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素的5个步骤和6个要点 胰岛素注射5步骤
注射胰岛素的5个步骤和6个要点 胰岛素注射5步骤
1.注射前洗手。注射前应用肥皂将双手洗净,以免污染注射器具。
2.混匀胰岛素。如果您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您在注射前应将胰岛素笔放在手心,水平滚动10次,然后用手夹住胰岛素笔上下摇动10次,充分混匀胰岛素。
3.安装针头与排气。在安装针头与拔下针帽时,用力都要与胰岛素笔平行,以免弯折针头。在注射前先将剂量调节旋钮调至1~2单位,针头向上直立,手指轻弹笔芯数次,使空气聚集在笔芯的最上面,然后轻轻按压注射键,直至有一滴胰岛素挂在针尖上为止。
4.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时优先考虑腹部,注射前应先消毒,等酒精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如果有急事您也可以不等酒精挥发就注射,只不过这要注射时会感到酒精刺激的疼痛。注射点应左右轮换,两个注射点之间应间距2厘米以上。同时应注意避免1个月内连续在同一点注射。
5.快进慢推留针。注射时,进针要快,然后缓慢推动注射键,待推到底后留针10秒再拔出。
北京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的刘国荣教授点评:史文春病友注射胰岛素的体会很实际、很有用,因为糖尿病是慢性病,很多病友要长时间注射胰岛素,希望大家要注意细节,用心体会,用好胰岛素这个治疗糖尿病的武器。
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注射前的准备
1、准备酒精棉球、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和胰岛素,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在针筒上直接标有胰岛素的计量单位(u)。胰岛素的温度应当达到室温。胰岛素如果被冷藏保存,应当提前取出,放在室温下;
2、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
3、核对胰岛素的种类:根据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4、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若有沉淀、变色时不要使用;中效、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浊悬液,若轻轻摇晃后瓶底有沉淀物,液体内有小块状悬浮物,瓶壁有冰霜样的物体黏附时不要使用,药瓶有破损不要使用;
5、明确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注射前一定要明确应该注射多少单位胰岛素,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6、洗净双手;
7、中、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应当将药物在手掌上轻轻滚动数次,使药物混合均匀。
二、注射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必须注意,一定要在准备好食物之后再注射胰岛素,避免因进食不及时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注射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
上臂前外侧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和腹部(离脐2cm外的区域)。胰岛素注入的部位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局部运动可加快吸收。如果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活动肢体,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洗热水澡或按摩可以使胰岛素在注射后很快起效。如果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可选臀部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组织和皮肤隆起处注射,以免因胰岛素不易通过变厚的组织而影响疗效。
四、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轮换有助于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脂肪的沉积,可避免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增厚,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把每个注射部位分为面积2cm×2cm的注射区,每次注射选择一个注射区,两次注射点间隔2cm。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连续几次注射。注射部位的轮换可按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待轮完,换另外一个左右对称的部位。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
五、胰岛素的抽取用酒精棉球消毒胰岛素瓶的橡皮塞,如果启用新瓶,将橡皮塞上的保护层去掉,但千万不可将橡皮塞打开。
去掉注射器针头的针帽,轻拉针芯,让针芯的黑标志达所需注射的胰岛素的刻度,使空气抽吸入针筒。针头插入胰岛素瓶内并确定针头在瓶内,轻压针芯将空气推进瓶内。这样可以避免药瓶中出现真空。
将瓶底向上针筒在下,针头在瓶内胰岛素液面下,左手拿瓶右手拿注射器,轻拉针芯,抽取比所需剂量多2单位的胰岛素。检查注射器中有无气泡,如果没有,将针芯上推至所需剂量即可。如果注射器中有气泡,应将针管直立(针头朝上),用食指轻轻弹注射器上端使气泡升至最顶部,并上推针芯至所需刻度的位置,将气泡和多余的胰岛素一起排出。
六、胰岛素的混合有时需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可能使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进入短效胰岛素药瓶,从而导致整瓶短效胰岛素的性质发生改变。步骤是先将针头插入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内,注入相当于所需胰岛素用量的空气后拔针,注意此时针头不能接触胰岛素药液。然后按上述胰岛素抽取的步骤抽取准确量的短效胰岛素,拔除针头。轻晃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将其混匀,瓶口向下,插入已抽取短效胰岛素的注射器针头,轻拉针芯,即可见胰岛素进入针管内,直至所需刻度后,拔出注射器。
七、注射方法选择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另一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90°角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体瘦者和儿童以45°角进针注射,体胖者以90°角注射。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拔针时不能改变方向,用干净棉球压迫注射部位5~8秒,但不要揉。整个注射过程,保持肌肉放松。
