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痛风的治疗方法

急性痛风的治疗方法

大家都知道急性痛风对患者的危害有多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呢?在现代医学当中,很多的方法都可以治疗这种疾病。今天我们专家来给急性痛风患者介绍两种,希望会对您的病情有所帮助。

1、中医治疗:中医是我们常见的治疗急性痛风方法,它的治疗的原则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加之中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进尿酸的排泄。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为主。在临床中也能对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这是急性痛风的治疗方法之一。

2、食物疗法:食物治疗是治疗急性痛风的辅助治疗,平时生活中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膳食原则,禁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作为痛风病人的主食,米粥须长期服用,才能发挥其食疗的功效。临床上,痛风病人一般较肥胖,粥中不必加任何调味品,但若患者体形偏瘦,可酌情加入冰糖调味,以增加患者的食欲,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急性痛风患者来说,如果您在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及时采用上述治疗方法,会对控制病情、恢复身体健康起到很大的帮助。所以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改正不良生活习惯,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哪些

治疗痛风目的是迅速控制急性发作;预防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痛风需要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痛风患者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痛风患者要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急性痛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急性痛风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痛风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间歇期和慢性期痛风治疗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治疗痛风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治疗痛风。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治疗痛风。

痛风病什么时间容易发作

痛风病什么时间容易发作?这是患者所以疑惑的一个问题,一些患者因对痛风的不了解,从而导致了当痛风的发作时不知道该如何抉择。那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痛风?专家介绍: 痛风病是"高尿酸"引发的,尿酸高,是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其次,机体内脂肪、盐、糖的代谢紊乱,引起了体内尿酸代谢平衡的破坏,使得机体出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人如果处于应激状态,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体内分解代谢增多,造成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内源性尿酸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痛风发作。

痛风什么时候会发作?痛风经常发生在四十岁以上的男性人群当中,由于痛风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发作持续的时间平均为3-5天,但最短的只有1-2天,最长则可持续2个月以上,关节炎症才会逐渐消失。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即使不使用有效的苭物治疗,也会自行消退。

痛风发作时间是临床既进入间歇期。间歇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如果在痛风病急性发作一开始既给予治疗,则可大大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反之,如果在痛风病发作时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则发作持续时间比之及时治疗者明显延长。在间歇期内如果坚持预防性服苭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则可是间歇期大大延长,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时间越长,对关节造成的损害越严重,因此应尽量缩短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时间。一旦有发作的先兆立即用药,力求将痛风性关节炎对关节的损害减低到最小限度。

痛风发作时,是非常痛苦的,通常在夜间酣睡时不请自来,大脚趾是最常见受累部位,但其他关节部位一般也会受到累及。

痛风的症状发生分4个阶段,医生在治疗急性痛风的都是以缓解疼痛和防止复发为目的。痛风症状很容易诊断,通过血液检查尿酸高于人体正常值,关节中也发现尿酸盐沉积。注意在痛风时要与扭伤、感染等疾病分清。

在痛风急性期,一般持续5至10天后,症状才停止发作,这段期间是非常痛苦的。在受影响的关节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皮肤变红......急性痛风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发作时间以及防止慢性痛风症。

在大多数情况下,痛风急性发作是无法忍受,需要通过药物的治疗。初始治疗一般比较复杂,真正的好医生会为每个人量身定做服药剂量,以防止出现较大的副作用。此外,药物也要根据病人病情的恢复程度进行增加。

关于痛风病的误区你知道多少呢

痛风的认识误区一:忽视脚趾肿痛

脚趾肿痛是较典型的痛风:起病初期,受累关节(大脚趾、足背)局部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此时为急性期,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因而错误地使用青霉素治疗。

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病人开始用青霉素后,疼痛有所减轻,便以为药物有效,其实是被忽悠了,因为痛风早期发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10天内自行缓解。

痛风的认识误区二:治疗痛风,降尿酸就行了

有些医生及病人会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以为血尿酸正常后,痛风发作也会停止。

其实不然。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叫“转移性关节炎”。

因此,在痛风急性期,不要一开始就用降尿酸药(如果病人原来一直服用降尿酸药,可按原剂量继续服用)。待关节肿痛缓解2~4周后,再开始服用降尿酸药。

痛风的认识误区三:血尿酸正常,不会痛风

急性痛风发作时,约1/3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正常”,但这并不能否定痛风的诊断。因为痛风发作时,剧烈的疼痛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而后产生内源性激素,促进血尿酸的排出,造成血尿酸正常的假象。

