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按膻中穴,缓解心脏不适
按按膻中穴,缓解心脏不适
膻中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与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主治病症为: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刺激该穴可起到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主治病症为: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渊腋怎么样最好找 渊腋的配伍疗法
1、渊腋穴配支沟穴、大包穴:缓解治疗胸肋痛、肋间神经痛;
2、渊腋穴配天宗穴、臑俞穴:缓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3、渊腋穴配章门、檀中穴:主治胸满、胁痛。
心包经堵塞怎么调理
膻中穴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心包经的募穴,也就是这条经经气交汇的地方。膻中穴靠近心脏和肺脏还有乳房,多按摩此处可以有助于缓解心包经不通所致的胸闷、抑郁、恶心、咳嗽等症状。
按揉方法:用中指指腹顺时针按揉1-2分钟。
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大部分都位于手臂内侧的正中线位置,我们可以在平常洗澡的时候用空心掌的方式从上往下沿着心包经拍打。还可以按一按腋下的大筋,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叫天泉,按住这里的时候会有一种手臂发麻的感觉,每天按一按可以有一定的排除心包积液的作用。
注:不宜在空腹的时候敲打心包经,因为此时精力不足,效果不佳且可能会让身体虚脱。
手厥阴心包经在子午流注中的循行时间为晚上7点-9点,这会是心包经最旺盛的时间段,清除心脏周围外邪能力也是最强的时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室外散散步,打打太极,整理一下心中的情绪,释放压力。
经常运动才能更好的使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增强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经络的淤堵。
天麻对心脏有影响吗
有一定影响
天麻含多种有效成分,如天麻素、天麻多糖、香草醇、天麻苷元等,有抗心肌缺血和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天麻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心脏不适症状,心脏不好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气喘揉膻中
人体约有360多个穴位,但常用的并不是很多,比较实用的、能应急的是几个固定的特殊穴位。举例子来说,如果感觉胸闷、憋气,最容易产生反应的叫膻中穴。膻中属于任脉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如果有上述症状,膻中穴的痛感会非常强。此时可以用拇指按揉,按揉后能够产生疼痛感,疼痛的刺激再加上穴位行气的作用,可以达到宽胸理气的效果,缓解胸闷、哮喘等症状。
经常与膻中穴一起搭配按摩的是内关穴,内关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经能够宽胸、理气、强心,和膻中穴搭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关穴位于前臂,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仰掌取穴。也可以用来缓解中暑、晕车船。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点人中穴缓解脚抽筋
1、点按人中,将手指或刮痧板角部放置在人中穴上,用连续点按该穴的方法点刺人中穴。人中是督脉穴位,点按它可以振奋阳气,缓解痉挛。
2、稍缓解后,可配合拍打膝盖后窝。膝盖后窝处包含有委阳、委中、阴谷三个穴位,拍打此处能疏通巡行于腓肠肌部位的经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寒湿阻滞经脉引起的腿抽筋。但要注意拍打力度由轻渐重,两次拍打要有间歇。
腿抽筋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寒冷刺激,另外还有缺钙、运动不当等。
腿脚抽筋,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驱寒保暖,不让局部肌肉受寒。
2、注意睡眠姿势。
3、走路或运动时间不可过长。
4、要加强体育锻炼,锻炼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都活动开,这时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再参加各种激烈运动或比赛,就能避免腿抽筋。
5、必要时补充一些维生素E。
6、适当补钙,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瘦肉等食品,能促进钙盐溶解,帮助吸收。单纯补钙并不能促进钙的吸收,应补充复合维生素D的钙片,还要多晒太阳;长期应用利尿剂造成血钙流失过多,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停用药物;肝肾疾病者,重在治疗原发疾病。所以说,都是低血钙引起的腿抽筋,也要明确低钙背后的真正原因再进行有针对的治疗,而不是一味补钙。
7、病症期间忌烟酒,禁食辛辣食物。
曲泽怎么取 曲泽的配伍功效
曲泽穴配神门穴、鱼际穴:缓解治疗呕血;
曲泽穴配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呕吐,胃痛;
曲泽穴配委中穴、曲池穴:缓解治疗高热中暑;