八、注射器的重复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出现毛刺、倒钩,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所以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如经济条件差可重复使用,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只能本人重复使用。②注射器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③除了干净的皮肤及胰岛素瓶塞外,不要让针头接触任何其他物品,否则需更换。④针头弯了或钝了后不应再用。⑤不要用酒精擦拭针头。⑥尽量减少重复使用次数,反复使用不要超过10次或3天。
九、减轻注射时疼痛的技巧
1、胰岛素需放至室温下;
2、待消毒皮肤的酒精挥发;
3、注射器中无气泡;
4、进针要快;
打胰岛素如何避免渗液
很多糖友在注射胰岛素时,并没有科学选取注射皮肤位置。皮下纤维组织增生会导致胰岛素药液吸收不利,使一 部分药液从皮肤针孔处渗出,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胰岛素注射应选取皮肤较松的部位,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神经分布较 少,注射时不适感也相对较少。此外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反应。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应用胰岛素笔时,应垂直进针,每次注射都需要更换一次性无菌针头,注射完毕后停留10秒钟 左右再拔针。注意每次注射结束后必须卸下针头,否则,当温度变化时就会有药液从针头漏出。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皮肤,以避免胰岛素渗液。
注射胰岛素时渗液也可能是由于注射深度不够。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由于其注射压力较小、注射力度不好掌握,注射深度较浅时,也会出现针孔处有药液残留的情况。因此建议,为避免渗液,注射时可以适当增加深度,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3~5毫米左右即可
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
这是胰岛素可能出现的最主要的副作用。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打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一定要在注射胰岛素后按时进餐,进餐量和活动量也要固定,如果注射胰岛素后不按时进餐,或者在注射胰岛素后进行剧烈的运动,都可能出现低血糖。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
经常打胰岛素有什么副作用
2、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长期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时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见于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更易出现。
3、局部瘀青
某些患者朋友在注射胰岛素后发现,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瘀青。其实这不止会在胰岛素注射后出现,其他药物注射也可能出现这一现象。原来,注射后局部瘀青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素引起的,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一般这种瘀青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瘀青,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4、屈光不正
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出现屈光不正的原因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5、胰岛素过敏
见于动物胰岛素与非纯化胰岛素, 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 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过敏性紫癜,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可见于初始使用,或使用1个月后,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使用者。
胰岛素治疗必须知道的3件事
胰岛素治疗有适用人群
糖尿病有多种,主要分为1型和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降低血糖,但胰岛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除了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外,早期和久病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两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部分可在3年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暂时摆脱药物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8-10年左右,仅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不足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与胰岛素配合使用。
另外,降糖药的副作用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有较大伤害,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这类人群也应该选择胰岛素控糖。
胰岛素注射部位有讲究
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减少注射的危险,还有助于胰岛素的吸收。可以选择的注射部位有腹部、上臂、大腿和臀部,吸收速度依次递减。因此,从吸收效果来看,腹部是优先选择的部位,而且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捏起容易,可减少注射到肌肉层的危险。
注射时应避开毛细血管、瘢痕和皮肤破损处,要有计划的选左右对称的部位轮换注射,这样可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的血糖波动。
胰岛素注射有技巧
1. 一般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注射前一定要洗手,并对注射部位进行酒精消毒,待酒精挥发且胰岛素恢复至室温后再注射。
2. 使用超短的针头时,垂直进针即可,而用长针头注射时,需捏起皮肤,30°-40°角进针。推注结束后,停留拔针,切忌按摩注射区。