痛风的认识误区四:只要不痛就治好了

正确的痛风治疗,一般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及一些中成药(如痛风定胶囊)来控制症状。而有些人关节炎一发作习惯去医院打一针,通常为糖皮质激素,见效很快。

激素确实能缓解一时痛楚,但只适用于常规药物无效时,或不能耐受,或严重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若长期使用,可造成肥胖、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况且,激素对血尿酸无降低作用,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

痛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1、忌酒,这是最为主要的痛风的护理常识之一。乙醇可致体内乳酸和酮体聚集,从而抑制尿酸排泄,乙醇还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使尿酸合成增加,血尿酸明显升高,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痛风治疗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减轻体重。这也是属于痛风的护理方式。

3、低嘌呤饮食:嘌呤限制在100mg/d~150mg/d以下,保持理想体重,限制饮食或减轻体重均可改善痛风的病情。

3、痛风患者,重视维生素药物。按照大家普遍认为的观点,维生素是生活中常见的家庭药品,人们普遍认为维生素药物就是保健药,吃不好也吃不坏。因此,这是属于痛风的护理常识之一。

4、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某些维生素药物如维生素b1和b2等,都会降低体内血尿酸的排泄,痛风的护理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的服用。还有就是要注意维生素c的服用,痛风患者要避免摄入大剂量的维生素c。

​高尿酸血症症状是什么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该阶段高尿酸血症病者可以持续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起病急骤,患者可以在上床睡觉时还很健康,但到了半夜因脚痛而惊醒,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甚剧烈,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盖。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在未经治疗病人,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

特别关注

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就会导致痛风病发,痛风顽疾严重性不言而喻,需要大家高度重视,一旦痛风病发,需要患者积极接受专业救治,切莫疏忽大意。当前痛风治疗优势突出的地区就属北京和上海,患者可按自身地理位置情况酌情选择。

痛风治愈率有多大

患者的教育、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而复杂的服药要求(需在不同时期服用不同种类药物)导致了患者依从性不佳。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更好地向痛风患者解释不同阶段药物的不同作用。尿酸盐结晶就像火柴,当火柴点燃时便引起痛风发作。NSAIDs药物或秋水仙碱可以用于灭火,但火柴仍在,为避免再次点燃,预防性秋水仙碱的使用可弄湿火柴使其难以再燃,而别嘌呤醇等降尿酸治疗最终真正地把火柴从体内移走。

痛风急性发作期尽早控制: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类固醇激素的单药或联合治疗

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尽早用药,缓解症状。另外,妥善处理诱发因素如急性感染、外科手术、精神过度紧张等。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类固醇激素均可及早用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见效后逐渐减停。NSAIDs治疗强调足量、足疗程(直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完全缓解),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适当减量。

秋水仙碱负荷量为1.2mg或1.0mg,1小时后0.6mg或0.5mg,12小时后0.6mg或0.5mg,每天1-2次服用,直至痛风完全缓解。关于全身和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指南建议首先评估受累关节数量,口服强的松0.5mg/kg*d,疗程为5-10天,直接停药;或0.5mg/kg*d使用2-5天,后逐渐减量,7-10天停药;也可以选择甲泼尼龙;少关节受累(1-2个)可直接关节腔注射。

若初始单药无效(即治疗24 小时内疼痛改善<20%,或者治疗24小时后疼痛改善<50%)可换用另外一种药物或采取联合治疗,常用方案包括NSAIDs+秋水仙碱、口服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关节腔内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NSAIDs/口服糖皮质激素。严重的急性痛风发作者推荐联合用药。仍无效者可考虑二线用药 IL-1拮抗剂。局部应用冰袋可能有助于控制急性发作时疼痛。在某些病例中,也可加用镇痛药,包括麻醉药。

痛风“根治”:降尿酸达标治疗

任何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同时具有以下临床情况的患者均需其实降尿酸治疗:

1.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痛风石;

2.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每年至少发作2次);

3.合并慢性肾脏病2期及其以上;

4.有尿路结石。血尿酸水平降至360umol/L(6mg/dl)以下是治疗的最低目标,对于已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为了更好地长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将血尿酸水平降至300umol/L(5mg/dl)以下。近几年指南认为若计划实施有效的抗炎管理,就可以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启动降尿酸治疗。

