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睡眠的状态
人类睡眠的状态
睡眠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科学家们发现,睡眠可以分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种叫做快波睡眠,也有人把这种睡眠状态称快速眼动睡眠。顾名思义,就是睡眠时眼球转动得很快,大脑也非常活跃,人做梦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另一种状态是叫做慢波睡眠,它是第一种状态的深化,睡眠人进入了更深的无意识状态。科学家发现,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两种状态也在睡眠过程中交替出现。
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睡眠是让大脑和小脑休息的。动物需要睡觉,而没有大脑的植物不睡觉;人体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脏,是不休息的。这表明睡眠是整个脑部特有的现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脑部修补自由基所造成的损害。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脑无法这样做,只能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慢波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进行“抢修”作业。那么快波睡眠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些研究者提出,这是脑部在进入慢波睡眠之前所做的“准备动作”和“整理动作”,是对慢波睡眠的补充。可是也有研究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快波睡眠可能与早期脑部发育有关,但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睡觉的介绍
睡觉,一般是指人类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睡眠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的质量决定着生活的质量。可是一个人为什么要睡眠?这个问题一直是科学家想要彻底解决的问题。最近,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们针对睡眠的原因提出了几种说法。从养精蓄锐的浅显理论到涉及记忆处理的复杂理论,都对人类的睡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认清睡眠障碍
1、国际上关于睡眠功能障碍的分类 并不规范,各国诊断标准亦不统一。主要的分类又包括睡眠障碍和深眠状态两大类。
(1)睡眠障碍:
①内源性睡眠障碍:如睡眠过度,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
②外源性睡眠障碍:如不良睡眠卫生和睡眠节律紊乱(跨时区睡眠节律紊乱、工作变动综合征)。
(2)深眠状态包括非NREM、睡眠相关梦行症、REM行为障碍。
2、美国睡眠障碍中心的分类 1979年美国睡眠障碍中心协会出版的《睡眠和觉醒障碍的诊断分类》把与睡眠相关的问题分成四大类。
(1)失眠症: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碍。这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业已确定,失眠症有三种不同的类型,都有慢性睡眠障碍和白天倦怠的主诉。
①入睡障碍性失眠,指入睡困难。
②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以频繁的夜间易醒为特征。
③终末性失眠,指清晨早醒,而且不能再度入睡。这些类型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出现,但在环境允许睡眠的情况下出现通宵失眠者比较少见。
(2)过度嗜睡性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作性睡病。其典型症状是:睡眠发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称睡瘫;入睡前幻觉。
过度嗜睡性障碍的另一常见类型是睡眠呼吸暂停。系患者在熟睡中反复出现呼吸停顿,并突然惊醒以恢复呼吸。此类睡眠障碍的特征是患者早晨醒来感到精神不振和昏昏欲睡。亦可视其为入睡或保持睡眠的障碍。凡主诉失眠以及白天明显嗜睡的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存在的可能。
(3)睡眠-觉醒时间程序的障碍:包括高速飞行时引起的暂时性生理节奏紊乱和上班时间更改引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一种较为持久的症状是睡眠相延迟综合征,即长期不能在期望的时间入睡。具有此种症状的人,在不需要严格遵守时间程序时,如周末或假日中却能安睡。看来睡眠的起始和长度受种属特异性生物节律的影响,当这些节律不同步时,便出现睡眠障碍。
(4)深眠状态:指一些出现在慢波睡眠即大多在睡眠Ⅲ、Ⅳ期间的临床表现,但其睡眠过程本身并无异常。其中之一是梦游症,多见于儿童及成人的癔症患者。梦游常发生于睡眠Ⅲ、Ⅳ期中。即患者在夜间睡过一段时间后,会从床上坐起,甚或离床而四处走动,行为较呆板,意识恍惚,问之不答或呼之不应,走动一阵后又睡,次日不能回忆。儿童的梦游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其他这类睡眠障碍还包括睡中惊恐、遗尿和夜间磨牙。儿童中比较普遍的夜惊约在睡眠一小时后出现,其特征是突然尖叫。成人的夜惊是梦魇,可以使人惊醒,好似感觉到胸部被什么东西压住一样。此种情况都发生在睡眠Ⅳ期中。如果梦魇不醒,常常没有梦境的回忆。遗尿亦多半出现在夜间睡眠前1/3阶段的Ⅲ、Ⅳ期中。
野生山枣有什么功效 镇静安眠
野生山枣能安神也能养心敛汁,它对人类的神经中枢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可以起到镇静安神和催卢工等多种作用,平时人们适量食用一些野生山枣能提高人类睡眠质量也能预防失眠发生。而失眠人群多吃一些野生山枣的种子,则能让失眠症状尽快减轻。
四种常见的睡眠状态
清醒梦(Lucid Dream)