曲泽穴配内关穴、大陵穴:缓解治疗心胸痛。
丹参三七西洋参禁忌 冠心病人群
丹参非常重要的功效就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对于冠状动脉瘀堵产生的心绞痛症状,临床使用较多的丹参滴丸药剂,服用后可迅速缓解心脏不适症状,日常用丹参打粉食用对于心脏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三七粉同样是活血化瘀的良药,含有的三七皂甙和黄酮类成分,可以帮助扩张血管,软化血管,维持血管通畅。
心绞痛的缓解方法 艾灸缓解
穴位:大陵穴、太冲穴、巨阙穴、膻中穴神门穴、太溪穴、心俞穴、厥阴穴。
方法:点燃艾条,把艾条悬放于穴位的上方,距离2-3厘米,以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功效: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疼痛、气喘等症状。
冠心病心律失常胸椎附近有良方
无论是从中医角度,还是从西医角度,心脏不健康往往与胸椎不好有关,从而诱发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等。这两类病目前发病率很高,冠心病患者常有心脏突然跳动或心跳似乎暂停的感觉,头晕,全身乏力;心律失常患者多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常伴有颈部不适感。对于这两种病症,可以采用简单易行的穴位按压治疗,主要靠胸椎附近的心俞穴、厥阴俞穴、膻中穴和巨阙穴。具体的指压点按方法为:请家人帮忙,用大拇指或中指与食指,点揉按压患者心俞穴、厥阴俞穴以及背部胸椎l~5节附近的压痛点,每穴位约5~10分钟;然后,摩揉膻中穴和巨阙穴。若病情较重,可辅以局部热敷或艾灸治疗,以局部皮肤微红、深层微有热感为度。
帮你找穴位
心俞穴:脊柱,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厥阴俞穴:脊柱,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膻中穴: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巨阙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
此外,除了指压点按上述四大主穴外,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还可在每晚睡前双手自上而下推拿按摩脊柱两侧的膀胱经10分钟左右;或用按摩棒轻轻拍打,力度以能够渗透到疼痛局部为度,叩击30~60下。这样在呵护心脏的同时,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贴心枕边语:
很少运动的女性应该在午休时出去散散步,用爬楼梯来代替坐电梯。若有闲暇时间更应尽量出去多运动。这对养护心脏及其他脏腑,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大有帮助
脑户的位置图片 脑户的的配伍治疗
1、脑户穴配人中穴、太冲穴、丰隆穴:缓解治疗癫狂痫;
2、脑户穴配通天穴、脑空穴:缓解治疗头重痛。
白领常按6穴位赶走坏情绪
1、膻中穴
膻中穴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平常你如果觉得胸闷气短,总是唉声叹气那就是身体在告诉你,“胸气不畅”。可以按摩膻中穴,它有宽胸理气的功效。
2、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
手法: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3、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合谷、太冲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肝经的水湿风气由太冲穴向上冲行。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是肝经原穴,主肝经总体气血,按压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摩这里。
手法:轻轻按摩,手法不宜过重,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按摩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4、百会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有清脑醒神的功效。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5、风池穴
风池穴位置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风池穴也能解头晕头痛,对于镇定情绪、缓解紧张情绪亦有帮助。
6、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手法:旋转按揉,每回合按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
心绞痛怎么缓解 敷贴缓解
穴位:膻中穴、内关穴。
做法:把降香5克、檀香5克、三七4克、胡椒2克,研磨成细粉,然后用适量的酒调匀,分别贴服在膻中穴和内关穴上,再用麝香追风膏封贴即可。
功效:具有活血止痛等功效,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和血栓的情况。
灵台是什么意思 灵台的配伍疗法
1.灵台穴配阳陵泉穴、支沟穴:缓解治疗胸胁痛;
2.灵台穴配陶道穴、内关穴:缓解治疗间日疟;
3.灵台穴配合谷穴、委中穴:缓解治疗疔疮;
4.灵台穴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缓解治疗黄疸;
5.灵台穴配身柱穴、至阳穴:缓解治疗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