3. 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笔的针头需要一次性更换,多次反复使用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危害,如感染、疼痛、皮下硬结、肌肉萎缩等,最终影响血糖控制。
长效和口服胰岛素将问世
得了糖尿病,注定只能拿着注射器一日三次地打胰岛素?得了糖尿病需要治疗,不少糖尿病人就有了抱怨:药物可选的不多……日前,在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研发中心揭幕庆典上,诺和诺德宣布,注资1亿美元强化其在中国区域的科研中心,使其成为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旨在强化蛋白质技术、生物技术及药理学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
●未来方向一
长效胰岛素减少注射次数
“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已有的糖尿病治疗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唐迈之博士表示,如果病人口服糖尿病药物的话,他们体内自身胰岛素生成量会日趋下降,也就意味着药物能发挥的效果比较短期,将来要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
但目前来说,注射胰岛素很不方便,除了需要在进食前和进食后都要注射胰岛素,两顿饭之间也要。预混胰岛素为未来胰岛素的研究方向,它可以较好地减少病人注射胰岛素的次数,病人只需在饭前注射这种胰岛素即可。另外,诺和诺德还在研究一种长效的胰岛素注射剂:将两次胰岛素的注射合并为一次,或把两种胰岛素的注射合并为一种,以期为病人带来更大的方便。
●未来方向二
口服胰岛素更方便
此外,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人来说,怎么更方便地接受胰岛素治疗也提示胰岛素的研究方向。因此糖尿病专家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尽早注射胰岛素,因为这能使产生胰岛素的胰腺本身就较不容易被破坏掉。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症状通常不严重,不愿意尽早注射胰岛素,这就需要有更方便、与注射胰岛素效果一样好的口服胰岛素,让这些早期糖尿病人更愿意通过口服胰岛素尽早得到治疗。唐迈之称,他们正在做胰岛素的口服药片实验,争取8-10年后实现病人每天只需服一片药就可以实现胰岛素注射同样好的效果。
胰岛素的副作用
胰岛素注射不得不知的副作用
疼痛
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皮肤感染
严重感染少见,但注射部位起“红点”较常见,与皮肤不洁、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有关。
皮下淤血
由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引起,淤血未吸收前不要在此注射。一般在一周后可自行吸收,不用专门处理。
脂肪垫
由于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形成脂肪垫或结节,如在脂肪垫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影响其吸收。
体重增加
注射胰岛素后常引起腹部肥胖,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Ⅱ型糖尿病患者用人胰岛素加服二甲双胍降糖药,可减轻肥胖。
胰岛素抗药性
常见于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大于200单位、持续48小时以上者可以确诊为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外溢
当胰岛素注射完毕拔针时,针眼会有少量胰岛素流出,导致胰岛素用量不准。使用诺和笔注射时,此种情况较常见。正确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肤,以45度角进针,若用量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注射完毕等待1分钟后再拨针,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外溢的现象。
几种会让胰岛素失效的因素
1、注射量。医生往往会根据糖友病情对胰岛素剂量做微调。年龄、体重、饮食模式、运动及总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胰岛素注射量。胰岛素过量会增加低血糖症危险,胰岛素过少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偏高。可以依据即时测得的血糖水平,正确把握胰岛素剂量。
2、注射部位。腹部注射(肚脐眼正上方)效果最快。其次是上臂注射,腿部注射更慢,臀部注射药效最慢。为了使胰岛素发挥最佳药效,最好在餐前于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比如,早餐前在腹部注射,晚餐前在大腿部注射等。注射点不要过于集中,否则形成疤痕会影响胰岛素吸收。
3、注射时间。通常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餐前或者餐前20—30分钟注射胰岛素最好。
4、运动。运动会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运动可适当降低胰岛素剂量。但是高强度运动之后血糖水平更高,反而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5、生病。感觉生病的时候,血糖水平高于平常水平。生病时候不想吃东西或吃得很少,因此一些人觉得没必要注射胰岛素。事实上生病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切勿擅自停药。
6、压力。心理压力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利用不充分。这时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
7、体温。洗完热水澡或者肌肉酸痛部位热敷之后,注射的胰岛素会更快进入血液系统。一些专家建议,必要时可先冷敷注射部位,再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8、饮水量。饮水量不足,体内缺水时,血流不容易流到皮肤部位,胰岛素就不会被快速吸收。脱水还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以及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9、 饮食。进食不会改变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速度,但是的确会影响到总体血糖水平。多脂食物吸收速度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开始耗尽。白米饭和白面包之类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更快,更快影响到血糖水平。糖友除了一日三餐必须正常进食之外,还应该在两餐之间适当增加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