清醒梦又称清明梦,是在梦中意识到自已在做梦,进而能控制梦境的一种状态。一般认为,清醒梦的发生是因为快速眼动期(REM,也就是做梦时的状态)当中,本来应该是关闭着的短期记忆部份,因为某种刺激(即「我在做梦」的认知)恢复活动,但掌管梦境的部份又还没有关闭,因此就成了一种可以控制梦境的状态。依目前的研究,清醒梦对人并没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影响。
夜惊(Night Terror)
夜惊发生在睡眠最深的非 REM 睡眠,是脑部的恐惧中心突然莫名其妙被启动时,被「吓醒」的反应。其实讲「吓醒」不太正确,因为这时虽然动作很像被吓醒的样子,但其实人还是在熟睡中的,醒来后也不会记得自已曾经经历过这一段。相较之下,比较倒霉的是睡旁边的枕边人吧!夜惊在儿童发生的比率远高于成人,如果成人时还有夜惊的话,要注意自已是否饮食、睡眠有失调,同时也要注意这可能是嗜睡症的前兆。
梦游(Sleepwalking)
梦游和夜惊有点相像,都是发生在睡眠最深的非 REM 睡眠,只是在梦游里不是恐惧中心短暂的启动,而是整个脑部都开始活动了起来。大部份的人「梦游」实际上并不会真的起来走路,只是坐起来,左看看右看看,喃喃自语些什么,然后又倒下去睡。只有少数例子会起来走路、吃东西,但严重一点,也有起来打扫、洗澡、穿衣(还会换回睡衣再睡)、开车、跳舞、嘿咻(!),甚至杀人的例子。梦游的人眼睛是睁着的,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闭着眼睛摸索前进,只是两眼无神,而且叫半天也不见得会有响应。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梦游者是完全没有意识,还是实际上意识是清醒的,只是事后完全不记得?这点科学家也没有答案,只是从脑波分析来看,似乎倾向于前者。所以说,你的身体是可以在你完全不介入的情况下自主运作的 。
在梦游中吃东西(梦食)、讲话(梦呓)和嘿咻常被看成三种独立的病症来研究。
睡眠麻痹(Sleep Paralysis)
也就是俗称的「鬼压床」。睡觉时,人类的运动中枢会被关闭,以避免梦中的动作反应到现实中,造成伤害。睡眠麻痹就是意识清醒了,但是运动中枢仍然关闭着的状态,所以虽然醒了,但是全身都不能动,只有眼睛和眼皮能动而已。最可怕的是,在睡眠麻痹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听觉和视觉上的幻觉,会听到细细碎碎的人声,和鬼影。
新生儿睡眠状态 磕睡状态
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眼闭合前眼球可能向上滚动。目光变呆滞,反应迟钝。有时微笑、皱眉或噘起嘴唇;常伴有轻度惊跳;当小宝宝处于这种睡眠状态时,安尽量保证他安静地睡觉,千万个要因为他的一些小动作、小表情而误以为“宝宝醒了”、“需要喂奶了“而去打扰他。
从睡眠状态看婴儿健康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症状三: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
症状八:婴儿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所以平时不要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
深睡眠状态怎么进入
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枕头,“头寒足热”有利睡眠,好枕头三要素:1.合适的高度,枕头高度要合适,可以借鉴百度应用的枕头高度测算技术-3S量体定枕,。
2.科学的黄金分割造型(仰卧和侧卧比例符合第四代黄金睡姿枕技术)
3.合适的硬度 原则上均要求有弹性、柔软、散热性能好、透气性强、干爽而吸湿性好的材料。如荞麦皮、谷糠、蒲棒及茶叶枕头,都可以保持头部温度不变,是首选枕头材料。而腈纶、丝绵、泡沫塑料等不透气填充物等,会使头部温度增加1℃~2℃,毛纺织品的枕头则会把头部温度更加升高。
此外,选择合适的枕头还要注意高度、硬度和长度。高度以保持合适承托个体颈椎正常的前凸弧度为准,一般10厘米~15厘米较为合适。提高睡眠质量,要有和谐的睡眠环境。卧室温度一般在18℃~22℃,湿度为50℃~60℃左右,室内应配较厚的深色窗帘,以遮挡光线和声音。床垫的软硬度应适中,以稍偏硬一些为好,以使人的脊椎骨骼得到正常受托,各部肌肉达到完全松弛。
首先,要养成按时入睡和起床的良好习惯,遵循睡眠与觉醒相交替的客观规律。这样,就能稳定睡眠,避免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过度疲劳。大家知道,严格的作息制度不仅是创造性劳动的保证,而且对于睡眠和觉醒这类生理过程来说意义也是很大的。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能使我们的睡眠和觉醒过程甚至有可能像条件反射那样来得更自然,进行得更为深刻。
其次,睡前不要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避免剧烈的运动或体力劳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在户外散步,尽量减少主观上的刺激。性格易于兴奋的男人,睡前不宜进行激动人心的讲话,不宜看动人心弦的书刊,不宜观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电影或戏剧。晚饭不要过晚、过饱。应该吃些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注意多食蔬菜和一定比例的杂粮,保持大便通畅。调料不宜用得过重。晚上不宜吸烟、不宜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不要喝过多的饮料或流汁。烟、茶和咖啡等会刺激大脑,使大脑不易进入抑制状态,而饮服过多流汁会导致小便次数增加,不利于再次入睡。
众所周知,睡前刷牙、洗脸是必要的。但还要养成用温水洗脚的习惯,这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很快入眠。有条件时,可以用温水擦身或热水洗浴。睡前要脱去外衣,内衣要适时换洗,有条件的话,可以穿用宽松的睡衣,被褥要保持干净,经常晾晒,以保持干燥和杀灭细菌。
深睡眠一般出现在睡着之后的半个小时。现在人压力大,总是熬夜,所以很多人的睡眠质量并不好,睡的时间短,深睡眠时间很少,睡不好觉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婴儿深睡眠和浅睡眠各占一半,成人深睡眠只有百分之三十,所以大家都渴望有婴儿般的睡眠,只要按照以上几点,轻轻松松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