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哪里有助于消化 按摩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助消化
按摩哪里有助于消化 按摩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助消化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而合穴治脏腑疾患,最善于治疗腹部疾病,按摩足三里能补能泻,可寒可热,不仅能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疏通经络,消积化滞,帮助消化,对消化系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按摩取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手法:每天闲暇之余,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处按压,每次5-10分钟,每分钟15-20次,按压力度以有针刺样的酸胀,发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以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
盛夏来袭按摩这些地方能减肥
按摩足三里穴能瘦小腿
足三里穴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穴位了,如果你是小腿容易出现浮肿的人群,那么多多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消肿的作用,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经常按摩它可以让小腿变得越来越纤细哦。
按摩大横穴能瘦小腹
腹部如果有“游泳圈”是非常影响个人形象的,专家建议,如果你的腹部有赘肉,那么可以按摩大横穴。大横穴位于肚脐的两侧,在肚脐两边4寸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你排除体内多余的油脂,消除腹部的肥肉,让你不再做“小腹婆”。
按摩上脘穴能预防小肚腩
上脘穴位于人体胃部的上方,在肚脐上面5寸的位置,这个穴位最大的功效是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消化,按摩上脘穴的主要功效是避免消化不良,让食物堆积在体内导致的体重上升,经常按摩上脘穴也可以预防小肚腩的出现。
冬季湿气重怎么办 穴位按摩去湿气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人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那块鼓起的肌肉群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这个穴位能起到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的重要穴位。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指的距离,这个穴位是“祛痰”的主要穴位,长期按摩该穴位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按摩还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症状。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摸,有一块突起的骨头即胫骨,顺着胫骨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处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因湿气过重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老年人体虚怎么办
1、老年人体虚怎么办呢
1.1、适当运动
老人不想吃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饿,每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很少走动,身体的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就不会产生饥饿感。所以老人要多出去运动,运动过程中肠道的蠕动加快,食物消化增加,饥饿感增强,食欲就会增强。
1.2、按摩腿脚
平时多按摩足三里穴也是提高脾胃功能的方法之一。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盖下面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摩时,可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尽力按压,然后推拨筋肉,连做7次,两侧交替进行。
中医怎么调理小儿脾胃方法
合理调整饮食
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烧烤油煎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糕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长要注意食有节制,防止过饱伤及脾胃。
要给小儿多吃些五谷杂粮,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适合脾胃虚热有反胃的小儿,小米粥上的一层黏稠的“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对恢复胃肠消化功能很有帮助;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提高小儿胃肠功能及有助于智力开发;苡米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蛋白质含量远比米、面高,而且容易消化;黄豆有健脾益气作用,如豆腐、豆浆等对脾胃虚弱的小儿颇有益;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小儿。家长给脾虚小儿吃杂粮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类;做面食时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黄豆粉;将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饼等使小儿容易接受。
推拿按摩有关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每日给小儿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
对婴幼儿可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春来调脾胃吃点粗粮好
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让孩子吃过于油腻的烧烤油煎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要给孩子多吃些五谷杂粮,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适合脾胃虚热的孩子,小米粥上的一层黏稠的“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对恢复胃肠消化功能很有帮助;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作用;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黄豆有健脾益气作用;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孩子。
另外,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家长每天给孩子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孩子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对于婴幼儿,建议家长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孩子右侧,让其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遍,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按摩哪里有助于消化 按摩章门穴调脾胃助消化
章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八会穴之脏会,统治五脏疾病,按摩该穴位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泄泻,久痢不止等病症。
按摩取穴:位于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章门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宝宝健脾养胃多吃五谷杂粮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宝宝。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宝宝。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纳呆的脾阴虚宝宝。
推拿按摩有关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每日给宝宝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宝宝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
对宝宝可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宝宝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调脾胃吃点粗粮好
春天是孩子生长最快的季节。生长越快,所需要的营养也越多,这对脾胃虚弱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家长要注意用饮食给孩子调理脾胃。
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不要让孩子吃过于油腻的烧烤油煎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要给孩子多吃些五谷杂粮,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适合脾胃虚热的孩子,小米粥上的一层黏稠的“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对恢复胃肠消化功能很有帮助;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作用;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黄豆有健脾益气作用;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孩子。
另外,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家长每天给孩子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孩子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对于婴幼儿,建议家长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孩子右侧,让其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遍,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按摩哪里有助于消化
章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八会穴之脏会,统治五脏疾病,按摩该穴位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泄泻,久痢不止等病症。该穴位位于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章门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大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荥主身热,此穴有泻热止痛,健脾和中的作用,要增强消化能力,每天可以对大都穴进行按摩。两脚的穴位都要按,按摩10分钟左右,以感到酸痛为度。按摩该穴位对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该穴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摩,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健胃消胀。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而合穴治脏腑疾患,最善于治疗腹部疾病,按摩足三里能补能泻,可寒可热,不仅能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疏通经络,消积化滞,帮助消化,对消化系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该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手法:每天闲暇之余,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处按压,每次5-10分钟,每分钟15-20次,按压力度以有针刺样的酸胀,发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以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
足三里什么时候不能按
没有什么禁忌。
足三里是常用的强身保健穴,平日里可以按、针灸、艾灸起到保健的作用,没有什么禁忌。足三里在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主要治疗胃肠道疾病,例如胃痛、呕吐、腹泻、肠鸣、消化不良、便秘等。
敲打足三里可以减肥吗
有一定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敲打足三里有助于减肥。
夏天食欲不振怎么办 穴位刺激改善食物
1.平时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进脾胃功能,改善食欲,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盖上面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出,按摩时将拇指肢端放于穴位处,尽力按压,然后推拔筋肉,连推7次,即可起到清暖和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加食欲的作用。
2.踮起脚尖旋转数周,可以刺激位于大脚趾的隐白穴,有助于健脾胃,增进食欲,此外,平时多做旋转,拉伸,回勾脚趾的动作,也能刺激脚上的穴位,帮助改善食欲不振现象。
按摩足三里疼是怎么回事 改善食欲减退现象
按摩足三里可以消食导滞,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而阴陵泉是脾经的水穴,合穴,健脾祛湿的功效很强,脾胃系统的问题也可以用它来调节,两个穴位搭配按摩,可以很好的降肝火,健脾益气。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强了,人自然就会有食欲。
消化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章门穴调脾胃助消化
章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八会穴之脏会,统治五脏疾病,按摩该穴位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泄泻,久痢不止等病症。
按摩取穴:位于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章门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大都穴增强消化能力
大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要穴,荥主身热,此穴有泻热止痛,健脾和中的作用,要增强消化能力,每天可以对大都穴进行按摩。两脚的穴位都要按,按摩10分钟左右,以感到酸痛为度。按摩该穴位对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按摩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摩,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健胃消胀。
按摩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助消化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而合穴治脏腑疾患,最善于治疗腹部疾病,按摩足三里能补能泻,可寒可热,不仅能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疏通经络,消积化滞,帮助消化,对消化系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按摩取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手法:每天闲暇之余,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处按压,每次5-10分钟,每分钟15-20次,按压力度以有针刺样的酸胀,发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以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
按摩商丘穴改善脾胃功能
商丘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之经血,脾主精微,水湿的运化,刺激本穴具有健脾化湿,通调张伟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消化不好,胃炎,肠炎,便秘,腹痛,腹胀,腹泻等症。
按摩取穴: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手法:拇指按于商丘穴,其余四指附于足背,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