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勿忘查血糖
慢性腹泻勿忘查血糖
慢性腹泻勿忘查血糖
类似李大爷这种与糖尿病有关的慢性腹泻,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20%以上有腹泻,但由于常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等,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不少患者常以胃肠症状(如腹泻)就诊。糖尿病腹泻多见于曾治疗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糖尿病腹泻的可能。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发症状。
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有时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以中老年人居多。
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慢性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
糖友如厕腹泻莫用力
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后需要提高警惕,莫当普遍腹泻处理。患者如厕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生命危险。为何说糖尿病性腹泻用力过猛可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呢?这是因为,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常发生患者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会迅速窜高,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能会夺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大便通畅。
糖尿病腹泻治疗六要点
一旦确诊糖尿病腹泻,应消除顾虑,稳定情绪,合理控制饮食和选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1、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腹泻情况可随之减轻乃至停止。
2、应用钙通道阻拮抗。可选盐酸维拉帕米片(异博定),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可较好改善糖尿病腹泻情况。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腹泻,既可止泻又可降压,且不良反应很少,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洛派丁胺(易蒙停)等;服用改善胃肠动力的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等;部分糖尿病腹泻患者,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及甲硝唑等抑制肠道菌群,对腹泻也有一定疗效。切忌滥用广谱抗生素。
4、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5、控制好血压、血脂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左右。
6、合理控制饮食。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类食物,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选择蛋清、鱼、虾、瘦肉等优质蛋白,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
浅谈慢性腹泻
(1)若粪便为灰白色,可能是胆道梗阻,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2)若为黑色,在没有进食动物血制品和黑色的食物、药物的前提下,则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3)粪便为红色则常提示下消化道出血;
(4)有脓血便伴腥臭味的粪便常提示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或结肠癌;
(5)淡黄色则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6)多泡沫、酸臭味一般多为糖消化不良;
(7)恶臭则为蛋白质消化不良以及肠道有害菌多。
高血压病人勿忘查血糖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血糖水平比血压正常人群高,血浆胰岛素水平也较正常人高,这充分说明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出现了问题。说得详细一点就是,高血压或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被削弱。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β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确实能使这些人的血糖,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不是太高的水平。但有得必有失,他们的机体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了血糖升高,血甘油三脂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高尿酸血症,最后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致衰竭,从而又出现了糖尿病。
有鉴于此,建议患高血压病的人,在降压治疗中避免用加重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并且定期检查是否血糖水平已有所升高,是否已出现高脂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如有则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恶化而发生冠心病、脑卒中。
慢性腹泻与急性腹泻的区别
1、急性腹泻
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2、慢性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急性腹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
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4、药物治疗
急性腹泻用药之细菌感染 患有此型腹泻者,可选择以下口服抗菌药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治疗:
4-1、氟哌酸:成人每次服0.1—0.2克,每日服3—4次,于空腹时服用效果好。
4-2、黄连素:成人每次服0.1—0.3克,每日服3次。
4-3、环丙沙星:成人每次服0.25—0.5克,每日服2次。
4-4、新诺明:成人每次服1克,每日服2次。⑤泻痢停(甲氧苄啶):成人每次服2片,每日服2次。
5、急性腹泻用药之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引起急性腹泻的原因之一。用于辅助治疗病毒性急性腹泻的药物主要有思密达和微生态调节剂。
5-1、思密达:此药能将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吸附,并在服药的6小时后,将吸附物排出体外。此药的用法是:成人每次服1包(3克),一日服3次,用温开水冲服。
5-2、微生态调节剂:此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内的病毒复制,促进肠上皮的修复,而且特别安全、有效。
反复腹泻一定要检查血糖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20%以上有腹泻,但由于常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等,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不少患者常以胃肠症状(如腹泻)就诊。糖尿病腹泻多见于曾治疗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糖尿病腹泻的可能。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发症状。
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有时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以中老年人居多。
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慢性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
糖尿病腹泻治疗六要点
一旦确诊糖尿病腹泻,应消除顾虑,稳定情绪,合理控制饮食和选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1、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腹泻情况可随之减轻乃至停止。
2、应用钙通道阻拮抗。可选盐酸维拉帕米片(异博定),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可较好改善糖尿病腹泻情况。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腹泻,既可止泻又可降压,且不良反应很少,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洛派丁胺(易蒙停)等;服用改善胃肠动力的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等;部分糖尿病腹泻患者,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及甲硝唑等抑制肠道菌群,对腹泻也有一定疗效。切忌滥用广谱抗生素。