总之,痛风的治愈率是根据个人的调理来看的,调理的好治愈的可能会很大。目前我国痛风治疗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患者教育改善依从性的同时,需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规范化诊治的掌握。

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区别

痛风性关节炎:(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在午夜发作,剧痛而不能睡卢,初真心国下肢单关节炎,半数首发于第1跖趾关节,常受累的不有足背、踝、足跟、膝、指、腕等关节,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明显红肿热痛,局部明显压痛,可出现关节积液。反复发作演变成多关节炎并进入慢性期。(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为多关节受累,关节肿大、僵硬、畸形和活动受限,仍可反复发作急笥炎症。痛风性关节炎用药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医生和病人对该疾病的认识都有很大提高。但在药物治疗上仍有些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很多病人早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治疗。这可能是诊断为细菌感染如丹毒的失误,也可能是治疗上的误区。第二,急性发作期和病情缓解期的用药原则是不同的。大家知道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来势凶猛,疼痛剧烈,此时治疗上应以抗炎止痛为主,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酚酸的凯扶兰、扶他林等是必要的选择。激素类药物有时也被应用,尤其是疼痛剧烈,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反应不好时。但由于其严重的毒副反应,临床上并不提倡。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并不意味着病情的治愈。随后的治疗应该说更加重要。第三,选择影响嘌呤代谢药物应根据代谢特点的不同,尽可能地个体化用药。治疗中要尽量使血尿酸维持在较低水平,并持续相当长时间(如3个月以上),这对减轻尿酸对各种组织器官的损害,对今后日常饮食的适当宽松,都是有益的。治疗慢性痛风石痛风的新策略痛风患病率日增,症状逐渐加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患病率与日俱增。至上世纪90年代,英国痛风患者较前20年增加3倍,1990年至1999年间美国痛风患者增加80%,在加拿大,3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女性痛风发病率已达2%,80岁以上男性达9%。类似的患病趋势亦见于我国和新西兰。不仅如此,痛风的发病日趋低龄化,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加之缺乏有效药物和患者教育,致使慢性痛风石痛风(CTG)患者不断增多。对110例难治性痛风患者随访1年发现,患者有慢性关节肿胀、疼痛和明显功能障碍,并常伴有其他疾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占39%),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限制。鉴于上述情况,2006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风湿病年会对痛风给予了极大关注,值得一提的是,CTG的治疗有了新进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会进展为慢性痛风石痛风。痛风系尿酸钠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至关节、滑膜或其他组织和器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少见的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首发症状,分为4期: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及CTG。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则进入CTG期,特征是多发性、破坏性并转为慢性关节炎,伴有痛风石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及高尿酸血症。CTG期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且预后不佳,不少患者对现有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不耐受,成为难治性痛风,即“治疗—无效”痛风。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疗慢性痛风石痛风关键环节。1.促进尿酸排泄:丙磺舒、苯磺唑酮和苯溴马龙通过减少尿酸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适用于60岁以下、肾功能正常、24h尿尿酸(uUA)<700mg及无肾结石者,90%以上耐受性好。2.减少尿酸生成: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醇通过抑制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水平,适用于普通饮食下24huUA>800mg、有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50ml/min)、不能耐受促尿酸排泄药及血尿酸>12mg/dl或24huUA>1100mg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0%,过敏反应综合征占10%,死亡率高达25%。由于降尿酸药物稀少,加之患者不能耐受现有药物,依从性差,用药剂量不当,或治疗目标不明确等原因,许多CTG患者未得到满意治疗。新药上市及联合用药,为慢性痛风石痛风治疗带来新希望。1.新型XO抑制剂:Febuxostat(FT)为特异性新型XO抑制剂,作用强于别嘌醇,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不依赖肾排出,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安全有效。Becker等报告,762例痛风伴血尿酸≥8mg/dl的患者分别接受FT80mg/d、120mg/d或别嘌醇300mg/d治疗52周。2周时,3组血尿酸降至≤6mg/d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3%、62%和21%,FT疗效显著优于别嘌醇(P<0.001),并且优势一直维持至治疗结束。Schumacher观察了FT对116例慢性痛风患者的疗效,为期4年。血尿酸≤6mg/dl的患者比例从第1年的78%增至第4年的90%。平均每年关节炎急发次数从第1年的0.22次降至第4年的0.18次。第4年时近2/3的患者痛风石消失。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异常,尚未报告有严重事件。2.尿酸氧化酶:功能性尿酸酶缺乏者被认为易感痛风。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该酶将尿酸氧化为更可溶且易于排泄的尿囊素。一种生物合成的重组A黄曲尿酸酶(拉布立酶)已在欧美用于治疗“治疗—无效”痛风。Richette报告,10例患者经拉布立酶0.20mg/kg/月静注治疗6个月后,平均血尿酸从治疗前的(10.2±1.9)mg/dl降至<6mg/dl。聚乙二醇尿酸酶(PEG-uricase)Ⅱ期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完成。共纳入41例痛风患者,为期12周,该药可明显而持续降低血尿酸。以上两种制品均有发热、贫血及过敏等不良反应。3.其他药物:降压药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兼有降尿酸作用,由于作用较弱,常与其他降尿酸药联用。Feher报告,10例男性CTG患者使用别嘌醇300~900mg/d治疗≥3个月疗效不佳后,加用降脂药非诺贝特200mg/d治疗3周,血尿酸较前下降19%(P0.004),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亦下降。但停药3周后血尿酸水平反跳。对CTG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初期,往往激发关节炎急性发作。为此,专家推荐,应用降尿酸药的同时,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治疗4~6周,近期有研究者主张延长至6个月。降尿酸治疗目的是预防尿酸盐结晶形成及增加结晶分解,使血尿酸降至4~6mg/dl,并应长期保持。痛风是可治之病,但不要误认为缓解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就是“治愈”。坚持低嘌呤饮食,忌酒(尤其是啤酒),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提高依从性是对痛风患者的基本要求。CTG患者应首选降尿酸药,但要避免剂量不足,目标不明,疗程不够及随访不严,并适当联用有降尿酸作用的降压或降脂药。期待不久的将来“治疗—无效”痛风患者也能从新的降尿酸药中受益。

