
对策:食忌辛温滋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起居避暑湿,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减少户外活动时间。运动宜增强,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
中医常见治疗湿疹的药方
湿疹常见的病发原因多为过敏,对于过敏性体质的患者而言,湿疹是比较常见的。湿疹的治疗不能随便用药,必须针对自己的病情和湿疹的类型选择更好更安全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因抓挠使病情加重。治疗中首先要考虑其发病原因。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
(2)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 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3)乌贼骨粉: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5)湿乐康:蒲公英、苦参、连翘、蛇床子、金银花、土荆皮等多种保密成分,针对各型湿疹(慢性湿疹、急性湿疹)。每日两次、最好配合皮肤病血毒丸、湿毒清相加减,疗效果更加独特! (6)柴胡膏:柴胡30克、香仁2克、白菊花3克、连翘3克、甘草3克、青黛30克。研磨,百凡士林伴成膏状,直接上药涂擦,清热利湿凉血。适用于慢性湿疹干裂和感染者。
(7)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 ,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布灰陆续剪去,取所 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更多湿疹用药查询>>
湿疹患应该从生活和饮食上加强防复发,用再好的药,不去预防也会复发,这种病不宜吃含热量高,及易上火的食物,平时多食一些凉血性能的茶,或草药。三分治疗,七分保养要记牢。
一般防治,发生湿疹后,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热水烫, 肥皂洗及涂刺激。辛辣,白酒,海鲜,等不吃,避免热,或出汗,心要冷静,才不宜复发。
温馨提示:过敏性皮肤的患者在日常中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日常多加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另外多吃一些可以帮助预防湿疹的蔬菜,如苦瓜、番茄、韭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蔬菜。另外湿疹要对症治疗,不可尝试治疗,患了湿疹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胡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