4、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5、控制好血压、血脂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左右。
6、合理控制饮食。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类食物,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选择蛋清、鱼、虾、瘦肉等优质蛋白,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
急性便秘勿忘番泻叶
番泻叶是一种常见的泻下药,主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不少人认为番泻叶属于天然药物,安全可靠,再加上价格低廉、服用方便,许多人自购番泻叶医治便秘或减肥。
但据报道,在很多情况下是不适合服用番泻叶的。
1.严重低血压:老年患者服用番泻叶后会出现头痛及频繁呕吐,血压剧升或剧降,严重者甚至导致休克。
2.成瘾性:有好多患者在开始使用番泻叶时,较小剂量即立竿见影,然而随着服用时间的增长,常常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见效,且停用番泻叶后不仅便秘更为严重,还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心烦失眠,焦虑不安,全身不适甚至感到疼痛。
3.月经失调:女性在经期或妊娠期服用番泻叶还易诱发月经过多或宫腔出血,即使在非经期长期大量服用也可诱发月经失调。
实际上,番泻叶治标不治本,只适合于急性便秘,不适合于慢性、习惯性便秘。
经常腹泻当心是糖尿病作祟
年过七旬的张奶奶,近两年来,间常突发腹泻,每日大便2~6次不等,持续时间几天到数周,有时自然缓解,在两次腹泻发作之间,大便可正常或几天不解大便。不久前因儿子不幸去世过度悲伤,腹泻加剧,日见8~10次,呈稀糊状。
曾服用过多种助消化药、止泻药及多种抗生素,均无济于事,且全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而来就诊。从病史及初步检查发现,张奶奶虽然拉肚子,已骨瘦如柴,但食欲却很好,饭量比一般人大。经血糖和尿糖检查,诊断为“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病人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不少病人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人常以胃肠症状就诊。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患者肠道微血管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继而导致肠蠕动失调、肠道内自家细菌大量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发生腹泻。约有20%的糖尿病病人会发生腹泻,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病人的突发症状。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有时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发生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一旦确诊腹泻为糖尿病所致,应稳定情绪,消除诱因,合理控制饮食和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配合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应该清楚了,腹泻确实糖尿病的电子症状,生活中确实不少人将糖尿病腹泻当成胃肠道的疾病来检查,结果发现走错了科室,生活中若是出现腹泻的情况,还是有必要查查糖尿病,祝您健康。
慢性腹泻症状
一、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临床上常见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至带粘冻、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因病因不同慢性腹泻还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如腹痛、发热、消瘦、腹部肿块或消化性溃疡等。
二、慢性腹泻常见并发症
1、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2、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4、其他症状: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慢性腹泻吃什么
栗子粥
原料:栗子10-15个,粳米或糯米60g。
制作:栗子与米兑水,文火煮成粥即可。或用栗子风干后磨粉,每次以栗粉30g同粳米60g煮粥亦可。
用法:早晚服食。
功效:补肾强筋,健脾养胃。适用于肾虚腰酸腰痛,腿脚无力,脾虚泄泻。
宜忌:栗子应煮至烂熟,才好消化,但多食则气滞难消。
莲肉粥
原料:莲子粉15-20g(或用新鲜莲子30-45g),粳米60g(或用糯米60g)。
制作:取莲妇粉和粳米(或糯米)同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粘稠为度。若以新鲜莲子煮粥更佳。喜好甜食者,可加适量糖调服。
用法:作点心或早晚服用。
功效:养心益肾,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泄泻。
宜忌:有外感实热症者不宜服。
菱粉粥
原料:菱粉20-30g,粳米60g,红糖少许。
制作:先用粳米兑水煮粥,待煮至半熟时,调入菱粉、红糖适量,同煮为粥。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虚食少,营养不良,慢性泄泻。
宜忌:疟疾、菌痢者忌用。
山药粥
原料:山药100-150g,或用干山药磨粉60g,每次用白面粉100-150g,葱、姜适量,红糖少许。
制作:先将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或用干山药粉,同小麦面调入冷水中煮作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红糖,稍煮沸即成。
功效:养心气,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久痢。
番泻叶能经常喝吗 番泻叶一次喝多少比较好
一般用于缓泻勿大于2克,峻泻勿大于6克,但是若出现特殊情况,可加量至10克。有些人大量服用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腹痛、腹泻、黑便等情况。
常拉肚子应查查血糖
为什么反复腹泻要查血糖?糖尿病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易发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20%以上有腹泻,但由于常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等,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不少患者常以胃肠症状(如腹泻)就诊。糖尿病腹泻多见于曾治疗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糖尿病腹泻的可能。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发症状。
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有时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以中老年人居多。
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慢性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
龟头炎久不愈勿忘查血糖
包皮龟头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念珠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较容易罹患此病的男性大部分自身包皮过长,或配偶患有细菌性、真菌性阴道炎。临床表现为龟头潮红,并有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表面有较多白色乳酪状附着物,自觉瘙痒;皮损刮屑涂片直接镜检示真菌阳性,培养为念珠菌。
在治疗上,只要注意及时清洗,口服或外用一些抗真菌的药物,一般多能很快好转。但当龟头包皮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严重时出现皮肤潮红、大量白色乳酪状分泌物,甚至出现皮肤皲裂、疼痛、包皮不能上翻时,就应高度怀疑合并糖尿病的可能。
当血糖升高时,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男性很容易出现包皮龟头炎、皮肤裂口疼痛及长期不愈的情况,所以包皮龟头炎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低的晴雨表。只要出现包皮龟头炎的症状就说明血糖在波动,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时要及时就诊并调控血糖。健康人群若出现包皮龟头炎长期不愈,要及时检测血糖。
慢性腹泻和生理性腹泻的区别
生理性腹泻
但是,有的小于6个月的婴儿, 尤其是喂母乳的婴儿常常也有这种表现:长时期的腹泻,大便每日次数甚至多达8。9次,大便除稀外还带黏液、“奶瓣”等。这种腹泻和真正的婴儿慢性腹泻完全 不同。这种腹泻的婴儿,除了大便不正常之外,并无其它症状,食欲精神均佳,生长发育不受影响。等到添加辅食以后会自然痊愈,因而被称为“生理性腹泻”,家 长要注意区分。
什么是婴儿慢性腹泻?
婴儿慢性腹泻是指婴儿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以上,大便性质稀薄或水样,而且腹泻时间超过2周的疾病。除了大便不正常之外,还会出现食欲、精神欠佳,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体重下降。
宝宝腹泻时,家长一定要分清楚腹泻的种类,再对症下药。