痛风不严重还需要降尿酸吗

痛风患者不痛也要降尿酸

急性痛风发作快,恰当治疗后缓解得也快,再加上30岁~40岁的年龄正是不少人的事业搏杀期,导致不少人“痛的时候就治,不痛的时候就不管”。但这种“看似有效率的治疗策略”,实际上是痛风治疗的误区。

这是因为,痛风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重点不同,用药也完全不一样。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目的是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医生此时一般不会让病人服用降尿酸药物,倒是一些患者平时不注意,到发作了才吃几粒降尿酸药,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控制症状,反而会使关节疼得更厉害,因为短时间内尿酸水平大幅度波动会诱发、加剧痛风的急性发作。

而对于疼痛“暂歇”的患者,治疗的重点就转到了降尿酸。如果以为痛风发作时治疗就等于治了高尿酸,那就错了,只在痛风急性发作时看病,其实根本没有起到降尿酸的效果,这样一来,尿酸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痛风发作从每年一次到一年几次,疼痛越演越烈,急性痛风会转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被侵蚀破坏。

降尿酸遵循缓慢渐进的原则。预防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控制。对发现高尿酸血症或有家族病史者应通过调节饮食,严格戒酒及使用降尿酸药物,保证血尿酸正常。

治疗痛风需要多少费用

专家指出,治疗痛风需要多少费用?这个没有确切标准,一般情况下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诊断费用

诊断费用从几十到上百元不等,主要检查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确定病情的轻重。出现同服关节增大的患者,还要进行影像学的检查,确定关节损伤的情况。

第二、治疗费用

痛风治疗费用还要分成慢性和急性两类。通常,会使用药物来缓解急性患者的疼痛。慢性痛风结节的患者则需要对患处进行沉积物的清除工作。

第三、护理费用

恢复期间的痛风患者要对其饮食以及生活用品进行更多方面的注意。需要产生一定的费用。

想要治疗痛风更省钱,切记不要盲目求医。痛风疾病具有反反复复发作的特点,通常病发速度较快,症状消失的也快,患者不能因为症状加重渴望及时改善而盲目就医,更不能因为症状好转而停止治疗,这样不仅起不到缓解的效果,而且会浪费患者很多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

相关推荐

脚踝痛风一般几天能好

一般需要1~2周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消退。 如果患者在以往的生活中没有患上痛风的情况,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说明患上的是急性痛风,在出现急性痛风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发热、头晕乏力等症状,并且在患者的关节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在痛风发作后,即使不进行特殊治疗,在发病的几个小时后,疼痛感会逐渐消失,但肿胀部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消肿,所以,如果是患上急性痛风的患者,在脚踝出现痛风后,一般需要1~2周左右的时间才会恢复正常。 一般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好。 因为慢性痛风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患上急性痛风后没有及时治疗

关节肿痛是痛风性关节炎吗

痛风性关节炎很常见,多数人对于此病可能都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发生此类疾病多数会有关节肿痛发生,所以发生关节肿痛尤其是在特别的部位,如脚趾手肘等更是需要注意,可能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下面就对此病做了介绍。 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发作性的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为突出表现,经过几天后可逐渐消退,关节功能亦恢复正常,不遗留关节损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指在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导致关节结构及其软组织的破坏,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活动受限,有的出现痛风石。慢性关节炎一旦形成

痛风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 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因为注人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加剧病情。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痛风是慢性病,多数病人长期服用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

快速缓解痛风的方法

快速缓解痛风的方法 1.由于肿胀部位发热和剧烈疼痛,您可以用冰冷敷在痛处,可以减轻疼痛。 2.避免压到患肢:因为床单或者床上用品,只要一碰到患处就会引起关节的疼痛,可以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把痛风的那只脚放在篮子里或者盒子里。 3.太高患病部位,在急性发作的期间,应该抬高患部,让患部得到休息,不要运动,大部分的患者在这个阶段,患者会连一张床单的重量都无法承受,稍微一动弹或碰到就会极痛。可以做一个保护的框架,使床单和毛毯不致压到疼痛的部位。 4.在休息之前,用热水泡泡脚,不但可以活动血液还可以减轻疼痛,并且还可以

痛风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呢

误区1:激素猛于虎,选用需谨慎 1)很多人谈激素色变,激素的副作用很多,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白内障、胃出血等。因此很多人认为“激素猛于虎”,能不用就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激素的这些副作用都是长期使用所致。痛风急性期,若需要使用激素时,在风湿科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同时配合预防激素副作用的药物,一般而言对我们的身体是影响不大的,所以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2)激素并不是痛风急性期抗炎止痛的常规武器,而是作为终极武器使用,就像原子弹一样。那么什么样的痛风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呢? 一般而言,当非甾体

急性痛风的症状是什么

急性痛风的症状是什么?痛风本就是一种令人痛不欲生的疾病,该病的发作很快,让人防不胜防。就拿急性痛风来说,往往没有前兆,致使不少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急性痛风有什么症状?这对于疾病的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痛风的症状: 1、常在夜间发作于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 2、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有肿胀,局部发热,红及明显触痛等。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3、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足痛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 4、全

光慈菇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

性寒,有毒;味甘; 功效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光慈菇的其他名称:山慈菇,山茨菇,朱姑,毛慈菇,冰球子,老鸦头,老鸦瓣,无义草,鬼灯擎,金灯花,毛慈姑,泥冰子,算盘七,人头七,太白及,水球子,泥宾子,采配兰,白毛菇,光菇,山慈姑 光慈菇的功效 【性味】甘,寒,有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味甘,性温。"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淡,性平。" ③《湖南药物志》:"甘,寒,有小毒。" 【功效】散结,化瘀。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 ①《岭南采药录》:"

急性痛风有什么症状

急性痛风三大明显症状——全身性症状 急性痛风引起全身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剧烈的疼痛造成的,当急性痛风病发作的时候主要的全身性症状有患者身体发热,头晕乏力,心悸胸闷,容易造成呼吸难受,寒战等现象,不仅如此,当出现在脚痛风上,有不少的患者还会出现抱足痛苦的现象。 急性痛风三大明显症状——关节呈现出的病态反应 急性痛风病的发作是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甚至有剧痛的现象出现,患病的关节部位出现肿胀,局部发热,明显的皮肤暗红,有光泽现象,急性痛风病发的部位主要出现在患者的足弓,膝关节,脚趾手指,腕关节,手腕以及踝关节等地

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的区别

急性痛风,就是突然发作,既往无痛风发作史;慢性痛风,就是既往有痛风病史,经治疗后(或没有治疗),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指导意见: 慢性痛风,如果发作时,是按急性痛风进行治疗,因此,其所用药物基本都是一样的。如果伴有尿酸偏高,可以服用促进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药来治疗,如用:苯溴马隆、别嘌醇,同时多喝开水,以促进尿酸排出。疼痛部位,注意保暖,避免受累、受压。

怎么治疗急性痛风

1.秋水仙碱:对本病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噁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副反应时停用,一般约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二、三次维持数天后停药。 肠胃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由于临床疗效卓著,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 2.羟基保泰松: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